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

第17章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第17章

小说: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轻信了他们。

    “保护殿下正是我等本分,定不负大人所望,即便我等粉身碎骨也会护的殿下周全!”赵孟锦躬身施礼道,心中却对刘黻愤愤不已,其唧唧歪歪的还不是对他们不放心,还不如小小年纪的殿下。

    “既然如此,那就由赵壮士领一队军兵乘头船开路,察看敌情;郑壮士领一队兵丁乘尾船断后,掩护船队;庄纲首就与我们同船管理、分配钱粮,由周指挥居中调度。”刘黻略一沉吟道。

    “诸位以为刘大人的布置是否妥当?”赵昺心中暗笑这老头行事还真是谨慎,先将三个人分开使他们难以串谋。同时又将熟悉海况和航线的庄世林留在自己的船上,即便另外两人叛离也不会导致迷航,而其却难说了。再者粮食大部都在主船上,离了他们也活不下去,他只是其太高估周翔那帮工匠的战斗力了。

    “刘大人布置并无不妥,我等遵命!”谁都能看出这是刘黻分化之计,分明是**裸的嫉妒,想要在殿下面前争宠,赵孟锦刚要张嘴争辩,却被郑虎臣拉住,他上前一步施礼恭敬地答道……

第022章 不妙() 
♂,

    给三个新附者安排了职事,接着便是要如何归队。现在的形势对于他们是极为不利的,他们与大队失散已经过去三天,在大队敌军的追击下即便发现隔离船没有跟上也不可能停下来等待,这导致两者间的距离越来越大,追是追不上的。更为不妙的是他们并不知道朝廷前往的下一站是哪里,即便想去会合也难以做到。

    “刘大人,撤离泉州时朝廷可曾定下前往何处?”沉默了半天,赵孟锦实在忍不住了打破沉默问道。

    “唉,老夫离开泉州时便恶疾缠身,对于朝廷的决断也是无从知晓!”刘黻叹了口气说道。

    “自福州出行前形势如何呢?”赵昺插嘴道,他努力回想着自己对这段历史的记忆,而脑子中更多的是宋元交替中发生的重大战役,而这种‘小事’如何留意过,再说历史上也没有自己插了这么一脚,导致与两王失散。

    如今赵昺只能试图按照前世的记忆将自己所了解的南宋灭亡发生的大事件,按照先后顺序将此拼合起来,得到小朝廷的逃亡路线以此推断出其此刻的所在。但由于古今地名的变动和时间纪元的错乱,他不敢肯定自己的判断是否与现实吻合,但无奈之下也只能勉强试试。

    “殿下,朝廷重建之时,只有两广路和福建路还算完整,但十月敌军开始大举进攻福建路,我们不得不撤离福安前往泉州,向南转进。”刘黻黯然地答道,面对强敌,新朝廷虽号称有兵三十余万,但其中只有张世杰的一万多郢州兵是正规部队,其余都是厢军、溃军和新募集的民兵,这样的队伍显然不是蒙古精兵的对手,陈宜中、张世杰不敢跟蒙军抵抗,接到消息后便立刻南逃,根本不敢与之一战。

    “本王记着文枢密使在离开福安前已经前往南剑州开府,统领着数万督府军抵抗敌军南进,朝廷到泉州是不是欲与他们会合呢?”赵昺边回忆,边核实自己的所知。

    “殿下,距某家所知文枢密使也难敌鞑子的进攻,有传闻他们已经退往漳州。”赵孟锦接话道。

    “嗯,那就对了,我们正是在漳州外海与大队失散的,朝廷可能正是想与文枢密使合兵一处,共抗敌军。”刘黻也不是蠢人,听赵孟锦一提便想到了。

    “刘大人言之有理,但朝廷有船千艘,不会尽数舍弃,最有可能的是在停在某处港口。”郑虎臣点点头道。

    “这片海域广阔,漳州、潮州、惠州皆可停靠,我们总不能一处处地寻过去吧?”庄世林从怀中掏出视若珍宝的海图摊在长几上指点着道,而脸色更不好看,朝廷大队在前边跑,他们在后边追,没有准确的地点不是错过、便是追不上。

