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

第313章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第313章

小说: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表达对自己主将最衷心的祝贺。

    “这件事,是大家的功劳。”

    张守仁神色严肃,抬手道:“随我回去接旨吧,朝廷不吝封赏,诸君也一定会有恩赏的。”

    “嘿嘿,大人没准会封爵咧。”

    朱王礼笑道:“打从大明立国至今,一次斩首近两千级,特别是对东虏这样的大敌,人家都说,朝廷可能会给大人封伯爵。”

    “瞎说,”张守仁摇头一笑,喝斥道:“朝廷爵禄,岂是我们能随便议论的。”

    “那最少也是山东镇总兵!”

    “就是,丘磊已经没猴子牵了,凭甚他还能当这个总兵?”

    “还得加将军号,咱们大明,以镇为最贵,征其次,平再次,咱们家大人,最少加征虏将军才成。”

    “还要加师保!”

    “这个就未必了,不过,等着瞧吧。”

    众人都是兴奋异常,朝廷封赏这么快就下来,显然是对张守仁的功劳已经认可,大家从普通的最穷困的军户,到摇身一变成为营伍兵,再成为军官,俸禄之优厚,有时半夜醒自己想着都不敢相信,得点灯起来,看看家中已经有的变化,看看挂在墙上的武官袍服,还有腰牌印信,看完这些,才能安然入睡。

    这变化前后不过一年多时间,现在大家才刚适应了千总百户武官的身份,新的封赏又是要下来了。

    所有人都是笑的合不拢嘴,不过顾盼之间,也是十分骄傲和自信。

    浮山上下的功劳,都是大伙儿提着脑袋,跟着张守仁用血汗换来的,这种说法,是张守仁有意无意透露出来,浮山将士原本就接受了相当高的文化教育,对这种说法,自是全部接受,并且深以为自豪和骄傲。

    到此时,所有人众星拱月一般将张守仁护卫在正中,大队人马,开始往西城军营方向赶过去,沿途之中,百姓也是开始聚集,看到浮山众人过来,就是一起叫起好来。

    在雷鸣般的喝彩和叫好声中,钱长史却是终于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绪,嘿嘿冷笑起来。

    “想当山东镇总兵,下辈子罢!”

    ……

    ……

    人群拥堵着,笑闹着,甚至是在不少人家自发的鞭炮声中,将张守仁一行,送到了城西浮山军营之中。

    营门口处,堵了怕是有过万人,今天这座山东省城的各衙门的差役也是苦命了,先是城中民壮和流民差点斗殴,隔了一个多时辰,这军营外头又是得叫他们来维持秩序……好在是没有人抱怨,替浮山营做些事情,上上下下都是十分乐意,百姓们也算自觉自律,没有弄的秩序大乱。

    等张守仁等人赶过来时,营门处处,俱是欢声笑语,人头攒动,竟如同过年时的庙会一般,而高兴程度,还在庙会之上。

    等看到骑马过来的张守仁时,所有士绅百姓,不论老幼,突然静默下一为。

    接着便是齐涮涮的一起抱拳,作揖,弯腰之音,千万人如同夏初倒伏的麦子一般。

    只有用这种大礼参拜,这些济南的人们才能表达出自己感激的万一,才能表达出,朝廷封赏至时,大家都是对张守仁的这种由衷的祝贺与欢喜之情。

    到此时此刻,张守仁只觉得自己眼角酸涩,平时不大喜欢动感情的人,也是差点儿流下泪来。

    为军人者,还有比眼前的一切更令自己心潮澎湃,虽百死而不悔的吗?

