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崇祯十七年秋 >

第72章

崇祯十七年秋-第72章

小说: 崇祯十七年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左懋第同黄道周等大臣,见清军兵临城下,连忙于潞王府求见监国,欲商议御敌死守之策,却不知潞王已经在张秉贞的劝说下,决议降清。

    午时,清兵大举攻打杭州,总兵方国安自镇江逃脱后,手中兵马未损,还有兵近两万人,他同侄儿方元科,同清军战于金门下,决定降清的潞王却丧心病狂地“以酒食从城上饷满兵”。

    正与清兵激战的方部官军,顿时士气大泄,方元科等将领视之,不禁双目赤红,随于极度愤慨之下,引兵渡过钱塘,后来参加了拥立鲁监国的行列。

    左懋第、黄道周等人才知潞王欲献城降清,心中无比失望,随慌忙出了南门,正遇乘舟而逃的唐王殿下,随一同往南面而逃。

    南京覆灭仅仅一月后,杭州再次倾覆,无数南渡士人,还未反应之间,便已经落入清军之手。

    刑部尚书高倬,(此君本殉国于南京)得清兵入城时,以无法出城,随于家中痛骂潞藩,而后上吊自尽。

    吏部验封司员外郎华永诚,愤然曰:“内无李、赵,外无韩、岳,唯一能战者王士衡,还被逼出浙,今欲为建炎、绍兴,亦不得矣!”

    清兵入城,将公锁拿,面见阿济格,公立而不跪,阿济格大怒,以脚踢其膝,公倒而又复立,阿济格随怒拔公发,直至拔尽,公自始大骂不止,后被斩杀。

    华公死前,亦留绝命诗一首,云:“视死如归不可招,孤魂从此赴先朝。数茎白发应难没,一片丹心岂易消!世杰有灵依海岸,天祥无计挽江潮。山河漠漠长留恨,惟有群鸥伴寂寥。”人共传之。

    杭州城陷,无数自南直隶南下的官员和士人,与绝望中****,投水者不计其数,其中礼部郎中刘万春****死;事府少詹事、翰林院侍读学士徐沈投水死;光禄寺卿葛征奇投水死;户部郎刘光弼自缢死!

    未知名,而义死者,不可计数,西子湖上,更有举家沉船而死者,国朝养士三百年,患难之时,忠义现!

    (啊,节操掉完了,本说九点更,结果拖到十点半,作者以袖遮面,无颜见众位读者矣!还有106章作者以更,但qq阅读却不显示,读者可去创世网页,或起点上看。)

第108章柳如是,送别王彦

    王彦藏于钱谦益府中,无法出城,不几日,钱谦益又至,并言:“阿济格尽起安庆之兵,直扑余杭矣!”

    这些时日来,自从王彦得知阿济格顿兵安庆后,便寝食难安,虽心中对清军毁约南下,以有准备,但真当得知消息时,还是如遭雷击。

    钱谦益见王彦模样,随开口道:“今大势已去,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士衡当为自身计,不如尽早归降,大官可得矣!”

    钱谦益乘着柳如是不在,加之如今局势完全倒向清庭,随劝说王彦降清。

    王彦突闻噩耗,又听钱谦益之语,心中久久无法平静,半响后,才回道:“先生藏吾于府,于吾有恩,但降清之事,切莫再提,吾士大夫,深受国恩,食朝廷之禄,行忠君之事,岂可因个人生死,而无视衣冠存续耶?吾若降清,有何面目见恩师于九泉?”

    王彦虽没有开口大骂钱谦益,但其言语,看似言自身之志,却又每每击中钱谦益之心,似乎在问其,汝朝廷大员,东林党魁,今日有何面目在此!

    钱谦益闻言,脸上不禁一阵变化,但还是再次劝说道:“士衡何不知兴废耶?”

    “此非汉家王朝更替,乃胡虏南侵,非亡国,乃亡天下也!”王彦见他再劝,不禁有些微怒:“吾知羞耻,不敢忘祖,先生不必多言!”

