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

第512章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第512章

小说: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让他进来吧!”赵昺头也没抬地道。

    “属下参见陛下!”稍时郑虎臣进来施礼道。

    “坐吧!”赵昺用手指点点几前的座位让其坐下,接着就抱怨道,“也不知你们这些京官过去怎么当的,除了殿衙记得清楚,就瓦子、勾栏和酒楼却忘不了在什么地方。而你的那些探子也糊里糊涂,地名都标不清楚,甚至相互矛盾!”

    “陛下赎罪,可此时确是不能怪属下!”郑虎臣看陛下急赤白脸地样子拱手解释道,“陛下有所不知,临安府城池广大,行朝的这些大人们多是外臣,就如左相在京中待的时日不多,平日也就在这些地方了,哪里如陛下经常微服私访察看民情。而事务局的探子多是自琼州派出的,而十年前一场大火将宫城烧成了一片瓦砾,他们一时又如何搞得清楚。”

    “你们一句搞不清楚就算交差啦?”赵昺本就不高兴,听了其的话不禁着恼,抓起几上的水杯欲掷道。

    “呵呵,陛下勿急,属下已为陛下寻到了一位高人,其对临安城地理民情了如指掌!”郑虎臣急忙接住小皇帝的手,拿过杯子放在几上笑着道。

    “哦,其是何妨高人啊?”赵昺听了脸色稍缓,坐下问道。

    “陛下,此人名周密,字公瑾……”

    “周密?!”赵昺听了一怔,这名字十分熟悉,却一时又想不起其是做什么的。

    “陛下识得此人?”郑虎臣看小皇帝皱着眉头若有所思的样子,轻声问道。

    “不识,朕还以为你找到了当年江东周郎,周公瑾呢!”赵昺摆摆手笑道,而他也想起此人是谁了,其就是写了的家伙,后人对宋时杭州的研究便多引用其说,自己上章。

    “陛下,属下寻到的这位公瑾虽非那位名震江东的周瑜,却也是位风流才俊。”郑虎臣也笑着道,“此人祖籍济南,先祖随高宗难度,出身于官宦人家。其生于杭州,宝祐间为义乌县令。景定二年,任浙西帅司幕官。咸淳初为两浙运司掾属;十年监丰储仓,景炎年知义乌县。”

    “临安失陷后,周密誓不仕元,隐居弁山,后家业毁于大火,移居杭州癸辛街。其善诗词,能书画,雅好医药,喜收集旧闻,皆录于纸上,对临安典故、民俗风气皆十分了解。属下觉得此人对陛下有用,便将其请出城来面圣。”

    “嗯,正是朕所需之人,速让其前来,朕有事相询!”赵昺点点头道。

    不过他也颇多感慨,元军兵临城下,偏居苟安的南宋王朝岌岌可危,谢太皇太后与丞相陈宜中正在加紧进行议和活动,乞望能以大幅土地交换,保留小朝廷。但元军没给朝廷议和派任何幻想余地,随之一个王朝气数已尽,一个文人开始不厌其烦地把前朝的种种事物记录下来,这是对行将消失事物的资料性描述,更是对旧时生活的深沉留恋与惋惜,其恋国之情令人敬佩。

    “陛下,其就在门外,没有陛下准许,属下不敢擅自将其带进殿中。”郑虎臣施礼道。

    “请起进来!”赵昺扭脸对王德言道。

    “罪官知义乌县周密叩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稍时门外抢进一人紧走几步,在案前跪下大礼参拜道。

    “免礼,给公瑾先生看座!”赵昺还没看清来人是何模样,其已经跪下口呼万岁,他只能待其施礼罢抬手虚扶道。

    “谢陛下,在下自先帝北狩便日日企盼王师回还,今得见陛下龙颜虽死无憾了!”周密再拜后才起身道,他知道陛下称其先生,便是不再追究其失地之罪,而是以常人视之。

    “不必多礼,朕有事欲请教先生,还请公瑾先生不吝赐教。”赵昺笑笑,示意其坐下说话。他看其五十岁上下的年纪,留着短须,头戴纶巾,一身素色长衣,透着儒雅和精干。

    “在下学薄识浅,岂敢言教。陛下要问必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周密施礼道,然后才挨着郑虎臣的下手坐了半个屁股。

