惑乱红楼-第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每人三十大板,带头那个嘴巴最臭的大个子四十大板。
只是贾琏见他们可怜,知道他们贫穷,估计后续也没钱看伤,又每人给了五两银子。
一来他只是杀鸡儆猴,并没有让他们送命的意思。
二来是为了施恩。
打一巴掌再给个甜枣,既是让人知道官威不可犯,又是让人觉得他宅心仁厚。
王夫人和贾政,让他懂得了人心和名声的重要性。
效果倒也显著,当场四十大板一完,银子领到手,全场百十来号人就又齐刷刷的跪在地上。
“多谢青天大老爷,之前小人有眼不识泰山冲撞了您,可是您却大人不计小人过,还待我们这么好。”
脸上露出感动,之前指着贾琏鼻子骂的那个大汉脸上愧疚。
“青天在上,我冯富贵发誓,往后但凭大人差遣,就算是上刀山下火海,草民也绝不退缩!”
铿锵有力,傻大个重重一个头磕在地上。
贾琏挑眉,见效果这么好,又笑眯眯的虚扶众人一把,装模作样的言语一番。
将被打了板子的遣去治伤,剩下的见满地狼藉,心里过意不去,一个个连忙着手帮忙。
这里的盐田因为是做实验,所以虽然比起林如海之前要多,但贾琏为了方便管理,也并没有构建多少。
一共二十亩盐田,看着白花花的一片,所用的是一种类似猪八戒九齿钉耙一样的工具。
“把耙头朝下,让盐粒集中在一起。”
杨守成边说边做,灶户们有手脚快,脑子灵活的在旁边跟着学。
灶户这么多,谁敢保证贾琏每一个都收,但是如果提前会了,总有些优势。
场地上原本差不多两三亩地一个盐工,其中除了两个之前林如海实验用的两个老人,其余的都是盐渎县的捕快客串的。
灶户们先前见众人做还不觉得,等亲自下场,才发现这看似简单,做起来并不易。
低头干了一刻钟,后背烫得像要烧起来似的,煎盐好歹是在室内或者有个棚子。
人多力量大,一亩亩的盐被推成盐垛,二十个白花花的雪山似的盐山,看得贾琏心喜。
他后世看到的都是文字,要不就是物理课老师讲的如何将粗盐变细盐,做实验就那么点。
所以他是真不知道一亩盐田能收多少盐。
但是这小山坡似的堆了二十堆,总不会太少。
盐场是备了五杆大秤的。
一杆秤一亩田,旁边的灶户也看得咋舌。
除了朝廷下来收盐的时候,他们还没见过这么多的盐呢。
一边庆幸贾琏是个好官,众人一边好奇的上去围观。
差不多半人高的篓子,两个将近七尺的汉子抬了,一背篓一百八十八斤,一个盐垛就抬了十二篓!
连贾琏都吓了一大跳。
这里的一斤可不是十两,这里的一斤是十六两!
一百八十八一斤、取整十二篓,那就是两千二百五十六斤,换成后世的就是三千六百多斤,一亩盐田三千六百多斤??!
众人呆滞,看看后面十五个一点没动的盐垛。
五亩田,最次的收了三千出头的盐,最多的收了三千八百多斤的盐!
平均每亩盐田大约收入三千五百斤,这里有二十亩盐田!
七万斤!
贾琏有些不可置信。
他知道盐田晒盐可以生产很多,但万万没想到竟然是这么多。
早知道这个不是说晒一次就不晒了。
而且这次他们实验,潮汐、天气、还有其他的一些原因。
所以时间晚了些,据和林如海实验的盐工讲。
如果天气好的话,十天就可以出一批盐。
而盐所依赖的除了天气,还有海水。
海水是无穷无尽的!
第一百二十九章 隐情
虽说晒盐看日头,但现在才不过九月中,按照淮省一带的天气,再收两三波,还是没有问题的。
开始期待静海和海州的收获,贾琏心里乐开花。
这三个地方虽说并不相邻,但是相隔也不远,想来收获也不会相差太多。
意料之中,差不多前后两三天的功夫,静海海州接连传来可以收盐的消息。
不过并不是晚收的产量就大,两个地方的盐到底受了天气等等多方面的影响,静海最后收了六万七千斤左右,海州收了六万五千斤左右。
贾琏带着消息亲自去找林如海。
三个地方从构建盐田到收获,一共不过一个来月,总产量就达到了二十万斤左右。
如果是进行全国推广呢?
盐不比生鲜,它既方便保存又方便运输。
而且大海这么辽阔,只要是沿海城市,都可以推广开来。
就算是不靠海的,贾琏后世还听说了死海、盐井、盐河这一说法。
利用水车的原理,将盐水湖的水弄到岸上,然后也构建如同海边这样的盐田。
虽说肯定比不得沿海方便,但是聊胜于无嘛。
林如海听闻贾琏所说,当即就按捺不住亲自去三个地方看了看。
仓库里堆满了新收上来的盐,甚至贾琏已经先让政府出资,雇佣了一批老实又贫苦的灶户开始将粗盐处理成细盐。
心头巨震,林如海甚至都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和贾琏一心只想着快点回贾府享受偷懒不同,林如海想得更多。
盐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原本就有成本低廉、便于流通储藏的优点。所以一直以来都是被政府用来作为最有效的,控制经济的,变相税收的手段。
因盐而富的地方,对于大宣甚至所有国家来说,都是战略要地。
这也是为什么大宣皇帝会对江南盐道这么在意的原因。
因为如果按照贾琏现在所提供的方法,大宣不仅仅是丰盈了国库这么简单。
粮、盐、布、铁、畜是现在各国买卖的主体。
盐是第二大宗的物品,所以盛产盐的地方就非常适合发展工商业买卖,这些地区在经济上也远比单纯的农业地区发达。
不仅于此,盐还是强国之本。
大量的盐,甚至是卖给其他国家和盐。
带来的大量贸易提供财政支持,大宣朝就可以组装自己的军队、到时候开诸侯峰会、周边那些蠢蠢欲动小国,还有心存不轨的鞑子,都会被狠狠地震慑!
