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大官人 >

第758章

大官人-第758章

小说: 大官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管怎样,不能出岔子!”朱棣咬牙切齿的沉声道:“就是磨也要把他们的棱角磨平!”

    “是。”朱瞻基轻声应下,心底难免暗叹一口气……

    翌日,下起了今年第一场春雨,二月初的北京城,依然春寒料峭,两帮参加辩论的官员,却都按时来到午门外广场上,没有一个缺席的。一起向端坐在午门上的皇帝和太子跪拜行礼后,公卿大臣们便在太监指引下,坐在午门左边,而且座位上还搭了顶棚。言官们地位不够,便站在午门右边,且没有任何挡雨之物,个个都淋得落汤鸡似的,但谁也不觉得尴尬,也不觉得侮辱。

    朱瞻基看看城楼上的皇帝和太子,深吸口气,便让言官们先发言。一名都给事中率先上前,高声慷慨道:“金陵都城乃一国根基,太祖建国之地!我大明皇脉所在!平头百姓尚知祖坟不可轻离,堂堂一国岂能轻去皇脉?轻去则不敬祖宗,不敬祖宗则诸事不谐,若不悬崖勒马、翻然悔过,只怕三大殿被火只是开始!”

    那都给事中洋洋洒洒说了一通,基本上还是萧仪那套,这已经不能激怒午门上的皇帝了,朱棣哂笑一声,对立在一旁的太子道:“说来说去就是这些,也没点新鲜的。”

    “道理只有一个,岂能变来便去。”太子不软不硬顶一句,倒是险些没把皇帝给顶的背过气去。

    待那都给事中说完,朱瞻基便让部堂高官们发言,众大人互相看看,由礼部尚书金纯率先起身发言,他缓缓踱了两步,走到雨棚前,威严的看着那些落汤鸡似的言官,部堂高官的气势尽显。

    摆足了架势,金纯才开口道:“诸位大都是三十岁上下的年纪,对祖宗之事可能不太了解。本官比诸位虚长两轮,又忝为礼部堂官,有些祖宗之事,还是可以跟大家说道说道的。”

    见他一上来就摆老资格,还一口一个祖宗压人,言官们自然面露愤愤之色,却也只能听他说下去:“五十年前,太祖高皇帝创立本朝,虽然定都南京,但从一开始,太祖皇帝就觉得南京作为大明都城,并不是很合适!”

    言官们有些忍不住,甚至有人开口斥责道:“一派胡言!”

    “安静!”身为主持的太孙殿下,自然赶忙维持秩序,“有什么话,等金部堂说完再讲!”

    言官们只好住口,金纯继续说下去:“因为它偏安江南,对控制辽阔的北方十分不利。洪武元年,太祖皇帝下了一个诏书,言道:‘江左开基,立四海永清之本;中原图治,广一视同仁之心。以金陵、大梁为南、北京。’这个有据可查,诸位如果没听说过,可以到本官这里,查看太祖皇帝的圣旨原件!”金纯显然有备而来,说完,两名中书官员,便展示出一份有些年头的圣旨。只是落雨纷纷,不便到言官群中展示,但显然不可能在这种事上作伪。

    “所以,”金纯看着有些诧异的言官们,很满意现在的效果,声音愈发洪亮道:“所以,南北两京之设,非是今上所创,实乃太祖皇帝之祖宗家法!”

    城楼上,朱棣十分愉悦,瞥一眼立在一旁的太子道:“那些言官年纪轻,不知道这茬也就罢了,太子应该明了吧。”

    “儿臣确实听说过。”朱高炽面无表情道:“但大梁位于河南开封,不是北平。”

    “大梁不合适……”朱棣哼一声,“自然要换地方。”

    “后来,太祖皇帝考虑到,开封破败依旧,早已不复北宋之盛况,且黄河水患严重,实在不堪为王都。”城下,金尚书接着给年轻的言官们讲古道:“洪武二十四年,太祖皇帝深感南京之患,难以为继,遂想将朝廷迁往长安,以应天为南京、开封为北京,临濠为中都。八月,太祖遣懿文太子巡抚陕西,就是想让他考察西安是否适合作为都城!懿文太子返回后,认为长安王气已去,偏居西陲,亦不适合定都。后来懿文太子早夭,太祖年事已高,迁都之事才暂时搁置。”

    “所以今上定南北二京,迁都北京,正是续太祖未竟之志!”金纯向城头拱拱手,高声道:“何来轻去金陵,有伤国体之说?!”

