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娇颜-第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证肯定也已经找不到了。想到这儿,文朝阳有些挫败。
芮颜见文师兄的眼神有些阴郁,也知道他内心的不愤,不过这样也好,既提醒了文师兄,又让他不会被杨文渊利用。
而文朝阳从一开始的挫败中走了出来,既然不能在阿萌的这件事上令杨文渊伏法,那么他一定要从其他地方找到杨文渊的错处,让他不能再这么光明正大风风光光地出现在众人的眼前。
芮颜可不知道文朝阳内心的想法,如果知道了,可一定会阻止的。杨文渊的底细可不简单,文师兄对上他完全没有胜算。
文朝阳既然已经决定了自己的想法,最后还是抱拳向芮颜道谢,“多谢芮小姐的告知,不然我还被蒙在鼓里。”
芮颜忙回礼说道:“阿萌既然是我的朋友,我能为她做这些事也是应该的,而且我时常听她提起你,说你从小时候开始就一直很照顾她。有一次阿萌打破了她父亲的笔洗,还是你为她顶罪说是你打破的呢。”想到这些往事,芮颜的眼中有了一丝追忆,随后接着说道:“不过她最后还是站了出来,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在那之后,她还被表扬了呢。”
文朝阳的嘴角不自禁的翘起,眼中也有了一丝追忆。如果说之前他还有所怀疑,那么今日听到芮颜说起了这件事,他已经完全相信了芮颜说的话了。
最后两人一前一后地出了酒楼,芮颜这才心神放松地回了国公府。今日终于让文师兄完全地相信了她,而文师兄也已经知道了一部分的真相,相信不会再与杨文渊为伍了。
一二二、变故()
第二日,京城的大街上就摆上了好几个提供白粥的小棚子,只要是灾民,可以每日去施粥的棚子领白粥一碗。另外在京城的边缘地带也搭起了临时的住所,灾民可以暂时居住在那儿。
临近午时,其中一个施粥的棚子前热闹无比,盛粥的是一名中年男子。他一直笑嘻嘻地对着众人说道:“大家排好队慢慢来,人人都有的。”
而他旁边的则是一名打下手的小厮,两人合作无间,转眼间眼前的长龙就慢慢减少了。
饥寒交迫了好几天的一些灾民捧着热气腾腾的白粥一阵感动,更有好打听的已经知道这是博远侯府搭的粥棚,都在心里一阵感激。
博远侯府的粥棚旁边还有其他几家的粥棚,最后别人也都了解到,是广恩伯府与孙阁老家的粥棚,众人都是一阵地赞美。
坐在马车内的芮颜看着外面热闹的景象,嘴角带起一丝笑容。相信过不了多久,皇上也会听到一言半语的,那么舅舅与这几家到时候只会得到好名声。
果不其然,在第二天的早朝上,景启帝就特意夸赞了施粥的这几家,赞扬他们做的好。
博远侯应贤渡应声出列,恭敬地说道:“陛下谬赞了,这本就是臣应该做的,能为陛下分忧本就是我们的职责。”
广恩伯与孙阁老也如此一致地说道。
前日博远侯去找他们时,他们虽也有顾虑,不过考虑到那些灾民的凄惨,也立马同意了,原还怕其他人参他们一本不是他们的职责。越权管事呢,如今看来却是做对了。
瑞国公冷眼看着博远侯应贤渡那谦虚的样子,心里就一阵火气。皇上都还没吩咐下来如何安置这些灾民呢,这几个多管闲事的就这么迫不及待地先做了起来,还真怕别人不知道他们做的好事呢。
