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

第258章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第258章

小说: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未时初开始退潮,断后的百余艘战船开始离港驶入内海,他们将借助潮水驶向外海离开这居住了近九个月的地方,这也是行朝驻留时间最长的一地。

    “降半旗,鸣炮二十一响,向战死的英灵致敬!”社稷号驶入内海,赵昺下令道。

    ‘轰、轰、轰……’弩炮对空发射,炮声隆隆也为这场战斗画上了最后的句号。

    “陛下,为何要鸣炮二十一声?”随着最后一声炮鸣过,赵昺放下抚胸的右手,在众人的陪同下离开甲板回到舱中,倪亮不解地问道。

    “咳咳……”赵昺听了不知如何解释,自己总不能说这是因为近代炮舰因为最多只能装载二十一门火炮,为了表示自己没有敌意,进港前鸣炮十九声以表明自己的炮已放空,经过不断发展演变便成了国际通例成为仪式的最高礼遇。

    “嗯……这是因为我们此战历经二十一天,取得了行朝建立以来的最大胜利,这是理应载入史册,彪炳青史的大事,所以要鸣炮二十一响!”赵昺看看倪亮执着的眼神,又瞅瞅周围的众人,知道要不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肯定要把自己当做个想到哪就是哪的任性孩子。琢磨了下崖山之战从正式开战到结束勉强合上二十一天,便如此做出解释,瞅瞅众人都点头表示确实是这么回事,他却暗自祈祷希望后人们不要因此骂自己胡诌白咧……

    郑永不在,赵昺令陈任翁暂代编队指挥之职。借着潮水二百余艘战船冲出汤瓶口,进入外海后重新编队后簇拥着帝舟驶入南海,各船挂满帆向西南方向的琼州驶去。此去顺风顺水也要五天,现在正是东南风盛行之际,船只要不断变换航向以利用风势,所以这又是一次漫长的航行。

    “陆相,坐吧!”长路漫漫最是寂寞无聊,陪皇帝解闷也是大家的职责所在,他们进了顶舱的休息室,赵昺坐下后,发现众人都看着陆秀夫,他不敢坐其他人也也不敢坐,便指指身前的座位说道。

    “陛下,君臣有别,臣不敢坐!”陆秀夫躬身答道。

    “呵呵,此时又不是殿上答对,也不是朝议,大家只是闲聊,又何必拘礼!”赵昺笑笑道。他知道在宋以前朝会上大家可以坐着,到了宋以后朝臣们就只能站着了,到了清朝朝臣跟皇帝说话便要跪着了。而自从行朝建立后,杨太后事事都要依靠朝臣,于是朝会上几位重臣都会赐座。可他是现代人,自己坐着让别人站着总觉的别扭,过去府中议事都是坐着说的,没有那么重的规矩,闲下更是随便从不以为杵。

    “谢陛下赐座!”陆秀夫沉吟片刻说道,在大战之时他都在船上随扈自然知道陛下的性子随和不拘小节,自己若是不坐就显得格格不入,想想还是半坐下了,其他人这才各自寻了位子坐下。

    “陆相以为到琼州后最紧要之事是什么?”朝臣们大部分都随太后一起走了,此刻有资格陪着赵昺的人也没几个人,除了倪亮、陈任翁、王德等几个亲信,就是陆秀夫和留下协助工作的赵樵、茅湘、龚行卿、刘鼎孙和新到的江铭等人。可陆秀夫一本正经的想聊天也聊不起来,他只能问些正事儿了。

    “臣以为当前除了整军备武应对战局之外,最重要的事情乃是钱粮。如今我们远离大陆,琼州又是荒芜之地,产出有限,要供应整个行朝及养兵将极为困难!”陆秀夫答道。

    “嗯,陆相所言不错,可有应对之策?”赵昺听其未加思索便答,知道其肯定已经考虑过这个问题,而自己同样也在琢磨如何挣钱的道儿,便想先听听其想法。

    “臣以为除了增加税赋外,还应精减官员,淘汰军中老弱,减发薪俸,节约开支,减少百姓负担!”陆秀夫看着小皇帝答道……(。)

