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清闲 >

第103章

清闲-第103章

小说: 清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上,火器威力巨大,有些火枪只要训练几日便可以用,万一要是落是对朝廷心怀不满之人手中,可是心腹大患。”瓜尔佳氏出身的某个官员满面忧心的面对跟康熙说道。说的时候,还斜眼扫过一干汉臣,那意思再明显不过,现在对朝廷不满的,主要就是你们汉人。

    在场的汉臣个个脸色都不好看,却也没人出声。这时候蹦出去跟他辩,就不等于公开承认,咱们传承了千年的汉民族,就是看你们满族不顺眼,你们就是不开化的蛮夷,咱们只要有机会就一定把你们打爬下咳,基本上能出来当官的汉人,肯定不会这么傻缺的直说。

    当然那个最先跳出来的人也没直说,现在康熙可是提倡满汉一家,谁活够了,敢在大方向上跟皇上叫劲儿,皇上就能在你的前途,甚至你家族前途的大方向上,也跟你叫劲儿。

    康熙初年的这个时候,虽然进行了很多缓和满汉矛盾的政策,可毕竟实施的年头不长,清军初进关时犯下的血腥杀孽,还是被大部分人记得。尤其是占具台湾的郑氏,平日里时不时的骚扰一下沿海地区,跟康熙派去招安的人玩心眼儿。郑成功他儿子郑经甚至还提出,要效仿高丽,自称属国、俺们不剃头、不上贡。

    康熙那能同意啊,台湾跟高丽能一样么?台湾就是大清国的领土,谁也不能从我手里把地画出去一块,自己称王。甚至,他都发狠,你等着我收拾完罗刹国的,到时候也顺便把高丽平了,直接把地纳入大清的领土,看你还学不学。

    想要开疆拓土,把别人的地变成自己的,现阶段最好的手段就是武力征服。你光派一群文臣跟他们耍嘴皮子是没用的,谁也没会光听你忽悠就把地给你,就得揍他。你想武力征服,那军队就是够强力,能打得过人家。军队够不够强力,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武器得够强。康熙就是那个被太虚忽悠的想要再开疆拓土,转民族矛盾为国家矛盾的皇帝,他自然对军队的武器装备很关注。

    康熙坐在乾清宫的御座之上,扫了地上跪着的大臣一眼,他不大好直接开口说你想得太多了,人家也是为了国家么,当然私心什么的也不会少就是了。康熙没有开口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也有着这种担忧,毕竟汉人可比旗人多太多了,而且还有一部分不大驯服,万一被他们掌握了火器,反过来造反,也是很愁人的。

    本来已经处于半退休状态的鳌拜一见,觉得该到自己出手的时候了。好不容易康熙对火器感兴趣了,连带着也对欺负外国人感兴趣了,你跟着捣什么乱呐,爷还想有生之年,看到外国人过中文的四、六级呢。

    “皇上,奴才有话说。”

    康熙正有点为难的时候,一见鳌拜跳出来了,欣然点头,“准”

    鳌拜已经许久不曾在朝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了,他眼下的目标就是安全退休,确保儿子顺利接替,带领家族一步一步的走下去。不过涉及到中华发展的问题,他可一定要跳出来,要不真是枉费他穿越一回。

    “皇上,奴才认为瓜尔佳索卓图的话不全对。什么是对朝廷心存不满之人?你知道这些不满的人有多少?在那里?堂堂八旗男儿,难道还怕几个莫须有的敌人吗?当年的林丹汗势力够不够强大,结果怎么样,还不是被太宗爷给击溃了。”说到这里,他瞪着眼珠子扫了朝上的大臣们一圈,“不过几个还不知道有没有的敌人,就怕你们吓成这样,你们的血性的,都到那里去了?哼,丢人”哼,鳌拜没读过多少书,比较适合领兵大打仗,大家都知道,他这些年就算恶补也不可能一下就能出口成章,高瞻远瞩,,所以他只能往八旗雄风上扯,那是他的老本行,天知道他对这个所谓的雄风有多鄙视。唔,老天爷,你既然让俺穿越,为什么不让俺婴儿穿,非要穿在多尔衮死了以后,性格能力都已经传遍朝野的时候,不能一语惊醒万人心的鳌少保第一千零八次的抱怨自己穿错了时候。

