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隋末阴雄 >

第11章

隋末阴雄-第11章

小说: 隋末阴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王家兄弟都是土生土长在关中,不习水性,因此王颁特地提前带他们来到这长江边上,日夜操练游泳技能。

    两个多月下来,王家兄弟们都在呛了不少长江水后,从旱鸭子变成了浪里白条,即使在黑夜里渡江,只要风浪不是太急,也能游过半条长江去。

    与此同时,五百套皮甲和军器也已经打造完成,在上个月底的时候运到了江北。

    王颁和王华强两家的部曲一共有六百多人,五百套甲胄军械已经足够使用了,而剩余的一百多套兵器皮甲,这几天也都在大营里加紧赶制,两三天内便可备齐。

第十三章 万钧神弩

    杨坚的平陈南征令让整个大隋上下都进入了战争总动员的状态,从陇右到河北,一队队的兵马如同流向大江大海的溪流,在整个北中国的大地上奔腾,最后汇向广陵、江陵、信州这三个主要出兵点。

    巫郡一路由信州总管,上柱国杨素为行军元帅,十万大军顺江而下,目标直指南陈的巴郡,湘南等处,准备尽夺南陈的湘州(今湖南)之地,兵出江陵的总管刘仁恩也归他所节制。

    江陵一路以秦王杨俊为行军元帅,上大将军王世积当上了这一路的实际掌兵者,统兵十万,目标直指南陈的九江,豫章等郡,准备夺取南陈的江州,从侧翼威胁建康。

    而攻陈的主力,则是广陵这一路的晋王杨广,杨坚这次果然没有让杨勇为帅,而是派了原来封在并州(今山西)的次子杨广坐镇寿春(今安徽寿州),以高熲为晋王元帅府长史,两大名将贺若弼,韩擒虎尽归其所辖。

    杨广这一路是平陈的主力,拥兵三十多万,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只有一江之隔的陈朝国都建康城。

    除此之外,柱国将军燕荣,率领数万水军,从山东出发,经海路直扑郁州(今江苏连云港),以为奇兵。

    八大行军总管,五十二万大军,已经在数千里的战线上摆开了阵势,不灭陈朝,势不罢休。

    王颁死死地盯着江面上的陈国战船,这些船都有十余丈长,上面足有两层甲板,船的两侧蒙着牛皮,只是从一个个方型小格中伸出船桨。

    而在战船之上,陈国的水军们个个挎刀执弓,船顶层还放着几张巨大的弩机,上面搭着三四尺长的短槊而不是普通的弓箭,几个执着大锤的壮汉立于弩机边上。

    王颁低声对王华强说道:“华强,看到没,那个就是南朝著名的金翅战舰,你看那些桨,划的速度都是一模一样,这些桨手全都是多年行船,训练有素。

    第一层甲板上的都是弓箭手,水战第一要务就是弓箭,南人弓强箭快,这些弓箭手们可以不畏风浪,在甲板上射箭作战如同平地,而且你看他们的船上都蒙着湿牛皮,就是为了防火,若是风向有利,他们会转用火箭攻击。”

    王华强点了点头,这些都是他早就了解到的,他真正感兴趣的是第三层甲板上的那几部巨大的弩机:“景彦,那几部弩机就是南朝闻名于天下的万钧神弩吗?”

    景彦是王颁的字,这一阵两人打得火热,互相以字相称,王华强还未及冠,暂时无字,所以王颁还是称他的名华强。王颁被杨坚特授了一个上仪同的武职,并加了开府权限,而王华强也当了他军府中的大都督,实为其谋主。

    按隋朝军制,五人设一伍长,五伍为偏,有偏师,二偏为一队,设都督一人节制,现在的都督,就成了隋军中最基层的军官,相当于后世的排长,而队就成了隋军最基本的作战单位。

    二队一哨,设哨长一人,即为百夫长,哨长之上,还有帅都督(连长),大都督(营长)等职务,王华强现在和两个兄弟都是大都督,名义上可以统兵五百人。

    王颁微微一笑:“不错,这就是当年南朝开国皇帝,刘宋武皇帝刘裕所开发出来的万钧神弩。”