第443章 怪论() 
陆秀夫的回答中规中矩,也正是大宋二百年来一直想要做的去除‘冗官、冗兵、冗费’,并没有什么创意,属于以节流的方式减少消耗,增加税收借以增加财政收入,但其增税的方式又以其减少百姓负担的愿望相矛盾。而赵昺却以为其的主意不仅缺乏新意,且相互矛盾,并十分‘理想化’,一字概之就是臭。

    “陆相,你以为当前情况下精简官员合适吗?”赵昺听了想了好一会儿,他舔舔嘴唇问道。

    “臣以为合适,琼州不过是一州之地,却集中了行朝、制司、抚司、州、县各级官府,机构重叠,难免做事拖沓,推脱,繁杂,若是不精简岂不官满为患,且要徒费钱粮!”陆秀夫言道,觉得并无不妥。

    “陆相,那裁减下来的官员要他们去做什么,消减了俸禄又让他们何以为生?”赵昺反问道。

    “陛下又何必为此操心,他们自有门路的!”陆秀夫以为小皇帝会提出如何裁减、裁减什么人这些问题,没想到却是生计问题。

    “陆相此言差矣!”陆秀夫说的如此轻视,赵昺听了心中十分不是滋味,现代下岗职工还给点儿买断工龄钱,出台些优惠政策呢!

    “哦,臣哪里错了?”陆秀夫纳闷地问道。

    “陆相,朝中的官员在国破之际不论出于何种目的,抛家舍业,不计生死,无怨无悔的跟着朝廷辗转漂流,难道我们就只因为一句国库空虚,消减开支便都将他们赶出朝廷吗?”赵昺皱皱眉问道。

    “陛下,这些官员于国确实有功,但也应为国分忧,而他们个个满腹经纶,又有治世之才。出世可辅助君王,退儿也可闭门著书,或是耕读传家,怎么会为生计发愁。”陆秀夫言道。

    “呵呵,陆相太乐观了吧,可听说过一句乡间俚语——最是无用乃书生!”赵昺暗自摇头,其难道也生活在那什么中,干笑两声说道。

    “陛下,此言臣不敢苟同,若对臣有异还请明示,万不能如此轻视天下士子!”陆秀夫有些恼怒地道。

    “陆相,陛下此言话糙理不糙,在我们乡下那些读书人若是不能考取功名,离家做官,又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种田禾韭不分,锄把子都攥不住。也有的为了读书将家里的田地都卖了,只能给人家做账房或是收几个蒙童聊以糊口,所以乡下人教训小孩子都会如此说的!”倪亮这时傻乎乎地插言道。

    “这……”陆秀夫听了张口结舌地不知如何作答。

    “十年苦读只为做官,这话听着不大顺耳,可朕想这其实是大多数读书人的真实想法,只为能光宗耀祖,衣锦还乡。不过也是人之常情,谁都想活的好一些,大可不必深究。而这些人学了半辈子经史,只为能取得功名,可也再无所长,不让他们在官场谋职便等于砸了其饭碗,。前一阵陆相赋闲之时,想也知道其中艰辛吧!”赵昺暗叫答的好,因而不但没有喝止倪亮,反而又踩了两脚。

    “臣汗颜,离朝之时家无余财,只能靠朋友接济才得以苟活!”陆秀夫脸一红道。

    “陆相出仕也有二十余载,位居执政,可一旦罢职却还需要朋友接济才得以渡过难关。而这些臣僚为国抛家舍业,甚至毁家赴难,囊中早已空空如洗。闭门著书,他们不需要吃饭吗?。耕读传家,他们又有几人能开荒种地,会扶犁耕田?陆相罢职尚可有亲朋相助,可琼州海外之地又有几人可以投亲靠友,难道让他们靠卖儿鬻女苟活吗?”赵昺连连发问道。

    “臣以为他们饱读诗书定知大义……”陆秀夫被陛下问的面红耳赤,但仍觉的陛下顾虑太多,吭哧着道。

    “孟子云衣食足而知荣辱。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尚能谈大义者天下有之,但数千年以来又能有几人?”赵昺听其仍如此说,当下打断他的话道。

