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

第318章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第318章

小说: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凡桀的罪,就是纣的罪,桀纣不分,这些都是出于模仿。”赵昺笑笑说道。

    他跟周公不熟,对商纣王却熟的很,前世《封神演义》从小看到大,其中人物不说耳熟能详,但商

    纣印象极深,当年处于叛逆期的他为此还专门了解了一番,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这家伙和曹操一样可以名列历史上最冤枉的名人之列了,不过他俩一个是被史书所污,另一个被部给坑了。

    “归愚先生臣当然知晓,也曾拜读其所著《路史》,但对此中记述世人并不敢完全苟同,可说毁誉参半,陛下且不可尽信一家之言!”罗泌故去不过百年,应节严当然知道他,其喜好游历,曾游炎陵山,寓襄阳十一年。由于历代史书极少记录远古史事,其为了补上古之史,遂博采各种典籍,以至道藏、纬书,积数十年之功,于宋孝宗乾道年间撰成《路史》,记述上古迄两汉事,其中便有专卷记述夏桀、商纣之事。他只是没想到小皇帝居然看过其专著,急忙否定道。

    “先生不必急于否定!”赵昺知道自己的话触及到应节严的痛处,引起了其警惕,但他自己也不想将学术之争转变为政治上派别的争斗,给应节严亲手斟上茶说道,“《尚书》、《史记》皆为几位师傅让朕精读研习的,也是历代儒者、史家公认的典籍,对否?”

    “嗯,不错。”应节严点点头,他虽不知道陛下会为什么这么问,但是这两本书确实是经典,可以说是每个士人必读之书,又不能否认。

    “列出纣罪恶的最早出自于周人所著的《尚书》,其中只有六条,至战国书中增加二十七事,西汉书中增加二十三事,东汉时增加一事,东晋时增加十三事,于是商纣就变成自古未有的残忍暴君。对不对?”赵昺摊开手耸耸肩说道。这个数据当然不是赵昺精研过历代版本的《尚书》得出来的,而是前世自己看过的资料中提到的,就顺手拿出来唬人。

    “这个……这个臣并没有细究!”应节严楞了一下,自觉自己读书够用功的了,但是也没有读的像陛下这样透彻,只能尴尬的承认道。

    “孔圣人弟子中子贡,其也曾以一语道破千年积毁之现象的本质: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此言虽另有它意,但也意指人们将所有的曾经见过的罪恶和所有的人们能想象到的罪恶,都归于帝辛的头上。”赵昺又言道,这句话他知道是警告当政者千万别当失败者,否则其结果是极其可悲的,不过在中国历史上,亡国之君的下场虽都极可怜,但象帝辛这样被肆意抹黑的却也绝无仅有的。

    “嗯,子贡确有此言,可周公为何要如此呢?”这下应节严也不得不承认小皇帝说的有理,自己是无言反驳,而受了这么多年儒家学说的教育,眼见从根儿上出了问题,他还是有些接受不了,懊恼地说道。

    “先生不必苦恼,圣人终究还是人,为达目的用些手段有何奇怪!”赵昺却不以为意地道,“当年周王季历起大肆扩张,先后攻伐始乎之戎、翳徒之戎,攻程,攻鬼方。引起了帝文丁的警觉,杀周王季历;继季历为王的周侯昌,征大戎,攻崇,攻黎,引起帝辛的不满,商、周战于黎,拘周侯昌,囚之羑,史书中虽均说帝辛有条件的释放了西伯昌,但朕以为帝辛应是杀了周侯昌。想想两代周王皆死于商王之手,已使商周成为死仇,便如当前我朝与元并不不同!”

