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钢铁皇朝 >

第370章

钢铁皇朝-第370章

小说: 钢铁皇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声音来自居庸关,这正是对赵军发动进攻的信号。

    戚光义和白木各领兵两万保护侧翼,中间的军阵由西征军的火枪兵组成,淮南军和雍军则负责接战时候的肉搏。

    人数上占据了优势,西征军一方士气高昂,无论是西征军,淮南军还是雍军的士兵一个个都充满着必胜的信念。

    “咚咚咚……”

    赵军的战鼓擂动,十万赵军将士整齐地向西征军走来。

    罗信已经派遣出部分炮兵在城外建立炮兵阵地,在双方军队靠近的时候,这些炮兵不断将炮弹倾泻到赵军的军阵中。

    “啊……”

    赵军中不断响起惨叫声,西征军炮兵实心弹和开花弹同时在密集的赵军人马杀伤士兵。

    面对炮兵的袭击邓元没有任何办法,此时如果分散成悉数的队形必然会遭到对方密集队形的屠杀。

    战场之上战阵不能乱是每个将领都懂得的道理。

    只是对赵军来说这还只是开始,当他们之间距离四百米的时候,炮兵忽然将炮弹换成了葡萄弹。

    这种炮弹在战场上拥有大规模杀伤敌人的能力,只是射程却只有四五百米。

    “开炮!”一个炮兵将领高喝道。

    “轰轰轰……”随着一声声炮鸣声,被炮火覆盖的赵军前排士兵如同割麦子一般倒下。

    终于,面对火器犀利的杀伤能力,前面的赵军出现了混乱。

    邓元咬着牙望着这一起,他早已经预料到这场战争是绝望的,在攻城这段时间他渐渐明白在火器在西征军手中的威力。

    赵军的混乱被牛看在眼中,他的嘴角勾勒出一抹笑容。

    这时他拔出腰间的配剑直指赵军。

    骤然之间,冲锋号声大作,战旗在狂风中猎猎作响,戚光义和白木率领的两翼骑兵率先出动,由西征军,淮南军和雍军组成的中军则是则跨着整齐步伐,如同高山巨树一般向前推进。

    “杀!”

    “杀!”

    每当走出五步的距离,军中便大喊一声“杀”,气势如虹,从容不迫。

    双方越来越近,这时候两翼骑兵同样唿啸迎击,赵军由火绳枪组成的中军也稳步向前。

    “砰砰砰……”

    终于,两军相遇,凭借着距离上的优势,西征军首先开枪。

    赵军的火枪兵还没有来得及开火便死伤惨重,顿时阵型出现了混乱。

    虽然一部分火绳枪兵还在继续前进,但悉数的队形已经无法对西征军构成威胁。

    顶着西征军的射击向前,剩下的火枪兵抵达射击距离以后开始对西征军射击。

    零星的枪声响起,西征军只是倒下了数十个士兵。

    西征军这时继续向前走去,在距离五十米的距离,西征军再次进行一轮射击,顿时赵军又是倒下一大片。

    这一击基本上将赵军的火枪兵打残,剩下的火枪兵立刻溃散。

    “杀!”