第一百三十二章 承诺

    收费章节(12点)

    第一百三十二章 承诺

    鳌拜跳出来之后,发表了一通感想,照理说像他这样身历三朝的老臣,与当今皇上还有师徒之谊,应该不会有人再反驳了,可今天偏偏有人挑战他的权威。

    “皇上,鳌少保之言,完全没道理之言。”一个还面白无须,三十来岁的男人出来跪倒。

    鳌拜定睛一看,出来的人他认识,索尼第三子索额图,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三眼索相,废太子胤礽的舅公。靠,老子是不是跟赫舍里他们家前辈子有仇啊,怎么索尼死了,就换了他儿子给老子过不去。鳌拜很忧郁,他想起来被他穿了的这男人,跟赫舍里氏的确有仇,历史上鳌拜有一小部分是败在了赫舍里父子的手下。不过现在么,嘿嘿……索尼那老头就没斗过我,你儿子照样不好使。鳌拜心里得意,脸上丝毫不露,耷拉着眼皮,做足的傲慢姿态,懒得看索额图一眼。反正他跟其他三位辅政之臣关系早就僵了,他也懒得露出好脸色来。

    康熙在上面看得清楚,暗暗的摇了摇头,鳌拜还是这么直爽。垂下眼扫过了正跪在地上夸夸其谈的索额图,他难得的起了些厌烦之感。就是这个索额图,还有那边站着的明珠两个,挑着倒霉皇帝的皇太子和大阿哥起争执,最后两败俱伤。明珠那人私欲心极重,但还有点可取之处,他在大方向上永远都保持着跟皇帝一致,当然,大阿哥那事,有一部分是明珠后期被权利迷了眼,还有一部分就是因为他跟索额图不对付,索额图那系有太子,他只能捧个大阿哥自保。

    可是这个索额图,除了在收拾鳌拜的事儿出过力之外,就一致在跟皇帝唱反调,思维永远不在一条线上。签尼布楚条约的时候,他行事不利,生生的失去了大片土地。每次回忆到这里的时候,康熙就有种把索额图绑起来,用小鞭子抽他一顿的冲动。

    中俄尼布楚条约签定的时候,传教士们在其中决对起了很大的作用,就是他们把康熙的低牌和清朝的现状给了俄国人,这才让俄国咬定了自己的条件不放松。而当时康熙正要收拾噶尔丹,也不想跟俄国牵扯太长时间,所以就执行了最后一个方案。这其中顾然有索额图等人谈判水平不到家的关系,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在康熙身上,他对于西伯利亚苦寒之地并不看重,才会那么轻易的就放手。可惜,天下的皇帝都一样,在事情发生的时候,永远都是先在别人身上找错误。在康熙看来,记忆里的那个倒霉皇帝,也等于是他的某一世。他当然不会错,那错的就只能是别人了。

    他这么一愣神的功夫,索额图终于发表完自己的感想,俯身嗑了个头,“皇上,造枪炮之事,还请皇上三思。”

    大约明珠与索额图是天生的怨家,他们两个不知道那辈子结的怨,才让双方互相看不顺眼。索额图说完,明珠跳了出来,“皇上,奴才以为鳌少保的话比较中肯,火器之利,众人皆见,如此利器用于军中,可大大增强八旗的作战能力……皇上不可因噎废食啊”他巴拉巴拉的说了一大串,总结起来就一句话,武器很好,可以多造,但是要保秘,只能装备满旗,汉军旗和蒙八旗都不能用。

    索额图便眯着眼看他,好容易忍到他说完,立刻暴喝一声,“明珠,你忘本”