    “公瑾先生,陛下不喜客套,直接作答即可!”郑虎臣轻声跟周密言道。

    “是,多谢提点!”周密拱拱手小声道。

    “公瑾先生,自临安沦陷敌手已有十年,行朝漂泊海外,对城中情形一无所知,而朕离京时年纪尚幼,连宫门怕都找不到了。先生在城中隐居多年,朕想请教下其中变化。”赵昺笑笑道。

    “陛下,在下避隐于城中,喜欢搜罗些奇闻异事,记录市井变化,绘制了一张城图献于陛下过目!”周密早已获知自己前来的目的,也做了些准备,从袖中取出一卷图册双手捧着送上。

    “王德,换张大些的书案,掌灯!”王德接过送上展开,赵昺发现其中既有临安总图,也有重点区域的分图,大喜地道。

    东西很快备齐,赵昺在书案上铺开图册,郑虎臣在左手,周密在右手,他对不明之处一一询问。周密为他详细解说,由于对于临安基本情况有所了解,而宫城被焚毁,因而重点先放在此处上。使他对宫城有了了解,毕竟那里仍将是自己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驻跸之地,从哪里进攻还需斟酌。

    临安原为地方政权吴越国的都城,由于其经济基础好,宋室南迁被选定为南宋都城,改称临安。此后便扩建原有吴越宫殿,增建礼制坛庙,疏浚河湖,增辟道路,改善交通,发展商业、手工业,使之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直至被蒙元攻陷,前后共计一百三十八年。

    宫城在城南端,位于凤凰山东麓,周长九里,城墙夯筑,是在原临安府子城基础上增筑而成的。而这南宋皇宫相当独特,其一:我国历来以北为尊,君王坐北朝南,皇宫自该雄踞北部,而南宋皇宫却一反常态,御街在北、皇宫在南;其二:南宋皇宫大概是史上唯一一个依山而建的皇宫,以南北走向的凤凰山、将台山的东面山体为障,形成三面宫墙一面山、西高东低的不规则方形。

    临安城内有一条纵贯南北的中心御街,街两旁店铺林立,是全城最繁华的街道。在街的东面有两条运河。城内有四条横街,横街间为小巷,民居常常是前街后河,充分利用了河道的便利。这种纵街横巷,前街后河的街道系统,十分适合于南方。

    古人也不傻,大殿自然是建在山下平地,山上主要是一些亭台楼阁,但是在那场大火中,宫殿全部被毁,中枢所属的各部衙门也皆被焚,只有山上、山下的一些宫殿幸存。宫城大部成为元军屯驻之地,遗址进一步遭到破坏,而杨琏真迦又在原大殿基础上建庙,拆毁了残留的基础。

    让赵昺觉的有意思的是皇城皆按汴梁故宫所建,但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其实皇城中房屋还是很紧张的,即使皇城内建筑也不能幸免。主要宫殿一般都规模不大,其长宽高矮仅与大州衙署的设厅相仿佛。而位于皇城南部的大庆殿,功能上相当于北京故宫的太和殿,系皇帝正衙所在,竟然是在旧日州治的“射殿”基础上改建而成的,当时宋皇室的尴尬境地可见一斑。

    更为有趣的是,正衙大殿不仅属于临时改建,而且还得一殿多用,史载“朔望则权置帐门,以为文德、紫宸殿。按射则以为选德,策士则以为集英”。可见由于安排不下太多的宫殿,一遇到其它事宜,便只好靠临时更换殿牌来行使其它宫殿的职能。

    高宗赵构退位后,禅位给儿子孝宗。其侍奉高宗极为恭谨,可皇城里面房屋紧张,哪里还能找出地方来给父皇养老?孝宗于是看上了原来御赐给秦桧住的太师宅。绍兴三十二年,秦桧旧宅摇身一变为德寿宫,退休后的赵构便迁居于此,号为北内。淳熙十六年,孝宗仿效高宗内禅,将皇位传给儿子光宗后,仍退居于此,只是将德寿宫改名为重华宫。而宫城中像这样原地改建或者一屋多用的情况非常普遍,并非想象的那样大兴土木。

