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大官人 >

第925章

大官人-第925章

小说: 大官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什么……”王贤下意识的回一句,旋即便醒悟过来,瞪大眼睛看着顾小怜。

    没听到他的回答,顾小怜又问了一声:“什么声音?”

    “太好了!你能说话了……”王贤一把将顾小怜搂在怀中,紧紧地拥着,泪流满面道:“谢天谢地,你终于可以说话了……”

    “我能说话了……”顾小怜这才醒悟过来,满眼欣喜的泪水,颤声道:“官人,我能说话了!”

    “是!”王贤生怕一切只是自己的幻觉,“多叫几声官人,我有多久没听到了……”

    “官人,官人,官人……”顾小怜一声声叫着,一时哭,一时笑,梨花带雨,娇艳欲滴。

    王贤平日里,为了让顾小怜康复,不知说了几千几万句话,此刻却仍感到有千言万语,想要对她倾诉。

    顾小怜更是憋了不知多久,迫不及待想要告诉王贤,在离开他时有多惶恐,和他重聚有多庆幸,这半年来她有多幸福……

    刚说了没两句,船舱外响起吴为的声音:“大人,该入宫了。”

    顾小怜只好先打住话头,王贤却冷声道:“不着急……”

    和顾小怜说了半个时辰的话,聊解激动之情,王贤这才掀开舱帘,到外头和吴为相见。

    “宫里已经发丧,赵王逃出京城,和燕山左右护卫会合,退往通州方向去了。”吴为低声禀报道。

    王贤点了点头,没有说话。吴为赶忙为他穿上侯爵蟒袍,戴上乌纱。

    岸上,五百锦衣卫身穿飞鱼服,腰挎绣春刀,威风凛凛的列成两队。

    等到王贤下船,两队锦衣卫整齐划一的单膝跪下,目光狂热的看着王贤,高声喝道:“恭迎大人!”

    王贤点了点头,便坐上轿子,在五百锦衣卫的护送下,来到西苑门口。

    西苑门虽然经过冲刷,被冲撞损坏的痕迹仍十分明显。此刻宫门紧闭,里面显然在加紧打扫战场……

    门外,是听到钟声聚集而来的公卿百官,他们朝着皇帝寝宫的方向跪地哭号,但只是不得不哭,没有几个是真心的。是以王贤一到,官员们就发现他的轿子,忍不住交头接耳起来,哭声一下子小了许多,杂乱许多……

    王贤从轿子上下来,迈步走到西苑门前,看着脱落了不少金钉的朱红大门,自始至终没有理会那些官员……

    门内显然有人一直在张望,当王贤的身影出现在宫门前,沉重的西苑门便缓缓敞开,露出一池红色的湖水……

    王贤便迈步进入西苑,他途经之处,侍卫全都毕恭毕敬的跪迎。没有人通禀,便直入已经白幡飘飘的寝宫……

    朱棣的遗体已经被放入棺椁,以皇帝的身体状况,棺椁早就是备好的,倒也不会因为事起仓促,而失了礼仪。

    太孙殿下全身素缟,跪在皇帝棺前痛哭流涕。但其实他根本没有时间悲伤,心里在激烈的盘算着,要不要将怀中的遗诏拿出来!

    那可是大行皇帝御笔亲书,如假包换的传位遗诏!只要拿出来,他就是大明的皇帝!

    可那遗诏上还有一条,他必须要先杀王贤才能登基!

    朱瞻基早已看清自己内心,无疑是十分想将诏书拿出来!可偷眼看看殿里殿外的锦衣卫,显然都是忠于王贤的,他敢拿出来吗?

    ‘得先试探一下英国公他们……’朱瞻基正在暗自盘算,突然察觉到身后有异动,他回头一看,便见殿里殿外的太监侍卫全都跪在地上!