    “那倒不必,我们与大队失散已是五日,而他们人多船杂,一者行不快,且也需停船补给,可能藏下上千艘大小船只的港口不会太多吧!”赵昺看着铺在几上的海图是直皱眉头,大概画了个范围道。

    这是张手绘的海图,与现代的海图相比显得无比粗陋和简单,准确性更不用说,且由于绘制方式的不同已经让他看着十分费劲,其中更参杂着众多的暗记,想来是纲首们的‘独门秘籍’,而他们正是凭此来保住自己的地位,现在却给赵昺造成了不小的困惑。好在图上标注的岛屿和地名还看得懂,但指望着由此量取准确的数据就不要想了,他只能根据船速靠心算推断大概范围。

    “殿下的提醒甚是,地方小了藏不了身,也无法获得充足的补给,且又得远离敌军,陆上还得有军兵接应,如此一来殿下划定范围内符合条件的港口屈指可数。”赵孟锦点头称是,心中却顿生疑惑。此前他以为殿下是在刘黻的辅助下才表现出‘超人’的能力,而以现在的情形来看殿下并没有得到其任何提示,且所想比其更为周全。

    “赵大说的好,不愧是领过兵的人。”赵昺言道,“朝廷在泉州遇袭时,已有元军现身,正如刘大人所言福建路可能大部已落入敌手,文枢密使也难在南剑州立足,不得不向南撤退,退入漳州。而如今元水军已经出现在漳州海面,陆上多半也处于敌兵锋之下,文枢密使只能再次向汀州或潮州转进,以时间估算朝廷大队应撤到了广南东路的潮州,为安全计惠州也不无可能。”

    “殿下读过兵书?”郑虎臣突然问道。

    “郑壮士说笑了,本王离开临安时刚刚启蒙,而前时……直到近日才得刘大人教导。”赵昺听了抬头一看吓了一跳,几个人都定定的看着他,目光中皆是惊疑,他暗道不好,自己说着说着便忘记了自己现在还只是一个孩子,可覆水难收也只能往刘黻身上推。

    “刘大人真乃大才!”郑虎臣转向刘黻施礼道,都说名师出高徒,此刻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他信了。而另外俩人也纷纷送上赞美之词,对其的感观也大为好转,琢磨着以后是不是也要和刘黻多亲近些,免得其在殿下说自己的‘坏话’。

    “诸位拗赞了,殿下聪颖异常,触类旁通,老夫怎敢居功!”刘黻心里明白,自己教导殿下就没几天,一本《论语》还没讲完,再者自己也不精通的兵法,如何教导?可眼前又没法解释,只能讪笑着答道。

    但殿下的一通入情入理的分析同样让刘黻惊异不已,甚至对自己怀疑殿下所说的‘奇遇’感到惭愧。可当他看着本应该站在舱门口的倪亮此时却守在紧闭的卧房门前时又疑窦顿生,难道其中有什么不能为外人所知的秘密,还是就藏着那位自己一直怀疑存在的幕后高人?

    看着众人的表现赵昺也是小心肝跳个不停,意识到不经意间自己的话说多了……

    他前世独守空船数年失去了一个正常人应该有的东西,包括与其年龄相匹配的经历,幻想过如果让自己重活一次应该怎样规划自己的人生,实现自己的梦想,获得不一样的生活。

    但是当赵昺真的穿越重生的时候,再考虑问题时他发现,除了对自己的新身份和面临的陌生、险恶环境感到无所适从外,还有就是自己的年龄问题,他发现虽然面貌是个孩子,可心理、思想还停留在穿越前的年纪,这使得他不得不处处小心。

    起初来到这个世界时,正赶上处于混乱的时候,刚来的赵昺也是被眼前的血腥场面吓的不轻,又搞不清形势,基本处于失神的状态,当然急于逃命的众人也没有刻意去留意小皇子的变化,而随着身边熟悉‘他’的内侍在逃亡中不断死亡和失散,更没有人能看出他的改变,使其平安度过了最危险的时刻。