    ……

    ……

    营中早就已经是冠带云集,山东的地方官员已经从德州回来了不少,连待罪在身的前巡抚颜继祖都是以白身的身份回了济南,并且也出现在这浮山营的临时军营之中。

    看到英武之极的张守仁时,这个前任巡抚脸上俱是愧悔之色。

    他是听了倪宠和丘磊的昏话,不调浮山前来济南,结果现在自是百悔莫及。

    巡按御史宋学朱一脸得色,此次大功,他也捞着了不少好处。

    都司冯馆及兵备道,按察副使们,都是绯色官袍,官靴玉带,头上戴着梁冠,都是盛装打扮。

    一见张守仁进来,各官都是脸上带笑,用眼神向他致意问候。

    钦使是一个内宫监的少监,三十来岁年富力强的样子,随员是一个锦衣卫百户,还有一队京营骑兵,各人的脸上都十分疲惫,在这种时候,从京师到济南来,真的是十分不易。

    张世福等人,都已经在营中简单的校场中间等候,将士们则是排成了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方阵,从伍到什,从排到哨,每一队都是全副武装,枪尖耀眼,火铳在肩。

    “末将浮山游击张守仁,叩见天使,恭请圣安。”

    到得传旨钦差面前,张守仁正色大礼参拜,所拜者,当然不是没卵子的太监,而是他身后所代表的君皇。

    这还是张守仁真正接的第一份圣旨,大明的文武官员上奏折的不少,不象我大清,专折奏事权是一定资格的大臣才有的,明朝那种让平民百姓普通生员也能把奏折送到皇帝案前的开放在清朝是绝无可能的……虽然如此,皇帝的旨意也不是那么轻易来的,特别是经过内阁拟定,司礼批红的正式诏旨!

    “圣躬安!”

    这个姓麦的司礼少监,用好奇的眼神上下打量了张守仁一会儿。

    简直……年轻的不象话啊……

第三百九十七章 将军(1)

    “请接旨吧!”

    没有继续放纵自己的思绪,麦少监展开圣旨,金黄色的圣旨只用来诰封和封赏等用途,一旦展开,一种无形中的威权就弥散开来。

    在场的所有人,文至二品布政,武至一品都司,下到黎庶,皆是拜舞扬尘,匍匐在那一道代表天子意志的旨意面前。

    君权,就是这样,**裸的,没有保留的,突如其来的,展现在了张守仁的面前。

    他感到有一点不适,一点威压,一点恐吓。

    虽然明的君权远不及清,绝不可能有君皇对大臣生死一言而决的情形发生……一旦有什么异常的举动,整个明朝的官僚机构都会行动起来和君权对抗,从明初到明末,士大夫和皇权的抗争可是一天没停过。

    但那是文官,武将的生死,倒真的是皇帝能一言而决的啊……

    “希望将来有一天,我可以在这种皇权意志面前,坦然面对,而不必诚惶诚恐……”

    虽然是真的有一点矫情,但以一个现代人为主的思维面前,哪怕就是天子,君皇,叫人对他的一纸意志诚惶诚恐的下拜,还真的是很难适应啊……

    而潜意识中,张守仁是真的想抗衡这旨意所代表的君皇意志呢……

    “卿,奋武扬威,痛歼丑虏……”

    不知道旨意是哪个翰林写的,尽量是浅显晓畅,但还是听的人昏昏沉沉,晕乎乎的不怎么明白。

    “哎,”孙良栋捅了捅曲瑞:“老曲,听的懂不?”

    曲瑞沉稳有致,少时读过私塾,有点底子,这一年每天读书不缀,听是自然听的懂,不过当下只是回头瞪了孙良栋一眼,轻声道:“听不懂也不要吵,这是过门,大人和咱们浮山营的封赏,一会儿就会出来。”

    “嗯,知道了。”

    跪在冬日的冻土上,孙良栋无所谓的一笑,仍然是把头颅抬起,打量着四周。

    几万人跪在地上,头也不抬,浮山营的人其实已经有不少适应不来了。抬头时,看到钱文路和黄二几个,互相挤眉弄眼,再看到朱王礼几个,更是乐不可支。

    君皇威权,在见识过人头滚滚的好汉子眼里,倒也真的不是那么不可抗拒。

    就在孙良栋左顾右盼的当口,曲瑞面色一变,对他轻声道:“听好了,要读大人的官爵封授了。”

    “……授左都督……”

    “这是加职!”

