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宋末之山河动-第3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官家体恤下属,他们定会感恩不尽的,小的这就去遣人安排,将这里收拾出来!”王德言道。
“这算神马东西!”赵昺摆摆手让王德去办,他吃了两块点心,又端起茶杯看着里边的茶水直皱眉头,这种茶他真是喝够了。
赵昺从现代突然来到这个时代可以说从吃饭到拉屎都有各种不适应,而最让他不习惯的就是喝茶这事儿,而这东西又没有办法躲开,不想喝都不行。而从饮茶风所席卷的广角来看,唐代虽然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但饮茶之俗还只是流行于上层社会;到了宋朝,上至皇室贵族,下至贩夫走卒,都以饮茶为生活时,茶叶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宫中自然也不能免俗。
宋人说,“盖人家每日不可缺者,柴米油盐酱醋茶。”宋朝人家接待宾客,必用茶与饮料。当客人来访时,主家要先敬茶招待;当客人告辞时,主家则奉上饮料送客。这些与现代倒是无异,但宋朝人却跟明代以来才形成的泡茶法不同,而是用的烹茶法,用的茶叶也有所不同。
按照现在的说法,现代人喝的多是‘散茶’,宋人喝的叫‘团茶’,形式与当今社会的普洱茶饼类似。烹茶时,再将团茶研成茶末,置于碗底,然后用沸水冲成茶汤,同时用茶筅快击拂茶汤,使之泡,泡沫浮于汤面,这个过程美其名曰叫做“点茶”,而赵昺看跟今人冲调咖啡倒是差不多。
如果这种茶摆在个‘没见识’的现代人面前,一定会以为这绿色的黏黏糊糊,泛着泡沫的汤水是毒药。可宋人对此却是乐此不疲,他们以为茶末以白色者为上品,研磨得越细越好,这样点茶时茶末才能“入汤轻泛”,泡充分,宋人将点茶的技艺,挥到极致,又形成了一种叫做“分茶”的高茶艺。出色的分茶高手,能够通过茶末与沸水的反应,在茶碗中冲出各种栩栩如生的图案,使茶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有点像今日咖啡馆利用咖啡与牛奶、茶、巧克力的不同颜色,调配出有趣图案的花式咖啡。
“去,给朕拿块茶饼来!”赵昺对这种宋人玩出高境界的喝茶法一点兴趣都没有,今日更觉难以咽下,反手将茶水泼了对一边还在烧水、研茶的小黄门说道。
“陛下赎罪!”小黄门却被赵昺的举动吓坏了,以为今日茶冲的不好,从而触怒了小皇帝,两人连忙跪在地上请罪道。
“赎罪?赎什么罪!朕让你们拿一块没有用过的茶饼来,有什么不妥吗?”赵昺被弄糊涂了,低头问两人道。
“没……没有,小的这就去取!”小黄门见皇帝并没有怒的迹象,一个连忙爬起来去取茶饼,另一个还是不敢动。
“起来吧,赶紧烧一壶水,朕要用来泡茶的!”赵昺见状有些哭笑不得地说道。想想也是纳闷,自己是不是到泉州后接连杀人,身上带了煞气,让这些身边人都感到害怕了。
“是了,陛下!”那个小黄门也赶紧爬起来,将烧开的水倒了,重新洗刷一遍,舀上新水,吹旺炭火烧水。
“这是今年的新茶?”稍时,取茶的小黄门飞跑而来,呈上一块茶饼。赵昺前世就是一个大碗灌凉茶的主,哪里懂得茶叶的好坏,接过来放在鼻子底下装作十分懂行的样子闻闻道。
“陛下,这蒲府中的茶虽然是产自浙江,但小的看并不比建安的小龙团差多少!”小黄门言道。