七皇子端木洵在大皇子与杨文渊出发去往辽州后,也已康复了,如今依然每日地前来上朝。见到博远侯与其他两位大臣的善举焕然一笑。遂出列提议道:“父皇。虽然大皇兄与杨大人已去赈灾,但京城内的这些灾民也需安置才行,最近不是正在修护城河吗?可以让灾民中的那些男子去帮工。老弱妇孺则安置在临时的住所内,如此一来他们也可以挣到钱了。而侯爷与其他的大人继续提供一段时间的白粥,相信那些灾民可以慢慢地恢复。我们也可以响应众位大人实施善举。”
景启帝听后十分满意,原先他还在考虑如何安排才好。如今见洵儿说出这么一番话来,觉得十分有道理。除了一些大人的善举。也可以让那些有钱的纷纷自掏腰包救济这些灾民,如今只需让工部再临时搭建一些住所即可。到时候等辽州的灾情得到控制后,就可以让这些灾民重返家乡了。
因此景启帝十分赞同地说道:“洵儿说的对,应爱卿等人做的很好。希望其他大人也能像他们一样,关心关心那些灾民。另外徐爱卿就辛苦些,再去搭建一些住所。并甄选一些人加入到工部维修护城河的工程中。”
工部尚书徐建出列领命,其他的一些大臣也都一一附和。
只不过宰相罗川勤的心情就不是那么的好了。辽州府尹贾登是他提拔的,如今出了这种事,他也有识人不清的罪责。而当初太子请命的时候又被大皇子抢先了一步,没有抓住这次令皇上改观的机会。不过幸好,那个杨文渊也一起去了,当初淑敏对他产生情愫的时候,罗川勤还劝诫过他的亲妹妹当今的皇后娘娘,毕竟淑敏的身份尊贵,那杨文渊又是个成过亲的,实非良配。不过如今看皇上对他的提携,恐怕是入了皇上的青眼了,希望这一次那杨文渊能顺顺利利地完成这件事,不要让大皇子那方占了独功。
第二日,京城的街道上又新多出了一些粥棚,那些灾民终于能好好地吃顿饱的了,大多数的灾民都能够领上足够数量的白粥了。只不过在大部分的灾民心中,记住最多的依然是博远侯府与广恩伯府以及孙府,毕竟在第一时间想到救助他们的就是这三个府上的人,因此这三家在他们心中的分量还是比较重的。
徐建也早已吩咐手下的人从灾民中甄选一些青年男子,并带到了城门外修理护城河。每日的工作量也都适中,那些看着有些瘦弱的男子也都慢慢适应了。一切都在井然有序的进行中。
就这样,京城这边就等着出发前往辽州的大皇子等人的赈灾消息了。
然而在过去了半个月的时间,一直都没有什么消息传来。而有一天,反而等到了驿站的八百里加急件。
景启帝看着手中的加急件,心里的火气噌的一下子就窜了起来,“这都是去做什么的,居然过去了这么久还没有进入到辽州境内。”
原来前不久辽州又陆陆续续下了好几场的大雪,灾情越来越严重,而大皇子率领的队伍就这样被大雪给堵住了路,至今还被困在辽州的边缘地带,根本就没有进入灾区。
太子端木潾低垂下的脸上挂着一丝嘲讽的笑意,当初大皇兄还与他争着要去辽州赈灾,这下子可好了,他注定是要偷鸡不成蚀把米了。
景启帝依然在龙椅上边生着闷气,原本他还以为这赈灾的事是十拿九稳的,毕竟他派了大皇子亲去,还有杨文渊等人。为了这件事能顺利地完成,他还特意派遣了一队羽林军,可是没想到,辽州那边下了那么久的大雪还没有停,竟然又有了要持续下的征兆,而原本对大皇子的那点子赞赏的心情也完全没有了,心里只怪他们怎么不赶在下雪前进入灾区呢。
当景启帝在这边生气时,下边一个坚定的声音响起,“父皇,儿臣愿意前往辽州,帮助大皇兄他们顺利完成这次赈灾的任务。”
众人抬起头一看,竟然是七皇子端木洵沉声出列,主动请缨要一起前往。
p:求订阅呀求订阅,求支持呀求支持。
一二三、好消息()
景启帝看着端木洵仔细问道:“洵儿,你刚才说什么?你要去辽州?”
