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

第125章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第125章

小说: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有这等事情?”赵昺更加惊异,世上光干活不给钱的好事谁都愿意。

    “殿下,这琼州便有火门中人,只需将他们找到一切便都有了!”郑虎臣笑笑说道。

    “火门?他们是干什么的!”赵昺糊涂了,做假币和火门有什么关系啊!

    “哦,属下冒昧了,火门是江湖人对造币人的称呼……”郑虎臣见状立刻醒悟,殿下生于宫中,哪里知道这江湖中的事情,更不会知晓这些隐晦的黑话,于是详加解说一番。

    原来早在汉代的时候,假币就已经泛滥成灾了,在江淮一带情况尤为严重,假币泛滥严重扰乱了金融秩序,对国家的经济生活造成恶劣的影响。政府被迫采用严刑重典,在汉武帝时期,私自铸钱被处以极刑的人多达数十万。而历朝货币皆以金属货币为主,在造假的时候需要进行冶炼,因而造假钞的行当便有一个别称——火门。以后火门也就成了造假钞的代称,包括后世伪造纸币的行为。

    “火门中确有许多能人,他造假钞并非皆用铜板,可以是铅锡索铸,也有以硬木,甚至瓦片雕刻而成。采用的纸张则是已经作废的宋朝纸币‘关会’,也有用白纸或者普通纸张经过熏烤之后印制假钞的。此外他们还能采用剔、补、修、挖等手法将面值以小变大,以旧变新,使人难以识别,令官府防不胜防啊!”

    “呵呵,他们确实是有本事,那他们也可以制造中统钞了?”赵昺听了也笑了,原来造假币也是有传承的,后世的‘同业者’造假也无外乎采用这些方法。

    “殿下不知,因为中统钞能兑换白银,当然也是火门喜欢看顾的。不仅是这些纸钞,便是盐引、茶引、关券同是他们仿造之列!”郑虎臣言道。

    “还是郑主事有见识,这些隐秘之事都甚为了解,以后还要多加指教!”庄世林拱拱手道,他是买卖人自然短不了收到假钞,也知是有人造假,却知之甚浅,没想到其中还有这么多门道。自己还大言不惭的说很快便能上手,想想真是汗颜,这也幸亏郑虎臣来了,否则就闹了大笑话啦!

    “庄主事拗赞了,郑某人早年做过县尉,有缉拿匪盗之责,因而对这些江湖秘闻略知一二罢了。”郑虎臣还礼道。

    “如此说来,郑主事与火门中人还有联络,那便叫他们来一同发财吧!”赵昺两眼放光道。他清楚这火门就是团伙犯罪,不仅有精通造假的人,也必有负责销赃的渠道,熟知制度上的漏洞,这样才能屡屡得手,有了这些专业人才的帮助事情就好办多了。

    “殿下勿急,这些人都是在殿下治下,敢不从命,可还需殿下发话,属下才能前去招纳他们啊!”郑虎臣施礼笑道……(。)

第198章 括银所() 
♂,

    假币扰乱国家经济,引起通货膨胀,无论何时都是重点打击对象,为此古时的纸钞上还都加印一段话,大概都是造假者重惩,举报者有奖,以为震慑。但与现代烟盒上印的‘吸烟有害健康’一样,该吸烟的还是吸,该造假的还得造,巨额利润和香烟一样都会使人上瘾的。常在河边站哪有不湿鞋,好狐狸永远斗不过好猎手,造假者总有被抓的一天。按照大宋律例,主犯处死,从犯流放三千里,南宋的地盘已经严重萎缩,这三千里也就到了琼州这流放者的圣地了。

    多少年来积累下来,琼州的劳营中自然少不了从大宋各地押送来的火门中人,因而郑虎臣才会说他们都在殿下的治下。而劳营便相当于现代的劳改所,吃的是猪狗食,干的牛马活儿,所谓的急难险重任务基本都是由他们承包,工钱自然是没有,其中病死、累死、意外死的人不计其数。如果能脱离这魔窟,还吃上饱饭,这些人当然会趋之如骛,敢不尽心尽力。