    王华强倒吸一口凉气,终于见识到了这个传说中的神兵利器。此物的力量相当于五十石强弩,可以打到两百步外,而且发射的是长槊而不是普通弩箭,普通的渔船被打到,会被直接击沉。

    当年刘裕北伐,他的目标是雄踞关中,由羌人姚氏建立的的后秦帝国,而黄河以北的北魏并不是他的原订攻击目标。

    可是北魏初入中原,锐气正盛,也容不得刘裕的北伐大军大摇大摆地在自己眼皮底下武装大游行,于是一直派骑兵袭扰刘裕在黄河上的运粮船,

    刘裕咽不下这口气,干脆在黄河北岸背水为阵,三千步兵配合着几百辆战车,围成一个却月阵,里面放了几十部这样的万钧神弩。

    北魏大将看到刘裕上岸的兵少,直接出动十万铁骑,想要一举吃掉这支部队。

    当时刘裕的却月阵里全是跟他身经百战的精锐北府兵,就是淝水之战里大破前秦百万大军的那支部队,仗打得天昏地暗,北魏骑兵也是横扫天下的劲旅,死战不退,最危急的时候,已经攻入北府兵的战车防线。

    这时候这些万钧神弩就起了大作用,北府兵们用大锤敲击弩机的扳机,直接发射这些截断了的矛槊,一时间槊如飞蝗,血雨满天。

    整个战场上,到处是给一枝飞槊串了四五个北魏骑兵,连北魏大将阿薄干也被阵斩,三千步兵大破十万铁骑,打得北方胡骑再也不敢小看南军步兵。从此这些万钧神弩便和刘裕的宋武帝之名一起载入史册。

    看着对面船上的这些万钧神弩,王华强叹了口气:“为什么我们大隋就生产不出这种威力十足的武器呢?”

    王颁笑道:“华强,就是我们平时用两石弓或者三四石的重弩发射时,也会感觉箭矢离弦后,会有一股巨大的冲力把我们向后顶吧。”

    王华强一下子明白了过来:“哦,你是说那种后座力对吧,也是,这东西要是真的有五十石强弩的力道,那可不是普通的人或者马能受得了的,只要一发射,就会给顶出好远,也只有装在这样的船只或者战车上才能用。”

    王颁喃喃地重复了几遍“后座力”,他以前没听说过这个名词,王华强笑了笑,这些年来他已经很少会用到后世的词汇了,许多穿越前的事情已经仿佛隔世,都成为遥远的记忆。

    “景彦兄,这是小弟自己发明的一个词,就是说向前射箭的时候,对后面的人向后顶的那个力,五十石强弩的力量,估计这个后座力能有上千斤吧,没人能受得了。”

    王颁点了点头,指着对面的船,说道:“这种金翅战舰只有两层,还不是最大的,所以这上面的万钧神弩也不是威力最强大的,因为这种战舰的主要作用还是巡江,而并不是决战时的主力舰。”

    王华强惊疑地瞪大了眼睛:“还有比这个更大的?”

    王颁神情凝重,若有所思地说道:“不错,南朝最强大的战舰,足有四层高,长五六十丈,宽也有十余丈,叫作八艚战舰,一艘船就可以装载战士两千多人,甲板上甚至可以跑马。

    而这八艚战舰的桨手也足有三层,最上面的一层在近战时还会伸出足有大树那么粗,头上包着铁皮的拍杆,能直接把一些个头小一点的战船打碎。

    至于顶层的万钧神弩,有现在我们看到神弩的两到三个那么大,力道足有上百石,一次性可以射出四五支长槊,威力更是惊人。

    华强,我们北军靠的是铁骑冲杀,陆战无敌,而南人靠着水网密布,舟船犀利,才能保这南北对峙长达三百年。”

