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大官人 >

第153章

大官人-第153章

小说: 大官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见所谓的洪武大炮,口径极大,炮身却又粗又短,远远看去就像个铁桶。炮手往炮膛中填上药,再塞入西瓜大小的炮弹,然后点燃引信,那球型炮弹便呼啸着射向城头。有的炮弹是实心的,专门用来破坏城墙,还有一种是‘震天雷,,这种用两个半壳合铸,填有火药的言碗式,铁雷,是真正意义上的炮弹,落在城头就会炸开一片,伤人无算。

    从早到晚,官军就用这两种炮弹轮番轰击城墙,杀伤守城士兵,城头上一片山摇地动、鬼哭狼嚎,十几里外都能听到……终于在黄昏时分,本就不结实的城墙,轰然坍塌了十几丈,将上面的百余士兵,全都埋在里头。

    唐云见状大喜,这才停止打炮,亲率养精蓄锐憋了一天的官军冲上去。那厢间,秦中元也带着部下增援过来,双方在这段缺口处展开了血战。天黑下来,官军仍没有罢手的意思,继续猛冲猛打之前一直悍不畏死、毫不示弱的红巾军,却一下子撑不住了……

    唐云能得永乐皇帝器重,自然非易于之辈,他知道红巾军出身流民,因为长期营养不良、大都患有雀蒙眼,,又叫夜盲症……官军则没有这毛病。所以天将将黑下时,官军仍然能看清眼前,红巾军却不行,这正是制胜的良机

    结果正如所料,天一黑,红巾军一下子不能视物。尽管这时候米知县想出办法,点燃了守城用的火油,将城墙上照得亮如白昼,但红巾军仍然大受夜盲症的影响,战斗力大打折扣,士气也低落下来。

    此消彼长,那边官军却士气大振,非但夺下了这段坍塌的城墙,还趁势攻上城头,与守军展开激烈的争夺。待到天亮时分,官军彻底控制了城墙,红巾军则退入城中,企图依民居街巷而战……

    杀红了眼的唐云,知道巷战的损失会很大,竟下令放火烧城。他要把浦江城烧成一片白地,把里面的人都烧死拉倒,还巷战个屁。至于百姓的死活,他根本不在意……

    一见官军从城头向城中发射火箭,米知县的脸色登时煞白,望向秦中元道:“虎王,不能让儿郎们被白白烧死…

    秦中元也是面色铁青,双目喷火道:“怎么办?”

    “投降吧。”老米道:“毕竟没有天下大乱,唐云再狠毒,也不能把儿郎们都杀了……”

    “投降?”秦中元暴怒起来:“你把我们坑到这般田地,才想起来投降?我先杀了你”说着拔出宝剑。

    “虎王且慢。”米知县看一眼架在脖子上的利剑,淡淡道:“我这个朝廷命官既是建文余党,又和明教勾结,攻陷县城,与官军作战哪一条都够把我凌迟的,投降对我来说,比战死要痛苦多了?”

    “那你为何?”秦中元低声问道。

    “算我补偿一下虎王吧。”米知县轻声道:“这次是我们犯了大错,才害得虎王落到这般田地。”说着压低声音道:“我带着儿郎们出降,对官军说虎王已经被烧死……我想虎王肯定有办法,避开官军大索全城吧。”

    “……”秦中元沉默一会儿,方点头道:“有。”顿一下又摇头道:“但我不能丢下弟兄们”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米知县低声道:“虎王日后可要吸取这次的教训丨再也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了。”

    “唉……”秦中元收起剑,叹口气道:“你跟我一起走吧。”

    “我走了谁来担罪?”米知县缓缓摇头道:“唐伯爷抓不住到首犯,是要胡乱杀人的。”

    “想不到,你还有这好心。”秦中元把手伸进嘴里,轻轻一拔,竟将后槽牙拔了下来,递到老米手里道:“装到嘴里,受不了就使劲咬破,立时死翘翘。”

    米知县也不嫌他脏,接过来,点点头道:“可惜日后没有酒喝了……”

