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

第354章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第354章

小说: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节正是膏肥籽满,味道最美的时候,如此吃才好!”赵昺看其不知所措的样子,便想到那日宴会上苏岚所言,而其生于官宦人家,后又在蒲府为奴自然没有见识过寻常百姓吃法。说着拿过一只蟹,先将爪螯除去放到一边,然后翻过将蟹壳小心的掀开,将壳中的汁水喝了。

    “真是太鲜了,你们也尝尝!”赵昺吧嗒吧嗒嘴,意犹未尽似的舔舔嘴唇道。

    “官家,这……”苏岚却是咽了口唾沫,对小皇帝这种吃法感到十分恶心似的。

    “岚姐姐,真的很鲜啊!”素馨却是不管那么多,有样学样的如陛下一般喝下了壳中的汁水道。

    “下来,再吃蟹籽,这才是最好吃的东西!”赵昺拿起勺子将蟹籽舀出来吃掉,点点头道。然后才仔细剥去其余的蟹壳,扯掉腮腺,将蟹肉沾上酱汁吃下去,最后才对付那些最不好剥的爪螯。等他吃完,桌几上只剩下一堆碎壳,不见有肉在上面了。

    “官家为何总是会做噩梦呢?”素馨对这种新吃法极不熟练,且还挂着肉在上边,她一边剥一边问道。

    “呵呵,知道朕为何那么痛恨蒲家吗?”苏岚还是很聪明的,见陛下示范过后已经知道程序,已然将蟹籽剥出放到碟中,赵昺夹起来吃掉后笑笑问道。

    “奴婢不知!”素馨摇摇头茫然地道。

    “泉州血夜,蒲贼不仅杀害了城中上万的宗子,朕也险些死于其派出的追兵之手!”赵昺冷冷地说道,“那一夜混乱中朕与母兄失散,身边的护卫、内侍和宫女皆死于非命,连后来赶到护驾的义勇亦伤亡殆尽。还是倪都统背着朕杀出重围,逃了两天两夜才摆脱了追兵。”

    “那时朕眼看身边的人一个个的被马踩死,被箭射死,被刀劈死,却毫无办法,又无力抵抗。真可称为血流漂杵,尸横遍野,那惨状至死难忘,更是时常出现在梦中。”

    “啊?!官家居然还经历过如此惨事,难怪会……”苏岚惊讶地道。她见过蒲家被抄家灭族的场景,也亲耳听见师斯被小皇帝拷打的惨叫声,总觉的其必是暴虐之人,现在听了才恍然。

    “不过也好,正可提醒朕不忘国破家亡之恨,时时记的打败鞑子,复我大宋!”赵昺将一支大螯连皮放进口中,使劲咀嚼着,出咯吱咯吱的脆响道。

    “官家原来也是如此可怜!”苏岚叹口气道。她也经历过家破人亡的惨事,而那日情形也常常出现在梦中,当被噩梦惊醒后,往往再难入睡,瞪着双眼等待天明,那种煎熬是如何让人难以忍受。

    “好了,吃东西。”赵昺看其戚哀的样子心也是一软,递给她一只螃蟹道,“人总是要经历一些事情才会成长的,想朕此后又多次历险,却再也没有像那日一样惶恐,总能从容应对,觉的与那日相比再苦的日子也都是好日子!”

    “嗯,奴婢受教了!”苏岚接过螃蟹,学着陛下的样子揭开蟹壳喝下了汁水,顿觉确实要比那两支大螯鲜美的多……

    应节严同样感到在博鳌的日子真是不错,朝中留守的臣僚们遵守了与陛下的约定,很少有公文送到。而陛下似乎也忘了国事,每日都会睡到大天亮才会起身。吃过饭便于侍卫们泡在一起,变着花样儿的找乐子,他看在眼中只要不过分便当没瞅见。

    午膳后,陛下往往会再睡上一会儿,应节严便也趁这功夫眯上一觉。到未时过的功夫,太阳已经不像那样毒了,小皇帝便会在侍卫们的陪伴下到海边嬉戏,下海捕鱼捉蟹,弄舟戏水,直到日垂西山。若是兴起则就在海滩上架起篝火,烤鱼炙虾,等到月上梢头才会回返。