第922章 离京

    显然,部堂大臣们领受皇命后,做足了充分的准备,紧扣太祖皇帝的遗训,引经据典、动之以理,很好的化解了言官们‘轻去金陵、有违祖制’的核心论点。反观言官们毕竟火候欠缺,又自认胜券在握,明显准备不够充分,在道理上竟被对方稳稳压制。

    然而辩论就像吵架,从来不是说谁有道理谁就占上风,没有道理还可以强词夺理,对方再有道理也可以当做耳旁风,是以言官们虽然在论据上处于下风,但嗓门远比部堂大臣们高、声气远比部堂大臣们壮,在外行人听来,那是稳稳可以压住对面那帮老朽的……

    城门楼上的太子,一颗心却渐渐凉了下来,其实他知道,今日之辩无论结果如何,都改变不了迁都已成定局的事实。那位端坐在龙椅上,神情不温不火的永乐皇帝,不过是要用这种方式,来体现自己的是兼听的明君,来消减臣子的怨气而已……

    哪怕是对父皇绝不认同,太子也不得不承认,冷静下来的永乐皇帝,依然是这个世界上手腕最高超的政治家。在发生了三大殿火灾,这样动摇社稷的严重灾难后,朱棣的危机处理,堪称教科书一样完美!

    首先,是罪己诏。并非发生这样的事情,皇帝就一定要下诏罪己,但朱棣显然已经意识到,之前种种事端,在朝野之间,已经积蓄了极大的不满。这种不满有的是对朝廷的,有的干脆直指他这个皇帝,不论哪一种,归根结底,都会汇聚到那高高在上的皇位上,压垮看似坚不可摧的政权。正是因为看到这一点,朱棣选择了下诏罪己,他要利用这次危机,让朝野间的情绪宣泄出来,缓和各方面的矛盾。

    其次,是罪己诏发布的时机。虽说要下诏罪己,但时机的选择十分关键,如果在火灾之后,第一时间下诏,无疑会让天下人认定,这场火就是老天对皇帝的惩罚,认为皇帝已经惹得天人共愤了!这非但无法起到缓和矛盾的作用,反而会让臣子对皇帝愈加不恭,继而变本加厉,趁势把皇帝逼到更难堪的境地。那些潜伏在朝野间的野心家,也会蠢蠢欲动……

    所以皇帝没有立即下诏,而是等了两天,待案情调查清楚,确定是白莲教纵火后,才在第三天下诏,这样就成了‘虽然不是朕的责任,但朕依然很自责’的高尚态度,一下子将有些失控的局面,重新掌握在手中。皇帝先是让人畅所欲言,却转手就杀掉了大胆直言的礼部主事萧仪,一是震慑住那些反对派,让他们说什么之前先掂量一下自己的脑袋。二是将讨论迁都的人限定在言官范围。你不是言官敢乱说,就是妄议迁都,那萧仪的下场就是前车之鉴!

    这一手釜底抽薪,很是老辣。原先上千名宫门外跪谏的官员,这下只剩下不到两百名言官,而且是以辩论的形式,在指定的地点和时间进行。这样,一切议论都在可控的范围内,部堂高官们说服不了言官不要紧,一天不行就两天,两天不行就三天,就这样一天天慢慢磨下去,把所有人的火性都磨掉,反对的声音也就渐渐消弭下去了……。

    京城的一切,暂时都与王贤没什么关系了。就在那场雨中辩论的当日,他在灵霄、顾小怜、周勇、时万、邓小贤、胡三刀,以及两百锦衣卫的护卫下,离开了北京,南下山东地界……

    此时已交二月,河道开凌,柳条返青,桃李如画,春光如酒。这让在光秃秃的北京城闷了一冬的灵霄分外欢畅,策马奔驰在前面,一阵欢笑一阵歌声,让跟在后头的大部队平添了几分欢乐。

