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崇祯十七年秋 >

第495章

崇祯十七年秋-第495章

小说: 崇祯十七年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彦把她的玉臂塞回被子中,周边压了压,便穿着单衣出了卧室。

    外堂的侍女们立时不在叫唤,倒好热水,试了水温,王彦往那一座,也不用自己动手,侍女们各自分工,梳头洗脸一起上,就漱口时王彦自己动了下嘴,然后站起双手一张,不一会儿,龙袍玉带,二龙戏珠的翼善冠一一带好,最后穿上鞋子,侍女们便齐齐躬身退到一旁。

    这一套折腾下来,王彦也就睡意全无,而时间还早,天还未亮,按例他要先批复一个小时的奏折,待到辰时才用早餐,巳时要听取内阁的意见,特殊时候还有另外的安排,总之一天的事务排的极满,真是万机待理。

    王彦洗漱完毕,便去书房翻看奏折,上面内阁基本已经处理过,他只需过目一遍,有不妥,便发回内阁,要是内阁还坚持意见,那就只能走议事堂了。

    最近的奏报,除了恢复湖广和江北外,就是安置难民,还有就是对于有功将士的封赏,王彦掌权也有几年,处理事务,已经颇有心得,不多时桌上的折子便被他看完,而这时也到了早饭的时间。

    这时书房门打开,许嫣嫣端着一碗粥进来,放在了王彦面前。

    王彦一般都会与家人一起吃个早饭,但这几日却有些特别,等会儿他还要去礼部有公务要办,因而昨天就交代了不在家中用餐,未想许嫣嫣这时却给他端了碗粥进来。

    王彦微微一笑,端起来,温度正好,许嫣嫣便走到后面给他捏肩,“候侍二月二日,要纳香君姐姐过门,王府要送些什么过去么?”

    “哦,若谷公同意这门亲事呢?”若谷是侯方域之父侯恂的号,曾官居明朝户部尚书。

    许嫣嫣边捏边说道:“听姐姐说,好像没有。”

    王彦听了将粥碗放下,抿了抿嘴,“到时候,嫣嫣你备一份礼物送去,本王虽有心,但不便送礼。”

    正说着,书房外有书吏来报,“殿下,礼部那边的人已经到齐,就等殿下了。”

    (感谢悦冻窝芯的打赏,感谢大家的月票,订阅,推荐)

第834章礼部议事

    礼部衙门,前来参与议事的不仅是礼部官员,兵部和户部的人也有人过来,一共二十多号人,齐聚在一堂。

    正个大堂布局是典型的江南风格,正堂上方摆着一张桌案,放着一把交椅,后面是黄花梨木雕屏风,上面一块金漆大匾额,上书“礼仪之邦”四个大字,这是礼部部堂的位子,但今日得留给王彦。

    整个礼部大堂分为两段,靠近里面的内堂只摆放六把交椅,是两个侍郎,四个主事的位置,但现在只是做了礼部尚书顾元镜、兵部尚书陈邦彦和户部尚书王夫之三人,还空着三把交椅,另一段是外堂,与内堂之间只隔着一个镂空的圆拱隔断,摆满十多张座椅,现在也是座无虚席。

    内堂的陈邦彦三人正交谈着,外堂内的众多官员则一个个正襟危坐,目不斜视的没有发出一点声响,可谓等级森严。

    这时堂外士卒忽然高喊:“楚王殿下驾到!”

    外堂的十多位官员,立时齐齐站了起来,内堂的三名尚书,也停止了议论,安静的躬迎王彦。

    王彦走进来,在正堂坐定,摆摆手请众人也坐下,然后看了一眼,笑着说道:“礼部顾侍郎,理藩院钱主事,也请到内堂入座。”

    外堂被点名的两人,立时便起身,走进内堂,向王彦拱手一礼后,在剩下的三把交椅上座好。

    众人坐定后,小吏上来在每人桌边放下一盏茶,一碟苏州的糕点,便退了下去。

    王彦见此,正了正身子,随即正式进入主题,“已是二月,要来的使团应该都到了,剩下的去请,也不会给我大明脸面。这次使团来朝,有利于国朝重振民心士气,孤欲意在近日,让几国使团,朝拜陛下。安南的三家,现在情况如何?可别在朝拜时出了什么乱子,让朝廷下不来台。”

    顾元镜是礼部尚书,他起身回道:“启禀殿下,三家目前已被分开安置,但是问题却并未解决,三家都要以安南的名义上贡,朝廷接受任何一方,另外两方都会不满。”

    这一点王彦早就知道,他皱了下眉头,忽然问道:“理藩院有什么处理的方案!”

