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秋-第1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损失数千人,余众星散,五百忠义营精兵,护着黄道周且战且逃,但清兵早有准备,三面围攻之下,五百士卒全部战死,黄道周被清军俘获。
随后清军将黄道周押送至南京狱中,他在狱中吟咏如故,有诗云,“六十年来事已非,翻翻复复少生机。老臣挤尽一腔血,会看中原万里归。”
时清廷派使洪承畴劝降,黄道周又写下这样一副对联:“史笔流芳,虽未成功终可法;洪恩浩荡,不能报国反成仇。”将史可法与洪承畴对比。洪承畴又羞又愧,上疏请求免道周死刑,清廷不准。
洪承畴随杀黄道周,临刑前,道周望南而拜,痛声呼道:“臣黄道周拜别吾皇陛下。”他连拜九次后,痛涕道:“陛下啊~臣虽不能再驰骋疆场,为国立业,然忍耻被俘,也断无再生之理,臣死而无怨,望陛下重整朝纲,力挽狂澜,扫除奸雄,挥兵北进,圣朝安得无雪耻之日焉?愿陛下圣意果决,戒之,慎之。”言罢,再拜,而后端坐受刑。
观刑百姓无不痛哭流涕,大呼,“黄大人。”
同日其门人蔡春落、赖继谨、赵士超和毛玉洁同日被杀,人称“黄门四君子”。
讣讯传至福建,隆武帝“震悼罢朝”,特赐谥“忠烈”,赠文明伯,并令在福州为黄道周立“闵忠”庙,树“中兴大功”坊;另在漳浦立“报忠”庙,树“中兴荩辅”坊,春秋奠祭。
第173章看西洋王彦思变
澳门神学院,除了教授天主教义之外,也有一些自然科学,其中之人多是耶稣会派往中国的传教士。
王彦随着柏应理,在神学院内参观一日,觉得十分新奇,他发现西夷重于对事物的规律和本质的探索,而中华则善于总结经验,两者之间存在很大差别。
不过王彦细想之下,其实中华也有类似的思想,《礼记大学》中便有,“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之言,只是自明以来重八股,加之理学思想被歪曲,才丢掉了许多原来的东西。
神学院中,西夷在算学,航海方面的成绩,以及柏应理描绘的西方诸夷于海上争霸,四处开海吞地之事,让王彦感到惊讶,而最让他惊奇的则是西夷所绘制的一副万国图,此图与万历年间,西儒利玛窦所绘《坤舆万国全图》,有很大不同。
在《坤舆万国全图》中,大明居世界中央,而眼前这幅图,大明却在地图一角,这令随行的陈邦彦等人时分不快,但王彦却不知怎么的,却看得入神了。
他心中没有陈邦彦等人的愤怒,反而生起一股强大的危机之感,于是他提出想将眼前的万国图,带回广州,柏应理自然没有不答应的道理。
一日看下来,王彦不得不承认,经过神学院培养出来的传教士,每一个都是难得的人才,几乎个个都涉猎铸炮、航海、算学、水利等方面的知识。
相比之下,大明的书院,却只教授四书五经,对于杂学都很少涉猎,而教导出来的士子,也多是只能写文章,却既不懂农政、水利,也不懂管理地方的偏才。
在朝廷运作之中,这些考上进士,得以做官的士人,往往要在地方上摸爬滚打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学会如何治理国家。
对于国家大事,如治河,兴修水利,筑城,工部的官员也要进过摸索,才能胜任,其中对时间与资源的浪费可想而知。
王彦看见神学院中,除了教授神学的课程之外,其他七成都是杂学,心里有些惊讶,但又不得不承认,如果大明的各级书院中,也开设诸如算术,农政,水利,铸炮等等杂学,那培养出来的士人,必然比只会文章诗词的士人,要强上太多。
其实中华在很久以前,也并非只重诗书经注,早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之时,孔圣人因材施教,弟子百人,士农工商,来自社会各个阶层,但如今却唯重士人,而古时六艺,今时也唯重书而已。
王彦在看完神学院之后,心中不禁一阵感叹,他惊叹西夷成就之时,也发现中华原本也有这些思想,只是后来逐步被舍弃了。
自国变以来,王彦心中一直都在思考,堂堂华夏,为何却被撮尔小族击败?