“嗯,是吗?”赵昺只知道‘小龙团’是北宋的第一名茶,但其专供皇室,别说普通人,就连许多朝中要臣根本连见都见不到,“黄金可有,而茶不可得”,所以欧阳修得到皇帝御赐的一小饼才会珍藏多年,并引以为傲。他作为个现代人是只闻其名,而到了这个时代虽然身为皇族,却也无缘见过。这小黄门是宫中的老人,自然是见识过的,想必也不会为此糊弄自己,便含糊地道。
“陛下,这茶饼是掰不动的,要敲下来!”小黄门看小皇帝想用手掰下一块茶饼来,可涨红了脸也只掉了几块渣儿,他连忙提醒道。
“哦,那你帮朕弄下一块来,千万不要敲成沫子喽!”赵昺听了也不坚持,将茶饼递给其说道。
‘铿、铿……’小黄门用一把小锤子将茶饼敲下一块,又小心的砸成几小块送上来。
“陛下,水沸了!”另一个小黄门这时也禀报道。
“好,再拿两只盖碗儿来。”赵昺又吩咐道。
功夫不大碗拿来了,赵昺挑了三块枣儿大小的茶块分别放入碗中,又让将沸水冲入,然后盖上了盖儿。两个小黄门仔细的看着小皇帝的一举一动,脸上却满是迷惑,这与他们平日分茶的方法迥然不同,中间简化了许多程序,只剩下泡这一项了。
“来、来,你们也尝尝滋味如何?”过了三两分钟,赵昺撤去碗盖儿,一股独特的陈香扑鼻,他点点头咂了一口,入口有些苦涩,吧嗒吧嗒嘴儿又有些甜味。而他的品茶本事也就到这儿了,让两个小黄门也尝尝道。
“陛下……”两个小黄门却是不敢,相互对视一眼还是不敢端。
“朕叫你们喝的,怕什么,难道这里有毒药不成!”赵昺见状眼睛一立道。
“是、是!”两个小黄门哪担得起这个罪名,就是真有毒药也得喝啊,赶紧一人端起一碗,学着小皇帝咂了一口。
“味道怎么样,与你们分茶有何区别?”赵昺问二人道。
“陛下,小的喝着味道醇香浓郁,虽有些苦涩却回味有甘,茶水丝滑柔顺,只是这形不佳。”一个小黄门回答道。
“嗯,你呢?”赵昺又问另一个道。
“陛下,小的喝着比之茶末冲的茶滋味并不差,甚至要多些清香。”小黄门又喝了一口道。
“既然如此,以后朕喝茶便如此泡制,不必再费那些功夫,呼嗓子,不解渴。”赵昺一拍茶案道。
“遵旨!”两个小黄门赶紧施礼答道,心道自己以后确是省事了,可自己手艺却没有用了。
“你们以后记着,朕最讨厌麻烦,不要将很简单的事情搞的复杂无比,又弄出杂七杂八的道道,有那功夫还不如多睡会儿觉!”赵昺言道。
他知道即使自己不改,到了明朝也废弃了团茶,据说也是因为朱元璋嫌喝茶繁琐,自后改用散茶,这导致点茶技艺自此衰落。从团茶到散叶,本是由繁入简,不过数百年演化下来,散茶的泡茶法也能形成繁复的茶艺,最典型者莫如今日的功夫茶,让人感叹世事无常。而如今处理政事也是如此,大家聊天打屁,会开的不少却议而不决,此后自己也要设法改改了……(。)
第542章 即喜又忧()
♂
宋军连胜数阵,泉州军民上下士气高涨,城外各县乡百姓或是驾船或是徒步前来,纷纷要求入城助战,几日间竟有数万人之多。 这本是令人兴奋和高兴的事情,但是副作用也随之而来,一是城中突然涌入这么多人,吃住都成问题;二是入城的人鱼龙混杂,给治安带来巨大威胁。而随着时间的增长,潜在的隐患更多,这引起中众臣们的不安。
赵昺得知情况后即喜又忧,喜的是自己一系列的行为已经起到了作用,而其中唆都出力不小,他驱民攻城之策不仅让城中的宋军感到了极大的压力,也让城外的百姓大为恐慌,谁也不想被鞑子们当做肉弹去攻城,白搭条命不说,还落个助纣为虐的坏名声。再加上四处风传的屠城谣言推波助澜,使得城外百姓纷纷涌进城中。
