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大官人 >

第444章

大官人-第444章

小说: 大官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贤寻思片刻,做出了自己不在时的一系列安排,待二人领命而去,他的一颗心却非但没有安定下来,反而愈加沉重……他发现自己一旦不在,整个北镇抚司都处于不设防的状态,根本没人能抵挡纪纲的淫威!难道就任由他们摧毁自己的一番经营?不行,绝对不行!

    在黑暗中寻思了片刻,王贤终于下定了决心,沉声道:“备马!”

    “这么晚了,大人要去哪?”周勇一面命人备马,一面轻声问道。

    “去朱六家!”

    那厢间,朱六爷早已经睡下,听到管家通禀,不禁无奈道:“这家伙是夜猫子么?每次都半夜三更来叫门。”话虽如此,他还是很快披衣起身,到前厅与王贤相见。

    “抱歉,又扰了六爷的清梦了。”王贤这次的姿态放得很低。

    “呵呵,上了年纪没有觉,少睡一会不打紧。”朱六爷笑道:“倒是大人深更半夜还不得歇息,实在是辛苦的很。”

    “惭愧,六爷还是叫我老弟吧……”王贤叹口气,借着灯光看那朱六,发现他气色比前些日子好了很多。“六爷最近可好?”

    “自从卸下北镇抚司的差事,我是无官一身轻,每天早睡早起练功,尽享天伦之乐,这样的日子可真是给个神仙也不换。”朱六爷笑道:“说起来还得感谢王老弟接了我那摊子烂事儿。”说着正色道:“老弟最近做的事,我都听说了,都是我这些年想干没敢干的事儿,果然是自古英雄出少年,这份胆色实在是让人佩服!”

    “我也是被逼无奈,若不趁着新官上任三把火,一开始就下决心犁庭扫穴,后面就是想做都做不成了。”王贤苦笑道:“只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只怕我要被调虎离山了。”

    “怎么讲?”朱六爷神色一凛道。

    “很有可能,我要入贡院监试了。”王贤叹气道。

    “这样……”朱六爷皱眉道:“北镇抚司确实没人能顶起来,老九也不行。”

    “是。”王贤恳切道:“所以我来请六爷帮忙,看看有没有办法,能把这段时间撑过去。”

    “这个……”朱六爷为难道:“不是我不想帮忙,实在是就算我还在北镇抚司,也一样不够分量。”

    “六爷能不能请四爷帮个忙?”王贤轻声道。

    “我四哥……”朱六爷没想到王贤打的这个主意,想一想,他觉着自己还是得帮王贤这个忙的,不然前面的投资便算是白费了。相反,这次若是帮了忙,不管效果如何,王贤都得承他这个情。但是想归想,能不能办到又是另一码事了:“如果纪都督不在,他说话还能管用,但纪都督在的话,怕就不行了。”说着叹气道:“而且我四哥恐怕不敢得罪纪纲。”

    “也不用四爷出面,只要想办法拖上几天,等我出来就行。”王贤也实在是没辙了,他离开朱六这边,下一站是张娘娘的弟弟张永那边,眼下只能死马当活马医,寄希望于这位都督同知,能看在张娘娘的面子上,帮衬自己一二了。说着他起身施礼道:“来日必不忘四爷和六爷的恩情!”

    “大人不必如此,”朱六爷忙侧身不受他的礼,道:“这样吧,我明天一早去找我四哥商量商量,看看能不能说动他。”如果不是跟纪纲正面发生冲突,只是拖延一下,朱四爷还是能办到的。而且他和朱九已经上了王贤的船,他四哥倒也不是不可能帮忙。“老弟为何不到庆寿寺求援?”

