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清闲 >

第97章

清闲-第97章

小说: 清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行了,你起来吧。”一个年纪不大的绿衣丫头,从屏风后面转了出来,站在男人身前,神色倨傲,“主子说了,此次事败也不全你,去吧。以后有事再联系,若是没人给你传话,就不要到这里来了。”

    “是。”那男人应了一声,起身退出了屋子。

    “主子,咱们接下来该怎么办?”绿衣丫头转回屏风后面,等不及的开口询问。

    “绿衣,你就是不如红衣稳重。”屏风后坐着一位妙龄少女,她伸手接过红衣丫头递过来的茶杯,低头啜了口茶,才慢慢的道:“这次是我失算了,小瞧了那人,下次不会了。”

    绿衣怔怔的盯着少女端着茶杯的手,如玉的纤指,几乎就要与白瓷溶为一体,光看着这双手,就足以醉人。“主子可真好看,您若进宫,皇上哪还能看到别人,犯得着现在就算计么?”

    “绿衣”红衣丫头微微提高了声音,同时瞪了绿衣一眼。“主子恕罪,绿衣知罪。”绿衣被红衣一喝,立马就跪了下来。

    少女慢慢放在茶杯,淡淡的一笑,“起来,我知道你是也为我好。只是绿衣,宫中最不少的便是美人,若不算计,只怕活不过三月。若是你还想入宫伺候我,最好从此以后,管住你的嘴,否则,只怕我也保不住你。”

    “是,绿衣知道。”

    “红衣、绿衣,内务府的小选在二月份,你们只管去,我都已经安排好了,你们通过初选、复选,分宫的时候,自会有人把你们分到我身边的。”

    “是奴婢一切都听主子吩咐。”红衣、绿衣同时屈膝行礼。

    少女抿唇而笑,“你们去吧。”

    “是。”两个俏丫头,同时退了出去。

    少女见两个丫头退了出去,轻拍了下手,两个嬷嬷挑帘从里间走了出来,不无担心的看着少女,“姑娘,这察哈尔王派来的两个丫头可靠吗?”

    “可不可靠又能怎么样?他挑的这两个丫头,都是南边训出来的,送到我身边,也只是为了能够接近皇上,分分恩宠,刺王杀驾的事儿,他也不见得敢让这两人作。哼,分宠什么的我又不在乎,分宠的人越多越好,咱们如今最大的敌人,就是那位中宫主子。”少女唇边带笑,娇美动人,“嬷嬷,入宫之后,咱们可要安安份份的,嗯”

    “是。”两个嬷嬷都笑了。

    冬至节时的跪宫事件,康熙和毓秀两人虽然没有多重视,但是关于放宽宫女出宫年龄的笺表,毓秀却是没有在冬至后的第二天上呈,而是等到了她生辰过后,上元节前一天才呈给康熙。

    早朝之上,康熙让人宣读了中宫笺表,然后很痛快的就通过了,当然这都是他们两人研究好的。笺表一出,后|宫前朝,不管真心假意都满口称赞皇上、皇后宽厚仁慈,反正都是好话,就没有一个人这时候冲出来跟皇帝说,不行,那些宫女服役未满,不能放出来。

    太皇太后和皇太后两人都是事前知道的,听见了只管面带微笑,听着人夸孙子、孙媳妇、儿子、儿媳妇就好。脸上笑着的同时,心里还得盘算,我宫里也有要到年数的了,该放那个出去,不放那个出去呢?然后宫中的缺儿,该挑个什么样的补呢?