心里激动,林如海马不停蹄的巡视完三个地方,又兴奋的开始写密折。
只是这次贾琏多了个心眼,让林如海又多提了两句。
所有盐田的所有权首先归国家所有。商盐代理商以省为单位,每省设立相应的人数的代理。
制盐生产的食盐,统一由国家分配调拨。
各代理商应严格执行分配计划,不得擅自变更。
非认证代理商,任何商家及个人不得进行盐的营销活动。
特别为了管辖并且控制运输食盐,应当按照规定办理准运证,严禁无证运输。任何商家和个人发现无准运证运输食盐的,应及时向官府有奖举报。
而所有违反者,一经落实,除原本的律例制裁外,如果是代理商的,剥夺其代理商资格,扣除保证金。
林如海闻言沉思,半晌又添上建议单独划分一部分专管盐业这一部分。
原先盐业这部分,是由同知兼职的。
但是林如海在江南这几年,明白有些人是多么的无耻。
专门开辟这样一个部门,直接归皇帝管辖,受万人监督。
之前贾琏又说过每开辟出来一亩盐田都要求登记造册。
这样产量透明化,虽说不排除“蛀虫”的产生,但是相较于之前,不管是百姓还是朝廷,都受益良多。
密折很快送出,而京都,大宣皇帝在看到一连串数据的时候,也被惊了一跳。
国库空虚,多依赖盐税。
虽然江南乃至全国私盐横行,但收上来的税依旧是所有税收的大头。
现在贾琏这个方法一出,盐的成本更加低廉,加上量大,官盐价格降低,私盐的确就不复存在了。甚至盐量增产,除本国之外,还可以贸易到邻国,这里面又是一大利益。
拿出之前林如海送上去的计划书,皇帝眸子微凝。
贾家的孩子么?
之前倒是没看出来竟然这么大本事。
沉思一番,皇帝朝旁边的宦官开口。
“那个生来带玉的孩子,如今如何了?”
祥瑞。
哼。
汉高祖生时母与神通。
隋文帝临世紫气充庭。
唐太宗降时双龙当空。
宋太祖产出赤光绕室。
现在区区贾家,竟然来了位衔玉而生的公子。
眸子精光一闪而过,皇帝的嘴角满是嘲讽。
旁边的太监一听就知道说的是谁,毕竟这京城虽大,生来带玉的也不过只有那一位。
“启禀圣上,那位听闻如今已经十来岁,可是依旧于史老太君膝下承欢。
终日在内宅厮混,游于温柔富贵乡,专爱作养脂粉,亲敬家里姐妹和丫鬟。”
挑眉,皇帝心里舒服一些,又开口。
“那学问上可如何?”
自古帝王风流的可也不少。
那太监摇头,脸上带笑。
“说起来这位在诗词曲赋上倒是有几分天赋。
只是对四书和八股文十分不喜,对程朱理学又不甚,把那些参加科举考试、仕途经济的才子们戏做禄蠹。”
点头,皇帝表示知道了,屋子再次陷入一片静谧。
如果不是这个孩子生来异像的事情在他知道的时候就已经闹得满城风雨,又有他自小就表现出的对后宅异于常人的欢爱和不思进取,恐怕贾宝玉活不到今天。
只是之前提到的刘邦、杨坚之流初时不也碌碌无为,最后还不是揭竿起义。
所以。。。。。。
留着贾宝玉是为了让天下人看到他的大度和爱民如子,但是却不代表他会允许这个不稳定因素成长和离开他的视线。
而至于贾府……
手在计划书上轻轻敲击,皇帝有些犹豫。
要不要累及其他人呢?
第一百三十章 经销商
圣上的消息还没有收到,贾琏这里又出了一批盐。
朝廷两个月不到的时间,出产了四十来万斤盐的消息传遍江南,之前贾琏的那一番话也传得尽人皆知。
甚至不仅仅是江南一带,这个消息以十分迅速的速度开始以江南为中心往全国范围扩散。
手上囤积的私盐出手速度加快,私盐价格开始持续走低。
江南的朝局此时也开始变得十分微妙。
原本观望的私盐中等商户和末流商户有心想要捣乱,但是嗅到不一样味道的上层官员,以及身家雄厚的商家纷纷出手,将想要对付林如海和贾琏的人,或警告或敲打,或直接拉下马。
毕竟于他们这种实力的人而言,贾琏想要推行的政策,就如同官府亲自出面,帮忙将从前和他们竞争的,那些中等末等的私盐贩子一网打尽。
甚至就算从前没有做这一行的,听到这个消息无异也是兴奋地。
乱世出英雄,这句话在商界一样通用。
有实力不强,但脑子灵活的。
知道事态不可控,也马不停蹄的尽快将自己手上的存盐抛售。
江南朝堂的趋势就是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