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大官人 >

第224章

大官人-第224章

小说: 大官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我说;二哥就不该答应啊。”

    “我已经答应了”朱高煦瞪着他道:“你说点有用的;行不”

    “好。”朱高燧叹口气道:“以我之见;二哥可以发挥骑兵的优势;触之即走;以消耗父皇兵力为要;等打上几场漂亮的歼灭战;再故意卖个破绽;让父皇抓住。这样大家心知肚明;既显出二哥的厉害;又保全了父皇的威名;你说对么?”

    “有道理。”朱高煦终于露出笑脸道:“就这么办”

    皇帝阅兵结束;天sè已经昏暗;大军便在方山四周下营;从山上望去;一座营盘挨着一座营盘;桴鼓相闻;灯火弥漫;如同望之不断的长城。随着地势高低;山脉起伏;蜿蜒伸展;无比的雄伟壮观。

    朱棣的皇营;就扎在方山上;方山不高;四面陡峭;正如一座城池;易守难攻。还有神机营、武军营、金吾卫和羽林卫环绕在侧;可以对保证皇帝的安全。

    在偌大无朋的皇帐里;朱棣召见了众将;先是把朱瞻基好生夸奖一番;众将自然齐声附和。除了排皇帝马屁外;他们也是服气的;今ri幼军的表现有目共睹;那样的军容军威;战斗力肯定差不到哪去。能用数月时间;令一群庄稼汉脱胎换骨;太孙殿下确实有两把刷子;何况他才十六岁啊

    却把一旁的朱高煦气炸了肺;脸上却还要挤出笑道:“大哥;你生的好儿子;怎么一点不像你?”

    “是啊;像他皇爷。”朱高炽笑呵呵道。当初解缙‘看圣孙;那三个字;就像插在朱高煦心口的刺;被朱高炽轻描淡写就触动一下;气得他鼻子都歪了

    “形似还得神似;”朱高煦闷声道:“父皇也是十六岁带兵;带出来的是可以直接和蒙古人血战的雄师。不知道瞻基的幼军;是真家伙还是样子货?”

    “这个我不在行;”朱高炽摇头笑道:“但看父皇这个高兴劲儿;应该差不了。”

    “……”朱高煦又被堵得说不出话来;好容易准备好反唇相讥;父皇又开口说话了;只好把嘴闭上。

    这时朱棣开始宣布下一阶段的演练;由他和朱高煦分别领军对战;朱高煦这边;是三万最jing锐的骑兵;其余四十多万大军;则在皇帝这边。战场设定在方山南面方圆五百里的范围内;这一片是江南难得的大平原;低山和岗地完全不影响骑兵机动。是江南一代难得的;可以模拟草原的地貌。

    这下众将都明白了;原来汉王殿下是要扮演马哈木啊;马哈木的军队就是三万到五万之重;但论jing锐程度;绝对比不上汉王所率的这三万。而皇上要亲征;差不多也是四五十万大军……并不只是为了以众凌寡;而是为了携带运送深入草原所需的粮草。

    当然有限的战场远远比不上广袤的草原;限制了骑兵的机动。但皇上也把麾下几乎全部的突击力量;都给了对方;使己方无法以骑兵对骑兵;这样扮演马哈木的汉王;又得到了绝对的机动优势;最大限度上模拟了真实的战场。

    朱棣分完边;又宣布诸如不得进入村镇;不得扰民、不得向民众打听情报等要求后;便让朱高煦带着他的人先离开。

    临走前;朱高煦对朱瞻基笑道:“小子;战场可不是摆架势;就算是演练;也有伤人的危险。到时候碰上我们千万别逞能;赶紧打起白旗是正办。”

    “我们这边几十万大军呢;”朱瞻基也笑道:“碰上的希望可不大。”

