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崇祯十七年秋 >

第769章

崇祯十七年秋-第769章

小说: 崇祯十七年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求支持正版,作者想要自行车!!)

第1258章千年未变的游牧

    凄厉的号角声传达大地,蒙古人扣城在即,巴善等人骑着马儿,带着护卫,在方阵前打转,四处鼓动士卒。

    大清的灭亡,也是蒙古人的惨败,新生的蒙古汗国,迫切期望获得一场胜利,才能激励起士气,蒙古贵族们才能保持他们的利益。

    对于普通的牧民而言,他们投靠明朝,一般而言,照样是苦哈哈的放牧,但对于蒙古上层贵族而言,明朝是不可能再让他们掌控部落。

    如果不能掌控部落,不能剥削牧民,享有特权,满足他们的**,这就触犯了他们的利益,他们必然与明朝相抗到底。

    大多数战争都是因为少数人的贪欲,再煽动一部分人,最后将无辜的人被动卷入战争,对于普通人而言,并非什么好事。

    这一战对于科尔沁重要,对于吐默特部的首领而言,也同样如此。

    巴善骑马鼓动士气,弼尔塔哈尔也加入其中,开始许诺拿下沈阳之后,重重有赏,要金银,要绸缎,要粮食,美女都不会少。

    蒙古人打听得很清楚,明朝准备迁民填辽,在关外重修大宁河、锦州、抚顺等城,向沈阳运送了大批的粮食和物资,用来安置迁徒而来的汉民,所以吴克善说打沈阳,才有这么多部落首领愿意跟随。

    这些蒙古部落首领大多是抱着抢一次的心理,不过布木布泰在建议吴克善攻沈阳时,心里其实想的是阻止明朝向关外移民。

    号角声此起彼伏,听了许诺的科尔沁勇士士气高涨,呐喊一浪高过一浪,似乎是准备要大干一场。

    城墙上,明军士卒严阵以待,谢迁按着刀柄领着一队将官走在城墙上,盔甲哗哗作响。

    “督镇,开始了!”一名将官给谢迁让出一个位置,指着城外向前推进的蒙古人,急声说道。

    蒙古人的号角仍在继续,谢迁忙走到城墙边上看向城外,蒙古人的群这次走在前面,他当即扭头道:“让敌台和马面上的兄弟,先退回来,再令炮队瞄准蒙古人的群!”

    敌台和马面给攻城的蒙古人造成了极大的麻烦,这次蒙古准备先用车轰击一阵城墙,击毁城上的工事后,再进行大举的进攻。

    此时,蒙古人的跑群前端,已经进入了明军佛良机炮的射程之内,这些蒙古人吸取了之前的经验,将车组装好了,直接用马匹拖过来,可以在遭受炮击后不久,便给予城头轰击,减少了组装的时间。

    城头的佛郎机炮,开始轰鸣,数十枚铁弹呼啸着打向蒙古跑群,拉动车的战马被打得翻滚,血肉横飞,嘶鸣声响彻原野,一辆车被炮弹击中,巨大的车忽然炸开,木屑乱飞,周边的士卒纷纷被刺伤倒地。