    “唯圣人尔!”陆秀夫低头想了想说道。

    “然也,既如此切不可妄言裁撤,否则定然会人心浮动,朝廷震荡,上下离心,让天下士子寒心!”赵昺心道你也明白只有圣人才能做到,而若天下都成了圣人,又哪里还有这些麻烦事。

    “臣受教了,但如此多的官员又怎生安置?”陆秀夫是被陛下说服了,可根本问题却没有得到解决,只能向陛下请教了。

    “朕不如此以为官员过多,而是以为太少了!”赵昺语不惊人死不休地说道。

    “太少了?”这回不仅是陆秀夫以为陛下疯了,其他人也以为陛下是不是傻了,齐齐惊问道。

    “对,朕也知当前冗官严重,但这只是因为集于琼州一地而言。我们若放眼世界,想只我大宋便号称八百军州,所需官员又何止万千,你们说是多了还是少了!”赵昺早就想过这个问题,当时也是如陆秀夫一般的想法,可细想之下自己的眼光太短浅了,他是要征服星辰与大海的,怎能鼠目寸光呢?可现在一看,还不止自己一个人有这种想法。

    “哦,陛下圣明,是臣等固地自封了!”刘鼎孙反应过来了,躬身施礼道。想大宋官员最胜时以百万计,现在行朝之中大大小小吃皇粮的都算是也不过几千人,与之相比连零头都不够,若是复国后这些人就像一把种子散在万顷地中一般。

    “是了,陛下高瞻远瞩,臣佩服!”陆秀夫也不得不说小皇帝的怪论有理,其是想将这些官员作为储才之用,以备将来收复失地时即刻能赴任,这眼光让人不能不服。

    “若天下士子知陛下之言,定然会纷纷来投,琼州必会能者云集,朝中人才济济!”龚行卿也赞道。

    “好啊,朕就是要筑起招贤台招揽天下士子,只要肯赴琼朕都会妥善安置,有才者必加以重用!”赵昺兴奋地道,他清楚有元一朝对中华文明的摧残是十分严重,自己要承担起复宋的重任,还应做汉文化的捍卫者和传承者……(。)

第444章 应急之物() 
陆秀夫听了小皇帝的心愿十分欣慰,起码一个有志向的皇帝比之一个庸愚的皇帝要好的多,但他佩服其想法的同时又觉得十分天真。保留众多官员的身份对于稳定朝局是十分有利,可同样会被朝廷带来巨大的财政压力,琼州那点税赋养兵都十分困难,靠着原有的积蓄根本撑不过一年的,同时还要供养如此多的官员从哪里来钱,所以小皇帝想的是不错,招揽天下人才于阶下为其效力,不过却没有考虑兜里又有多少钱。

    “陛下,行朝迁到琼州后,开支将增加数倍,又将如何维持?”陆秀夫知道皇帝是管花钱的,自己是为国敛财的,国库出了亏空还要自己来背黑锅的。既然小皇帝烤自己,那么他也看看其有何破解之法。

    “陆相节流之法不失为一手段,但是只靠从百姓嘴里抠出些余粮,臣僚手里拿些俸禄,朕和太后减少些花销都是一时之策,难以维持长久,只会越来越穷。因而节流不如开源!”赵昺猴精猴精的,一听话茬就知道陆秀夫同样在考自己,使得一场闲聊又变成了君臣斗法,都不能好好聊个天。而这也表明其对琼州的经济并不看好,并没有解决财政问题的良策。

    “陛下想是已经有了计议,臣愿听教诲!”陆秀夫有些惊愕,听其话中之意显然早有腹案,做好了应对今日形势的准备,不过心中还是有些不服气,觉得一个小孩子在军事上是奇才也就罢了,对赚钱上还有良策真成了妖孽了。

    “齐地面山背海,周时尚是荒芜之地,陆相以为春秋时的齐国又何以成为霸主之一呢?”赵昺笑笑问道。

    “姜尚乃是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