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

第262章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第262章

小说: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450章 还得抢啊() 
由于小皇帝对‘擅动’祖宗之法尚有担心和异议,虽然磨了一上午嘴皮子,但是陆秀夫并没有能得到其明确的态度,但是他也看出小皇帝的坚持有所松动,双方的分歧仍然在对资金使用的分配和决定权上。而陆秀夫也意识到小皇帝缺的不是钱,而是权,且试图插手政务。

    既然找到了根节所在,陆秀夫次日再次独自密会陛下,两人经过一日的商议,终于达成了‘君子之议’。主要内容是盐税两年之内内藏库只要一成,以后逐年增加,最多不超过三成,并成为定例。但为了维持宫中日常所需,市舶司的五成要如内藏库,响应的杂课和坑冶所入归于左藏库,余者仍维持原状。

    既然小皇帝做出了让步,那么陆秀夫也必然会做出妥协。他将在朝议中向太后提议,为使陛下能熟悉政务,早日亲政,应让陛下适度参与朝议,并参与意见,国之大事应与太后联合签署。另外朝廷要保证军费开支不能低于财政收入的五成,且不能以任何理由拖欠和截留。当然有事双方要事先商议和通气,在遇到攻讦时要相互维护和声援。

    对于这个协议赵昺还算是满意,自己虽然失去了金钱,但是换来了权力。而他知道权和钱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只要自己站稳了脚跟,钱并不是问题。再者当前从盐场的建设到投入生产及产生效益,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至少一年才能逐渐见到效益。关税现在看着少的可怜,不过他清楚这才是当前来钱的大头,也是稳定的收入来源。

    三年后自己得到三成的盐税和五成的关税,加上杂七杂八的收入,赵昺明白自己仍能控制着这个王国的三成的财政收入,扼住帝国的经济命脉。可这些都是后话,眼前是如何度过当前的经济危机,在崖山之战后他可以说将行朝的国库都搂入了囊中,但即便加上在琼州的家底儿,他算了算吃饭和发工资是够了,军费却只能维持训练,却经不起一场与崖山同等规模的战事。

    不过当前的形势傻子都看得出来,战争已经不可避免。赵昺更明白以忽必烈的性格绝不会咽下这口恶气,缓过这口气儿来必定会前来攻打琼州,而出兵的规模只会超过崖山之战。而赵昺十分清楚自己之所以能取得这几场对敌战争的胜利,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帅府军的武器装备领先于对手,才能以弱胜强,以少胜多。而接下来将要面对更加强大的敌人进攻,他只有组建更多的军队和保持装备的领先。

    可打仗就是烧钱,如今几个项目远景很好,但远水有解不了近渴,他必须尽快再发一笔财,发财最快的手段当然是抢,这比办盐场可来的更快和更容易。抢!自从赵昺落难来到这个世界他就没断过这个想法,且不知不觉就走上了这条路,而他的实力也正是抢一回壮大一回。起初只不过弄了鞑子三艘船,他就靠此起了家,弄起了一支军队;再抢广州,使他的实力迈进了一大步,壮大了帅府军;再后印假钞,变相的抢了忽必烈一大笔钱,助他装备起了一支迈进火器时代的军队,还打败了张弘范,治好了他的心病。

    赵昺是食髓知味,虽当上了皇帝,却是贼心未改,一旦没了钱,首先想到的就是抢,且是越抢越光明正大。不过抢哪,他也考虑过了,占城和越李朝这两个邻居离着近,却穷得很,到了现代都没脱贫,还伸手四处要饭呢;打劫商队倒是一条道儿,不过那是饮鸩止渴,自毁前程,且名声不好,自己好歹是当了皇帝的,还是要顾忌名声的,当然要是真能筹集到复国所需,他也不怕臭名远扬,只是‘羊’还不够肥而已!