    王彦言下之意,便是钱谦益不知羞耻,这顿时让这位东林钜子,脸上一阵尴尬。

    “侯爷之言,如是钦佩,士大夫当如此也!”不知何时,柳如是以到王彦屋外,她闻二人相谈,赞叹一声,走进屋来。

    钱谦益见柳如是对他冷眼相待,知他暗自劝降王彦,令柳如是十分不快,而王彦亦态度坚决,使得钱谦益彻底绝了说降的心思,开始一心将其出城外。

    时城中搜捕还在继续,王彦得知阿济格南侵后,已经如坐针毯,几次欲出府,潜出南京,都被柳如是和钱谦益阻止。

    这时南京城内抓捕人数已过三千之众,图赖因此获得白银近两百万两,钱财的刺激,使得图赖越加纵容清军于城内抓捕,南京顿时一片混乱。

    在将领的纵容下,清兵也越加放肆,在富户被敲诈勒索的差不多后,居然将目光伸向投清的勋臣。

    八月二日,降臣隆平侯张拱日府邸,首先闯进大批满洲兵,借搜捕之名,大肆掠夺其府上财物,其女亦被侮辱后投井而死,张拱日则被打成重伤。

    此事一发,南京城内的降臣,顿时人心惶惶,以有义愤填膺之人,暗自串联,图赖得密探告知,才猛然惊醒,他害怕南京不稳,铸成大错,加之他已经搜刮到足够多的银两,随令清军停止搜捕。

    这日王彦正苦思出城之策时,钱谦益又至,谓他曰:“清庭招南京降臣北上入京,士衡出城之机至矣!”

    搜捕王彦之事,因为清军闯入勋臣府邸,而引发一阵阵暗流,使得南京不稳,让图赖意识到南京降臣,这股存在着巨大隐患的力量。

    图赖不能将其等尽杀之,但又没有控制着股隐患的方法,正苦恼间,多铎书信至,让其派兵护送降臣北上,以便集中监视。

    (历史钱谦益等人随多铎一起北上,但书中多铎走的匆忙,所以降臣还在南京。)

    王彦听闻钱谦益之言,心中立马大喜,口中连连道谢。

    图赖行动起来,雷厉风行,八月四日,便让数百清兵,护送五百余降臣勋贵,出南京往北京而去。

    一行间,人马嘶鸣,车轮滚滚,更有无数家人相送,王彦躲于柳如是车中,得以出城。

    长江渡口,降臣入北京,只带少数家眷,随与送别家人告别,柳如是亦谓钱谦益道:“夫君北上效命清庭,妾心在汉,便不同往矣!此去万里路,夫君保重,若他日南归,妾再与夫相聚重圆!”

    柳如是说完,便微微一礼,而后转身上车,留下钱谦益满脸伤怀,立于涛涛江水之畔。

    钱谦益入北京后,并不得清庭重用,职位从礼部尚书,降为侍郎,连削两级,加之对柳如是思恋日深,随在北京半年后,称疾乞归,返回南京。

    钱谦益北上为清庭效命之时,柳如是不愿相随,但钱谦益乞归后,柳如是却一直长伴左右。

    此后全国各地抗清之事此起彼伏,钱谦益身为东林党魁,士林领袖,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常常这个门生刚起兵抗清,那位旧友又举家义死,使其每每遭受波及,数次被清庭下狱,而柳如是都陪在他身边。

    钱谦益为清庭效命时,柳如是不愿跟随,但再其回乡后,屡次下狱,她却不离不弃,为其游说打点,甚至要代死,足见其乃一奇女子也!

    南京城外,柳如是在送别钱谦益后,命下人将车驾于隐秘之处,随唤出王彦,送其离别。

    “夫人之恩,吾铭记于心,他日若再次相见,定当重谢!”王彦长揖一礼,发自肺腑的感谢道。

    被困南京数日,天下已然惊变,王彦忧愤,自责之心,无以言表,他每于南京多待一日,便多一份煎熬,今日得柳如是之助,终于脱困,他如何不感激涕零。

    “侯爷不必言谢,此去若能整军备战,早日复我河山,救民于水火,便是对妾最大的恩惠。”柳如是真诚回礼,而后又解下一钱袋递给王彦:“南下路上,以布满清兵,侯爷南归,当万分小心,此有碎银百两,可助侯爷成行。”

    柳如是先救王彦之命,后冒着生命之危藏他于府,现在又赠予盘缠助他南逃,令王彦大为感动,随再次长揖,“大恩不言谢,今时局之危,如十万火急,吾便于此与夫人告辞矣!”

