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

第500章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第500章

小说: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九月初十接到小皇帝的诏令后,陆秀夫和张世杰率领一众随扈大臣及第五师乘船来到绍兴,大军驻于城外,陆秀夫等人换船入城前来参见陛下,马廷鸾率人将他们迎入府衙中。赵昺已经在二堂相候,众臣参见后,又寒暄几句后,林之武介绍了歼灭敌上都新军、益都军及逼降颍州军的情况,马廷鸾说了说绍兴府的事情,赵昺又把自己获知的最新国内外事件做了通报。

    “陛下,当前形势对我朝极为有利,我军应趁此良机展开全面进攻,争取在伪元夺嫡之争前完成对长江中、下游的控制,便可凭天险拒敌,稳固江东,进而平定整个江南!”陆秀夫听罢首先言道。

    “陆相所言正是,但是伪元的夺嫡之争何时尘埃落地我们尚难做出准确判断,但是雨季就要结束,长江进入枯水期后水面收窄,便于江北敌军渡河,也有利于元军作战,因而朕以为应在十一月前冬季到来前完成控制长江沿岸重镇的任务。当然忽必烈的几个狼崽子掐的时间越长越好,他们抢权,咱们趁乱抢地盘!”赵昺笑笑言道。

    “呵呵,陛下说得是,冬季有利于敌军作战,我军若不能控制长江天险,遗祸无穷啊!”陆秀夫也笑笑道。

    “陛下,当前我军大队一直徘徊于外海等待战机,至今已在海上月余,如今粮草将要耗尽,军士只靠干粮充饥,再如此下去恐怕不仅影响士气,也会使体力下降,臣以为应尽快展开对敌真定军的围歼,并乘胜攻取建康!”张世杰这时面带愁容地道。

    “枢帅所说不错,数万人漂于海上,给养不得补充,缺少肉食、果蔬,体力难以保持,是该尽早动兵,但是真定军似乎还在犹豫,迟迟不肯前往平江!”赵昺点点头,却又叹口气道。

    “陛下,我们的兵力充足,可以强攻建康,逼他们水军与我们决战于江上!”张世杰建议道。

    “不妥,建康城池坚固易守难攻,真定军乃是北人编成精于守城,他们若是死守城池。攻也许就会打成持久战,牵制住我们的兵力;若是放弃,则会在防线上留下空当,成为钉在我们心头的一颗钉子。另外我们的兵力看似充足,但是沿江尚有诸多重镇一一攻取,而其它各路进展缓慢,就是兵力最为雄厚的怀恩军也尚未到达鄂州,如此一来我们的兵力还是十分紧张的。”赵昺摇摇头道。

    “另外守长江必然依靠水军,而敌水军征日中损失惨重,其荆襄水师、湖广水师和江淮水师基本损失殆尽,沿海的福州、泉州及广州水师也在我水军连番的打击下丧失了战斗力。如今其能战之师只有驻扎于龙湾的第新水军和粮道万户府的水军,我们若是不能将其歼灭就会给日后的防守造成麻烦,可其若是不离开长江就能随时逃亡江北。”

    “陛下,可敌就是赖着不肯出兵,我们还要一直等下去吗?实在不行我们是否可以先打杭州调动敌军一下!”张世杰面带忧色道。

    “杭州现在已处于我们的包围之中,且兵力空虚,只剩下益都军的辎重及留守和一些刚刚征集的乡兵和弓手,取之如探囊取物,想敌军也以自知,但其迟迟不肯催促真定军南下增援,而即便我们攻取杭州也需大量的兵力固守,显然是想分散我们的兵力!”赵昺言道。

    “陛下,那真定军迟迟不动,岂不也让我们十分被动吗!”这是陆秀夫插言道。

    “一定会动的,他们等不起!”赵昺笑笑道。

    “陛下为何如此肯定?”陆秀夫看陛下信心满满的样子,仍心存疑虑地道。

    “左相,其实陛下早已经挖好了坑,等着他们跳呢!”这是倪亮皱皱眉解释道,“陛下在护陵之战时,就已经令董义成部袭取了刘家港,劫了他们的存粮,并且陆战一旅趁益都军增援上都军时占据了平江。”

