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

第178章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第178章

小说: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皇帝世袭的制度来说,皇帝的哪些亲戚还算亲戚,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短命朝代这个问题不大,长命朝代就是大问题,历朝历代在这个问题上的处理方法都不一样。在宋朝之前,唐朝的规则是皇帝的亲戚在“五服”之内算亲戚,超出“五服”就不算皇亲。依照这个概念,宋孝宗与宋高宗的血缘关系,实际上也超出了“五服”。

    放在别的朝代,后来的宋孝宗应该也只是一个平民,连皇亲都算不上。再说,宋高宗本身是宋太宗赵光义的后代,除了他本人之外,在他的年代,与他的血缘关系在五服内外的赵光义还有别的后代。因此,从皇帝血缘上说,无论如何都轮不到宋太祖赵匡胤的后代宋孝宗来继承皇位。然而,这样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并且,在南宋朝野,也没有什么人提意见。

    这是什么原因?从宋高宗的角度看,有人说是他的私心,也有道理。当时宋徽宗、宋钦宗都被金人抓到了黑龙江,对于宋高宗来说,万一“二帝”回来怎么办?宋徽宗和宋钦宗、宋高宗一样,都是宋太宗赵光义的后代。宋高宗赵构选了一个宋太祖赵匡胤的后代当皇帝其实打了一个小算盘,别人大概也能猜到,那就是,皇帝的血脉已经回到了赵匡胤那里,赵光义的后代就不要再考虑皇位的事情了。

    从某种程度上说,宋高宗赵构此举也是对“徽钦二帝”万一回来的一种防备。反正他自己已经没有后代,皇帝血脉转到了赵匡胤那里,即使“二帝”回来,想要再把血脉转回赵光义的后代那里,也不容易说出口。

    这种对于皇权开放的观念,在南宋并非只出现这一次。此后的宋宁宗虽然有儿子,但是都很早夭折,谁来继承皇位又成为一个问题。宋宁宗自己有一个远房亲戚的人选,但是,当时的大臣史弥远不满意这个人选,自己找人秘密物色了其他人,结果找了一个很贫困的赵匡胤的十世孙。最终史弥远的密谋成功,这就是后来的宋理宗。按说宋理宗与宋宁宗的血缘关系已经很远,但是,当时朝野内外批评的对象并非针对宋理宗的血缘关系,而是针对史弥远为所欲为、自说自话,以阴谋诡计的方式操纵国家政治大事。

    因此,现代有人评论说,南宋以后,皇帝的血统已不纯净,多次由平民百姓以和平的方式登上皇位,这个说法也有点道理。总之宋朝从建立到结束,皇帝一直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有时,这个偶然性还相当大,并没有顽固的血统原则。但说它一点血统原则都没有,那也不对,不管血缘关系有多远,毕竟还是赵家的人。

    现在的大宋朝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如果景炎帝出走占城,帝位空缺。此时皇族虽然死的死,抓的抓,但几百年的历史中又有多少像宋理宗这样的远房皇族流落各地,找一个并非多难的事情。而‘有识之士’也并非只有一人,打着大宋的旗号从事抗蒙斗争的人多着呢?也就是说虽然赵昺与当今皇帝血缘关系最近,但在大宋这个奇葩王朝中皇位却不一定是他的……(。)

第293章 作秀有风险(一)() 
♂,

    前后的事情一想通,赵昺就知道是谁在给自己在后边摇旗呐喊了。他们这么不予余力的把自己拉出去曝光,并大肆宣传,就像现代竞选总统走秀场一般。当然作秀是个时髦的词,但作秀的行为并非现代才有。古往今来,历朝历代,作秀的事情早已经屡见不鲜。

    按照广义的说法,李白醉酒戏贵妃、关羽温酒斩华雄、秦始皇修建阿房宫,以及竹林七贤袒胸露腹装疯狂和本朝宋徽宗整天穿道袍都能算作秀之列。他们装疯卖傻,显示个性,无非是想引起他人的主意,借此扬名,或是威慑天下。但赵昺知道有一个人比他们都高明,人家靠作秀居然从一介书生当上了皇帝,若是仅从经历上看和他倒是有几分相似。此人就是历史上最强悍的作秀大师,在西汉到东汉的过度时期建立了所谓新朝的王莽。