    “陛下以为是周不敌商,从而编造商纣残暴不仁的谣言?”应节严清楚史书中确是如此记载,但是说文王死于商纣王帝辛之手还是头一次听说,可有了前车之鉴,却也不敢妄自争论,暂且放下。再与当下形势相较,还真有相似之处,只是己方更加艰难和危险。

    “呵呵,想那继位的周武王为报仇雪恨,攻伐商做准备。然帝辛积威甚重,使周武王畏惧极甚,使得周人不进一切地诋毁比自己强大的、天神一般的纣王帝辛,以建立战略联盟,激起将士的同仇敌忾,减轻自己的畏惧和恐慌。但其第一次观兵孟津,诸侯皆曰可伐,武王却仍因害怕而不敢出兵,及至牧野大战前夕,周武王仍战战兢兢,不敢应战,是吕尚强迫其出战,才不得已而贾其余勇勉力一战。”赵昺笑呵呵地分析道。

    “嗯,言其恶,曝其行,扬其暴虐,确可使人因心中恐惧而思变,从而结盟以抗暴,却也是不得已之策,可这也未必是周公所为啊!”应节严不知不觉的被小皇帝引导着钻进了圈里,捋捋胡子沉吟片刻道。

    “然也,周公身为国家重臣,世人楷模,有些事情又何必自己动手呢?他尽可假人之手为之,而对纣王不满之人,又何止周人,只要稍加引导便自有人做前驱。想想我朝刘整、吕文焕等等无耻之流,一朝降元,便大肆诋毁先帝,攻击朝政,又何须那忽必烈动嘴!”赵昺撇撇嘴说道,他要告诉应节严古今并无不同,好人、坏人都是这么干的……(。)

第538章 假仁假义() 


    实施仁政,以仁治国,惠及百姓,赵昺都不反对,可也要分什么时候。 ? 但是当前蒙古人的强大自不必多说,行朝的状态也摆在这儿。在这乱世一味的强调仁义,就等于先将自己装进了套子里,做事不免束手束脚,难以放手施为,以这种状态对付强大的敌人无异于火中取粟。可朝中这些士人们沉浸礼教中太久、太深,行事皆以这些圣人之言为准则,且处处以此来要求自己,连一向‘开明’的应节严也难以完全摆脱。

    今天应节严既然以周公姬旦来做例子教训自己,赵昺便抓住机会与其好好聊聊,欲先从学术的角度上毁掉这些圣贤在其心中高不可攀的地位,当然免不了扒扒他们的黑历史,将这些人所做过的‘丢人’事抖搂抖搂,把他们从神坛上拉下来。,不过这手段也算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先生,以为微子投奔周人之举,是对是错?”赵昺既有了打算,自然要一棍子论到底儿,稍缓后又问道。

    “当然是大义之举!”应节严毫不犹豫地道,“殷商末年,纣王无道,穷奢极欲,暴虐嗜杀,导致众叛亲离,国势日衰。微子屡谏,不被采纳,于是惧祸出走。且微子封国后更是是个勤政的君主,为殷民所爱戴。”

    “朕对于微子治国之道也身为佩服,但是却不赞同其弃国出走之为!”赵昺摇摇头道。

    “陛下以为其中有何不妥呢?”应节严有了前边的‘教训’,迟疑下反问道。

    “朕以为纣王帝辛与微子启之争并非是治国理念的不同,却是兄弟间的王位之争。且其逃往周的目的是意在借助周的势力夺取王位,却不想成了周人的帮凶,以致灭国。而其后又不思复国,反而接受周人的封赐,助其安抚殷人,又与卖国何异!”赵昺吧嗒吧嗒嘴道,“若是朕如此只怕早就被大家的唾沫淹死了。”

    “嗯,以陛下所言,其中确有不妥。”应节严想了想说道。

    这段历史他也清楚,本来,按照商王朝“兄终弟及”的传承方式,微子、箕子、比干这群人是离王位最近的。尤其是微子,是帝乙的长子,本来是最有希望称帝的。且在帝武乙在位时,也确实有部分大臣拥立微子。但以太史为的帝党拥立了帝辛,因为帝辛是嫡子。按帝祖甲确立的礼制,是以嫡长继承制为核心的,先是嫡长子、嫡次子、嫡三子等等,嫡子以后,才是以年龄次序排列,庶长子,庶次子等等。