    王华强哈哈一笑,指着对面的这些舰船说道:“景彦兄,南人能保江南半壁,靠的绝不是船只或者是长江,而是江南的人心。他们自诩汉人正统,衣冠南渡,不愿意成为胡人的子民,所以才能屡次化解危机。

    但是这次,大隋乃是汉人王朝,而且陈国皇帝昏庸无道,朝廷奸党当道,听说自从上个月以来,信州总管杨素杨将军和秦王杨俊已经出兵南下了,杨将军更是顺流而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打过了巴郡(今重庆)。”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十四章 贺若弼很生气

    王华强扭头看着王颁,继续说道:“现在长江中上游的陈国各寨求救的消息象雪片一样地传到陈国朝廷,可是奸臣施文庆和沈客卿却把这些文书全部压下不报。

    而现任南朝尚书令,身为百官之首的江总,也收了这两人的贿赂,帮着他们一起欺瞒陈叔宝。

    景彦兄,你说那裴蕴派过来的使者告诉了我们这些南朝事情,要是这样的南朝还不给灭,那真的是老天无眼了!”

    王颁笑道:“不错,所谓众志成城,如果南人君臣一心,将士用命,象北齐那样即使打过了江去,还是一败涂地。反过来现在的南陈,君昏臣庸,即使有千艘八艚船守在这里,也改变不了覆灭的命运。”

    说到这里,王颁的表情突然变得可怕起来,眼睛也开始泛红:“只恨老贼陈霸先早死,我不能亲手报仇,只能在他的子孙身上报复了。”

    王华强想到了来之前父亲正告过自己的事情,心中一凛,默然无语。

    王华伟那大嗓门的声音伴随着马蹄声传了过来:“王将军,二哥,贺总管军令,要我们速速前去!”

    一个时辰后,三十里外的广陵城外吴州总管行营内,王颁和王华强换上了一身皮甲,并肩而立。

    甲胄做得很合身,王华强这次从军也是第一次穿甲胄,只觉得这种熟牛皮的硬甲穿起来很舒服,并不影响身体的舒展。

    坐在两人面前的,则是吴州总管,隋朝名将贺若弼。

    他的个子不算很高,七尺三寸而已,四十多岁,鼻翼间两道深深的法令纹,眼睛不大,但是神光中透出一股威严,高鼻梁,赤面长髯,兽面连环甲,外罩白色将袍,大将的气场尤在王世积之上。

    帐内除了两个亲兵,没有其他的人,贺若弼在两人刚进来时,正左手捧着一份军报,仔细地看着,两人入帐后,他的眼睛也一直没有从那本军报中移开过,甚至在两人禀报自己奉命前来的时候,他也只是轻轻地“唔”了一声。

    王华强这是第二次见到贺若弼,除去王颁三个月前刚来这里时,带自己见过一次贺若弼外,这几个月是第一次被贺若弼主动召见,即使是上次的见面,贺若弼的态度也是相当的冷淡,公事公办地说了两句话后,就打发二人离开。

    事后王颁和王华强也对此事进行进交流,王颁说了不少贺若弼不为人知的过去。

    贺若弼乃是将门虎子,鲜卑人,父亲贺若敦乃是北周大将,一向以武勇而闻名,但也被当时的北周大权臣宇文护所忌,抓住他口出怨言的把柄,将其赐死。

    贺若敦在临死前,曾把贺若弼叫到面前,以锥子把他的舌头刺出血来,警告他说,自己就是因为管不住嘴才死的,所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以后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不要乱说话,这才能保住自己的命。

    贺若敦还说,自己平生的志向就是打过长江,平定天下,自己是没戏了,希望自己的儿子一定要继承自己的遗愿。

    贺若弼眼睁睁地看着父亲在自己面前喝下毒酒,痛苦地死去,而贺若敦的临终遗言却刻在了他的脑子里。

    成年后的贺若弼不仅继承了父亲的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