    ‘穆穆清风至,吹我罗衣裾。青袍似春草,长条随风舒。朝登津梁上,褰裳望所思。安得抱柱信,皎日以为期……’

    王贤凝神听着灵霄的歌声,恍惚回到五六年前。在江上初见她时的情形,一转眼,昔日的少女已长大成人,让人不得不感叹岁月如刀。跟在一旁的顾小怜,见王贤轻声叹气,如花解语道:“官人可是在想灵霄妹子的将来?”

    “是。”王贤点点头,顾小怜心思缜密、又全心全意为他着想,很多时候,王贤都将她视为军师。“她已经是大姑娘了,总这么跟着我,实在说不过去。”他看看左右,见众人都识趣的躲远,才问顾小怜道:“你说我该怎么办?”

    “妾身想先问问,大人……”顾小怜秋波婉转,余光扫一下灵霄。

    “绝无此意。”王贤断然摇头道:“这么多年,我早将她当成亲妹子看待……”

    “那就简单了,”顾小怜微微一笑道:“顺其自然即可。”

    “顺其自然?”王贤愣一下,语气很是不爽道:“那怎么行,寻常人家的女孩,这么大都当妈了!还要再拖到什么时候?”王贤的思维已经完全被时代同化,虽然灵霄还不到双十年华,他却觉着她已经快要嫁不出去了。

    “官人说的是。”顾小怜掩口一笑,倾国倾城道:“可问题是,灵霄是寻常人家的女孩吗?”

    “当然不是,可女孩子终究是要嫁人的。”王贤一脸责无旁贷道:“孙真人和闲云将她托付于我,我就得负起责任来。”

    “官人这话就有问题了,”顾小怜轻声笑道:“孙真人是灵霄的爷爷,闲云是灵霄的兄长,这种人生大事,应该是他俩着急才对。”

    “问题便在这儿,他俩就是不着急!你说怎么办?”王贤无可奈何道:“不着调,太不着调了……”

    “孙真人是天下道教领袖,皇上亲封的国师,要是听到官人这样评价自己,会不会鼻子都气歪了?”顾小怜咯咯娇笑起来,笑完了,才柔声对王贤道:“他们是道家,道法自然,孙真人和闲云是想让灵霄妹子自由自在的经历一段红尘吧。”

    “说的好像真的一样……”王贤显然是听进去了,语调已经没有那么着急道:“那万一耽误了这丫头怎么办?”

    “一切皆有缘法,一个人未来去哪里,会是什么结局,都是注定的。”顾小怜有些失神答道。

    “这又来了佛家,”王贤心结解开,忍不住调笑起来:“小怜你串门了。”

    “妾身本来就是佛家弟子……”顾小怜娇媚的瞥王贤一眼,声音酥软道:“只是不幸遇上你这命里的魔星……”

    “嘿嘿……”王贤半边身子都酥了,这千娇百媚的白莲妖女挑逗起人来,简直是神仙都挡不了。

    两人正说笑,南面官道上烟尘腾起,数骑飞驰而至。护卫们立马紧张起来,原本松松垮垮的队形,顷刻间变成了防御阵势。不过看清来人,他们又放松下来……

    那数骑飞马到了近前,马上骑士一齐勒住马缰,齐刷刷翻身下马,跪在王贤等人面前。为首的是个相貌无奇、身材普通的青年人,沉声道:“属下锦衣卫山东千户所千户周敢,前来恭迎都督,拜见都督!”

    “哈哈,周敢,快起来!”王贤对自己的心腹爱将,向来比较随意,招呼周敢上马,与自己并辔而行,顾小怜识趣的跟在后头。

    王贤打量着周敢笑道:“瘦了不少,看来这阵子没少吃苦。”锦衣卫在各省都设有千户所,王贤上任之后,搞定了京里的南北镇抚司,自然要对各省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