    王彦行完礼,随将钱袋收入怀中,而后转身离去,柳如是看着那远去的背影,忽然大声呼道:“侯爷此去,莫忘记南京百姓,翘首以盼王师早日归来矣!”

    (有点卡壳了,作者需要读者大大们多评论,多提意见,多给我加油,谢谢支持。)

第109章遇故人,红颜依旧

    王彦八月四日出南京,而阿济格前锋以于八月五日进抵杭州城外,同日潞王便献了杭州,存在还没有一个月的潞监国政权,就此土崩瓦解。

    王彦一路南下,所见俱是残垣断壁,漏尸于野的百姓,他昼伏夜出,走到浙省的吉安时,才听到杭州陷落的消息,惊惧之间,不由得放声野哭。

    杭州有方国安部,城内有两万大军,马士英亦曾对他言,欲重建禁军,为何败得如此之快?

    王彦放声野哭,满是悲愤之时,也不禁寻找着原因,但他被困南京多日,如今身边之人尽失,消息以不灵通,更不无法获得消息。

    王彦行走在清军控制之地,不敢暴露身份,于是便于有意,去酒楼和路边茶肆叹听,终于慢慢的知经过,顿时满腔愤然:“君王树降旗,大明二百七十年,前所未有之耻也!”

    潞王献城,清军不废吹灰之力,就占领杭州,阿济格趁势派出使者,招抚浙东各府和避居于此的大明藩王。(历史上是贝勒博洛占杭州。)

    时周王居萧山,惠王住会稽,崇王在钱塘,鲁王寓临海,阿济格令人送去人参,貂皮,骗诸王相见,并保证必然厚待。

    诸王畏惧清军兵势,又以为阿济格没有加害之意,随纷纷赴召,唯有鲁王心存疑虑,不甘降清,借称有疾,不至杭州。

    诸王至杭,随被阿济格软禁,而后会同潞王等宗室,被清军压往北京。

    在押送北京途中,被马士英护至杭州的弘光帝嫡母,大明邹太后,趁清军不备,跳入淮河,自尽而亡,诸位藩王,被押至北京后,不久便被清庭以,“图谋不轨,企图拥立潞王朱常造反。”为借口统统处死。

    弘光帝好歹是逃跑时被清军抓获,而潞王一献城而降,毫无抵抗之心的庸碌藩王,能造哪门子的反,又图什么不轨?不过是清庭害怕藩王对民间士绅的号召之力,力图斩尽杀绝罢了。

    清庭许下“给以恩养”的承诺,自然也是一文不值,毫无信义可言。

    杭州失陷,浙东尽失,王彦孤身一人,有心回天,无力杀贼,根本不可能搅起什么风浪。

    杭州已经不能去,王彦随决定先去追赶,南下的扬州军民,于是又一路奔波,千辛万苦敢至金华。

    杭州不仅是潞王监国之所,亦是浙省中枢所在,今阿济格大军盘踞于杭,整个浙省已经崩溃,金华虽没有清军,却也几乎处于空白状态。

    王彦风尘仆仆的进了金华城,连忙去府衙寻求帮助,确得阿济格于钱塘江上招抚全浙,命各府官员前去拜见,逾期不至者,便要发兵攻打,稍有抵抗就要全城屠绝。

    时有原浙省巡抚张秉贞,以百姓免遭图戮为说辞,四处游说旧部,加之清军势大,不少官员纷纷前往杭州投降清庭。

    金华府只剩几名衙役,王彦报出身份,衙役却不信,无奈王彦又未携带印信,只得灰溜溜的退出衙门,他回想短短一月间,局势恶化如斯,心情沉重,随失神的漫步于街上,却忽闻一阵熟悉的歌声,自旁边酒楼里传出来,“西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