    “但愿。”朱高煦皮笑肉不笑一下;朝父皇行礼后离开了营帐。

    待汉王一方走了;朱棣便开始给众将分配任务;对这位沙场宿将来说;自然驾轻就熟。命安远候柳升领大营;都督马旺、陈翼、程宽、金玉为副将;武安候郑亨领中军;兴安伯徐亨、都督马英及章安为副将;宁阳候陈懋领左哨;襄城伯李隆、都督朱崇为副将;阳武侯薛禄领右哨;遂安伯陈英、都督胡原为副将;成山候王通领左掖;保定候孟英、都督曹得为副将;都督谭青领右掖;新宁伯谭忠、都督马聚为副将;都督刘江、朱荣为前锋……分配的井井有条;众将各司其职、明确其责;领命而下。只剩下朱瞻基在那里抓耳挠腮;巴望着皇爷爷。

第四卷欲把西湖比西子 第三七四章 自告奋勇

    read_content_up;

    “你也想参加?”朱棣饶有兴趣的看着心爱的大孙子。

    “都说养兵千ri、用兵一时。”朱瞻基腆着脸笑道:“孙儿这一万多人;也不能白吃于饭吧。”

    “哈哈;说得好;”朱棣笑起来道:“那皇爷派给你个重要的任务;担任朕的中军守卫;如何?”

    “遵命”朱瞻基兴奋的应一声;告退出来下山回营;便召集众将宣布了皇命。

    众将今ri博了头彩;都正在兴头上;听说接下来要参加军演;一个个摩拳擦掌;只有王贤和那已经是副千户的莫问;眉头皱了皱。

    待众将退下后;王贤劈头就道:“不是说好了;只参加列阵行阵么?怎么又要参加军演?”

    “这个么……”朱瞻基当然不会说;他在吹捧下冲昏了头脑;加上朱高煦那一激;才临时变卦的:“谁知道我皇爷会决定来场大军演?所有军队都要参加。我们幼军要是临阵退缩;那之前的风光岂不变成笑柄了?”

    “你不吭声没人会逼你的;”王贤却一针见血道:“我们才成军几个月;有现在的表现;已经超出预期了再强求太多;就是超出能力了”

    “……”朱瞻基无言以对;只好挥挥手道:“说啥都白搭了;总不能让我再去皇爷那里赖账吧?”说着换上一副笑脸道:“再说;我们是中军护卫;我二叔只有三万骑兵;能威胁到四五十万大军的心脏?你也太小看我皇爷了”

    “…”王贤也知道;自己说什么都是白搭了。还不如省下力气;想想接下来如何应对:“战场瞬息万变;这又是演习;对方没什么顾虑;肯定比真正打起来更凶悍。”

    “那是自然。”朱瞻基认同道。

    “所以千万不可掉以轻心。”王贤深知;如果幼军被消灭;在演习场上;尽管不会有什么人员伤亡;但对朱瞻基刚刚鹊起的声望;必然造成沉重的打击。当然对幼军;也同样是个打击。

    “……”朱瞻基竖耳等他的高论;却听不到下文;催出道:“接着说啊?

    “什么情况都不知道;怎么说?”王贤一翻白眼道;但其实他是不知道该说什么……虽然这几个月;他抓紧读了很多兵书;但一时之间;连纸上谈兵都做不到;更别说去判断战场局面;预设军队布置了。不过他有他的办法;这世上没有全才;但做大事的人却能样样手到擒来;靠的不是样样jing通;而是能识人、会用人。所谓十步之内必有芳草;他身边的武官中藏龙卧虎;关键就看能不能找出合适的人来做这件事。

    从这点上来说;王贤是很佩服朱棣的;这位永乐大帝的识人之明、用人不疑;要远强过乃父朱元璋;恐怕这也是他能从繁重的国务中腾出手来;创造偌大伟业;而他爹从得了江山;就困顿在国务之中;再无丰功伟绩的原因吧。

    从中军帐出来;王贤便让人把莫问叫到自己帐中。

    在两个月的大练兵中;莫问所在的一队;最终力压薛勋那一队;率先完成全部科目。朱瞻基也兑现承诺;将队中全部一百人;都升为小旗;莫问三人则从总旗升为副千户;是所有军官中官衔最高的。

    “军师;您找我。”虽然这副千户不是朝廷委任的;只是幼军内部参照大明军制制定的;也依然让莫问眉间的yin云去了不少。

    “坐下说。”王贤笑呵呵的泡上一壶茶道:“正宗的西湖龙井;咱们随便聊聊。”

    “末将不会喝茶。”莫问摇头道:“军师;您有什么事尽管吩咐;只要末将做得到的;自然尽力去做。”

    “我也没什么事;”王贤呵呵笑道:“就是看方才殿下讲话时;你在皱眉头;不知道你在担心什么?”