    纵观中国的开朝皇帝,大多属于两种人,一是流氓,二是豪强,原因很简单,流氓无所顾忌,豪强很有势力。然而,一个书生能当上开国之君这就是蝎子粑粑——比较独特了。王莽正是一个书生,他能当上皇帝,最大的能耐就是作秀。可最后,他的新朝灭亡同样是死于作秀,也正是不做死就不会死的典范。

    王莽作秀仿佛是胎里带,打小的时候就无师自通。他的父亲去世很早,日子过得很贫寒,其一边用心念书,一边守着寡居的母亲过日子,赢得了谦恭节俭的美名。赵昺对此这倒不以为然,自己虽然是每天白饭就鱼干,可并非天生爱吃这玩意儿,也非品行有多么高洁。而是因为穷,自己一睁眼就是十几万张嘴等着跟自己要吃的。由此想想王莽家只有两张嘴,但道理是一样的,不省着点怎么办。

    至于谦恭那是因为地位低,惹不起人家不谦恭怎么办?自己当初流落在疫船上时,对哪个不是哄着、让着,还得又许愿又塞钱的,要多谦恭有多谦恭,还不是担心他们一刀把自己宰了,或是偷着跑了把自个儿单蹦一个扔在海上。想想自己挂着亲王的头衔呢,他王莽一个平头百姓对人不老老实实,客客气气的行吗?那不是找打是什么!

    现代作秀,有媒体有网络,脏事烂事坏事都可以当噱头广泛传播,一传播就有了名,乞丐可以成为名牌犀利哥,蛤蟆嘴姑娘当街征婚可以成为新闻人物。人生原本就是一个大秀场,就看你会秀不会秀。天下这么多人,有相似经历,过着相似生活的人多了,但王莽就能把这不得以的事情,经过一番包装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品德高尚,至诚至孝的好人,你不服行吗?

    赵昺以为能甘于平凡和清贫的那都不是人,而是神。王莽作为胸怀大志的小蝼蚁当然也想有朝一日能飞黄腾达。但想出人头地缺不了两样东西,一是本事,二是靠山,缺一不可。王莽作秀的功夫天下无双,也算是门本事。至于靠山,谁家好好捋捋也能找出个把儿有本事的亲戚、朋友。而他的伯父王凤就不是个一般人,那是权倾朝野的大司马。

    事情看起来很美,王莽像是有个大靠山,可要注意是‘像’,因为这靠山太高了,得攀附上去才能靠得住才能叫靠山。如何攀附呢?王莽遇到一个天赐良机,他也抓住了,那就是他伯父王凤病重。于是,王莽开始了他人生的首场个人秀。

    那么生于汉朝长于汉朝的王莽是如何作秀呢?汉朝的大环境,素以孝治天下,孝是儒家的核心概念之一。尤其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就更加注重孝道了。王莽是个读书人,他当然知道这一点。于是得知伯父王凤病倒在床后,他便百般殷勤、周到地服侍,每日端汤送药,亲尝冷暖,而且一连几个月没有脱衣服睡觉,搞得蓬头垢面,日渐消瘦,这一般亲儿子都做不到。王凤因此深受感动,临死的时候向皇帝推荐王莽,于是他当上了黄门郎,开始了仕途生涯。

    人生首秀成功,王莽心里更有底了。后来,王莽的叔父王商把自己的户邑分封给王莽。在他的带动下,王莽升了官,还被升为光禄大夫兼任侍中,在皇宫内担任警卫。此时,王莽官位高了,作秀的本领也越发成熟,他仗义疏财,比以前更加谦虚有礼。又过了七八年,王莽的叔叔大司马王根推荐王莽接手自己大司马的位置,他招揽人才、名士作为幕僚,纠正奢侈浮华的风气,赢得了清廉、品德高尚的名声,摆出一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架势。