    本来康熙还有点耐心听他们在下面对着掐架,听着过索额图骂明珠的话,他当进就不高兴了。索额图你什么意思,明明知道枪是朕让造的、炮也是朕让造的,连研究经费都是朕掏的钱,很明显朕就是想在军队里面用上,明珠和鳌拜的意思就是朕的意思,你现在骂明珠忘本,是不是就是暗示朕忘本啊他冷冷的“嗯”了一声,“火器虽利,也只能用于海战、攻城,并不是所有战场都适用的,故尔八旗兵丁,骑射之术不能丢”

    一群白痴,根本就没吵到重点上。跟罗刹鬼子打,自然是火器比较好用,但是跟蒙古骑兵打,基本上用处就不大。要知道现在枪在马上打起来非常困难,还总炸膛,连武器持者的人身安全都不能得到保证,一不注意,敌人没打到,自己先伤了。而且目前的火枪,一分钟就算是熟手能打出二发子弹都是快的,而一个久经沙场的弓箭手,一分钟能射六到七箭,这其中的差别太大。而现在大炮非常沉重,动输不利,往往追不上骑兵。你追不上人家,自家就打不到,所以,在大草原上还真的不大好用。所以,想到太虚给他的书籍和看过的图像,那里面的枪炮才是真的利器。康熙眼热的想着,一定要每年都拨银子,让戴梓他们加快研究速度,尽快完善武器装备,他才好大杀四方。

    康熙已然表态,低下的大臣们自然就消停了。正好就近,康熙又旧事重提,打算在他万寿节之前,把满汉官员的品级都调成一样的。清初时,满汉官员当着同样的官、管着的同样的事,但是汉官就是比满官低一品,这让汉官们大为不满。凭什么呀,咱们干一样的活,我还比你学问好、有可能正事还要做得多,为啥官位就要比你们低一等呢?

    康熙昨天已经跟议政王大臣们研究了一遍,认为“满汉皆朕之臣子,今应行划一。”其时他已经乾纲独断了,经过几年的努力,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康熙说什么就是什么,根本就没人反对。按理来说,议政王大臣早该取消了,反正也行始不了权利,还容易被有心人利用,多不好呀。可是康熙认为,议政王大臣们都被他收拾服了,那就应该全心全意的给他服务。有很多事情,特别是关于改革之后,对于八旗有一种利益触动的事情,他最喜欢拿议政王大臣会议当借口了,以显示一下不是自己作主的,你们那些仪政王大臣不也同意了吗?我们可是一起研究、讨论的。

    就毓秀看来,现在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基本就是一个分散康熙仇恨值和给他背黑锅、当传话筒的一个地方。太会利用人了有木有,果然皇帝什么的,最狡猾了。

    这个事情提出来,汉官们心里都高兴,满官们有点不大适应,平素里高人一等习惯了,现在一下子跟自己平起平坐的,心里的落差有点大。不过他们也都会看眼色,知道康熙主意已定,就是来通知他们一声的,到也没人反对。汉官们高呼万岁的声音很震撼,满官们则是有点像霜打的茄子。

    康熙高高的坐在宝座之上,把下面众人的表情一一收入眼底。他对于今天事件的处理结果还是比较满意的,示意梁九功,今天没多大事了,退朝吧。

    在梁九功尖尖的声音中,康熙起身施施然的进走了东暖阁。

    “秀儿,看什么书呢?这么入神,连我来了都不知道。”康熙一进东暖阁,就见他的小表妹,拿着本书,歪在床上看得聚精会神的。

    毓秀从慈仁宫里出来,想着康熙跟她说,今天去试炮,然后来乾清宫议事,便没有回西内,而是到东暖阁里来等他。

    “在您那架子上翻到的三国,到是看入了神。”毓秀见康熙进来,半坐起身,笑着看宫女给他宽衣。

    暖阁里燃着龙涎香,午后的阳光直直的照了进来,洒落在屋内。康熙见毓秀坐在阳光中,肌肤如玉、笑语嫣然,说不出的温柔韵致,让他一时看得呆住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