    莫问神sè有些尴尬;说道:“末将是粗鲁武人;什么都在脸上;倒让军师见怪了。”

    “我没见怪;”王贤摆摆手道:“我是心里也不踏实;所以把你叫来问问;看看咱们是不是想到一块了。”

    莫问见军师竟和自己想到一起了;顿时涌起知音之感;便道:“那末将就斗胆妄言了。”

    “只管畅所yu言”王贤给他倒一杯茶道。“我仔细听着呢。”

    “孙子曰;先为不可胜;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莫问缓缓道:“我们行军打仗;要先立于不败之地;这是我们能做到。如果我们做不到;就应该避免作战。”

    “嗯。”王贤点点头;示意他说下去。

    “如今我们幼军;只学会了队列;对行军作战却一窍不通。”莫问面带忧sè道:“可谓几十万大军中最弱的一环;如果我是汉王;肯定想方设法歼灭幼军。”

    “我们在皇上的中军;几十万环绕;汉王能找到偷袭的机会?”王贤不信道。

    “如果是一味的防守;汉王自然找不到机会。”莫问道:“但军师别忘了;皇上是为了演练出击瓦剌;绝不可能利用演习场地有限;来驱逐围逼汉王;那样就算取胜;有何意义?”

    “是了”王贤不由信服道:“皇上要想达到练兵的效果;肯定不会投机取巧;甚至可能故意失败;给官兵们敲响jing钟”

    “军师英明”莫问点头道:“末将也是这样想的;皇上肯定要尽可能给大军制造麻烦;甚至故意露出破绽让汉王来攻。汉王号称我大明第一勇将;绝非浪得虚名;他肯定会审时度势;不出击则罢;一旦出击;就会攻击我军最弱的一环——也就是我们幼军”顿一下道:“在草原上作战时;没有固定的营垒;各部之间距离很大;哪一部分都不是绝对安全的。”

    “如果汉王有可能攻击到我们;他一定会攻击我们的。”王贤从非军事角度;也能得出这个结论。“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

    “事实上;以我军的实力;对方不必付出多大代价;便可一举歼之。”莫问苦着脸道:“真叫羊入狼群;不知殿下为何要答应。”

    “问题是;殿下已经答应了。”王贤却面sè一沉道:“我等身为将佐;只能竭力而为了”

    “军师所言极是”莫问肃容道:“属下不该说殿下的不是。”

    “嗯。”王贤点点头;问道:“如果让你来领军;你会如何去做?”

    “随机应变;严防死守。”莫问只道军师是在考校自己的本事;当下滔滔不绝的说了下去;说得兴起;拿指头蘸着茶水;在桌上一边比划一边说;把军队如何安营、如何在行进中防御骑兵;如何固守待援;说得清清楚楚。

    “你说可以用军阵来防御骑兵?”王贤大有兴趣;命周勇取了几串铜钱来当做兵马;让莫问演示布阵。莫问一边摆一边道:“用军阵以步制骑;是宋太宗的发明;但这法子太蠢;因为骑兵可以躲着你走;你却追不上人家。但我们却不存在这方面问题;因为我们不求歼敌、只求自保;还巴不得他们跑得越远越好。”

    说话间;莫问摆出一个以车阵为强;长枪兵在外围;火铳兵在其后;弓箭兵居内;盾牌手保护的大阵;层层防御互相呼应;连王贤这个外行都知道;这是骑兵啃不动的硬骨头。现在他唯一的顾虑是:“我们之前可没演练过;现学来得及么?”

    “应该没问题。”莫问想一想道:“一者;现在士卒十分听令;学习简单的动作;短时间就能掌握。再者;最重要的是;这毕竟不是真刀真枪的厮杀;不会死人;士卒不会因为胆怯而坚持不下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