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624-第1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说来听听。”朱由校鼓励道。
……
看到朱淑嫫上学后的表现,朱由校更是坚定了要将这些皇子皇女们送到学校去读书的决心。
(本章完)
第两百六十八章 东厂的目标
感谢书友1055753694的月票支持!
……
在远征军出发之前,朱由校特意召见了洪承畴。这一年洪承畴正好三十六岁,而在历史上,也正是这一年,洪承畴初露锋芒,开启了人生走上巅峰的旅程。
“洪爱卿,吕宋重要性朕就不再强调了,但信王年轻,万事一定要多多提点他。”朱由校说道。
“信王年轻有为,臣定会全力以赴协助信王将吕宋藩司治理好。”洪承畴躬身回答道。
“吕宋省,汉人数量太少,外族数倍于汉人,就算移民完成,汉人极可能在人数上与外族持平,削弱外族和汉化外族两件事情都至关重要。”朱由校说道。
“臣明白。”洪承畴躬身说道。
“记着你手握军权,行事绝不可心慈手软。”朱由校强调道。
“臣定不会让陛下失望。”洪承畴说道。
……
朱由校将吕宋的事情仔细地交待了一遍之后,才让洪承畴离开。待洪承畴离开之后,王礼乾上来问道:“东厂在南洋已经有了数百探子,需不需要再增加人手?”
“不用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朱由校摆摆手说道。
“诺。”王礼乾躬身说道。
“东厂要极力发展外族的间谍,也就是探子,朕希望你和李永贞能将东厂打造成世界上最大情报结构。朕希望有一天朕坐在乾清宫也能知道中国之外发生的事情。”朱由校说道。
“按照陛下的要求,现在东厂在东瀛,朝鲜,辽东,蒙古,南洋等地都在发展间谍。”王礼乾说道。
“效果如何?”朱由校问道。
“南洋、朝鲜、辽东三地进展还算顺利。”王礼乾回答道。
“朕希望东厂有一天能做到,在朕允许下,能策反敌国重要将领或者能在敌国百姓发起一场起义,这样的东厂才能达到朕的要求,明白吗?”朱由校说道。朱由校想着未来将东厂打造成类似与cia这样的机构。
“臣明白,臣和李永贞会全力以赴的,一定不会让陛下失望的。”王礼乾说道。
……
十月二十日,朱由检和洪承畴带着福王等流放官员以及一万远征军及其家属合计三万多人从天津出发,驶往吕宋岛。在郑贵妃的再三请求下,朱由校同意将福王这批人流放到吕宋,而肃王那批人依然流放到冷洲。
朱由检的船队会在上海停靠,会同从上海出发的五万移民一起前往吕宋。经过上海之后,朱由检的船队数量已经达到了八百艘,浩浩荡荡绵延数十里。
有郑贵妃在,福王一脉是四个被流放的反王中日子过得最好的。
“母后身体欠佳,何故跟孩儿一起受苦?”朱常洵泪眼婆娑的说道。
“哀家受点苦,你和崧儿等人才不会受苦,何况自从离开皇宫之后,哀家的身体反而好了许多。”在明神宗驾崩之后,郑贵妃因当年夺嫡失败在宫中的地位一落千丈,从此身体也一日不如一日,反而在离开皇宫之后,郑贵妃的身体居然又神奇般地开始康复了。
“孩儿愚钝,当初就不该听那朱识鋐的挑唆,否则今日怎么会沦落到这步田地?”朱常洵后悔道。
“命该如此,不可强求。有哀家在,任何人也不敢欺负你等,你等也吃不了苦。哀家在宫中之时,你父皇多次赏赐哀家,哀家将这些金银细软全带出来了,再加上哀家的俸禄,剩着点用足够你和崧儿等人衣食无忧了。”郑贵妃轻声安慰说道。
“孩儿好后悔……”朱常洵说着说着忍不住放声痛哭起来。
……
此时朱由校正在武器制造局观看用最新的铸炮的技术铸造出来的大炮。
“使用铁芯铜体铸造法铸造的大炮,管壁较薄,重量较轻,花费较少,而且比较耐用。”毕懋康解释道。
对于铁芯铜体铸造法朱由校还是知道的,这在当时来说是一项领先世界的技术,朱由校没想到这项技术会提前十几年被开发出来。
“这项技术是何人发明的?”朱由校兴奋地说道。
“是制造局工匠李继明发明的。”毕懋康回答道。
“传李继明见驾。”朱由校说道。
李继明早就已经等候在门外了,一听到朱由校传召,他立刻进来叩拜在地,高呼道:“草民叩见皇帝陛下!”
“平身,你来武器制造局多久了?”朱由校问道。
“草民乃匠籍出身,后来制造局成立就被调入了制造局,此后就一直待在制造局。”李继明低头回答道。
“你发明铁芯铜体铸造法乃是大功一件,朕定有重赏。”朱由校微笑着说道。
“全拖陛下洪福,草民才能发明此法。”李继明低头回答道。
“传旨,李继明发明铁芯铜体铸造法有功,封三等男爵,赏五千两银元。”朱由校微笑着说道。
“谢陛下隆恩!”李继明扑通又跪倒在地,兴奋地声音都有点颤抖了。
“平身,从今以后二十年之内凡使用铁芯铜体铸造法铸造的大炮,李继明均可获得此项发明专利费。”朱由校接着说道。
“陛下厚赏至此,臣不敢再要专利费了,臣要将铁芯铜体铸造法献给陛下。”李继明恭敬地说道。
“此项铸造法门肯定归于朝廷,但这些赏赐都是你应得的。”朱由校微笑着说道。
“谢陛下隆恩!”李继明再次跪拜谢恩。
“平身,此项技术必须严加控制,绝不可泄露半分,如果泄露者立斩不赦。”朱由校强调道。
“诺。”众人一起答道。
……
看到李继明发明的铁芯铜体铸造法,朱由校想到此时后金可能也在铸炮。在历史上1631年,后金招募的汉人工匠便用失蜡法铸造出了第一门大炮。
“有没有建虏的消息?”朱由校问道。
“建虏自进攻开平卫受挫之后,一直没有任何动作。”李永贞说道。
“朕要知道后金是不是也在铸炮?”朱由校问道。
李永贞迟疑了一下,回答道:“臣的确不知。”
“朕给东厂半个月时间,朕要得到准确的消息。”朱由校冷声说道。
“诺。”
(本章完)
第两百六十九章 辽东用兵之事
感谢198215dai的月票支持!