    五十米的距离已经到了双方冲杀的距离,西征军立刻端起了刺刀,这时候赵军的刀盾手已经向他们冲来。

    隆隆沉闷的声音响彻山谷,如同怒涛拍案一般,接触的瞬间刀剑碰撞发出激烈的撞击声。

    刺刀和长矛相击,马刀和弯刀飞掠,密集的箭雨如蝗虫一般铺天盖地而来,暴怒的喊杀和死亡前的惨叫声充斥整个战场。

    “赵王练兵还是有点本事的。”牛望整个战场,不断通过旗语指挥混战中的西征军改变进攻方向和阵法变幻。

    他的口中虽然是对赵军的称赞,但是脸上却已经出现了必胜的笑容。

    在火炮的轰击下赵军已经损失了不少兵马,加上火枪兵的射击,还没有接触赵军便损失了十分之一二的人马。

    此时交战赵军已经力不从心。

    而号称赵军精锐的玄甲铁骑此时也被戚光义和白木缠住,长时间的战争让青州的骑兵个个成了老兵油子,此时面对玄甲铁骑也是不曾多让,双方打得平分秋色,谁也占不了谁的便宜。

    只是如此一来,赵军失去了玄甲铁骑的配合,溃散的越发快了。

    中军在联军的绝对优势的进攻下很快支持不住,士兵开始溃散逃走。

    “王侍郎,这便是你想看到的吧。”邓元骑在马上,大势已去,他已经无力回天。

    王喜脸色苍白,他又惊又怒,“十万人怎么这么不经打,这都是我赵军的精锐。”

    赵王让邓元不要撤一方面一个是为了拿下居庸关,另外一方面则是对赵军的自信。

    现在眼前兵败如山的一幕让王喜有些傻眼。

    “赵军是精锐,齐王的军队也不是吃素的,本将再三提醒王侍郎,但是王侍郎却视若罔闻,执意要同他们在居庸关下作战,此次战败之责俱都是王侍郎的。”

    “胡说八道,这都是你邓元指挥不力!”王喜大怒,只是邓元已经不再理会他,而是下令吹响了撤退的号角。

    王喜这时再也不敢阻拦,上了马他和邓元一起向原州方向逃去。

    玄甲铁骑听到号角声立刻纵马撤退,只是戚光义和白木却咬住不放,一直追杀出五里才返回追击赵军中的步兵,直到夕阳落山他们才纵马回到居庸关。

    而这时淮南王,陈信然已经先一步进入居庸关,大胜之后他们见兵马驻扎在了城外,小小的居庸关容纳西征军便已经足够。

    “此番大胜让本王甚是高兴,想到赵王气急败坏的样子本王就高兴,哈哈……”牛的营帐中淮南王大笑不止。

    崔尚安说道:“赵王在长安的时候对父王多有轻蔑之言,此次也算是报了仇了。”

    陈信然附和着笑了起来,他对牛说道:“牛将军此次奉命而来,不知道皇上有什么旨意?”

    牛收起笑容,拿起佩剑指向长安说道:“如今当乘胜追击,攻破虎牢关,打入长安城!这便是皇上给末将的旨意。”

    (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六百七十二章 萧铭的反击

    “长安!”

    营帐中的将领俱都露出复杂的神色。

    长安乃是大渝国的京都,一日长安没有被打下来,这大渝国便始终处在赵王的阴影中。

    “赵王盘踞长安两年有余,如今也该让他滚出长安了。”淮南王说道。

    牛点了点头,他说道:“此番赵军大败,已经无力阻止我等向长安进发,休整数日,我们便把赵王赶出长安,光复京都。”

    “是,将军。”众将领同声说道。

    淮南王露出一丝笑容,赵王这次也败了,这让他更坚信自己这次的选择,燕王,梁王已经死了,赵王也不过是笼中困兽,而他终将成为大渝国最风光的藩王。

    想到此,他不禁想到了自己的女儿,也不知道如今她是否得入宫中。

    ……

    青州。

    反对取消士农工商,将大渝国百姓统一归入平民的争论还在继续,而且似乎还有越演越烈之势。

    由于先后攻克魏国,燕国,梁国,如今北方绝大部分的土地现在都归入了朝廷管辖之下。

    如此一来,这三个地方的士子纷纷涌入青州,毕竟如今青州就是大渝国的京都,也是政治和商业中心,长安的繁华和兴盛将注定转移到这里。

    “俞明还在议政殿跪着?”