    一枚枚炮弹射入人群中,打得雪花飞溅,凄厉的惨叫声不断传来,但蒙古人并未退怯,很快他们的群就接近了射击距离。

    蒙古人开始将抛杆拉下,在皮兜内装上巨石,只见活钩脱落,抛杆猛然弹起,数十斤的石便腾空而起。

    一枚石砸中马面,立刻就砖石碎裂,城墙上瞬间就被石砸出一块块的凹陷。

    当年蒙古人的祖宗们,就是靠着这种抛石机,攻下金国和南宋的一座座城池,成为天下的霸主。

    时至今日,这种武器威力依然巨大,不过明军的轰击,却很快让这些车一架接着一架的瘫痪。

    这些庞然大物,目标巨大,又是木制结构,在火炮出现之后,已经没了什么用武之地。

    三百多年前,蒙古人用这种武器,三百多年后,他们依然是快马弯刀,用这种武器,并未有什么进步和发展。

    眼看着车被毁的差不多,蒙古人士卒开始向前推进,谢迁一挥手,躲避石袭击的明军又纷纷回到了工事内。

    大队的明军回到墙边,端起了自生火铳,瞄准了成下的冲来的敌军。

    明军从城头观望,将士们可以看见,铺天盖地的蒙古人,像决堤的河水一般涌上来,蒙古人推着云梯,洞屋,盾车,身子前倾,奋力推动器械,向城墙压来。

    谢迁看着一座座器械,被拥着前进,不禁皱了下眉头,蒙古人这回下了本钱,也学乖了,制造了大量的器械掩护,以免士卒大批暴露在明军的火器之下。

    这些木质的盾车可能会被明军的火枪击穿,但是佛郎机打出的散弹,特别是铁砂,却能被挡住大半。

    蒙古大军在进攻的号角声中前进,科尔沁的勇士这次一马当先,还冲在了吐默特部的士卒前面。

    城墙上“砰砰砰”的铳声,响成一片,成片的弹雨呼啸而来,盾车的木板都被铳丸击穿,后面的士卒身上绽开一朵猩红的血花,便被一铳放倒。

    前排的蒙古人,不停的倒地,巨大的云梯,被炮弹击中,忽然折断,下面的士卒立刻惊慌死散。

    科尔沁的勇士尝到了厉害,不过后面有大汗亲自督战,他们只能硬着头皮向前冲锋。

    随着蒙古大军向前推进,蒙古人进入了弓箭射程的范围,终于可以不用一直被动挨打,他们在城墙五十步外,挺住脚步,躲在盾车后,向城头射击。

    明军则从城墙垛口两边向下放铳,不过蒙古的箭射不穿城墙,但明军火铳却时常击穿木质的盾墙,轰杀后面的蒙古士卒。

    不过毕竟有盾墙,好过没有,蒙古人以人数的优势,向城头射出一片黑色的箭网,双方的伤亡都比较惨重,不断有蒙古人像割草一样被排铳打倒,也不断有明军惨叫着中箭,跌落城墙。

    在弹雨和箭矢交织的大网下,手持弯刀的蒙古人,开始抗着梯子,接近城墙。

    躲在洞屋内的蒙古人也涌了出来,顺着搭上城墙的梯子向上攀爬,整个沈阳北城,蒙古士卒如同蚂蚁一般遍布。

    这些蒙古人一旦抵达城脚,便顺治长梯子攀爬,剩下的人则躲在墙根处,这里是头顶守军攻击的死角。

    这个时候,城上每隔一段距离的马面和敌台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

    它们因为是从城墙上凸出来的一部分,与西方楞堡伸出的部分很像,所以可以攻击爬城的敌军和墙根下的敌人。

    明军在马面的射击孔上,不间断地射杀爬城的蒙古人,蚁附攀爬的蒙古兵如打枣一般纷纷坠落。

    靠近城墙,此时堆满了科尔沁勇士的尸体,各种姿态,惨目忍睹。

    攀爬的尸体不断坠下,尸体逐渐堆高,鲜血慢慢汇集,形成一道道的小溪流,从白色的雪地上流过,融化出一条猩红的粗线。

    这时蒙古人的悲剧,也是整个游牧的悲剧。

    “干!”弼尔塔哈尔看见麾下勇士连连坠落,始终不能登上城墙,他想起了对吴克善的承诺,情急之下,不禁一声怒吼,突然冲上前去,从一架云梯往上冲。

    他前面不断有人被打死,惨叫声不绝于耳,但弼尔塔哈尔充耳不闻,只是一个劲儿的向前猛冲,显示着他的悍勇。

    然而就在冲到城头不远处时,城上却忽然丢下一个黑不溜秋,闪烁着火光的东西,他立刻惊出一身冷汗,脑子里没做反应,身子便直接跳下云梯,直接抓住了另一边的一架长梯,便听得身旁一声爆炸,旁边的云梯已然垮塌!