从各处统计的数据上赵昺可知,虽然‘勤王’的各路义勇人数不少,但是素质却不敢恭维,这其中适于从军和承担重体力劳动的青壮只占了约三成,更多的却是老弱妇孺。如果换个角度看,这些人拖家带口的前来更多是为了避难,找碗饭吃,勤王倒像是名义上的。
不过赵昺对家属的涌入倒是不排斥,毕竟抗元复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少年也会长成大人。另外琼州随着行朝的涌入,男女平衡已经被打破,那么多的男人找不到老婆,也必然会引起许多社会问题。且家属的存在,也会是士兵们明白自己肩上的责任,也有利于队伍的稳定。
现在人已经到了,可如何将这些百姓送往琼州,又在何时送往琼州,对赵昺和众人都是一个考验。毕竟数万人的迁徙即便在现代也不是件简单的事情,稍有不慎便会生危险和混乱。而在这个通讯和运输工具都极为简陋的时代,若想将数万人安全的送到千里之外的琼州更不是只准备几条船的问题。
赵昺对这种事情缺乏组织经验,于是还得召集众臣商议。现在行驾各部委都已经迁到蒲府后苑办公,集议的地点就选择在湖边的一座水榭中,这里不仅风景好,且清静凉爽,通风敞亮,而其中也足够宽敞,里边又有现成的桌椅,只需重新布置一下便能作为会议室使用。
一早王德便令人打扫、布置,倪亮在周边布置了警戒,卯时后随驾的臣僚便已经齐聚于此。赵昺对于古代上朝时皇帝坐着,大臣们站着、跪着的规矩不大赞同,这虽然有利于彰显阶级,抬高皇帝的地位,但他并不以为然,毕竟威望不是靠坐的高低来体现的,若是个白痴你坐到塔尖上,也只会成为笑柄。
因此,只要不是非常正式的场合,赵昺都十分随意,与臣僚议事都会赐座。今天也不例外,众臣见礼后便赐座,众人依照左文右武、官阶高低分别落座。大家却现不仅有座位,还在每人身侧十分贴心的安放了一张小茶案,并准备了茶水。为了防止变成茶话会,赵昺还是没有备下瓜子、水果和点心。
“启禀陛下,连日入城的百姓已达六万余人,每日仅消耗的粮食就达四千余石,当下城中粮价业已开始上涨,筹措日趋困难,回运琼州已经停止,若是日久必然引起粮荒。”蔡完义先起身奏道。
“嗯!”赵昺点点头,现在城中加上军队已经有三十多万人,一日消耗的粮食已经相当于整个琼州的日消耗量,而自进城后宋军便通过各种手段筹措粮草达百万石。因为就没打算久驻,除供应军需外,大部分已经起运回琼州,而战事一起从外埠运粮便以停止,所以消耗的都是城中存粮。前些时日粮价一直平稳,现在开始上涨,表明粮食供应已经趋紧。
“陛下,据报唆都放任各军四处打粮,周边县镇粮草皆被敌军劫掠一空,若想从城外筹粮已经十分困难!”文天祥也起身奏道。
“嗯!”赵昺又嗯了一声,并没有多说。但他心中已经明了,如此情况下,入城的百姓只怕也没有粮食了,他们入城除了躲避兵灾外,只怕也是因为缺粮,被迫到城中就食,毕竟皇帝也不能差饿兵。
“陛下,臣以为这皆是唆都的奸计,其因为不能再驱民攻城,便纵兵抢粮,却又对入城的百姓不加拦截,其意就是想增加城中粮食的消耗,迫使我们退军!”张世杰随之也起身奏道。
“枢帅言之有理,唆都几次攻城皆失败,他正是想以此迫我们撤军。”赵昺想想张世杰所言才是正解,百姓大规模入城还是唆都有意为之。
“唆都这么做虽狠毒,却也帮了我们的忙,使我们可以不必多费口舌便将这么多百姓聚于旗下!”应节严捋捋胡子笑道。
“呵呵,也对,我们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