    而这一切,只因为那个男人驾到……

    太孙殿下的心咯噔一声,他明白王贤这是在无声的示威,如果自己敢拿出那道遗诏,恐怕后果不堪设想……

    王贤进来后,大殿中的哭声戛然而止,直到他规规矩矩的跪在皇帝灵位前,叩首再叩首,众人这才想起,应该继续哭丧来……

    ‘等群臣到场,我再亮出遗诏,倒要看看他敢不敢,公然冒天下之大不韪!’毫无疑问,王贤的表现刺伤到了太孙殿下。作为大行皇帝儿孙中,最酷似朱棣的一位,他也有和乃祖一样的‘朕可负天下人,天下人不可负朕’的皇帝心思。

    不一会儿,公卿群臣赶到,跪在皇帝寝宫外,放声痛哭起来,寝宫内外的哭声,一下子大了好几倍!

第1130章 在怕什么

    大行皇帝驾崩,举国悲痛无比。但哭归哭,后续的大事不能耽搁,尤其是赵王逃出京城,很可能要造谣生事,更要速速定下大事,以安朝野之心。

    所以哭了一阵,便有吏部尚书蹇义颤巍巍对太孙道:“殿下节哀,当前有几件大事需要立即去办。”

    “是。”朱瞻基擦擦泪,看看蹇义,再看看满堂的公卿道:“孤听蹇国老的。”

    众人也马上止住哭,都看着蹇义。

    “陛下崩殂,天塌地陷,人心惶恐,社稷不安!”蹇义沉声说道:“需要首先弄清楚,昨夜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以安人心,以定社稷!”

    “正是此理!”众臣纷纷附和。

    “昨夜赵王串通东厂都督赵赢并西苑两任管事,纠结常山中护卫、羽林前卫发动政变,弑君谋反!”朱瞻基身为太孙,又是昨夜事件的当事人,自然有义务向众公卿大臣说明情况:“他们同时也包围了孤所住的瀛台,幸得侍卫拼死保护,孤才侥幸逃脱魔掌,又得英国公、太平侯等忠勇之士挺身而出,这才平定了叛乱,可是……”

    说到这儿,太孙殿下涌出泪来,悲怆满面道:“可是当我们突破重围,杀到寝宫救驾时,已然太迟。皇爷爷,他已经惨遭赵王弑父,龙舆宾天了!”

    “啊!”公卿大臣虽然已经料到,昨夜宫中必有一番耸人听闻的你死我活,但听太孙殿下亲口讲述,还是纷纷悲怒交加,捶胸顿足,破口大骂赵王禽兽不如,赵赢不如禽兽!

    一时间,寝殿内对赵王的声讨一浪高过一浪,众大臣恨不能寝其皮食其肉,和逆臣贼子不共戴天!

    王贤默默的冷眼旁观,就是这同一批大臣,在昨日之前,纷纷匍匐在赵王面前,摇尾乞怜,不知多少人为排队多日也无缘入赵王府跪舔而痛不欲生!现在赵王一败,便又马上争先蹦起来讨伐,唯恐划不清界限,被牵连到一丝一毫。

    人性的丑恶和卑劣,在此刻尽显无疑,让王贤一阵阵的恶心厌弃,只想离这肮脏的朝堂越远越好,再不要看到这样的活剧。

    不管王贤感官如何,群臣的表演已经到了如火如荼的地步,好一会儿才有人问道:“赵逆如今何在?”

    太孙看了看一旁的张輗,后者缓缓道:“赵王败北,连夜潜逃出城,现已纠结城外的两护卫退往通州,那边的驻屯军和他素来瓜葛不清,恐怕会合流在一起,另立朝廷,螳臂当车。”

    “嘶……”听说赵王并没有完蛋,而是出城纠结军队,很可能会攻打京城,群臣忍不住倒吸冷气,讨伐声一下子小了很多。不少人七情上面,难掩惊慌之色。

    “慌什么!”阳武侯薛禄哼一声道:“赵逆纠结的乌合之众不过土鸡瓦狗,不足为虑!”

    “老侯爷说的是……”众大臣面上应承,心中却腹诽不已,你这种又臭又硬的倔老头当然不怕他,可俺们有把柄在他手里啊!