    要说这件事当中,最纠结的该算内务府,他们掐着目前宫里的宫女名单,大略算了一下,这一回得放出一小半呢?他们拿什么补啊?内务府包衣三旗每天小选的姑娘人数都差不多,宫里面用的,还得挑质量好的,太次的不能送进去,人手上就有些吃紧。

    现在内务府大臣叫海拉逊,这位是康熙五年的时候接的任,顶替的是明珠的位置。这位不如明珠会揣摩上意,却胜够实在,也就说比较听话,康熙让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当然,有了难处的时候,他也会具实上奏,请皇上帮他一把。

    康熙向来是比较喜欢这样的臣子,因此,海拉逊在内务府大臣的位子上,一干就是好几十年。这是后话,他现在就后|宫之中,可能人手不足的问题,着重的请示了一下康熙。

    康熙正发愁他师傅给他的那些优良稻种该怎么弄出来,才能合理合法,不让别人起太多疑心,没空多纠结宫女的问题。他其时有点被他表妹洗脑了,宫里的宫女少点怎么了,本来主子就少,要那么多宫女做什么,没事在后宫里生事吗?她们人少了,还能节省不少银子呢

    “宫中目前只有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和朕四人,宫女子怎么会不够?”康熙不大耐烦。不知道后宫目前就四个实际上的主子,皇后那里肯定不用换,人都是他去年才挑好的。他身边本来就多,去了五个,编制也够。太皇太后、皇太后那里加一起,缺二十人顶天了,他不信了,小选还能选不出二十个人来。

    海拉逊快哭了,皇上啊,你今年还要进八个小老婆呢?两个嫔、四个常、两个答应,她们也得配人啊

    康熙还真把这事忘了,他想了想,很干脆的道:“那就减人,嫔位四人、常在两人、答应一人。”

    “嗻”海拉逊低头应道,心里暗暗嘀咕,看来今年入宫的这些小主们,好像都不大得皇上喜欢,看来有些人求咱的事儿,得缓缓了。

第一百二十五章 长大

    收费章节(12点)

    第一百二十五章 长大

    京城的二月,春寒料峭,嫩黄的迎春花率先绽开了笑脸,为早春添上了一抹绚丽的色彩。康熙帝已获册封的八个小老婆便在这样的日子里,从顺贞门被抬进了宫。

    慧嫔赫舍里氏和顺嫔博尔济吉特氏分别入主了西内的储秀宫和咸福宫,而其余的六人,正好一个宫里两个常在、一个答应平均分配。李永芳家的五姑娘李兰琪受封为安常在,盖山之女马佳云妞儿受封荣常在、塞克塞赫之女兆佳云锦封布答应随慧嫔住在储秀宫。赉山之女赫舍里文慧封僖常在、郎中索尔和之女纳喇红蕊封惠常在、还有一个纳喇巧妍被封为通答应,跟顺嫔住在咸福宫。

    毓秀在第一次看到这份册封名单的时候,微微瞪大了眼睛,这里面的姑娘她不熟悉的少。大约只有荣常在、惠常在、布答应三人不大认识吧,但是也都见过。最让她想笑的是,这些人的封号,显然只是康熙随手取的,半点都没放在心上。

    娶毓秀的时候,康熙不喜欢其他女人先他表妹进宫,碍了他的眼,硬生生的把他爹定下规矩给破了。等到他小老婆入宫的时候,他到是想起规矩来了。先让两个宫里的常在、答应抬进来,然后再抬进两宫的主位。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再过个十年八年的,头一批册封的女人职称都能再升一级。

    他拿主意处理好了小老婆的事宜,就拍拍屁股带着毓秀去了西内。康熙在西内圈出两个地方,分别命名为菊香书屋和丰泽园。菊香书屋是他平日里招见大臣、跟南书房那些书呆子们一起读书用的,而丰泽园则是他和毓秀在西内避暑的地方。而且为了试验太虚给他的优良稻种,还特意开了水田,又在毓秀的挑唆下,开了菜地,打算自己也做一回农民。

    毓秀头一次听到他的这个打算时,冒出了一个挺有趣的想法,难怪后世里的农场偷菜之类的游戏会那么盛行,连皇帝都有当农民、亲手种田的爱好,也就不怪后世种田类的小说,受到无数人的喜爱。