    “哎,我老师不会管这些俗事的。”王贤很清楚,不到生死攸关的时候,姚广孝那个老和尚是不会出手的,所以压根就没往他身上想。

    “那倒是。”朱六爷点点头道:“行了,老弟就安心进贡院吧,外面的事情我会尽力而为的。”至于结果么,只能听天由命了……

    “多谢六爷仗义相助!”王贤再次施礼。

    第二天一早,宫里传来旨意,命王贤火速进宫。王贤估计皇帝召见,不是为了齐大柱一案,就是为了会试的事情。当他赶到北苑,在仪天殿外等候召见时,便知道是后者了。因为他看到四十多名文武官员都候在那里,以他那不太充足的面圣经验看,大家应该是因为同一件事被皇帝叫来的,那必然不会是为了齐大柱的案子,

    果然,不一会儿,太监传旨命他们进去,参见皇帝平身后,一众文武才看见,御前还立着锦衣卫都督纪纲和礼部尚书吕震。

    朱棣一开口,众文武才知道皇帝让他们来做什么,原来是充当会试的帘官。按照朝廷规制,会试时的考务官员有内帘官、外帘官之分,统称为帘官。之所以称帘官者,是因为至公堂后进有门,加帘以隔之,后进在帘内,称内帘,帘外为外帘。主考及同考官居内帘,主要职务为阅卷。其助理人员为内提调等官,掌管理试卷等事,亦居内帘。外帘则人数多得多,为监临、外提调、监试、收掌、誊录、供给等官。外帘各官管理考场事务。

    这会儿,会试主考官早就住进贡院好些日子了,但其余的内外帘官人选直到此刻才公布。不过王贤知道,人选已经早在昨天就拟好了,只有这样才能解释那些条子是怎么回事儿……

    皇帝说完,吕震便宣布了任命,纪纲为总监试官,其余官员各有任命,至于王贤,则被派了个巡检官的差事,掌管考场考纪事宜。王贤心中暗暗苦笑,自己本以为错过的春闱,没想到会以这种方式参加进来。但他一点没有为掌握数千举子的命运而兴奋,心头反而笼罩着浓浓的乌云……因为这意味着自己要被关在贡院十多天的时间,这十多天里,完全与外界隔绝,如果纪纲的人趁机反攻倒算怎么办?而那简直是一定的!

    他甚至觉着,自己的名字八成是纪纲加进去的,想到这,他瞥了一眼立在皇帝右手边的纪都督,只见纪纲也在冷冷望着自己,眼里满是猫戏老鼠的冷笑……

    胡思乱想间,便见皇帝站起身来,王贤忙定定神,听朱棣沉声道:“你们应该知道,科举是国家的抡才大典,关系到人才选拔、国家兴旺和社稷安定,说是大明朝的头等大事也不为过。你们都是官声很好的官员,也是朕信任的臣子,如果不是这样,朕怎肯把国家抡才大典的重任交给你们,你们知道该怎么做吗?!”

    “臣等必然严守法度,不越雷池半步!”众文武忙齐声道。

    “光不越雷池半步就够了?”朱棣对这个答案却不满意,声音愈发严厉道:“不,远远不够!还得瞪起火眼金睛,要把那些妄图舞弊的败类全都揪出来!让朕的抡才大典,实实在在为国家选出一批人才,使居心不良的鼠辈无处可逃,这样才算称职!”

    “臣等谨遵教诲!”大臣们赶忙低头受教。

    “去吧!”朱棣挥挥衣袖,不再多说什么。

    王贤跟着其他官员叩拜领旨,退出仪天殿。来到殿外,纪纲转过身来,众官员立马立定脚步,静候总监大人的训示。纪纲见王贤也老实的垂首听寻,这才满意的沉声道:“如皇上训示,抡才大典事关江山社稷,而此次春闱能否公正举行,则取决于诸位是否秉承一颗公心,不越雷池半步、不放过任何一个舞弊者!”顿一下,他目光阴冷的扫过一众帘官,杀气腾腾道:“本官把丑话说在前头,谁要是敢徇私舞弊,下半辈子就等着在诏狱里过吧!”

