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大明1624 >

第241章

大明1624-第241章

小说: 大明1624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女色面前,朱由校再次被倒下了。好好的天魔舞学习,最后变成了朱由校的趴。

    “宝珠……”用早膳的时候,朱由校见到了张嫣,看到张嫣,他想起昨天说的话,朱由校有点打脸的感觉。

    “皇上年富力强,宠幸几名女子,乃是常伦,皇上不比介怀,只是这天魔舞不该任由在宫里蔓延。”张嫣轻声道。

    “此事真跟天魔舞真的无关,只能说朕的意志力薄弱,这世上可能有无数坐怀不乱的柳下惠,但朕偏偏却是登徒子,朕吃碗里看着锅里的,有了上百的妃嫔却在这方面依然控制不住自己,不管有没有天魔舞,朕在这上面肯定还是会犯错的,宝珠,你认为呢?”朱由校解释道。

    “皇上,妾准备让人从民间挑选几名女子进宫侍候皇上。”

    “朕才修改了《婚姻》,现在又从民间选女子入宫这不是打朕的脸吗?如果朕这么做了,那颁布《婚姻》可就都废了。”朱由校断然拒绝道。

    “妾只是不希望皇上因沉迷于天魔舞而耽误了国事。”张嫣坦白地说。

    “天魔舞真没有你说得那么厉害,朕建议你也可以练练天魔舞,这样也许你就能理解朕所说的了。”朱由校坚持道。

    “妾去看看的。”张嫣无奈地说。

    “宝珠,朕明白你的一片苦心,你是一个好皇后,得妻如此,夫复何求?但朕也向你保证,朕自有分寸,绝不会让你失望的。”朱由校安慰道。

    ……

    在东瀛,郑芝龙挟天子以令诸侯,原本铁板一块的大名也出现了松动了。郑芝龙现在已经在积极地备战,准备讨伐幕府,而幕府也在散布谣言,说王赛儿的儿子良仁并不是政仁天皇所生的。

    现在的政仁天皇已经被王赛儿所控制,这个的谣言虽是事实,但王赛儿肯定不会承认,她让政仁天皇亲自出面证实良仁的身份。

    “郑王爷,你这边准备何时出兵?”王赛儿问道。

    “娘娘,不是臣不想出兵,九州的情况您是知道的,现在九州粮饷军火根本无法支撑这样一场大战。”郑芝龙解释道。

    “不如让我回一趟帝国,请求陛下直接出兵东瀛。”王赛儿说。

    “娘娘,这……这不太好吧!”郑芝龙知道如果朱由校肯出兵的话,拿下幕府一定不是问题,只是就怕到时候会出现请神容易送神难的局面。

    “郑王爷有什么疑虑吗?”王赛儿问道。

    “明年三月,九州一定出兵讨伐幕府,娘娘你看如何?”郑芝龙问道。

    “好,但是按照约定,平定幕府之后,你出任征夷大将军掌天下兵权,而其他的事务须还政于天皇,此事你可不得反悔。”王赛儿说。

    “娘娘放心,臣绝不会反悔。”郑芝龙信誓旦旦地说。现在大明如日中天,郑芝龙真的不敢起反叛之心,何况就是他统一了东瀛,最少需要数年的时间来稳定东瀛的局面。

    “还有明年无论战况如何,我都必须回一趟帝国。”王赛儿说。

    “明年我会派人护送娘娘前往帝国的。”

    “嗯。”王赛儿点点头。但她实际上并没有打算让九州的海军护送,她已经依靠东厂在东瀛的势力联系上朱由校了,王赛儿准备让帝国的海军来东瀛接送她回帝国。

    ……

    到十月,赵率教因重病,辞去了大都督一职,洪承畴正式接任大都督一职。而王礼乾几乎同时也得了重病。

    “王伴伴,今日可曾感觉好一点。”得知王礼乾重病的消息,朱由校特意赶来探望。

    听到朱由校喊“伴伴”,王礼乾显得非常激动,自从天启四年,朱由校再没称呼太监为“伴伴”,“谢陛下关心!可惜臣无法再为陛下尽忠了。”

    “朕相信你一定会痊愈的。”朱由校安慰道。

    “臣今年七十有五了……”王礼乾轻声说。

    “你安心休养,朕会调派最好的医生来给你诊治的,东厂都督的位置朕给你留着。”

    “谢陛下!臣恐怕无法再继续胜任东厂都督一职了,陛下应早做打算。”

    “朕心里明白。你且安心休养。”

    离开王礼乾的住所,朱由校问道:“王礼乾的病情如何?”

    “恐怕熬不过这个月了。”

    “王礼乾为帝国尽忠数十载,你等当尽全力救治。”

    “诺。”

    “传旨,让陈四进京,升黑云龙为吕宋都督府都督。”朱由校下旨道。

    朱由校准备让陈四出任东厂的都督,这是朱由校废除太监制度的最后一步。当听到朱由校调陈四进京,朝廷里许多人都意识到了朱由校废除太监制度的决心。

    “皇上,您准备让陈都督出任东厂都督?”孙传庭问道。

    “正是,朕说过要完全废除太监制度的,朕就一定会做到。”朱由校坦白道。

    “只是让陈都督出任东厂都督之后,东厂将归于谁来管理?”