    “那又如何呢?”陆秀夫沉思片刻,仍未能参透其中的奥妙,皱着眉问道。

    “陆相,倪都统嘴笨,还是朕来解说吧!”赵昺看看其他人也是大眼瞪小眼不得其解,若是让倪亮再言则让大家都尴尬,接过话道。

    “请陛下释疑!”陆秀夫等人施礼道。

    “刘家港乃是南粮北运之枢纽,京杭运河也是漕运通道,我们占据了这两条通路就等于卡死了南粮北运的所有道路,而这关系到蒙元江北所有人的饭碗,且与谁登上汗位无关,所以他们宁可丢了杭州,也要守住这两条命脉,且信风将至他们等不起,因而朕断定其定会出兵。”。,。

第734章 重中之重() 


    赵昺的一番话让众臣深以为是,江东可以说因太湖而兴。农业可以说是社会经济赖以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土地是最根本的生产资料,耕地面积的扩大则是直接关系到农业的发展。靖康南渡,镇江、常州、无锡、平江府、秀州、杭州,既是高宗朝廷南逃路线,也是大批移民落脚定居的首选之地,以至随处都是“避寇渡江流移失业之民”。

    两浙路和江南东路的东北部的移民迁入位居前列,而江南地区则以太湖流域的移民最为密集。大量移民涌入,一方面因为人口剧增而造成对耕地的巨大需求,另一方面也为耕地的量的扩大和质的提高,为农业高度集约化经营提供了充分的劳动力。

    乾道中,政府以空名官诰补授官资的方式劝谕开耕两浙荒地;淳熙年间,孝宗继续采取蠲放苗税的政策,奖励“两浙民户将已业土山,施用工力开垦成田”。在政策鼓励和人口压力下,当地农民改造开发低洼地,垦殖草葑茭荡及退滩沙涂,耕植荒山土丘,在拓垦可耕土地的过程中,太湖流域的农民充分利用当地的地理条件,发挥聪明才智,开辟各种途径,沙田、塘涂田、圩田、湖田、葑田等层出不穷,使可耕田亩有了可观的增长。

    农田的激增又促使各种水利设施工程的开发,在各种水利工程综合效应下,太湖流域的农田建设大受惠益,成为宋代全国水利田最密集的区域,集约化农业的首善之区,成为天时、地力、人工的统一体。而粮食生产是封建社会农业经济的最主要的内容,也是衡量一个地区农业水平的主要标准。

    太湖流域在宋代已实行了两熟制,这对提高更多利用效率,增加粮食产出数量,都是至关重要的。这种两熟制有两种情况。其一是稻作两熟制。其二是稻麦两熟制。两熟制大大提高了太湖流域的粮食亩产量和总产量。太湖地区普遍的亩产量在三石左右,少数上田可达五石,在全国是处于先进地位的,成为宋代最大的粮食产地。

    而政府极为重视这一地区的粮食生产,所谓“苏、常、湖、秀,膏腴千里,国之仓庾也”,这里的丰歉也直接关系到全国的粮食供应,“故岁一顺成,则粒米狼戾,允然有余”,米价也大幅回落;战争时期,太湖流域更是军粮的大宗征集地。尤其以平江府为代表,故有“苏湖熟,天下足”之说。

    总之,两宋时期的太湖流域,对可耕土地已经基本完成了地毯式的开发和垦辟,一系列普遍而适时的水利工程建设全面促成这一地区水利田的最终建成,这些都为当地农业的高度集约化经营提供了可能,并使其成为全国集约农业的样板地区。本地区举足轻重的粮食生产,又进一步的促进了商业性农业的发展,不仅在当时全国各经济区域中引人注目,而且为太湖流域社会经济的全面繁荣创造了条件。