    众官员本来就让皇帝训得面色发白,此刻更是噤若寒蝉,全都唯唯诺诺应下。纪纲很满意自己所言的效果,面色稍缓道:“按规制,诸位便不能回家了,出宫便跟本官住进贡院去,至于你们的铺盖物品,会有兵士到你们家中去取!”这本是题中之意,众人自然没有异议,便跟着纪都督出了北苑,登上候在那里的数辆马车,往贡院方向去了。

第555章 入贡院

    为了防止舞弊,考官自接到旨意起,便要住进贡院中,外帘官直到考试结束才能出去,至于内帘官,就更要等到放榜才能重获自由了。

    从北苑出来,王贤便和众帘官乘车去往位于城东的贡院。马车上,有担任同考官的文官在旁若无人说着话,通常和武官在一起,他们的话会多些,也更文绉绉,特别爱掉书袋……比如说为何贡院位于城东,是因为取东方文明之意。比如贡院与观象台相望而立,是取《易经》中‘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之意……往往能把一帮武官说得自惭形秽,愈发不敢吭声。

    不过今年的情况不大一样,因为武官队伍里有王贤这个举人在,武官们都希望他能说点什么,替他们挽回点颜面来。王贤却自家事自家知,就凭他那肚里的墨水,真要跟人家拽文,八成是要露馅的。好在那几个文官并不称呼他的官职,而是以表字相称,显然不想把他当成武官,话里话外还颇为推崇……

    “仲德兄昨日可是大出风头!”一个担任对读官的礼部主事一脸佩服道:“胡公子那个回文诗联其实大有来头,其实并不是他们现场所作,”说着神秘兮兮的一笑道:“仲德知道出自谁的手笔么?”

    “莫非胡学士?”王贤心说‘果不其然’,也很好奇道。

    “不是胡学士,是解学士。胡学士学识渊博,在才气上却不如解学士,”那礼部主事笑道:“当年解学士还是《永乐大帝》的总裁官呢,”他说着流露出回忆的神情:“那时候的解学士,是何等的风流倜傥、挥洒不羁,每日收工之后,必召集群僚、共饮作乐,或诗词唱和、或作文字之戏。这个上联就是有一次宴饮时,胡学士想出来的,可惜以胡学士之才,也没想到下联。”

    “志成兄怎么知道的这么清楚?”王贤奇怪道。上车前众人便相互见礼了,这礼部主事叫张文字志成,王贤倒没记错。

    “志成兄当年也是《永乐大典》的撰修之一。”旁边的文官道。

    “失敬失敬。”王贤忙肃容道。

    “哪里哪里,”张主事面露骄傲之色,又有些苦涩道:“《永乐大典》自然震古烁今,但在下不过是数百名撰修官之一,实在不值一提。”他还有半句话没说,但从他的落寞表情,众人都知道他的意思……按照规制,对读官都是年四十上下,五品到七品,有行止者担任。这张文当年可是翰林出身,三十岁就官至六品,只是因为参与了编写《永乐大典》,他自然被划为解缙一党,这些年惨遭打压,到现在还是个主事。不过张主事并不怨恨解缙,反而十分感激他给自己参与《永乐大帝》编修的机会,叹口气道:“解学士泉下有知,知道仲德兄对出了下联,想必十分欣慰。”

    解缙的死讯虽然并未出现在邸报上,但世上哪有不透风的墙?还是已经传遍了京城。其实这也有王贤在背后推波助澜的原因,否则消息传出来的晚了,别人会误以为是他的责任。

    提起死在狱中的解缙,众人一阵唏嘘,一直到了应天贡院门前,没有再高谈阔论。

    马车在贡院前广场停下,这里是数日后举子集合的地方,王贤下车后四处张望,只见广场左右两边,各有一座牌坊,左边的牌坊外面写着‘腾蛟’,右边的牌坊外面写着‘起凤’,越过牌坊则可看到,两座牌坊背面各写着‘明经取士’、‘为国求贤’四个遒劲的大字,充分点明了这里的用处。

    在贡院前广场上,已经集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