    既然如此事情便简单了,但赵昺觉得还是小心为上,毕竟骤然抽调这么多犯同罪的犯人太过突兀,有心人一看便知。如今各处都在大规模搞建设,劳营中的人犯肯定是参与其中,死伤也在所难免,那么只需将分在各处的火门中人以各种的名义暗中抽调,再以其他人的名姓顶替,便能遮住绝大多数人的眼睛。具体怎么操作事务局的人比赵昺熟悉,自然有办法能做的滴水不漏,而这些火门中人名姓尚在,人却永远消失在大家的视线中……

    “遴选人手,设置工坊,便由事务局主办,同时要利用现有网络提供信息,协助打通运送往返渠道,保护人员和财物周全;总计局则要派员操作,如何兑换,贩卖何物,走何渠道都要考虑好。”赵昺想想又说道,“你们两家要通力配合,不可因一己之私而误了府中的事情,若被本王知道你们相互擎肘,内斗不休,定严惩不贷。”

    “殿下放心,属下不敢!”郑虎臣和庄世林两人相互瞅瞅齐声施礼道。

    “敢不敢的以后便知,但本王知道此事获利甚大,难免会让人眼红做出些不妥之事!”赵昺并未想过去那样让他们平身,而是接着教训道。他清楚人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往往什么事情都敢干,父子成仇,兄弟反目都是常事,做出背主弃义的事儿也不是不可能,因而必须事先予以警告,让他们明白。

    “没有殿下,属下今日还是一丧家之犬,惶惶不可终日”郑虎臣再次施礼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属下还是知晓的,绝不会为些许小利做出不忠不义的事情!”

    “殿下,属下虽出身商贾,身份卑微,但也有忠义之心,绝不敢因私忘公,毁了殿下的大业!”庄世林自知几斤几两,没有殿下一力提携现在给王府的人提鞋恐怕都不能。更晓得自己的富贵是与殿下休戚相关,其若是败了自己也将一无所获,这笔账他还是算得清的。

    “呵呵,做得好,本王也不会让你们白忙的!”赵昺笑笑道,他知道只凭嘴说没有实惠是不行的,利益均沾事情才能长久,“如果事成,本王会抽出一成作为赏赐给你们,五成归内库,四成归总计司调度以备不时之需。”

    “谢殿下!”两人兴奋地说道,一成听着不多,但因为基数大,两局所得也是一笔巨款。而他们也知内府开销不小,不仅是府中平日的吃喝用度,还有事务局、老营所需都是从内府中列支。另外殿下手又松,有钱了从不吝啬,基本是有求必应,可他除了喜欢弄些新鲜玩意有所开销外,算起来五成收入用于自己身上的却很少。

    “不必谢,这是你们辛苦所得,理所应当!”赵昺小手一摆大方地说道。

    “殿下,属下以为只利用事务局的外围人员去兑换、贩运假币虽然风险小,但不能大笔兑换,否则会引起怀疑,因而周期长回钱慢。不若再成立一支船队专司倒兑假钞,那样即使出现十万百万的款项也难引起鞑子怀疑。”郑虎臣说道。

    “你详细说说。”赵昺正愁钱来得慢,现在有好法子当然十分感兴趣了。

    “殿下,蕃商来我朝贸易多是携带珍奇香料,除了以物易物外,会将货物贩卖。但我朝禁止铜钱出海,他们便会在离开时将会子兑换成金银。而鞑子也是如此,他们也只准用纸钞易货,离岸时准蕃商将纸钞兑换成金银……”

    “本王明白了!”赵昺听到此拍案道,“你的意思是我们冒充蕃商,前往鞑子的平准库以假钞兑换金银,而我们打着蕃商的旗号,鞑子便不再起疑,只以为是正常交易,是不是如此?”

    “殿下一猜就中,正是如此!”郑虎臣也击掌道,“我们不仅可以兑换金银,还可借机大笔买进所需,同样也不会让鞑子起疑,风险也少了许多!”