    “耗百年之功兴建的宫城,却毁于一场无名之火,大火燃了数日不熄,满城百姓南望痛哭不止,其景令人唏嘘感叹!”周密讲述完毕后不仅饮泣不止。

    “公瑾先生勿要难过,朕此来就是要收复故土,回还故都的。”赵昺叹口气道,“先生之意,城南宫室皆废,而市井之地却无受损了!”

    “正是,除宫城外,余皆幸免。今宫城已成荒野狐兔出没之所,少有人迹,罗城为鞑子和色目人所占,其衙署皆在其中,我朝遗民皆被逐到外城及城外郭城、市镇。”周密言道。

    “朕昨日途经所见,临安城防似已废弃,对否?”赵昺又问道。

    “陛下,临安城墙高三丈余,横阔一丈多,城门和形制一般都建有楼阁,水门都是平屋,城墙门洞即舟楫通利之处。沦陷后,鞑子明文禁止修建城墙,城门毁坏了很多,城楼坍塌,大部已失功效!”周密回答道……

第746章 深聊() 
赵昺与周密、郑虎臣秉烛夜谈,对城中的地理和人文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令人送上两碟点心和茶水做夜宵。而他对则回味和消耗两人所言,对形势进行分析。

    “郑主事,陛下经常如此吗?”周密拿着块点心咬了一小口,看看眉头紧皱用手指在图上滑来滑去的小皇帝问道。

    “当然,陛下虽年幼,却非常人所比,行朝能有重回江东之日,全赖陛下谋划。彻夜批阅公文,商议国事乃是平常之事!”郑虎臣抿口茶笑笑道。

    “那陛下岂不太过辛苦了!”周密点点头道。

    “辛苦,陛下六岁便镇守琼州,统驭众军;此后继承大统,行朝迁琼,又打理朝政。而先生只怕也知琼州乃是海外荒蛮之地,人口稀少,财政困难,且俚乱不断。这都需陛下劳心,这么多年来,我们这些近臣早已习以为常了!”郑虎臣言道。

    “吾近几年才知行朝在琼,风闻政治清明,百姓富足,兵强马壮。一直不敢相信,只当谣传,今见陛下如此操劳,始方知不需。”周密言道。

    “呵呵,吾等刚到琼州时,别说汝等不信,恐怕也无人相信。但是陛下苦心经营之下确实做到了,如今琼州人口近百万,朝廷财赋年入数百万贯,且重民生,薄税赋,同时编练雄兵二十万。江南名士竞相来投,而俚硐纳土臣服,缴税出役。如今琼州富庶不让江东,繁荣不下临安啊!”郑虎臣笑道。

    “哦,如此盛况,只怕唐宗汉武亦材所不及啊!”周密听了惊异地赞道。

    “小些声音,不要扰了陛下!”王德见陛下发呆,就知道又入定了,皱皱眉走过来对二人道。

    “是了,大官!”郑虎臣赶紧拱拱手道,王德又给他们续上了水才轻手轻脚地回到小皇帝身边。

    “郑主事,此次陛下发兵复国,为何迟迟不攻临安呢?”周密又问道。

    “临安虽重,但是鞑子不除,便会得而复失。不瞒先生,陛下昨日已然尽歼敌真定军、龙湾水师和海道运粮万户府三万余人。而如今江浙八府、八州皆被收复,只余临安一座孤城了,取之岂不如探囊取物!”郑虎臣言道。

    “陛下妙计,先剪其羽翼,再掏其心腹。”周密摸摸胡子赞道,“如今城中鞑子强征青壮为其守外城,其龟缩于罗城之中,尽征城中鞑子及色目人为兵意欲顽抗,一群乌合之众又怎是我朝天兵的对手!”

    “公瑾先生,这临安城中现有多少人口?”赵昺突然问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