    太湖流域在两宋时期始终是全国的桑蚕业中心。这里,蚕一年能够饲育八次,而“平原沃土,桑柘甚盛,蚕女勤苦,罔畏饥寒”,天时地利人力都有利于桑蚕业的发展。仅杭州及其所属九县的夏税便纳绢九万五千余匹,绸四万五千匹,绫五千匹,绵五万四千两。

    宋定都杭州后,杭州丝绸更是盛极一时,设绫锦院、文思院、染院等织造机构,雇工数千、织机数百,全国丝织行业的能工巧匠都聚集杭州,民间私营机坊也有长足发展。杭州城内呈现了机杼之声,比户相闻和都民女士,罗绮如云的盛况,所产丝织品有绫、锦、绢、罗、纱、绸等十多个品种。

    每年政府合发和买绢达数十万匹之巨,可见杭州民间丝绸生产之盛。而丝绸产业的发达又带动了贸易的兴盛,加之朝廷对海外贸易的提倡,促进了杭州丝绸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北向朝鲜半岛,东往日本,南与南洋诸国,通向全球。

    而在为纺织业服务的商业性农业中,棉花在太湖流域也得到推广种植,比之桑蚕,无采养之劳,有必收之效;埒之枲苎,免绩缉之工,得御寒之益,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作为传统的纺织材料,太湖流域也种苎麻、大麻和黄麻,而苏、湖、常、杭等州亦是茶叶的主要产区。

    农业和加工业的繁荣又促进了城镇的发展,居民的副食品主要倚赖商品交易,宋时出现了专为城市供应副食品的专业户,菜户种植经营的蔬菜品种有数十种之多,使之也成了经营性农业的独立分支。枕江滨海的太湖流域湖塘密布,河浦纵横,水乡泽国的地理条件造成了耕渔结合的经济特色,为当地发达的水产捕捞业和养殖业创造了条件,这一地区有相当的生产者以渔为业,并已形成了集体捕捞的生产规模。

    而各种经营性农业的长足发展,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了太湖流域的传统农业结构乃至整个经济结构,增加了这一地区的内在经济活力,并推动了当地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和进步,从而提升了本地区整个经济水平。终使太湖流域成为江东的经济中心,乃至有足以影响全国经济的能力。

    所以在座的几位臣僚也清楚了,小皇帝为何坚信元军一定会来,要知道北方已经快被蒙古人变成牧场了,粮食产量不足以养活他们,且蒙古旧地需要大量的粮食赈济及消耗大量的粮食供应军队。如今平江被夺占,失去的不止是粮仓,还有北运的通路。如此整个江北地区都将陷入粮荒,而不仅仅事关政治,还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

    另外大家听完小皇帝的话,复国之战的战略格局也渐渐清晰。由于此前行朝的驻扎在海外琼州,不存在什么根本之地,大可以调动所有兵力在江南纵横征战,没有什么后顾之忧。而敌军不同,他们要控制江南,在兵力匮乏之际只能控守要地,从而实现以点带面的格局。

    但是此刻小皇帝是全面挑起混乱,让元廷江南各个行省之间,各路府之间自顾不暇,以致自扫门前雪都做不到,也就不要提相互增援了。作为复国的主力,行朝直属的各部禁军无疑是最具战斗力的,而小皇帝便以此为刀,切入敌战略要地,重点消灭敌有生力量,同时在不断的作战中达到将江南分割出来的战略目标,然后以长江为屏障割据江南。

    当前小皇帝已经利用一场看似不经意的行动率先完成了对江东的分割,将敌江浙行省的敌军四去其三,基本上已经把江南最富庶的地区掌握在手中,如此便为以后的作战提供了物质上的保障。而只要能按照其设计,再歼灭元水军最后的残余力量,那么控制长江就不是什么难事。而随着琼州最后力量的投入,他们将似一把铁锤,将被地方军牵制在一个个独立地域的敌军逐个歼灭……

    “陛下,因而此战的目的不只是要歼灭真定军,重点却是元水军残余?”张世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