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杀人事件-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ジ螅匆恢贝嬖谙氯ァ!�
一切为了这一个晚上!为了贾家的骄傲——贾元春!但是,元春对这种体贴人微的关怀一点儿也不想表示感谢,甚至在心里埋怨这样做的结果是抹掉了她对这个家的美好记忆,扯断了她跟这个家心心相连的纽带。
“好想你们啊!”元春不知不觉地把心里话说了出来。眼前豪奢的景象,反倒使她更加感到孤独。她凝视着远方黑暗的天空自言自语地说:“奶奶,妈妈,妹妹们,还有那孩子。。。。我好想见你们啊!”
也许是为了弥补眼前的景象在心里造成的空虚吧,元春急切地想见亲人。归心似箭的她,一时感到失去了故乡,心也失去了回归的地方。
3
说到失去了故乡,心也失去了回归的地方的人,这里还有一个天涯孤女,她就站在欢迎元妃省亲的人群里。
细腰雪肤,这个词语好像就是专门为她创造的。她的肌肤像瑞雪一样白,她的腰肢像杨柳的枝条那么细。由于站在那里等候贵妃驾到的时间太长,已经快坚持不住了。
她的名宁叫林黛玉,因为她经常皱着眉头,所以有人送给她一个外号——颦儿。她的眉宇之间总是藏着无尽的哀愁。她的父亲叫林如海,官拜扬州巡盐御史。她的母亲叫贾敏,为史太君所生,是贾赦、贾政的妹妹。黛玉本来有一个弟弟,可惜在三岁时夭折,不久前母亲也去世了。林如海一个男人家照看不了女儿就把她送到了外祖母家。
黛玉生平第一次见到京城的繁华。可是在这繁华的都市里周围的一切都是陌生的,她感到孤独难耐。然而她还是非常喜欢住在外祖母家的,因为在这里,她遇到了一个叫她怦然心动的人。
刚到外祖母家那天的情景历历在目。
黛玉从天子题的“敕造荣国府”的匾额下面走进这深宅大院,到后边的一个大堂里跟外祖母家的人见面。外祖母史太君满头银发,胖胖的身体显得富态高雅,是个非常慈祥的老太太。周围簇拥着大舅妈邢夫人、二舅妈王夫人和一大群侍女。
这位人称“老隐士”的外祖母,一见黛玉就一把将其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一边哭一边回忆黛玉母亲的往事。
好不容易止住悲声以后,“老隐士”吩咐道:“快去把那些孩子们叫来,就说来了一个新姐妹!’
不一会儿,奶妈和丫鬟们簇拥着三个少女过来,满面笑容地跟黛玉打招呼。
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她落落大方地自我介绍说:“我叫迎春。”
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她也自我介绍说:“我是探春。”
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我叫惜春,住在旁边宁国府里,以后我给你画画儿。”
三人钗环裙袄,妆饰打扮都是一样的。三位少女正是“贾家四艳”中的三春,当时元春已经被选人宫。
对于黛玉来说,迎春是表姐,探春和惜春是表妹。“老隐士”本来以为把跟黛玉年龄相上下的表姐表妹们叫过来,会使黛玉感到轻松,没想到从小就只跟大人接触的黛玉反而紧张得不知所措。
就在这时,只听门外有人高声大笑,随后进来一个宛若神妃仙子般的人物,只见她: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闻。此人进屋之后便大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黛玉觉得纳闷,心想:这里的人们无论长幼一个个皆敛声屏气,这人为何如此放诞无礼?
“老隐士”笑着介绍说:“这是我的孙媳妇,是咱家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学名王熙凤,外号风辣子!”
黛玉虽然不认识凤辣子,但听母亲说过;大舅贾赦的儿子贾琏,娶的是二舅妈王夫人的内侄女王熙凤。心说这外号虽然听起来好吓人,却也起得妥当。此刻的黛玉哪里知道,这家里还有一个男孩子,外号更是吓死人。
“黛玉呀,这外号够吓人的吧?我们家还有一个更吓人的哪,就是我那小儿子,外号叫混世魔王!”说话的是二舅妈王夫人。
混世魔王!连亲生母亲都这样叫,黛玉还以为“那人”多么蛮横不讲理呢。谁知一见面,却觉得“那人”非常眼熟,好像早就认识似的,寄寓他乡的孤独感顿时消失了许多。
但是,黛玉不受任何干扰地跟“那人”在一起的时间并不长。因为她进荣国府以后不久,又来了一家人。
黛玉缓缓转过脸去,看着贾家美人堆里的一个少女,那少女除了年龄跟黛玉不相上下外,其余一切都跟黛玉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那少女的名字叫薛宝钗。
薛宝钗觉得好像有人在看自己,不由得朝旁边看了一眼,此时黛玉已经把视线移开了。宝钗心想:不会是黛玉看我来着吧?已经认识了好几个月了,还有什么好看的?
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美各具特色。林黛玉是顰面细腰,如风中杨柳,薛宝钗是丰艳端庄,似盛开牡丹。如果可以把林黛玉比作汉之赵飞燕.那么就可以把薛宝钗比作唐之杨贵妃。
人们见了肌肤雪白、满脸忧愁的黛玉,总会问她:“你有什么病?在吃什么药?”而见了肢体丰满、玫瑰色面颊的宝钗,就会打趣道:“你是不是又胖了?”