端木洵坚定地说道:“是的,父皇,儿臣愿意前往辽州,帮助大皇兄一起处理这次的赈灾事宜,尽快让辽州的百姓得到帮助。”
太子端木潾瞥了端木洵一眼,心里有些纠结。不知道他是不是也应该亲自请命一番,好让父皇留下好印象。可是想着如今辽州的情况,他还是决定不说了,这要是处理的好是有功,处理不好依然会让父皇失望,更何况还有大皇子端木涛在那儿呢,如果自己跟着过去,这份功劳要拿到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景启帝思虑再三还是下不了决心,洵儿可是他与她的孩子,他怎么忍心让他去那么艰险的地方,万一要是发生了什么事,他后悔都来不及。
“父皇,请允许儿臣前往辽州,我一定会协助大皇兄帮助那边的百姓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如此也可以让流落在外的那些灾民早日回到家乡。”端木洵见景启帝一直没有表态,再次表明了自己的心意。
看着一脸坚定的端木洵,景启帝又很欣慰,欣慰于这个孩子的坚毅,最后他思量再三,终于下定了决心,沉声说道:“好,即日起,就命七皇子端木洵前往辽州,尽力帮助辽州的百姓克服灾情,重新回归正常的生活。”
“儿臣遵旨。”端木洵跪下恭敬的领了旨意。
芮颜听说这件事的时候正在博远侯府,她正陪着侯老夫人说说话,舅舅应贤渡正来到锦绣居向老夫人请安。三人说了一些家长,倒也其乐融融。
等芮颜准备回去时,博远侯在外边叫住了她。“七皇子殿下马上就要前往辽州了,如今大皇子他们还被困在辽州的边缘地带,七皇子则即日就要赶过去,帮助大皇子他们一起赈灾。”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芮颜提醒了他要施粥的提议,让博远侯对芮颜有了认知。如今有关于辽州雪灾的最新情况发生,博远侯还是选择告诉她这件事情,让她知晓。
芮颜知道后微微一诧。自从上次去看过他一次。之后就再也没有去了,也不知道他的伤怎么样了,不过如今看他主动请缨前往辽州。应该是好的差不多了。不过芮颜还是打算在他出行前去看看他,毕竟他救过自己好几次,芮颜在心里这样告诉自己。随后她又向博远侯作揖谢道:“谢谢舅舅告诉阿颜这件事。”舅甥两又说了会儿话,芮颜才告辞离去。
七皇子府芮颜是不会去的。因此她还是去了‘古’,希望能在那儿碰上端木洵。永福见到芮颜是早已见怪不怪了。还不等芮颜说什么,直接带了她往后院方向走去,一边走一边说道:“姑娘里边请,主子今日正巧来到这边。如今就在后院待着。”
芮颜刚在厅堂坐下后,一名仆从就端了一杯茶过来,芮颜抬手接过。才发现这名身着灰衣的中年仆从在她第一次来这后院的时候见过,那时候也是他给她端了一杯茶过来。
灰衣中年男子这一次放下茶盅后并没有直接离去。而是细细打量了芮颜一番,上上下下一点儿也不错过。
芮颜皱皱眉,这名仆从打量的实在太光明正大了,让她有些被人相看的错觉。
这时端木洵信步走了进来,看到灰衣仆从一愣,随即一脸无奈地说道:“宋叔,怎么是您端茶来了。”
芮颜这才细细观察起眼前的宋叔,根据端木洵的语气,可以肯定的是眼前的仆从并不是一般人,不然端木洵也不会语带随意与一丝的敬意。
名唤宋叔的中年男子淡淡地说道:“我给这位姑娘端茶也没什么奇怪的,之前我们就见过。”随即看了芮颜一眼,就直接出去了。
端木洵摇摇头,这才对着芮颜说道:“宋叔是从小照顾我的,因此我从来没将他看做仆从,只是他还一直在我身边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