    好抢的都太瘦,那只能将目光瞄向沿海的几座城市,广州、福州、潮州规模不小,但现在几经兵火都不比从前了,且他们都刚刚吃了苦头,都加强了陆地上的兵力,打下来也是成本太高,顶多落个名声却没有实惠。当然这种赔本赚吆喝的事情,赵昺也不愿意做,也不能做,这种仗只会越打越穷,死的更快些。

    挑来选去,赵昺的目光落在了泉州,那里可以说是‘和平交接’的,基本没有到到战火的波及,且早在几十年前其商贸地位已经超过了曾经的第一大港广州,现在已经雄踞世界第一商贸港口。而那里还有排名赵昺财富榜第二名的蒲寿庚。

    而他之所以放过了第一名,主要其是忽必烈,其远居大都,要想坐船到那还得等将大运河修好,走陆路又太远,而自己暂时又打不过,只好先放其一马,捏捏蒲寿庚这个软柿子了。这小子家里几代人当海商,其又把持市舶司多年,据说家中财物比临安的内藏库不差多少,富可敌国说的就是他了。抢了其自己估计也能躺着花几年了。更不要说现在正是海外商船陆续抵达之时,各种物质都极为丰富,走一遭什么都不缺了。

    另外打泉州除了钱之外,当然赵昺还有其他考量,那里曾经是赵昺当皇帝之前的封地,而自己心腹亲军中又有不少泉州籍官兵,因此群众基础好,能够做到一呼百应;再有泉州也是大宋皇族的伤心之地,也是深埋在众臣心中的一根刺,不拔出来总觉的出不了这口恶气,所以会得到大多数臣僚的支持,太后的恩准。

    最为关键的是沿海的元军水军都刚刚赵昺被灭,正在重建的也难以形成战斗力,泉州无法从海上得到增援,而他们就免了腹背受敌,即便事不可为也能全身而退。此外泉州只有蒲寿庚的私军和叛变的左翼军防守,兵力薄弱,离泉州最近的就是敌福州行台的唆都部,虽然战斗力强但兵力并不多,只要运筹得当应当能挡住其增援,攻下泉州的……(。)

第451章 自知之明() 
打定主意的赵昺在其后的聊天中有意无意的透漏出自己欲打泉州的意思,对此陆秀夫的表现不出他的意外,除了担心像前两次无功而返外,对攻打泉州并无异议,但还是做了有保留的支持。赵昺却不担心,因为其同样清楚远水灭不了近火的道理,明白打下泉州后可以使行朝的经济状况大为改观,并在一段时间内不会再为钱发愁,那样其这个宰相当得才能顺心。

    不过陆秀夫心中却是暗骂小皇帝太狡猾,其先以修建盐田快速获利为饵将自己引进坑里,逼着他不得不同意其插手朝政,可转脸便又告诉自己其还有更快‘致富’的法子,弄得你心痒不已,他担心这孩子是不是又在给自己挖坑、设埋伏。前边让其赚了也就赚了,说出的话总不能再收回去,因而看看他其后是不是还有什么花招,待摸清了底细再做决定。

    而后几天陆秀夫不敢再轻易找陛下聊天了,唯恐再被这小子给算计了,赵昺也没工夫在搭理他们,他要先为建盐场选址做好准备工作,场址首先海水的含盐量要高,能达到晒盐的标准;再者交通便利,便于成品的外运和物资补给;还有就是能避开台风的侵袭,以免毁坏盐田;最后就是不能占用可开垦的荒地,且要有足够大的面积。其中含盐量高是最为重要的,否则费工费力不说,产量还低。

    这个时代现代化的测量仪器是不要想了,赵昺只能土法上马,当初参观时他又没有记住那种用于测量卤水浓度的‘仙草’名字,只能另辟他径。当前的人要根据经验的积累来寻找到合适物体作为浓度计,并引为秘密,可在他看来现代上过初中的学生都能看破其中的奥妙,老盐工们利用的不过是物体和液体密度与浮力之间的关系罢了,只是他们不知道原理罢了。