    可好日子仅过了一年,因为朝廷中的权力斗争,王莽被罢免了官职,只得回到自己的封地。但他一样可以秀得让人瞠目结舌。他儿子王获杀死了一个奴隶,王莽紧紧抓住这个机会大秀了一把——逼着王获自杀了。代价虽然很高,可人气又一次飙升。朝廷官员纷纷上书要求他复出,老天也照顾弄了次了日食,皇帝觉得自己错了,便把他招回京城。

    王莽这会儿走时气,刚到京城皇帝便驾崩了。太皇太后王政君便让王莽助大司马董贤料理丧事。他知道这个大司马是个没本事的‘菊花男’,朝野上下对他早有不满。他就把丧事放在一边,先开始作秀,罢黜了董贤,逼他自杀,并将其家产估卖充公,然后才料理哀帝的丧事。九岁的小儿皇帝就是政权傀儡的代名词,太皇太后当然要临朝听政,王莽重为大司马,朝中一切大权均由其把持……

    事情如果到此为止,赵昺对王莽的本事可以说只有仰望,佩服的五体投地的份儿,不说别的人家成本就比自己低啊,最多也就搭上了个儿子,就搞得世上无人不识君了。可他却是拿自己的性命再作秀,一个失误便是搭上了小命儿,且很多事情都是偷偷摸摸的,唯恐引起他人误会和猜忌,根本不敢大肆张扬。但怕就怕有人不知道见好就收,作秀同样是件高风险的事情……(。)

第294章 作秀有风险(二)() 
♂,

    赵昺来自网红辈出的年代,自然清楚人生就如同大秀常,作秀这东西大有大用,小有小用。小而用之,可以挣取名声,获得好评;大而用之,可成民心所向、人心所归之势。但也是把双刃剑,它可以给人带来荣誉、金钱、美女,但是也会带来祸患,甚至灭顶之灾。所以在他看来作秀也好,邀名也罢,其要害在于密,懂得适可而止。

    这与沽名钓誉不同,如果作秀之时被大家识破,那么下场未免就不妙了。再有如果想要炒作自己,起码要有点硬货。如果出现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现象,可以说就算失败了。当然,要做到货真价实其实不难。术业有专攻,人么,总是有点一技之长的。再不济卖萌、耍宝总会吧!再不行卖卖傻力气,也不是没有出名的可能。

    当初赵昺为了保命,自己也曾做了几次秀,在疫船靠自己前世的经验治好了刘黻和船上的病患,又利用风暴瓶算计了追击的元军;在朝中利用掌握的历史知识预言了蒙古北撤,反攻必败;而在广州他‘狂征暴敛’之时又广施恩惠,也是为了能够稳定民心,防止激起民变;到琼州也小秀了几把,那是为了提高威信,告诫属下。其中虽有波折,但也都取得了成功,靠的却是真材实料,童叟无欺。

    再说王莽通过几场大秀这时已是当朝的大司马,掌握了朝政,本性便也逐渐显露。而古往今来的奸邪之人,脸上没有任何标签,然而这些人为达到获取私利的目的是无所不用其极的,有时甚至表现得比君子还君子。所以他当时谦恭谨慎,名满天下,满朝文武、普天下百姓都被他蒙得团团转。白居易有首诗写得好: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若叫当时身便死,千古忠佞有谁知。

    此时王莽若收手,肯定能跻身千古名臣之列。但王莽已然迷失了方向,自以为能骗过天下所有人,从而忘记了自己能吃几碗干饭。为了讨好太皇太后,就把平时得罪她的傅太后、赵皇后一概贬降,致使许多人自杀。太皇太后倒是满心欢喜,以为王莽替她出了口恶气,其实这是王莽在为自己日后进一步夺权扫清道路。

    他既不懂征战,又不懂治国安民,为了能巩固自己的地位,居然依然靠作秀。他秘密派人前往益州,告诉当地长官,让他买通塞外蛮夷,假称越裳氏来朝廷进贡,然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