    “你这酒鬼。”秦中元骂一声道:“等你杀头时,我给你送酒。”

    “这可是你说的。”米知县笑道:“后会无期了。”

    “后会……无期。”秦中元喉头有些哽咽,深深看一眼老米,转身便带着几个亲信,消失在巷子里……

    “白旗”城头上,官兵们看到红巾军打起了白旗,一下都兴奋起来。

    “他娘的,”唐伯爷在昨夜的混战中伤到了胳膊,已经打上了夹板,吊在胸前,却仍不改凶性道:“不是说明教妖人都不怕火么?”

    “都是有些有肉的,能不怕火么?”唐云的幕僚苦笑道:“伯爷,他们能投降是最好,伤及平民太多,那些文官肯定要生事的。”到时候皇帝虽不会怪罪唐云,但为了平息众怒,肯定要降他职的。

    “球”唐云骂道:“惹毛了老子,一人一板斧,全砍成血窟窿”不过他也就过过嘴瘾,朝中浙江人太多,仅次于江西帮,让这帮人记恨上,日后的日子可就难过了。

    “可以接受投降。”发完火,唐云面对现实道:“不过必须听从安排,一次百人出来投降。”说着对身边立着的几个身穿飞鱼服,腰挎绣春刀的锦衣卫道:“你们能保证认出那人?”

    距离浦江事变已经过去六天,朝廷的命令早就下达,锦衣卫也到了。

第三卷秋尽江南草未凋 第一八三章 众人皆罪

    read_content_up;

    虽然没有放松对浦江城的搜查,但所有人都知道,那人肯定不在明教手里……所有的目光都汇聚到了郑宅镇。

    除了周新,郑藩台和胡也赶到了镇外,自然还有与钦差如影随形的锦衣卫千户朱九爷。只是四位大员对着个太祖护体的郑宅镇,依然如老虎啃刺猬,无处下口。

    正在一筹莫展之际,唐云火攻红巾军,逼得明教投降的消息,传到了军营中。朱九爷眼前一亮道:“咱们也照方抓药,一把火将郑家人逼出他们的乌龟壳”

    三个文官面面相觑,这法子真够狠。郑藩台却摇头道:“不妥不妥,郑家祠堂里有太祖御书,万一烧坏了怎么办

    “那也是郑家的罪过,谁让他们引起了火灾,又抢救太祖御书不力?”朱九爷狠声道:“凭这个罪名,就能把他们统统抓起来”说着望向胡潆道:“胡大人,你说呢?”

    “这不失为一个破局的法子……”胡潆缓缓道:“实在不行,只能这么干了。”

    听他也这么说,周新和郑藩台都变了脸色。只听胡潆话锋一转道:“但是这招不必用出来,就能达到效果。”

    “不用怎么有用?”朱九闷声道。

    “胡大人的意思是,威吓”郑藩台却了然道:“就让本官去郑宅镇上走这一遭吧。”

    胡潆本打算自己过去,但想了想,自己一个寻访张邋遢的钦差,过去都不好介绍自己。还是这位一省之长出面,更加名正言顺。

    朱九却打量着郑藩台道:“郑方伯和郑家不会是亲戚关系吧?”

    “九爷说笑了。”郑藩台摇头苦笑道:“朝廷会让一个浙江人,当浙江的布政使么?”顿一下道:“下官祖籍河南,高攀不上江南第一家。”

    “那就是河南第一家。”朱九也觉着自己这样问有些无礼,便补救道:“比江南第一家好多了。”

    郑藩台笑笑没应声。计议已定,他便仅在一小队亲卫的陪同下,准备进入镇上。

    来到那条已经深达两丈的壕沟前,锦衣卫将他的轿子拦住。他的卫队长怒道:“你家千户没通知你,藩台大人要进去么?”