    “东厂依然只对朕负责,这一点并不会改变。而且以后紫禁城内,帝王的居所只保留东西六宫,乾清宫,坤宁宫以及宫后苑,其余的地方都将归于外庭。”

    听到朱由校的解释,孙传庭沉默了,对于朱由校的决定,从他内心来说,他是赞成的,但他又觉得朱由校似乎对皇室有点苛刻了。

    朱由校已经在削弱皇权,扩大相权,也就是内阁的权力,这为废除太监制度创造了条件。朱由校知道子孙后代不可能个个都贤明,那就要从制度上保证那怕出了昏君,国家也能照常运转。而明朝在法律上确认的一夫一妻制,在朱由校的手里得到了强化,他连帝王的妃嫔数量都做了明确的规定,这也为朱由校废除太监制度创造了条件。

    朱由校知道总有一天皇权会旁落的,这是历史的趋势,绝不会因朱由校的到来而使得帝国一直都处在封建社会,资本主义总会到来的,这只是迟早的问题。

    朱由校做出一系列的改革就是为了迎合这一趋势,在朱由校的扶持之下,帝国的资本主义萌芽的速度比历史上快了许多倍,朱由校预计帝国在一两百年之内一定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本章完)

第四百五十六章 第十条新政

    公元1649年1月30日,英国国王查理一世被处死,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统治被推翻,英国进入了共和时代。

    这一年也是帝国的天启二十九年,就在查理一世被处死之后的一个月,朱由校决定在执行自己的第十条新政。

    朱由校本意是想修改第十条新政的,但到最后他还是决定延续原本的第十条新政。朱由校参照后世的国考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

    朱由校对科举制度改变最大的是,改考历史、时政、数学及八股文,朱由校本意是想废除八股文的,但是考虑到来自帝国上下的压力,朱由校决定保留八股文。

    但为了以后能逐步废除八股文,朱由校规定八股文只占科考比重的四分之一,历史、时政、数学这三门占据四分之三。而且朱由校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在这里朱由校第一次提出采用百分制,每科都是一百分,按总分高低来排名,这就极大削弱了八股文在科考中地位。

    在以往的科举考试,八股文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除殿试而外,府、省、京城三级由小考到中进士考试都是以八股文为主。因为首场作八股文,试官评阅取中取不中,全看首场,首场不入试官眼。二场、三场所写的论、判、案等看也不看了。所以八股文是惟一的考场文字,能否考中,全看学子写八股文的功力如何了。

    经过朱由校的改革,八股文在科考中的地位从一家独大转变成了四分之一,朱由校相信经过十数年之后,再谈废除八股文,反对的声音会小许多。其实在中国的封建历史上,曾有数次废除科考或者废除科考的计划。

    虽然朱由校做出了巨大的让步,但帝国上下依然有许多反对的声音。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让帝国的学子们非常困惑,也非常反感。

    “陛下,单论考历史,帝国有上千年的历史,这当如何出题?”

    “此事朕已经考虑好了,可由礼部编写教材,题目从礼部编写的教材中选取,题目可分为填空题和论述题,朕简单地做了一份试题,可供礼部拿来参考。”朱由校早就做好准备了。

    “陛下,那时政该考哪些内容呢?”

    “时政考题,考的是帝国以及国外五到十年之内发生的政治大事,是概括性比较强的、从大局出发的事件,当然礼部也可编写相应的教材。题目也可分为填空题和论述题,例如荷兰十年前发生的郁金香泡沫,此事不但影响西洋,而且还影响了帝国,这样的事件便可出题考试。其实《帝国报》上的时政文章,便是最好的时政题。朕不需要‘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这样的人一旦当政只会误国误民。”朱由校解释道。

    “臣明白了。”

    “至于数学该考哪些内容?这就不需要朕来明说了吧。”

    ……

    第二个最大的变化的就是以后所有的官员都要从胥吏做起,而且必须担任胥吏一年以上才可提拔。以前朱由校只是给了胥吏一个提升的通道,现在朱由校要求所有的官员都必须从胥吏做起,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意味着胥吏地位的提高。

    “陛下,以后的官员都必须从胥吏做起,这对于寒窗苦读的士子来说,是不是太不公平了?”孙元化问道。

    “大明自开国之初,便规定国子监生都需在各部历事三个月,历事期间所做之事便与胥吏并无差别。只不过与胥吏不同的地方便是,他们有提升的机会,而胥吏一辈子都是胥吏,这对于胥吏来说,难道不是不公平吗?而事实上,在帝国启用胥吏之后,朝廷发现胥吏在治理地方的能力上比起这些国子监生有过之而无不及。朕认为胥吏强,便强在他们长期在基层,对于基层的情况了如指掌,这才使得他们在治理地方上强于所谓的监生。”朱由校解释道。

    其实王安石变法时,王安石主张,即将出任公职的人都应当先担任胥吏的职务,让他们预先学习将来自己所要指导和监督的工作。其次,他主张提高胥吏和下级僚属的地位,以消弭或缩短他们被隔绝于文官制度之外所造成的差距,希望将他们纳入儒家伦理和社会规范的约束之下,并启发他们忠诚奉献的精神。

    朱由校便是借鉴了王安石变法中的一些主张。

    第三点不同是,朱由校废除了童生试,乡试,自从帝国推行义务教育之后,童生试已经失去了原来的作用,在乡学毕业的学生都可自动可获得毕业证,毕业证的作用就已经等同于考过童生试了。

    县学不是义务教育,必须参加地方上考试,考试合格者才能进入县学,县学的考试已经起到了乡试的作用,取得县学的毕业证,便是等同于通过了乡试。

    朱由校暂时只废除了童生试和乡试,却保留了会试和殿试。朱由校知道现在在帝国有数以十万计的秀才,他们可以说帝国的一个支柱,朱由校不可能将这批人全部逼上绝路,这跟自掘坟墓没有区别。

    这一点反对的人倒是不多,毕竟义务教育已经推行这么长的时间,乡学、县学、府学在地方上已经非常完善,帝国每年在教育上千万两银元的投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