    行辕书房中,萧铭嗑着瓜子看着奏折,登基以来他感到自己反而没有以前那么忙了。

    尽管朝廷管辖的范围越来越大,但是在斐济和庞玉坤的忙碌中各州县的府衙也建立起来。

    现在朝廷中每个人都各司其职倒也是一副兴兴向荣之象,唯一的缺憾恐怕就是旧制度,旧思想和新制度,新思想的冲突了。

    在当代,封建的王朝的改革往往都会以失败告终,原因无他,这都是因为改革触犯了权贵了利益。

    即便因为某个强势人物出现在他的一生中强势推进改革,但是此人死后又立刻回到以前的模样。

    甚至于清朝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也没有在屈辱下完成改革,最终被彻底推翻。

    所以,在萧铭看来改革受阻的原因无他,就是触犯了当权者的利益。

    这次他废除士农工商,利益损害最大的便是士大夫阶层,而士大夫阶层中包含官员,豪族,百姓中的士子,正因为如此,此次他才会遭遇激烈的反对。

    很简单,现在朝堂上都是士大夫阶层的代表,农工商阶层在朝堂上根本没有发言权,这也导致了这项政令民间叫好,朝堂上却不叫座。

    “皇上,俞尚书还在跪着,这都七天的时间了,这每天也不回去处理政务,哎!”钱大富叹了口气。

    萧铭一副淡然的神色,“那就让继续跪。”

    钱大富苦笑一声,“皇上,这俞尚书跪着倒是没什么,只是这官署中的政务却没人处理,积压成堆。”

    闻言,萧铭皱了皱眉头,这俞明现在是该上朝就上朝,上朝就提收回成命的事情,萧铭不答应他就跪着。

    不过俞明跪着萧铭也看不见,自然是懒得理会,只是他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一种罢工行为,他手里的政务不能没人处理。

    “不能让俞明一直闹下去,否则朕的威严何在?”萧铭站了起来,他语气坚决,“这些长安的旧臣实在可恶,既然如此朕就罢免了他。”

    若是把大渝国比作一个公司,对萧铭来说,无论是庞玉坤,斐济还是俞明对他来说不过是打工仔。

    他是董事长,而庞玉坤和斐济属于董事会,俞明则更下一级属于高层管理。

    现在的一个问题是他很清楚现在大渝国这个公司的弊病,并且要改革掉这些弊病以让这家公司能够和西方列强的公司竞争。

    而以俞明为首的管理层却依旧抱着导致公司亏损的办法和他对着干,这样一来他就没得选了,只能杀鸡儆猴,让他滚蛋。

    四条腿的鸡不好找,两条腿的官员可一抓一大把。

    钱大富心中一惊,他心知萧铭这次是动了真怒,不过这俞明也实在没有眼力见,是自己往刀口上撞。

    “拟旨!户部尚书俞明不思政务,扰乱朝政,其行其德不配户部尚书之责,从今日起革职待用。”萧铭一字一顿的说道。

    钱大富立刻拿来笔墨纸砚按照萧铭的话将旨意写了下来,萧铭审阅之后将大印盖在了圣旨上。

    “去议政殿宣纸去吧,朕倒是要杀一杀这股歪风。”

    “是,殿下,”钱大富接过圣旨向议政殿而去。

    待钱大富离去,萧铭皱了皱眉头,现在他很怀疑斐济这些长安官员是否真的接受了博文学院中的新政思想。

    或者说他们只是学习了政务方法,却根本没有在思想上与时俱进,而恰恰思想却是他最难掌控的。

    如果是这样的话,他必须加大博文学院思想的教育,培养出一批在思想上和他同步的官员,否则这类保守派的官员将会成为他改革的阻碍。

    虽然他能够将这些官员都一杀了之,但是没了官员就没人为他干活,所以现在他不得不和这些官员继续共处。

    而对他来说,这种情况显然还要持续一段时间,而且他也不想把步子迈的太大,毕竟改革是把双刃剑。

    他打压士大夫阶层,资本阶层必然崛起,而后世的经验告诉他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