    应节严没有了往日繁重的公务,也不必时时陪在陛下身边,他也可以看看书、品品茶,到海边散散步。但并没有完全放下心,他知道陛下此次是负气出来的,从而不免担心经此‘打击’而一蹶不振,就此消沉。可他很快就消除了疑虑,据王德所言陛下在回宫后并没有立刻休息,或是整理文卷,或是与御作监的工匠讨论什么,有时还会找几个侍卫说事,然后还加以记录,总之一般在子时过以后才会休息。

    虽然不知道忙忙叨叨的小皇帝在做什么,但应节严相信其一定是在谋划着什么事情。而这件事情定是十分繁杂、耗时、费脑子,否则也不会非要放下政务,躲到这小岛之上找清净。而这也让他十分好奇,有什么事情让小皇帝如此重视,甚至在明知大战在即的情况下而不顾?

    转眼日子已经过了十天,应节严突然接到陛下送来的几篇文卷,让其审看、修改,若有不妥、不明之处再议。他展开一看那两笔字便知出自于陛下亲笔,如此却更让好奇。自己的学生什么样自己知道,小皇帝简直是惜字如金,能用一个字表明意思的绝不会写两个字,而这次写了足有百页之多,且都是密密的蝇头小楷。

    “唉,大宋有陛下在复国有望了!”应节严只看了一篇便停不下手了,待全部看完天已大亮,他吹熄蜡烛感叹地说道,可也知道自己的好日子快结束了……

第590章 中秋夜() 


    应节严看罢陛下送来的文卷后,激动的心情一时难以平复。  这些文卷分成了几个部分,其中既有对帅府自成立至行朝迁琼以来得失的总结,也有对当前及未来数年敌我形势的分析,其中着重对行朝中的一些人的盲目乐观,以为经过几场胜利,兵马已然具备与敌对攻的能力,应尽快展开反攻,直捣江南、还都临安的想法表示了担忧。

    小皇帝以为行朝当前几场战斗的胜利只是局部的小胜,还根本无法动摇蒙古人的根基,以当前的军事实力不足以战胜敌强大的军队,且经济实力也难以支撑大规模的战争。因此复国不是可以一撮而就的事情,应韬光养晦积蓄力量伺机而动。

    在指出问题所在的同时,小皇帝还提出自己的想法,以为反攻之事一环不以己,营待时机成熟通过联合各路豪杰,通过局部战斗在大6占领桥头堡,进而建立牢固的根据地,以获得更多的人口和资源,进一步壮大自己的实力。然后再逐步扩张,占据江南。并认为在采取军事手段的同时,还应通过破坏敌经济基础,弱敌实力。

    应节严对于小皇帝做出的形势分析深以为是,如今行朝中的朝臣,甚至包括有些身居高位的重臣都不明形势,存在着不切实际的想法,总想着一战而定天下。他知道这些冒进的思想对于羸弱的行朝是十分有害的,不仅会将好不容易积累的力量消耗殆尽,届时连琼州这个最后立足点都会失去。

    其后,小皇帝提出了相应的措施,除了继续加大垦荒的力度外,还应利用琼州四面临海的优势展手工业,与各国展开贸易,壮大自己的经济实力。与此同时还应继续实施优惠政策,招揽贤能,吸引更多的百姓移居琼州,从而为行朝提供展的动力和基础。

    当然加强军队的战斗力仍然是重中之重,这是行朝得以生存的根本,复国的基础。为此小皇帝专门开篇阐述了军队展的方向和整军的方针及措施,并附上了一本名为《练兵实纪》的册子,其中不仅总结了小皇帝历次整军的方略和得失,军规军纪、组织构架等,还详细的叙述了挑兵选将及练兵的方法,并记录了帅府军成军以来的几次战役经过和战后总结。