在面对两都沦丧,朝廷屡战屡败的情况之时,任何大明的士人都会反思,都会问一个问题,这是为什么?大明不是天朝上国吗?为什么如今败得这么惨?
王彦曾想过,这是因为百姓不知华夏,可汉唐之时,百姓也同样如此,却为何能威震夷狄?
想来问题就只能出现在朝廷和士大夫阶层上了。
因为我们丢掉了许多好的思想和精神,所以变成现在的模样。
柏应理说,西方经历了长达数百年,黑暗无比的中世纪后,十字军从阿拉伯世界,带回来大量古希腊、古罗马的典籍,使西方发生文艺复兴。
他们从那些已经消失的文明中,寻找到柏拉图、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等先贤的光辉思想,使中世纪的西方走向光明。
王彦在面对堂堂大明,汉民万万却打不过区区二十万满夷的屈辱现实时,不得不使他开始思变,不得不使他想到,重拾汉唐的尚武,重拾宋时的开阔,博大。
王彦想从重拾中华曾经的精神,从“民贵君轻”中减民疾苦,收拾人心,从“选贤任能”中提拔人才,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中,重拾尚武,不觉间,“变法”二字,浮现在王彦心头。
王彦想要改革税制,开财源,收商税,减农税。想要改革书院,加入杂学,想要提身武将地位,做到文武并举,但事情却不会那么简单,那么容易实现。
自古改革必有新旧之争,激进保守之争,王彦真要改变,每一样都会遭受传统势力的反击,不说别的,就说让书院教授杂学,他便会被士林骂死。
这时,王彦心中虽有想法,但肯定不可能立马实施,但他却决定慢慢的做些改变。
离开神学院时,王彦许诺,允许耶稣会在广东传教,但希望柏应理能为他推荐一批人才,他需要再广州,将铸炮坊从新建立起来,而且他准备将军中的武院正式化,除了教授兵书战策之外,对于火器,步战,骑战,后勤,都进行一定的教导。
柏应理立马应下王彦的要求,并写信给远在福建传教的艾儒略,让他到广州帮助王彦建立铸炮坊,并在广东发展基督教。
次日,王彦领着人马,带着从葡萄牙人处购买的一百门火炮赶回广州,便立马将火炮交给施琅。
这些火炮与大明自行建造的火炮相比,确实精良一些,这源自于西夷精益求精的态度。
施琅命人将大炮装上三艘福船,当然此福船无法与郑和下西洋的福船相比,要小上几号不止。
“轰隆~”“轰隆~”的炮声响起,施琅高兴的谓王彦道:“国公大人,此西夷火炮,射程远,而且在精度上,也比自铸火炮要强上许多。在大海上,战船迎风破浪,在航行中很难被击中,但有了这批火炮,粤地水师的炮击,至少能十中其三,末将有把握出海矣。”如今客民已经准备迁入琼州,而琼州岛上的扬州百姓,亦急需物资支援,但郑氏扮作海寇四处袭击粤地海船,使王彦根本不敢派船出海。
现在王彦闻施琅之语,立马问道:“将军有几成把握?”