    “正是因为知会了。”那锦衣卫百户板着脸道:“所以咱们才在这里等候方伯。”

    卫队长还要发火,被轿子里的郑方伯叫住道:“别吵了,人家也是上命难违,咱们照办就是。”

    “方伯深明大义。”锦衣卫百户这才有了一丝笑道:“上峰有令,方伯的安全由咱们锦衣卫负责,您的卫队先等在这儿吧。”

    “我们自可以护卫方伯”卫队长怒道。

    “上头不放心你们,非要把话说这么明白么?”那百户翻白眼道。

    “可以。”郑藩台点点头,对卫队长道:“你们在这儿等着。”

    “是。”卫队长闷声答道。

    “请方伯换顶轿子。”百户又说到,便见四个锦衣卫抬着一顶便轿过来,郑藩台依言坐进去,便被锦衣卫簇拥着进了郑宅镇。至于他的卫队,只好等在外面,只有两个亲随跟了进去……

    穿过高高的九道牌坊进到镇上,只见家家户户房门紧闭、街面一片死寂,但是众人分明感到,每一扇门之后,都有一双甚至几双眼睛在窥视着他们,令人极不舒服。

    队伍一直走到郑家祠堂前,才有人出来招呼。听说是一省之长亲至,郑家人并不惶恐,只是淡淡应了一声,请郑藩台到客厅稍候,便径直去找当家人了。

    郑藩台看着郑家雪白的墙上孝仁义,四个大字,不禁定定出神,都没发觉有人来到客堂。郑沿轻轻唤了一声‘方伯,,才让他回过神来,看看郑沿道:“你是郑子彦吧?”

    “正是草民。”郑沿施礼道:“家父沉疴在身,不能起床,命草民向方伯告罪。”

    “无妨。”郑藩台淡淡道:“本官对你说也是一样的。”

    “草民洗耳恭听。”郑沿恭声道。

    “先告诉你一件事,唐伯爷已经收复浦江县城,”郑藩台沉声道:“投降的明教高层,一些供述对郑家很不利。

    “什么供述?”郑沿皱眉道。

    “你不要装傻了。”郑藩台沉声道:“明教为何会在浦江起事,你应该比我清楚。”

    “草民确实不清楚。”郑沿摇头道。

    “既然你什么都不清楚,那本官也没必要与你多费口舌。”郑藩台眉头紧锁道:“带我去见你父亲。”

    “家父病重……”郑沿为难道。

    “还能说话么?”郑藩台冷冷问道。

    “能……”

    “那就行。”郑藩台起身道:“带我进去。”

    “是。”郑沿只好依命而行,带着郑藩台往后面去了。郑藩台的两个随从紧紧跟在后面。人家去内室探视病人,锦衣卫们自然没道理跟着,他们也没兴趣跟着,便在外院等郑方伯出来。

    过了半个多时辰,郑藩台出来了,身后依然跟着他的两名随从。坐进轿中,他对送出来的郑沿道:“只给尔等一天的时间,你们父子好自为之吧。”

    “是……”郑沿面色凝重的应道。

    “起轿”郑藩台的长随高唱一声,锦衣卫便抬起轿子,离开了郑宅镇。

    回到镇口的沟壕旁,郑藩台的侍卫长迎上来,关切问道:“大人,没事儿吧。”

    “没事儿。”郑藩台摇摇头,对那锦衣卫百户道:“多谢这位大人保护。”

    “卑职分内的差事罢了。”那百户不好意思的笑笑道:“小人该去复命了,大人的安全还是由您的卫队来负责。

    “请便。”郑藩台点点头,锦衣卫便撤走,他的亲卫护送着他返回大营。

    回到中军,郑藩台便到帅帐去见三位大人。

    帅帐中,胡潆和周新正在对弈,朱九则端坐一旁,闭目养神。

    听到响动,他睁开眼,望向郑藩台道:“怎么样?”胡潆和周新也放下手上的棋子,起身相迎。

    郑藩台坐下,缓缓道:“郑家说,他们知道我们怀疑什么,但是那人确实不在他们手中。”

    “还嘴硬”朱九恨声道。

    “先听方伯说完。”胡潆给郑藩台递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