    “陛下,你又要钓鱼吗?”王德看陛下做了几个小木球,并在上面打了孔,插入一根细木片,样子就如同一支鱼漂。他想着小皇帝一定是觉得旅途寂寞,又想去甲板上钓鱼了。

    “不是,现在哪里有闲心钓鱼,你去给我多找些粗海盐来!”赵昺将一块称好重量的小铅块镶在一支‘鱼漂’的末端,头也没抬地道,“哦,在给我找大桶来。”

    “是,陛下!”看着小皇帝忙碌的样子,王德答应一声令人赶紧准备好送来。

    少时东西便备齐送到了门口,王德的脸立刻黑了,那些人给他送来了整整一袋子盐,少说也有百十斤。而这间工作室是陛下最为看得重的地方,没有吩咐任何人都不得进入,就是打扫也都是王德亲自动手,可现在这些东西自然只能由他亲自搬进来了。

    “去,再弄几桶清水,每桶水都要称过,要正好十斤一桶,千万不要错了!”赵昺看着王德将要的盆和盐都准备好了,抓了把盐看了看,盐的颜色灰白,又用手指捻了捻,里边含有泥沙,正是没有经过过滤和提纯的粗盐,想是厨房里用来腌菜、腌肉用的。他验罢满意的点点头,指指木桶又说道。

    “陛下,你这是要做什么?”王德吩咐人把水送到,又一一的拎进来,他不解地问道。

    “称海!”赵昺让王德将水都倾倒到大桶里,笑笑说道。

    “称海?!”王德一听就愣了,小皇帝是不是疯了,竟然要用木桶称海的重量。

    “傻家伙!”赵昺笑笑道,将手中弄好的‘鱼漂’一一放进桶中,待水面平稳后在杆儿与水面平齐的地方做上标记。然后他又在纸上演算了一番,让王德称了一斤二两的盐放入桶中,并不断搅拌待盐全部溶解后,再次将‘鱼漂’投入其中,再次做上标记,如此反复多次后才作罢。

    “陛下,好了?”王德见陛下终于停了手,他擦擦汗问道。

    “好了,抬出去吧,再让人弄桶海水来!”赵昺随口道。

    “哦!”王德答应声道,心里不住埋怨陛下这哪里是称海,分明是折腾自己玩儿呢,想想自己最近好像没有开罪陛下啊!

    “成了,就是它了!”这次赵昺又反其道而行之,称过海水后,又用鱼漂量过,再将海水熬干,把刮下来的盐沫称重,演算一番后松了口气道。他折腾了半天其实就是造了个测量海水的浓度计,虽然谈不上精准,但是用于测量卤水的含盐量是够了,当然还有其它的作用,如果能取得多个海域的数据,迷航时据此就能判断出自己所处的大概区域等等。

    “陛下,这个有什么用?”王德忙乎了半天还不知道陛下弄了个什么东西,好奇地问道。

    “这个作用很多,其中建盐场就用的到,我们可以据此判断海水和卤水中有多少盐,就能够据此知道该不该进入下一道工序,知道什么时候海水变成盐了。”赵昺尽量用浅白的语言解释给他听。

    “哦,陛下真是厉害,只用这么个小东西就能将海水变成盐。”王德小心的拿过一支仔细的看看道,只见在杆子上标记着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几个字,正是在多次加盐后分别测定的数据,他隐隐的明白了些。

    “王德,朕想让你去盐务监当监军,怎么样?”赵昺突然说道。

    “谢陛下,但……但小的不去!”王德听了眼睛一亮,谁都知道盐务监掌管盐的买卖进出,那可是肥的流油的差事,只要稍微做点手脚一年下来弄个几万贯都是很轻松的事情,但他想了想还是放弃了这个机会。

    “为什么?那可是很多人求之不得的好差事啊!”赵昺有些惊诧地道。

    “陛下,因为小的知道自己贪心,去了免不了会伸手拿钱。可这些钱都是陛下复国只用,若是拿了又良心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