    这些冷兵器时曾经立下过汗马功劳的巨行器械,如今一枚震天雷就能毁坏。

    弼尔塔哈尔顾不得那么多,四周都是弹雨,停下就等于等死,他顺着梯子便蹭蹭往上窜,但没走基本,城枪上却一支长枪,贴着他的身子捅来,他当即一把抓住,然后借着力气,奋力跃过城头。

    长年吃肉的弼尔塔哈尔长的极为壮实,力气也大,是科尔沁的勇士,但眼前的一幕,却另他胆寒了。

    他方跳上城头,密密麻麻的明军,便挥抬枪射来,他就势一滚,躲过了绝大多数的攻击,但身上还是中了几弹。

    城下跟随弼尔塔哈尔的护卫,在云梯被炸之后,急忙从两侧的长梯登城,但却被一一掀翻。

    弼尔塔哈尔没有后续支援,这为十分彪悍,孔武有力,心中对胜利和荣耀充满渴望的大汗之子,很快就被逼倒墙角,无力的挥舞着弯刀。

    他第一个上城了,但很快就陷入绝境,明军先给他身上来了几铳,然后一拥而上,瞬间将他刺的血肉模糊。

    明军也不知道他的身份,尸体被民壮当做滚石檑木,砸下城去,被科尔沁的勇士们发现,大军士气顿时一泄。

    巴善正指挥着属下进攻,已经有几架云梯搭上城头,蒙古勇士疯狂冲上,城上不时有震天雷落下,战斗血腥而惨烈,但也逐渐有蒙古人杀上城头。

    谢迁的后备兵力,全都已经投入,然而就在这时城下却响起了急促的鸣金收兵声,“当!当!当!”

    钟声十分刺耳,城下的蒙古人不明白为什么,但还是纷纷撤退,明军士卒趁机将没来得及退下的蒙古人,全都丢下城去。

    城墙下,失败的蒙古士卒拖着兵器,如潮水般地撤退了。

    (求支持正版,想要个自行车呀。)

第1259章回去放养

    几千年来,草原上的民族一波接着一波,但干的事情,可以说始终未变,那就是放羊和打劫。

    蒙古人崛起前在草原上放羊,被赶回草原之后,依然接着放羊,整个民族统治天下百年,硬是没啥改变。

    文明的目的是什么?社会发展的终极是什么?

    如果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定一个终极的目标,各个文明以不同的方式,向这个目标迈进。

    每个文明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一步步的向前发展,向前演进。

    那么用发展的眼光来看,游牧无疑一直未变,未对整个人类的文明建设,作出过什么贡献,相反还不断扼杀先进文明的演进。

    游牧民族一波接一波的兴起,中国也有王朝更替,也存在很多问题。

    春秋战国的社会问题是战乱频繁,社会需要统一,秦废分封,行郡县,实行中央集权,为中国的文明定下了统一大帝国的基因,秦完成了他的责任。

    但是秦很快又出现了新的社会问题,就是如何维持天下的长期安定,汉的建立解决了这一问题,并进一步完善了秦的制度,找到了安定和治理天下的工具儒家。

    此后新的社会问题出现,门阀大族把持资源,社会阶层固化,带来了新的问题,魏武帝推行寒门法家,尝试对人才的选拔制度推行改革,动摇门阀的根基,到隋朝时,科举制度的建立,解决了人才选拔的问题。

    科举可以说是一向伟大的创举,同时期的各国都不曾有,直到今天公务员选拔,可以说也是来自科举,他解决阶层流动的问题。

    到了唐代,藩镇割据,武将不受控制的问题出现,但这一点被宋解决。

    将历史连起来看,就会发现,中国的文明真是一个史诗,一个朝代一个朝代的接力,不断的解决社会的问题,完善文明的制度。

    看整个文明的脉络,创建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得到稳定天下的思想,改革人才的选拔制度,实现阶层的流通,控制军队,实现军队国家化。

    有这几点,就已经接近一个近代的国家,而宋也成为众多王朝中,将内部问题基本解决的王朝,如果没有强大的外敌,宋可以说已经基本解决了几百年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