    康熙不光给他自己开了试验田,还给他表妹也建了个养蚕织布的房子,就在丰泽园的后面。当他把这件事当个惊喜的告诉毓秀的时候,他的小表妹表情有点苦。某个姑娘从上辈子就对于软体类生物没啥好感,大到蟒蛇、小到菜叶上的虫子,看见之后的头一个反应就是放开嗓子尖叫一声,接着准会掉头就跑。想当初,她看动物世界的时候,从来都不敢看有关蛇类的介绍,走在校园里的林萌道上,见到有俗称贴树皮的虫子都会跳着走。这辈子,她还没有机会发现软体虫类,自然也没有人发现她的这个弱点。

    “表哥,我能不能光学织布,不去喂蚕?”想到有关蚕这种益虫的介绍,毓秀扁着嘴,可怜巴巴的看着康熙。

    康熙奇怪的问:“为什么?”他仔细看了看毓秀的表情,福至心灵的道:“秀儿,你不会是害怕吧?”

    毓秀这时候顾不得什么丢不丢脸的,老老实实的点头,“嗯,害怕。”

    “呵呵,小小的蚕有什么害怕的。”康熙摇头苦笑,可看着毓秀已经浮起水雾的眼睛,他又心疼了。伸手把毓秀揽进怀里,轻拍着后背哄她,“秀儿乖,你害怕就让别人去喂,只去学织布就好。”

    “嗯,等我学会了以后,用织好的布给您做衣服。”听到不用自己去喂蚕,毓秀心情大好,双手揽上康熙的脖子,红艳艳的小嘴凑上去,亲了康熙好几下。

    某表妹自投罗网,善于抓住机会的某表哥,自然好好的饱餐了一顿。

    康熙有了主意,自然出手要快,他在正月里就要人去收拾西内的两处院落,又圈好了要做为稻田和菜地的地方。头一天晚上进空间学习的时候,跟太虚说好了,第二天中午,把他带进去,把稻种带出来。

    第二天,康熙特意叫人送来了上好的稻种,说是自己要看一看。然后中午的时候,毓秀午觉都没睡,一直盯着座钟,看到了午时,就把康熙装了进去。

    空间里的某个房间内,康熙头一次自己动手干活。他把布袋子里自己带进来的稻种倒在一边的空地上,然后从那堆小山上用手捧着稻种装进了布袋子里。不过,他带进来稻种重量是多少来着?康熙瞟了一眼边上的稻种,又看了看布袋子里的,眼睛量着好像差不多了,就停了手。

    “先生,我已经弄好了。”抬头对着空中说了一声,然后康熙就觉得自己眼前一黑一亮,再次睁眼的时候,果然坐在自己炕上,手里还攥着布袋子。

    他这还是头一次从仙境里往出带东西,深怕自己没拿出来,连忙打开袋子看了看。见到袋子里明显跟之前不同的稻种,他松了一口气,叫人进来。

    内务府大臣海拉逊一头雾水的进来,请过安之后,从康熙那里拿回了自己送进来稻种。不知道是不是他的错觉,怎么感觉袋子重了呢?他在康熙要好好保存稻种的命令里,又一头雾水的跪安出去了。

    康熙得了太虚给的良种,有点迫不及带的想要开始试种了。中国自古就是以农业为主,历任君王无不把农业做为立国之本。无数次的惨痛经验教训表明,一个人吃不饱饭他最大的危害也不过是抢几个地主;一小群人吃不饱饭,也不过是占山为王,反一下政府,通常这种反正政府的山大王最后的下场都不大美妙;这要是天下大部分人都吃不饱饭,那大家就会扯起大旗造反,目标直指当权者,通常的口号就是无道昏君、天当灭之。其实什么是天啊,最后都是被人灭的。

    鉴于这种情况,每一任自封为有道明君的皇帝,都把农业视为国之根本。要不中国古代怎么会重农抑商,就是怕做了商人来钱快,大部分同志都去经商了,那地谁种?没人种地,粮食就没有,没粮食自然从上到下都得饿肚子。所以你看,士农工商,虽然商人比较有钱,可是地位在古代都是最后一等人。

    康熙他的目标就是做个有道明君,他还好面子,喜欢有个好名声,对于要喂饱全国人民的肚子这件事,十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