    其实,微子、帝辛是同母父兄弟,但因生微子时,其母是妃不是后,因而是庶子;而生帝辛时,其母已是后,故辛为嫡子。故太史争之曰“有妻之子,不可立妾之子。”可以想象失去了帝位,微子自不甘失败,但又争不过强势的帝辛,因此不惜卖国以求荣,“微子启,胶鬲与周盟”。所以,帝辛对微子一系的打击、排挤,决非是昏庸而远贤亲佞,而是政治斗争的必然结果。

    “不是不妥,应该说微子、箕子、比干、胶鬲等也决非孔子口中的贤人,而是一群因个人利益出卖国家和百姓的内奸,甚至不如这城中混吃等死的宗室们,他们还知在国破之际勤王复国,不惜身死。”赵昺愤愤地说道。

    “陛下言过其词了吧!”小皇帝这么说,让应节严有些挂不住脸了,毕竟自己过去一直是以这些人为楷模的,并以此教导子弟,现在却被小皇帝说成内奸,怎能不让他难堪。

    “呵呵,朕的言辞是有些激烈了。但此事朕以为不过是兄弟之争,帝位之争与利益之争,朋党之争,说起来还是一家之事,一国之事。而这些事情也是有渊源的,若是一股脑的以此作为罪状强加于纣王帝辛身上也有失公允。”赵昺听出老头儿一时接受不了自己的‘偶像’们出了这么多的丑闻,便放缓口气说道。

    “唉,臣枉读了一辈子圣贤书,有些事情居然没有陛下看的清楚!”应节严突然叹道。他是聪明人,也熟知这段历史,过去只是没有想到这些,当然也不敢妄自议论圣贤,否则被唾沫淹死的就是他。现在小皇帝大胆妄言,在加上他沉浸官场多年,又多次经历了官场的倾轧,想通其中的关节并不是难事。

    其实商朝建立后便存在两大势力的争斗,那就是神权和王权对权力的争夺,自帝武乙戏弄神祇,“革囊盛血”以“射天”,至帝辛,四世之中,王权与神权之争愈演愈烈。虽然经四代商帝数十年的奋力搏击,王权占据上风,成为统治主导力量,但神权数百年的无上地位,致使队伍庞大的神棍们不甘心失败,一而再地与王权相抗衡,力图再现伊尹、巫咸等时代越王权的辉煌。

    至帝辛时,由于帝辛的分外的强势,神棍们撼之不动,便勾结外敌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成为倒商的急先锋。曾经是商王朝中坚力量的祖宗一元神教,最终成为动摇商王朝统治基础的主力。这便是帝辛罪状中的“昏弃厥肆祀”、“弗敬上天”、“弗事上帝神祇,遗厥先宗庙弗祀”、“郊社不修、宗庙不享”,“慢慢鬼神”,甚至调戏女娲等等罪状的由来。

    而正是帝祖甲的礼制改革引起了王权和宗室贵族间的对立。其改革不仅是确立了嫡长继承制,而且废除了王位继承和国家大事中的贵族公议制,使商王朝彻底泯灭了酋邦制的最后残余,完成了从酋邦制向国家、帝国的转进,在国家形态上迈进了一大步。当帝武乙一力打压神权,巩固王权,商王朝才真正进入了帝国形态。

    可商王朝的贵族在商帝国的实力是如此之大,虽屡经打压而依然坚挺,不得已,商王朝的几代帝王都在想方设法利用各种手段建立自己的王权架构。帝武丁做为商王朝武功赫赫的大帝,在欲用千古名相傅说时,仍不得采用“先帝托梦”的手法以掩饰其真正目的。

    前人造的孽,终于报应在了帝辛身上,而到帝辛掌权时,帝国内部已四分五裂,神权、王权之间,执政集团与反对集团之间,帝权与贵族之间,诸多斗争已积重难返。以致他竟落到无可信任之人可用的地步,只好重用外来的费中、飞廉、恶来等,而这又引起了反对党、尤其是贵族一系的强烈反弹。

    神棍和贵族两群人虽利益不同,但目标是一致的——帝辛。而费中,飞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