薛家是紫薇舍人薛公的后裔,代代做学问。但是到了宝钗的父亲这一代开始在金陵应天府经商,并且成了全国有名的富商巨贾,父亲死得早,宝钗从小便跟母亲和哥哥一起生恬,现全家寄居荣国府。宝钗的母亲是王夫人的妹妹,即贵妃娘娘贾元春的姨妈。
宝钗虽然生长在富贵人家,但从小就跟着母亲学针线,帮着母亲做家务,而且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当然,女人是不允许参加科举考试的,如果允许,宝钗肯定能金榜题名。
从金陵搬到京城来住,对于宝钗来说虽然是件幸运的事情。但毕竟是寄居在别人家里,总不如在自己家自由。尽管贾家非常富有,就是来上个一百二百的食客也无关痛痒,可是,这种没着没落的感觉叫人很难受。
“黛玉不也是如此吗?来到这里以后不久。父亲也去世……”宝钗心里这样想着,不由得看了黛玉一眼。她忽然觉得自己这种想法有些幸灾乐祸,赶紧刹住思绪不再住下想了。
薛家离开故土的原因真叫人觉得羞耻,那是因为宝钗的哥哥薛蟠杀了人。
就算已经通过金钱和权利把那个杀人事件抹平了,就算周围的人什么都不说,宝钗也觉得羞耻,实在无法在金陵呆下去了。
“不过呢,”宝钗想。“还是搬到这里住好,不但认识了迎春、探春、惜春等诸多姐妹,还认识了‘那位’……”
“是的,那位……”宝钗自语道。忽然,她好像听到有人在叫自己的名字,同时也听到有人在叫黛玉的名字。
4
“各位请这边走。”宫女们引导着元春的母亲王夫人、祖母史太君,以及林黛玉、薛宝钗一行人去见贵妃娘娘。
母亲跟女儿,祖母跟孙女儿,总算是见上面了。祖孙三代抱在一起,哭成一团。好不容易止住悲声,让荣国公贾赦的正室邢夫人、“凤辣子”王熙凤、“菩萨心”李纨,以及迎春、探春、惜春等女流之辈拜见贵妃娘娘。
元春早就想见家里人了,看看这个,看看那个,好像怎么看都看不够。忽然,她想起了什么似的问道:“薛家的宝钗和林家的黛玉呢?她们不在这里吗?”
有人答道:“一来她们是娘家的亲戚,二来也没有官职,所以要等到下一拨儿才能拜见娘娘。”
元春说:“哪有这种道理?难道她们跟我不是一家人吗?而且我听说她们俩跟那孩子都很要好。快把她们叫来!”
于是黛玉和宝钗也被唤来拜见贵妃娘娘。第一次见到贵妃那端庄的仪容、高雅的气质、绚丽的装束,特别是第一次见到那场面、那气氛,俩人都被镇住了。一时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元春跟围着她的女人们天南地北地聊了一阵子的时候,屋外有人报告说老爷来了。元春抬起头来隔着珠帘向外一看,只见外面站着一位留着胡须的中年男子,正是自己的父亲贾政,眼泪禁不住又淌了下来。
元春含泪道:“父亲!我是元春。田舍之家,虽齑盐布帛,终能聚天伦之乐,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
贾政亦含泪启道:“臣草莽寒门,鸠群鸦属之中,岂意得征凤鸾之瑞。今贵人上赐天恩,下昭祖德,此皆山川日月之精奇。祖宗之远德钟于一人,幸及政夫妇。且今上启天地生物之大德,垂古今未有之旷恩。虽肝脑涂地,臣子岂能得报于万一!”
从贾政的言语和态度上,根本看不出他就是元春的生父,完全是一个忠君臣子。
元春听完父亲的话,不再悲伤:“父亲.咱们不说这些了,那孩子怎么还没来?”
“那孩子?”贾政装作没听懂元春的话。
‘宝玉嘛,我弟弟宝玉嘛!”
听元春这么一说,黛玉和宝钗恍然大悟,贾政则好像刚反应过来似的说:“宝玉那小子呀?男人家,不得擅入。”
“这是什么话?”元春说:“快把宝玉叫过来!下次省亲还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难道我跟那孩子连面都不见就这样回宫吗!”在贵妃殿下面前,父亲——不, 忠良的贤臣贾政当然不敢反对,赶紧跑到旁边的房间去叫宝玉。
元春激动地探身向外张望,史太君等女人们满面笑容,看着走进来的年轻公子贾宝玉。
只见他——
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枪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蝉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如果换上一身女孩子的衣服,跟黛玉、宝钗、迎春、探春、惜春等美少女站在一起,谁也辨认不出他是一位公子。
“顰儿!”从那群女人面前止过的时候,宝玉轻声叫道。黛玉吃了一惊, 宝玉也不管她,径直走到贵妃娘娘面前,先行国礼,然后对元春说:“元春姐姐,宝玉好想你啊!”
“啊!宝玉,你长大了!”
“元春姐姐长胖了!”宝玉在贵妃娘娘面前没有一丁点儿惧怕。
元春不由得笑出声来:“这孩子,还是那么淘气!”说着把宝玉挂在脖子上的那块“宝玉”放在了自已的手心里把玩起来。
对,他就是荣国府里的混世魔王贾宝玉。父亲贾政叫他“那小子”,元妃叫他“那孩子”,林黛玉叫他“那人”,薛宝钗叫他“那位”。
5
“原来如此。照您这么说,荣国府里这个叫贾宝玉的公子哥儿还真够个别的,不光是长得漂亮。”
“那当然。他不论尊卑,对谁都好,特别讨厌繁文缛节,也特别讨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