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为头越) >

第351章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为头越)-第351章

小说: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为头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们的方案确实都不错,不过只顾着发挥自己的特长,而且太用力,真的和公司主旨有些偏离。

    见女同胞们安静下来,冯一平又适时卖乖,“怪我,都怪我!怪我没说清主旨,窃以为,我们这样一家有志于跻身世界最先进设计公司行列的设计公司,在这个时代,应该秉承极简就是美的原则,当然,也要现代,所以,办公区的设计,最好要体现我们的这个原则,”

    大学生最富有辩论精神,女生尤盛,他这几句话一出,自然又引来一片质疑。

    冯一平叹了口气。不尊重老板的女大学生真不是个好设计师,美这么高深的玩意,自然各人有各人的标准,但是,最终的标准,不应该是我这个**oss的吗?

    可是这一会。他是双拳难敌四十手,一张嘴当然也说不过几十张嘴,他下定了决心,以后绝不狼入虎口,把自己送到这么多女生中间来。

    他看向唯一的熟人小蔡,小蔡这会也正义愤填膺的声讨他呢,失策,怎么一个人就来了呢?

    幸好天无绝人之路,手机在这时非常及时的响了起来。看着屏幕上那个陌生的号码,冯一平一本正经的说,“对不起,这是个很重要的电话,我必须要接,辛苦大家!”一边说,一边哈头低腰的,总算突破了包围圈。

    手机依旧固执的响着。这会不像后来骚扰电话满天飞,电话费贵着呢。特别是手机,还是双向收费,况且,就算是骚扰电话,看在救自己如水火的份上,那也得接。于是他毫不犹豫的接了。

    那边是一把很有质感的女声,“你好,冯一平同学吗?我是校报《新清华》的记者向晓芳,想采访你一次,你今天方便吗?”

    “采访我?关于什么方面的?”冯一平问了一句。

    校报他当然知道。说起来26年就创刊了,现在是每周五固定出版,每期印数有7000多份,是学校最权威的信息载体。

    “据我们了解,你在科技园租下了上千平方的办公区准备创业,主要想就这个问题做一次采访。”

    这样当然要得,他就是想以科技园里的公司作为一个窗口,吸引学校里的优秀同学加盟,校报这相当于是免费宣传,何乐而不为呢?

    再说,经历过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人,谁还不知道宣传的重要性?

    “那好吧,不过今天不方便,明天可以吗?”

    “明天也可以,”

    但是在采访地点上,又有了分歧,向记者倾向于冯一平去工字厅东院,也就是校报的办公地接受采访,但是冯一平觉得这在他们的主场,总有些生杀予夺的感觉,于是提议,“我在首都还有一处办公场所,要不你们来看看?”

    在自己的主场是放心点,再说,要是顺道提一提有佳便利,不又是不要钱的广告吗?

    向晓芳他们已经对冯一平做了些背景调查,对他创业的事,本来就挺感兴趣,听了这个提议,马上同意下来。

    挂了电话,冯一平有些唏嘘,自己真是混得不咋的,看看那些同样重生的同仁们,动辄都是省台报道,上中央台新闻联播也寻常,而且不报道个十多分钟不罢休,至于上报纸更是常事,三不五时闹出点动静,就有国内外的各大报社都排着队等着采访。

    再看看自己,上了电视,也就是市台,报纸,主要也是市里的,现在好不容易有个采访,还是校报,而且还不是学校另一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清华大学学报》,真的是,很惭愧!

    向晓芳师姐是传播系二年级的学生,蛮像沈傲君的,梳着中分头,扎着一个马尾,打扮很朴素,但是,却戴着一副后来时尚,现在看略显老气的玳瑁眼镜,要是真的,这玩意可不便宜。

    跟着来的还有一位背着摄影包,扛着三脚架,很护花的师兄,说是心理学系的,传播系加心理系,这个组合,想来战斗力不错。

    上车的时候,向晓芳没说什么,赵恒师兄夸了一句,“车不错,”

    冯一平笑着回了一句,“师兄的名字更牛,”他没记错的话,北宋有个官家,好像也叫这名。

    “哟,你也喜欢历史?”赵恒来了兴趣。

    “喜欢谈不上,古代的吧,没一个朝代是善终的,近代的,看了更是让人窝火,”

    他们俩聊的还算热乎,作为记者的向晓芳,反倒话不多,冯一平有点纳闷,一个闷嘴葫芦,显然是做不了记者的,难道她现在是在养精蓄锐?

    到了有佳的那栋小楼的时候,向晓芳难得的开口,“这栋楼都是你们公司的?看这面积已经不小嘛,”

    “呵呵,你等下看了就知道,”

    果然,等看了拥挤的办公区,特别是冯一平那个小小的办公室,他们才认定,冯一平租那么大地方,真不是去占学校便宜。

    这是冯一平第一次往公司带人,一个美女,另一个拿着那么大的三脚架,员工们多少有点兴趣,一番议论,最后把和冯一平打交道较多的方颍芝推出来端茶,主要是打听这两个人是什么来头的干活。

    方颍芝敲门的时候,冯一平正严辞拒绝赵恒让他在办公桌后摆拍一张的要求。

    拜托,那些中年大叔,一本正经的在办公桌后拿着笔笑看着镜头的摆拍,或者是在书架前面拿着一本书,眼睛偏偏也看着镜头的摆拍,简直土到爆好不好?怎么适合他这个新世纪的五好青年?