    随后与大队回合后,赵昺独自占据一艘大船,让他有时间和机会学习这个时代人的举止和语调,且尽量少言少动,只看不说。而即便看起来有些‘失常’,那些侍奉的内侍和宫女也只是以为小皇子受到了惊吓,以致变得少言寡语,小心翼翼,还有他的身份在哪里,自然也不敢说三道四,使赵昺有了过渡期得以缓冲。

    到了隔离船上后,排出那些危险因素后,赵昺反而觉得有些轻松,毕竟远离了那些熟悉宫廷生活的人,自己露出马脚的机会大减。可随着一个个危险的降临,为了保命,情急之下他不得不频频做出与自己年龄不符的事情,展现出过人的神奇本事。

    虽然事后赵昺极力掩饰,但他知道糊弄倪亮那样的‘傻子’行,对刘黻、赵孟锦、郑虎臣和庄世林这样的老油子也只能瞒过一时,时间久了就可能引起他们的怀疑。因此他只能在他们面前谨言慎行,尽量展现一个孩子的一面,并给自己罩上件‘神秘’的外衣。

    “唉,今天一高兴又忘乎所以了……”赵昺看着还在眉飞色舞的‘吹捧’自己的三人,刘黻满是疑惑的眼神,他心中满是苦涩和无奈,自己这个双面人当的太辛苦了,遮遮掩掩还是露出了马脚,可事已如此只能随心了!

    “这些主意皆是出自各位,本王只是稍加梳理,可不敢居功,更当不得如此赞誉!”赵昺反思一番,不得不又再次为自己开脱,将功劳推给大家,甘当无名英雄。

    “殿下过谦了!”见王爷如此谦逊,大家当然要客气一番。细想之下刚才确如其所言,主意似乎真是大家的,殿下不过是分析总结了一番;但好像又哪里不对,他们所言又皆是在殿下引导之下说出来的。

    “殿下倦了,各位大人请回吧?”正当各人苦思时,突然倪亮说话了,对他们下了逐客令。

    “哦,殿下早些安歇吧,臣(属下)告退!”大家一看,可不,殿下已是哈欠连天,小手还不断的拍打着小嘴,那样子真是萌翻了众人,他们的心也呼的放了下来,怎么说殿下也是个孩子。

    “好,一切由刘大人安排吧,本王就仰仗诸位了!”赵昺满脸倦容挥挥手说道,自己只想静静……

第023章 困局() 
♂,

    推开窗,寒风夹杂着霏霏雨丝吹入屋内,扑面的凉气让赵昺精神一振。他们的船队经过十余天的航行终于遇到了大宋的哨船,才将他们接引进了甲子港,这时已是景炎二年的正月十五日,他们在漂泊中度过了新年。

    “王德,宫中可有人来?”赵昺已经回来三天了,只是将他安置在镇外的一处大宅中,宫里送来了一应之物,皇帝和太后却并没有召见他们。而随行的倪亮等人由刘黻暂时安置,可时至今日也没有露面,这让他有些不解。

    “殿下,小的一直让人在门外候着,并无人来报,想是官家和娘娘有事缠身,不便召见吧!”王德躬身施礼道。

    “你是娘娘宫中的吧?”赵昺抬下手让他免礼,上下打量着新调来伺候的内侍总管王德,他三十多岁,中等身材,面白无须,面容清秀,一看就是太监相儿。

    “殿下好记性,小的原来一直伺候太后,娘娘得知殿下回来后特遣小的来府中伺候。

    “哦,府中的旧人为何都不见了,他们调归它处了吗?”赵昺刚住进来时发现里里外外伺候自己的内侍、宫女和侍卫没有一个熟面孔,初时还以为宫里以为自己多日不归已经遇难,将人调到别处,可现在回来两天了那些人一个也没有归来,这就有些奇怪了。

    “殿下有所不知,当日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