第174章锁粤海海盗追粮船
在珠江注入大海之处,有一岛,曰离岛,北临新安县,西临澳门,扼住海口。
自大海盗刘香被剿灭之后,粤海上又逐渐兴起了马玄生,石壁,徐贵相,郑廷球四姓海盗,他们每人聚众千人,有大小战船三百余艘,肆虐于广府十六州之地。
四股海盗本各不统属,但如今却都聚集在离岛之上,听候海上霸主,郑氏五爷的调遣。
在这大海上,即便是船快炮好的荷兰人,遇见郑氏也得客客气气,而他们这些小海盗,自然不敢得罪郑氏这个海上皇帝,乖乖听从郑芝豹的吩咐,而且郑家还许诺,只要完成郑氏交代的任务,就给他们讨来官府招安的文书,摇身一变成为大明朝的水师官军,他们自然满心欢喜。
这时在岛上的寨子里,火把通明,鱼肉的香味与美酒的香气,伴随着粗言粗语,在聚义厅里蔓延。
几名衣着暴露的异域女子,在大厅中央,跳着火热的舞蹈,端坐在首位的郑芝豹,正目不转睛的注视着那扭动的腰肢。
要说郑芝豹堂堂郑家五爷,什么场面没见过,怎么这样一副猪哥模样,却是因为这西夷离此甚远,他还真没看过如此妖娆,皮肤如此白皙的女子。
一旁的海盗头领郑廷球看他模样,心里也十分欢喜,随笑道:“五爷,这南海上,红毛夷的男人不少,但这红毛夷的女人可是少见。就这些娘们儿,可是某死了二十多个兄弟,才从一艘荷兰船上抢来,据说好像是什么总督的女儿。五爷要是喜欢,某就送给五爷,全当弟兄们一点心意。”
郑之豹闻语,目光却没有从几名女子肚脐上移开,他一边继续看着那晃得人眼晕的细腰,一边悠悠道:“荷兰人的商船?总督的女儿?你们胆子到是不小,敢惹荷兰人,处理干净了吗?可别惹上什么麻烦!”
“如今的大海上,哪能没有什么意外。”郑廷球闻言却不以为意,陪笑道:“五爷放心,人全丢海里了,船和货则卖给了荷兰人的死对头佛郎机人,绝对干净利落,不留痕迹。”
郑之豹闻语,不禁点了点头,“既然如此,那本官便收下这份心意了。”
郑廷球见此立马大喜,能和郑氏的五爷搞好关系,今后他在南海上便有了依靠,甚至在南明混个总兵也不在话下。
“好了!”郑之豹这时忽然挥了挥手,“今夜时候也不早了,宴会便到此结束吧,本官要回去歇息了。”
郑廷球看了一眼几名荷兰女子,心里哪里还不明白,连忙陪笑道:“某这就让人安排,五爷好好歇息。”
郑芝豹看了一眼满脸淫笑的郑廷球,觉得他刚才有些急色,有点跌面了,于是一边点头,一边转移话题道:“这珠江口已经被堵了将近一个月,琼州岛上的物资也应该快要耗尽了。王彦那厮就算再能忍,这几日也必然会想方设法去支援,你们可给本官看仔细了,若是让一艘海船上了琼州,可不要怪本官翻脸无情。”
郑廷球闻言,连忙收起脸上的淫笑,心里暗骂一声,才保证道:“五爷放心,广州城里有人盯着了,只要船一出海,立马就有送消息过来,到时某在派船拦截,保证一只苍蝇,也别想飞到琼州。”
“如此甚好。”郑芝豹阴狠一笑,“王彦,本官看你还能撑多久,除非你不要岛上三十万扬州百姓的性命,否则本官定要逼得你给本官下跪认错不可!哈哈~”
郑廷球等四姓海盗,见此随立马附和这大笑,但就在这时,一名海盗小头目却来到厅上,在郑廷球耳边低声几语,郑廷球脸色立马一变,喜道:“五爷神机妙算,王彦果然忍不住,又派船出海了。”
郑芝豹原本已经离开大厅,准备去品尝一下异域风情,闻言立马停下步子,挑眉道:“多少船,到哪了。”
“八十艘大船,船速不快,应该全都装着粮食,现在刚入海口,某立马带船队去追,天亮之前就能截住。他们趁着夜色出海,以为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