    顾元镜见此,只能先座下,坐在末尾的钱秉镫,站起来行礼道:“按着关系来说,这次朝廷对占城出手,安南阮氏出力甚大,同我大明最为亲近,理应受到褒赏,但下官以为,安南三家,目前还是维持原样为好。”

    钱秉镫之前随水师出使过南洋,对于南洋的情况要了解一些,王彦听他话中有深意,挑眉问道:“这是为何?有功不赏,今后朝廷如何驱使南洋诸藩?”

    “殿下,多于大明而言,藩国自是越多越好,但藩国并非越强越好。阮氏自然是要赏的,但是却不宜支持阮氏彻底压服黎、莫两氏。”钱秉镫笑道。

    这是要分裂友邦啊,不像是中原上国的作为,不过这却复合大明的利益。

    王彦站在自己的角度来想,自然是希望大明周边碎一地才好,如此大明才是最强力的核心,其实中原王朝对于北方一只便是这么做,隋文帝雄才大略,对于强大的突厥汗国就是这么干的,明朝早前对于蒙古,也是分化瓦解,不过中原王朝的危险往往来自北方,所以注意力多盯着北面,对于南方并不太在乎,因而对南方也很少使用这样的策略。

    王彦沉吟一下,“安南这块地,确实有些麻烦,历代与中原王朝或多或少都有些摩擦,但却少有被征服,本朝虽然占据二十余载,但是也因为耗费甚多,不太划算,退了出来。现在保持三家目前的局面,能让三方互相牵制,而随着朝廷在南洋恢复影响,三家都只能亲近本朝,这确实是最好的状态,但是这个朝贡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啊!”

    “殿下,这也简单,直接分了就好,阮氏名义上还是属于安南,阮主阮福濒自号阳郡公,朝廷可以封阮主为广南王,赐敕书金印,算是对阮主出兵占城的奖赏。”钱秉镫接着说道:“莫氏现在自身难保,只要朝廷保证他的安全,便不会有话说。那么就只剩掌握黎氏政权的郑主会对此不满,但这也是朝廷对郑主不尊号令,未与朝廷配合攻打占城,未与荷夷断绝往来的惩罚。”

    王彦对于安南的了解比一般的大臣都要多一些,安南如今可以是说是处于三国时期,郑主就相当于曹操,阮主算是孙权,莫氏最弱,勉强能算是刘备。

    历史上,莫氏庇护于明朝之下,到三藩之乱时,郑主以协助清朝平定三藩为由,将其灭掉,不久之后郑主又被南面的阮主所灭,安南才完成的一统。

    王彦点点头,“那便如此安排,让郑氏的使者以安南国的名义上贡,阮氏以广南国的名义上贡,莫氏用高平国的名义上贡。这算是对郑氏的一个警告,他若是不服,理藩院看看黎氏内部能否找到亲近大明之人,服其上位,将什么郑氏直接赶下台。”

    这等于不仅是将人家安南分成三块,还要插手藩属内政,顾元镜眉头皱了下,起身说道:“殿下,贸然将一国分成三国,是否不合礼法,引起三方对于朝廷的反感,从而又影响朝廷再南洋的贸易。”