    “好主意,那样我们便这次冒充波斯人,下次便扮作大食人,射一箭换一个地方,让他们认不清路数,也摸不清规律,即便觉察到也难以抓到人!”赵昺大笑道。

    “就是如殿下所说,我们便让鞑子抓瞎,被人骗了大笔的金银还找不到苦主!”郑虎臣也笑道。

    “好,如何操作便由你们二位做主,到时分钱与本王就好。只是我们动作要快,等鞑子发觉受骗就会广而告之,严令追查,再想得手就困难了!”赵昺说道。

    “殿下所言极是,现在鞑子刚刚颁布诏令,出现大范围的兑换都会以为是正常,若是长时间如此必使平准库吃紧,就会发现其中有假。而这时大小火门也必会活跃起来,到时是咱们发了财,他们背黑锅,难以追查到咱们王府!”庄世林也十分赞同殿下所言。

    “殿下,既然差事已然分给我们事务局,遍请殿下赐名吧!”郑虎臣拱拱手道。

    “嗯,那就叫内府括银所吧!”赵昺本想仿着前世叫大宋平准库着,可又想这么叫容易引人歧意,还是入乡习俗吧……(。)

第199章 潜移默化() 
♂,

    转眼进入八月,帅府军入琼已经三个月有余,此时琼州虽说不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也令人耳目一新。∮府城此前干净的地儿不能说没有,可也就州衙所在的一条街上还算干净,但也免不了踩上马粪、牛屎,其它地方便让人不忍呕吐了。只排水沟便不知多少年未经清理了,每逢一场大雨便污水横流,垃圾顺着水流四处飘荡,而蚊蝇也是无处不在,吃饭时若不小心便会吃到肉了。

    但自帅府进驻的次日便在各处贴满了布告,晓谕各街、各坊和城中商户、居民,自即日起垃圾要到指定地点投放,不得随地大小便,即使骡马出门都得带上粪兜,房前屋后的水洼必须清理,雨后不得有积水。与此同时,帅府军出动兵丁对全城水道清淤,州县衙门也指派专人清理垃圾,监督各户清扫门前街道。可大家随便多年,只当是官府做给小王爷看的,只想马马虎虎应付过去算了。

    让大家没想到的是帅府这次却是当了真,每日巡城的士兵兼任起督查的责任。凡是发现有牲畜未带粪兜的,立刻将牲畜扣押,着令配带完毕,将便溺清理干净才允许领走;发现随地便溺的人却没那么客气,抓住后当众处以鞭刑,尿尿五下,拉屎翻番,打完后还得清扫街道五日;抓住随处倾倒垃圾的,没二话这条街上的清运工作便由你承包了。没有苦主也不打紧,工作便由保长和距离最近的住户、商铺承担,以惩戒其未尽劝导之责。

    没几天功夫大家都知道了那些看似和气,还经常扶老携幼的大兵们都是笑面虎。无论是谁只要被抓住了,必定逃脱不过惩戒,挨过揍的老百姓就不提了。便是琼州的一位团练因为未给自己的马带粪兜而在大街上铲了半天牛屎,而大小保长们领着一家老小扫街更是成了琼州一景。在城中居住的位致仕的老大人据说曾做过四品官,在这城里知州见了都要行礼的,可也因为宅子后门有垃圾未清理被罚,羞得老头寻死觅活的,还要去寻知州大人告状,但大兵们不为所动,告诉他便是要死也要先把门前清扫干净。

    大兵们如此妄为,自然惹得些乡绅、耄老们的不满,他们聚在一起并联络府学的士子们前往衙门上书,称军将当众殴打百姓,羞辱官员乃是有辱斯文,骚扰乡里、破坏乡俗,应予以惩戒,还府城朗朗青天。知州赵与珞亲自接见了上访团,解释一番用意后,两手一摊说:布告是帅府贴的,兵丁是抚司派出来的,他们州县根本管不了,只能向上转呈。并私下透露这皆是卫王殿下定的规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