    应节严看的出小皇帝写的十分用心,但是限于阅历和基础这本《练兵实纪》还是有诸多不足,比如对于其十分熟悉的水军写的就很多,从人员配置到作战方式都面面俱到;反之对于骑军,小皇帝就知之甚少,只在战略使用上写了寥寥数笔;而军阵篇干脆就是个标题,内容皆是空白,显然是留给人补充的,却没有不懂装懂的乱写一气。

    即便如此,应节严也现文中不乏亮点,尤其是对于军队当前任务和构架有着独特的看法,例如要求军种要进一步细化,分工专业化,建立专门的辎重军,将水军独立,而不是从属于步军等等。而对于建立武学培养职业军官和专业军士的思路和成立以火器为主要兵器军队的设想更让人耳目一新……

    转眼便到了中秋,赵昺事先给太后呈上请安折子,太后也赐下酒肉,而朝中众臣也纷纷上书朝贺,并送上过节的一应之物。而他也赏下钱来犒赏随扈的护军官兵,又遣郑永代自己给其父郑福翁送上一份重礼。这些日子,疍族百姓不但每日会送上当天捕获的海鲜,还专门遣人在附近海域协助官军巡视海面,他怎么也得表示一下。

    令人烦恼的是一早天就阴沉沉的,中午时分便下起了雨,将赵昺准备在海边举行烧烤大会的计划全都打乱了,如今也只能各自请便了。而到了晚上雨不但没停,反而愈的大了,连赏月的机会都没有了。虽然遗憾,但还是依礼祭月后,在廊间摆下酒宴与身边的几个贴身内侍共度中秋。

    “今夜总算是安生了,不用听他们念书了,吵得脑袋疼。官家说说他们明日也不要再读了!”素馨捻起一颗枇杷剥了皮放进嘴里道。

    “不要浑说,让侍卫们读书习字,那是官家的旨意!”王德低声训斥道。

    “哦,可官家为何要让一群只知厮杀的军汉们读书呢?”素馨却不罢休,反而追起根儿来。

    “官家勿怪,这素馨饮了两杯桂花酒便没了规矩!”苏岚见其老毛病又犯了,赶紧拉拉她的衣襟,又赶紧向陛下代为赔礼。其实她自己也十分奇怪,守卫宫禁的侍卫们不仅在这里,即便在东宫每到晚上都能听到他们的读书声,若是不知的人经过,准会以为那里不是军营,而是村塾。

    “无妨!”赵昺摆摆手道,“读书才能明理,治兵也需治心。一支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没有前途的,只有知晓自己为何而战,为谁而战的军队才能遇挫不颓,胜而不骄!”

    “听到没有,官家做事都有深意,你们不可再多嘴浑说。在崖山局势那么危险,官家还亲自给侍卫们授课呢?”王德又摆出老资格教育两位新人道。

    “奴婢知道了,未能领会官家的意思!”苏岚施礼答道。

    “今日是中秋夜,大家不要这么拘束,谢来拜去的太没意思,就当家里人一般说说话多好!”赵昺却皱皱眉道。

    “就是就是,官家说的对,今天是过节可以例外的!”素馨听了拍手道。

    几个人岁数都不大,按说赵昺年纪最小,但他的心理年龄却是最大的。所以倒也能说到一块,但他毕竟是穿越而来,又久在宫中,对大宋的风俗并不熟悉,说出话来难免犹如鸡同鸭讲,逗得几个人不住的笑。如此却也让气氛轻松起来,话也随便了许多。

    “这月饼怎么是蒸的?”赵昺是见到吃的就管不住嘴,拿起桌上的月饼咬了一口,味道却与现代的大相径庭。

    “官家,这宫饼当然是蒸的了,难道还是烤的不成!”王德笑笑道。

    “原来这叫宫饼啊,怎么不叫月饼呢?不过当然是烤了好吃!”赵昺看看手中的饼形状正是菱形的,不过前世月饼还有方的呢,所以并没多想,而吃着里边却也有馅料,只是这一蒸岂不成糖包了。

    “既然烤着好吃,小的这就命他们去做来!”王德马上接过话道来。

    “算了、算了,就是改成烤也做出那种滋味!”赵昺摆摆手道。心说这烤糖包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