    “自家的事情,谁也不愿意让外人插手,反感肯定是有的。”王彦沉声说道:“可是过去的一套,也行不通了。合不合法的问题,这点不用多谈,诸藩既然认我大明为宗主,大明册封就是诸藩的法统所在,没有大明的册封,他就是不合法,有大明的册封,谁敢颠覆就是与大明为敌。至于插手诸国事务,也是情非得已,上次的粮慌大家还没忘记吧!南洋现在是朝廷的粮仓,广州的商号反应,南洋诸国行事太过低效,朝廷想要南洋藩属多产粮食,并且卖给大明,就必须保证对藩属的掌控,需要藩国有听话亲近大明的官员。”

    前些日子,云贵方面,关于孙可望在云南改革的详细奏报,传到南京,王彦一观很是震惊,但王彦的出身和他身后站着的阶层,不允许他像孙可望一样,那么粗暴的进行改革,只能温火慢煮,用利益换取士绅阶层的逐步妥协,但明朝内部的矛盾,却必须要有个宣泄的出口,王彦苦思许久,便只能对准南洋。

    现在明朝最大的问题就是士绅要兼并土地大面积种桑、种棉,百姓追利,也要该稻田种桑苗,明朝的粮食就会成为大问题,王彦不能禁止这一现象,便只能将目光投向南洋。

    顾元镜听了王彦的话,无法反驳,不插手南洋,不掌控南洋,朝廷大员恐怕会坐卧不安。

    王彦见他坐下,便问道:“兵部和户部有什么意见没有。”

    陈邦彦说道:“下官赞成理藩院和殿下的意见,将安南分成三国,便于朝廷对安南的掌控。”

    “户部也没意见,分成三国能降低朝廷的风险,便是一国与朝廷为敌,户部也能从另两国调粮。”王夫之起身说道。

    王彦点了点头,说道粮食,他不得不交代一句,“从今年起,户部要开始建仓储粮,至少要储备一年的军粮,如此就算藩属不服,朝廷也能镇压。”

    “殿下,储备一年的粮食,恐怕有些不易,南洋诸藩普遍懒惰,目前朝廷能买来的粮食,已经是接近极限了。”王夫之抱拳说道。

    王彦听后,皱了下眉头,“这件事情,户部和内阁先沟通一下,我们稍后在谈!”

    王夫之拱手坐回,王彦还是回到今日议事的主题,“安南三藩就这么定下,其他几藩使者可有什么问题。”

    钱秉镫又起身禀报道:“正有几事要禀报殿下!”

    “哦?”王彦有些疑惑,难道还有什么麻烦,“你说!”

    “殿下,东吁的使者询问朝廷为何要攻灭占城,希望朝廷能让占城复国!”钱秉镫行礼道:“此外,朝鲜的使者昨日旁晚秘密到了南京,还未来得及向殿下禀报!”

第835章朝鲜使臣

    朝贡对于明朝来说本来是件好事,但是却未想到麻烦事居然一件接一件。

    东吁也就是缅甸,十足的南洋小霸王,曾经还与大明在云南打过一仗,几十年前又收复了葡萄牙人占据的沙廉地区,国力还算强盛,是明朝掌控南洋的竞争对手之一。

    东吁提出此种要求,恐怕是担心明朝势力深入南洋,影响到他的地位,威胁他的安全。

    王彦听了钱秉镫的话,手指在交椅的扶手上敲击了两下,“东吁的要求,不用理会,占城对我大明至关重要,南洋的粮食不能全掌握在藩属手中,这次从北方逃过来的难民已经有二三十万人,据张名振的奏报,这个数目恐怕还会增长,可能达百万之多。这些难民都需要安置,而江南地价又高,朝廷难以承担,孤准备同户部、兵部商议,将这些难民发往琼州、占城等地种粮,如此既能安置难民,也能为朝廷打造一个直接粮仓。”

    “下官知晓。”钱秉镫躬身行礼。

    陈邦彦听了,这时站起身来说道:“殿下,南洋那边发来军报,水师虽然攻下了占城,但四野间,占城人的反抗还是十分激烈,水师几次围剿都不顺利。朝廷想要将难民发往占城,首先就要肃清占城的抵抗,再者还需建立官署,恐怕将耗费众多,最后说不定又是一个安南。”

    南洋那边树林密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