……
朱由校对后金铸炮的事情是非常重视的,后金铸炮成功无疑会极大增加辽东的难度,朱由校必须赶在后金铸炮成功之前对后金展开袭击,打乱后金的计划。
仅仅十天之后,东厂就带来皇太极招募汉人工匠铸造大炮的消息。其实这个消息早在今年五月份就已经提报上来了,只是当时并没有人重视,现在朱由校这么一提,这个尘封了几个月的消息才引起东厂的重视。
“传孙承宗即刻进京。”朱由校下旨道。
“诺。”
“从今天起,辽东的谍报工作交给王赛儿。”朱由校失望地说道。
“诺。”跪在御前的李永贞,整个人像筛糠一样还在抖个不停。
“东厂从即可起着手准备改制,王礼乾出任东缉事厂都督,李永贞继续担任东缉事厂提督,王赛儿升任东缉事厂提督,两人直接向王礼乾负责,同时三人都有直接密奏朕的权力。”朱由校想了想说道。
“臣领旨谢恩!”三人一起施礼答道。
“李永贞不要再让朕失望了,辽东发生这样的大事,如果不是朕问起,居然无人重视。”朱由校冷声说道。
“臣死罪,臣谢陛下不杀之恩,臣绝不会再犯第二次这样的错误了。”李永贞赶忙答道。
“王赛儿,你也不让朕失望。”朱由校说道。
“臣定不会辜负陛下的期望。”王赛儿恭敬地说道。
“你年级不小了,如果有心仪的对象可以告诉朕,朕给你赐婚。”朱由校说道。
“臣无心在此事之上,只求能为陛下分忧。”王赛儿马上说道。
“朕不是那种不明事理的皇帝,如果有的话,不用隐瞒。”朱由校微笑着说道。
“臣明白,臣如果有的话一定会如实向禀告皇上的。”王赛儿无奈地说道。
……
十一月中旬,孙承宗便抵达了京师。
朱由校在乾清宫召集孙承宗、张维贤、熊廷弼、内阁众位大臣以及七部尚书一起商议对后金用兵之事,他已经下定决心对后金用兵了。
“朕得到可靠消息,建虏正在铸炮,建虏铸炮一旦成功,就好比如虎添翼,朕一定要在建虏铸炮成功之前,必须将建虏逐出辽东。”朱由校说道。
“臣早有此意,在天启四年,臣就有意对建虏用兵,只是当时国库空虚,缺乏粮饷,此事才不得对作罢。”孙承宗第一个赞成道。
“臣以为孙阁老所言极是,现在正是一雪前耻的时机。”熊廷弼也赞成道。
“臣反对,国库现在的确稍有盈余,但受天灾影响,国库现在是有饷无粮,而对辽东用兵非十万大军以上不可,否则难以成事。”郭允厚说道。
“朕没有说即刻就对辽东用兵,朕准备在明年秋粮上缴之后再对辽东用兵,而且朕要求内阁从现在起就要准备对辽东用兵一事,从现在起就开始对粮食的收购。”朱由校说道。
“新作物的推广需要一年以后才有成效,臣以为在后年对辽东用兵才是最佳时机。”郭允厚说道。
“徐爱卿,朕想听听你的意见?”朱由校问道。
“单论新农作物的话,只要各藩司配合,半年即可取得效果,臣在山西推广土豆之时,土豆苗产最高曾经达到过五千斤。只是土豆和红薯在保存上还有很多问题。”徐光启回答道。
徐光启的话让在场很多人都大吃一惊,在场许多人只知道新农作是高产的农作物,但没想到产量会达到如此惊人的地步。
“这个朕有略有研究,可以窖藏保存,土豆和红薯还都可以打成粉,然后制作成粉条,粉丝等等,这些就更容易保存了。”朱由校说道。
“臣回去之后便试试,如果陛下说的可行的话,明年只要新农作物推广有效,半年之内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粮食的问题。”徐光启回答道。
“郭爱卿,在这件事情可还有异议?”朱由校问道。
“臣无异议,但臣以为可以从山西、河北、山东等地购买新农作物充作军粮,以缓解粮价持续上涨的问题。”郭允厚建议道。
“准,但在粮食储备上,还是应以稻谷小麦为主,尤其是丰收的季节,更是要大量从百姓手里收购,避免出现谷贱伤农的情况。”朱由校说道。
“诺。”郭允厚躬身回答道。
“吾师,对辽东用兵你有何建议?”朱由校问道。
“臣以为可从三路出兵夹击盛京的建虏,第一路从开平卫出兵,走草原进攻,这一路只需两万兵马即可,此路兵马除了接应中路大军之外,还可以防止建虏一旦兵败窜入草原;第二路从锦宁防线出兵,负责攻取盛京,乃是主力,此路需十万兵马;第三路便是从旅顺口出兵,负责攻击建虏后方,以策应中路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