    过去一两个月,赵王和赵赢在京中掀起大狱,大肆假公济私党同伐异。除了朱勇、薛禄、张輗这些同气连枝的勋贵武将赵王不敢动,那些不肯向他臣服的硬骨头,都被赵赢投入东厂诏狱,慢慢的敲骨榨油去了。剩下的还能立在这儿的,大部分都已经到赵王府中表过忠心,留下了把柄。

    还有一小部分没排上号,还没轮到跪舔赵王的家伙,昨日里还懊丧万分,今日却庆幸无比,感谢老天保佑,让自己走了****运。

    一时间,寝宫中众臣人心惶惶,不少人惊惧莫名,险些当堂晕倒在地。

    感受到浓重的不安,蹇义沉声说道:“国不可一日无君,朝不可一日无主。当今之际,应当先确定皇上有没有遗诏!”

    朱瞻基闻言心中狂喊,‘有!当然有!’可是话到嘴边,却只觉得有东西塞住了喉咙,嘴张了几次,却发不出声音。

    ‘我在怕什么?’朱瞻基知道自己是在恐惧王贤,担心旨意一宣,他会鱼死网破!不禁心中大恨,‘难道他还敢把这满朝文武杀光不成?’这一刻,太孙浑然忘了,若不是王贤安排人救援,他昨晚已经死在赵赢手中……只觉得那个眼观鼻,鼻观心的王贤,是那样的面目可憎!可恨可恶!

    ‘不能拖了!迟则生变!难道我这个未来皇帝,还能让个臣子吓住不成?’朱瞻基咬牙刚要开口,便听礼部尚书金纯沉声道:“可以问一下郑和郑公公便知!”

    “好主意!郑公公一直护在皇上身边,有没有遗诏他最清楚!”众大臣纷纷附和,要说太监里还有受人尊敬的一位,自然是正直忠诚的郑公公!但大臣们旋即意识到一个重要的问题:“郑公公何在?”

    “郑公公,失踪了……”朱瞻基悲痛说道。他是真的悲痛啊,若非郑和消失不见,自己哪用着如此难受,有这位手掌禁军的********背书,只管宣读遗诏就是,谁还敢造次不成?

    “哎……”众大臣纷纷摇头叹气:“多事之秋,多事之秋啊……”

    “不过!”朱瞻基心怦怦狂跳,简直要跳出嗓子眼,他眼看便要大声喊出:‘遗诏就在我手中!’

    却听一直冷冷旁观的王贤终于开口了:“皇上昏迷近半年,恐怕有遗诏也难以辨别真伪。”

    王贤的声音不大,却让闹哄哄的寝殿中一下子安静下来,不管心里头如何看他,是敬服还是憎恨,所有人都对这个男人充满了畏惧,谁也不敢把他的话当成耳旁风……

    王贤顿了顿,大殿中便针落可闻,然后他才略略提高声调道:“以下官愚见,当务之急乃是立即迎太子殿下回京主持大局,一切等太子殿下回京再说。”说着双目定定的看着面色铁青的朱瞻基,冷声道:“殿下意下如何?”

    群臣屏住呼吸,看着呼吸急促的太孙殿下,他们都是人精,岂能听不出方才,太孙是被王贤硬生生打断话头!就是不知太孙殿下是坚持把自己的话说出来,还是对王贤低头……

    “乐安侯……”朱瞻基收在袖中的双拳紧紧攥着,额头青筋突突直跳,目光冰冷而陌生,咬牙切齿的说出王贤的爵位。王贤依然神情淡漠的和他对视着,下一刻,朱瞻基败下了阵来,目光飘忽到别处,自己都听不清自己的声音:“言之有理……”

    “殿下和侯爷说的是!”马上有尚书大声附和道:“大行皇帝是突然病倒,不大可能有遗诏流传,抱恙近半年,赵逆完全隔断君臣,不许臣子面圣!宫中的赵赢、杨太监、黄太监等人又皆是他的党羽爪牙,就算有遗诏也难以分辨是不是伪造!”顿一顿道:“太子殿下先为世子,后为太子,前后二十余年,早已是我大明朝列祖列宗、社稷万民公认的储君!更何况太子殿下乃大行皇帝嫡子,必须回京主持丧礼!是以于情于理,都必须火速请太子殿下回京!”

    “言之有理!”众大臣齐声附和起来,太子殿下宽仁无比,回来主持大局的话,定能宽恕众人的一时之过。如此想来,所有人都赞成,立即请太子回京!

    看着大殿中,原本嘈嘈杂杂的各种声音,渐渐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