    “……右柱国……”

    “勋!”

    “……特进荣禄大夫……”

    “这是散官!”

    “……授登莱镇左协副将……”

    “……这是实职。”

    曲瑞面色冷峻,也是十分不满,而孙良栋听了,却是当场便是差点跳起来。

    “才一个副将?姥姥!”

    孙良栋一伙,皇帝也不怎么放在眼里,一听说张守仁只授副将,当即差点就是跳了起来。

    还好,张世福就跪在他们前头,听到动静,回头狠狠瞪了孙良栋几个一眼。

    他的资格够了,孙良栋也没办法,只得重新趴伏下去,嘀咕道:“朝廷这算干什么,有大功不能尽赏,尽拿虚头来敷衍俺们,俺心里不服。”

第三百九十七章 将军(2)

    张世福心里也是乱糟糟的,闻言也不说什么,只是又专心听自己的。

    在此之前,大伙儿估计什么的都有,最厉害的是说张守仁能封侯爵。事情是明摆着的,打从萨尔浒一战到现在,哪一仗斩首过三百级的有没有?过五百级的有没有?何况是过千近两千,有一半是真正壮夷,正经的女真八旗披甲!

    这个功劳真是大过天去了,侯伯之封,真的不一定无望。

    谁料下来的功劳,却是叫人感觉根本不足酬功,不要说侯伯,连一个总兵也没有当上,谁能甘心,谁能服气?

    只是浮山军纪森严,任是谁心中不满,却也不敢擅自说什么罢了。

    “授登州都指挥使司指挥使,世袭登州都指挥佥事,灵山卫指挥使,浮山千户。”

    “……这是朝廷一口气给了三个世职,只要大人能生出三个儿子,灵山和浮山就算是大人家里世袭的了。”

    听到这,曲瑞也是微微点头,感觉这个封赏还象个样子。

    孙良栋和黄二几个,也都是舒了口气,俱是点头笑道:“这还差不多,以后俺的儿子也能替大人的儿子效力,子子孙孙,咱们都是打不散的一家人了。”

    大明到这个时候,愿意世袭为军户的并不多了,哪怕是边军之中,也有不少参将以下的将领并不在军籍,因此也没有世职,当兵不能应试,无形中把子孙的路也走的窄了,所以除了原本是军户出身的之外,世职也不是那么要紧了。

    还有原因就是因为明朝已经在风雨飘摇之中,很多士大夫都看的出来,现在已经是王朝末世的景像,所以这世袭勋职,不仅不是以前那么有实利和风光,相反,还十分危险。

    象李自成进北京后,夹棍下死了不少文官,但真正被处死的是寥寥无已,而如成国公这样的与国同休的勋戚却是被明正典刑给斩首了,因为旧朝勋戚,新朝无可封赏,亦无大功,不如杀了省事,与朱纯臣一起被杀的,还有二百多明朝的京卫京营的世职武臣,一刀斩讫,叫他们殉国去了。

    不过在山东地方,军户还不知道那么多,诏旨之下,对浮山子弟来说,等于是子子孙孙都能替张守仁和张守仁的后人效力,这自然是叫人十分欣喜,因为浮山子弟们对张守仁的忠诚,不仅是自身,也是愿传诸于子孙的。

    “赐‘征虏将军’印!”

    “好,这太好了!”

    一直为孙良栋几个解说的曲瑞,此时也是面色激动,十分高兴的样子。

    孙良栋几个虽不懂,但看曲瑞欢喜,便也是十分高兴的样子。

    懂行的山东文武官员们,也是忍不住交头结耳,议论纷纷。

    冯馆对着兵备道李佑方低声笑道:“张国华彩头得的不小啊,皇上要压一压他的职,这勋、阶散官已经给的无可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