    “请进,”听到敲门声,冯一平看着站在门口的方颍芝,说了一声。

    “两位请喝茶,冯总,这两位是,”方颍芝略带好奇的问。

    “告诉大家不要八卦了,这两位是我们学校校报的记者,”冯一平笑着说。

    “哦,两位是来采访我们冯总的吧,我们冯总真的很努力,不但要学好功课,每天课余还要处理公司事务,晚上经常工作到深夜……,”方颍芝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在记者面前猛夸冯一平。

    冯一平哭笑不得把她推出去,“好啦好啦,出去工作,”

    赵恒挤眉弄眼,别有深意的问他,“秘书?”

    “师兄你好不纯洁,我哪用得着秘书?我们市场部的员工,是我女朋友的校友,平时会帮着做一些接待工作,”冯一平笑着解释了一下,这主要是冲向记者。

    话说美女相见,总是分外眼红,刚才方颍芝进来的那一会,向晓芳也立马精神了很多。

    “一定要登照片吗?如果真要登,那我们回学校去拍几张吧,”他自认为自己这样的阳光美少年,和室外的风景更配些。

    “那行,回学校再说,”向晓芳拍了板,“一平同学,那我们的采访现在开始?”她把一支录音笔放在冯一平身前。

    “好的,”冯一平和她坐在小窗下的沙发上,赵恒用三脚架架着相机,坐在对面。

    进入工作状态的向晓芳好像变了一个人,精神奕奕,神采飞扬,“一平同学,据我们了解,你老家是革命老区,爸妈就是普通的农民,是吗?”

    “是,我纠正一下,不是老家,我的家就在农村,我的户口没迁到学校,现在还在那,以后也会一直在那,我爸妈就是地道的农民,”

    “据我们了解,你老家那一带,经济比较贫困,是吗?”向晓芳接着问。

    “是的,我们那是一个欠发达的地方,我们县,现在还是国家级贫困县,而且,我们市下辖的一区九县里,有五个县是国家级贫困县,都分布在山区,普遍以农业为主,但是靠山不却能吃山,”

    向晓芳听着点头,然后,就引出一个很尖锐的问题来,“那我们都想知道,以你们家这样的一个背景,缘何短短几年,就有了这么大的变化?你们的第一桶金是怎么来的?”(未完待续……)

第三百零五章 一波三折() 
这姐们,真不专业,电话里已经定好了采访主题,一开始铺垫这么久,扯这么远,问的问题根本就和设计公司没一毛钱的关系。

    冯一平顿时感觉又回到了从前,准确的说,是上一辈子的从前,准备春节回家好好过个年的时候,那些亲戚邻居一个接一个,笑眯眯,一脸关切的问,“工资多少啊?存了多少钱啊?交没交女朋友啊?……”

    不,应该比这个更进一步,问这个问题,就好比是问你,和女朋友到了哪一步,上了几垒?这样更私密的问题。

    不过,虽然大多数商人,都有原罪,他们的第一桶金,更是掩盖在层层迷雾之后,寻常人一向他提这个,那肯定就是踩到了猫的尾巴,他会立马戒备起来,不得已要说的的时候,往往也是含糊其辞。

    不过,冯一平完全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

    但是,他还‘‘小说‘。‘‘是不爽,除了有限的几个人大概知道他的起家之路,大多数人都不清楚,而且他们也不关心。

    这个师姐,和他第一次见面,就问了这么直白尖锐的问题,不是不合适,只不过和昨天冯一平说美院的那些方案一样,如果向晓芳现在是时代周刊的记者,给冯一平做专访,他倒不介意回顾一下,可你就一校内发行报纸的记者,真差点份量。

    “首先,这个算是我的**吧,其次,这和今天采访的主题无关,所以我暂时不想回答这个问题。”

    “呵呵,一平,我们只是校报记者,不是有关部门,真没有其它的意思。就是很好奇,在那样的环境下,你家是怎么在短短的几年内,发展壮大到现在的这个地步的?我们希望能用你的经历,给其它同学提供一些借鉴。”向晓芳笑着说。

    这就不是能不能愉快的聊天的问题,冯一平看着自以为抓到了重点的向晓芳。这姐们真不会说话,难道就是凭着一张脸混进校报的?

    “你想太多了,你就是有关部门的又如何?”冯一平摇摇头,“算了,不是我不想说,是这个问题说了,会引起一连串的问题,但是,我不想被大家当成明星。只想安安静静的完成学业,踏踏实实的经营自己的公司。”

    他如果现在就告诉校报,那几十首经典的歌曲,是自己的作品,现在欧美正火热的真人秀栏目,也是自己的版权,保准接下来就有娱乐报纸会跟进。

    他是不介意娱乐报纸宣传,其实。只要不是捕风捉影的瞎胡诌,他很欢迎。经济界的上娱乐版,也不是什么坏事,一般来说,娱乐版的受众可是最大的。

    但是,这个时机很重要,不能因为校报的报道。而打乱下一步的部署。

    听了他的这话,向晓芳很兴奋,“为什么说了这个就会被大家当成明星?我不明白,你能不能说得详细一点,我们了解了就可以。不会刊登出来,请相信我的职业操守,”

    相信一个女记者的职业操守?冯一平果断的摇摇头。

    “我们真的很疑惑,如果是在首都这样的地方还好,但你老家那样偏僻穷困的农村,你们是怎么起步的?”向晓芳继续锲而不舍的追问。

    她这话问得,就相当有失偏颇,加上之前提的有关部门,所以赵恒听了连忙解释,“一平,你别误解,晓芳就是好奇,没有其它意思,”

    冯一平笑了,“师姐,我可不可以这样理解,你的侧重点不是我如何起家的,而是为什么一个穷困农村的孩子,能有今天这样成就的是吧!如果我也是大城市富裕家庭出生的,你就不会这么好奇,是不是这个意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