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异时空之大中国 >

第431章

异时空之大中国-第431章

小说: 异时空之大中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威廉二世的回答,王保生元帅很是满意。说真的,现在各个强国都大量使用毒气弹,什么氯气啊,芥子气啊,啥能致命就用啥。使用这种东西虽然要遭天打雷劈,可是,敌人用,我们也不能不防吧。想要更好地防范,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手中也有一些这东西。此次王保生元帅率军前来,也带了大量的毒气弹。要论起技术来,中国研究出来的毒气弹,其威力估计在协约国的两倍以上,足可以让英法等国士兵做梦都会吓醒的。只是,临走之前,林杰总统特别发了三封电报,一而再再而三地告诉王保生元帅,不到关键时候,绝不可以先动用毒气弹。咱中国要打胜仗,而且要正大光明地打胜仗,不用这种下三烂的手段。不过,如果协约国方面抢先对我们的部队使用毒气弹的话,那么,咱们就不用客气了,有多少就往那些洋鬼子头上砸多少,要砸到他们永远不敢再使用毒气弹这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止。王保生元帅从莫斯科出发的那一天,金宫方面就特别发了一个公告,向全世界人民宣布,中国方面不会首先使用毒气弹,不过,在进攻欧洲的军队中,却携带了大量的这玩意儿,而且,其威力无以伦比。无论那个国家对中国的部队使用了这种遭雷劈的东西,必将遭受中国方面的残酷报复,到时候可别怪我们中国人不事先说明了。王保生元帅心里明白得很,有了这份声明,那些洋鬼子们要动手的时候,总得三思再三思的,他们得想一想,为了干掉前线的几千上万个士兵,而把整个民族搭进去,值得吗?所以,这些个防毒面具估计不会派上用场。不过,这东西带在身边总是让人安心一些,士兵们在进攻的时候,不会有太多的顾忌。

第十一章 布尔格之战的后果

    随着中国轰炸机数量的增多,布尔格上空的气氛也越来越紧张了。协约国的所有将军都知道,轰炸机数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是布尔格陷落的时候。为了支援布尔格的作战,北线的英国和比利时部队也开始做了一些调整,约有二十万英国部队从新勃兰登堡被派到离布尔格只有一百公里左右的德米茨一带,随时准备对布尔格进行增援。英国人认为,中德联军就算有能力拿下布尔格,起码也得打个一两个月吧,呆在德米茨的部队有着足够的时间赶到布尔格。只是,英国人好象再次忘记了法国部队的优良传统,他们也不得不吞下失算的苦果。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等到中国轰炸机的总数达到两千架的时候,对布尔格的攻击正式开始。

    西欧战场有两个重要的特点。一是堑壕众多,几个月之内能够推进个几公里,指挥官们就要大叫上帝万岁了,每前进一步都是铁与血的较量,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一个堑壕坚守上一两年,是相当正常的事情。二是火炮的大规模运用,在索姆河战役中,双方对轰了七天七夜后才正式开始地面战,真要算起来,平均每个士兵头上起码得摊上几发大小不同的炮弹。这一次的布尔格之战也是一样。唯一不同的是,协约国的士兵们不但要忍受从远方打来的无穷无尽的炮弹,还得忍受从天而降的威力大到了可怕程度的重镑航空炸弹。

    大规模地炮击是从一九一九年二月十日早上八点钟开始的,与时同时,中国空军也开始了他们征服欧洲的历程。前三天中国空军攻击的目标是对方的防空阵地和炮兵阵地。对堑壕里面的法荷两国士兵视而不见。从奥匈帝国北部的众多机场起飞,离布尔格只有不到三百公里的路程,对中国的陆基飞机来说,简直是在家门口作战,一天出动个三五回是相当正常的事情。此次前往奥匈帝国地空军,飞机虽然只有两千多架,可是,每架飞机都配了两套机组人员,而且都是精选出来的优秀机组人员,就是为了应付欧洲那密集到了可怕程度的炮兵阵地。换人不换机,持续不断地对法荷军队进行打击。在连续三天的不断打击下,协约国炮兵遭受了惨重地损失,大部分高射炮阵地和重炮阵地被摧毁。火炮损失起码有五成左右。到二月十四号的时候,实在受不了如此无穷无尽的攻击,法国布尔格前线指挥官萨科齐不得不下令把炮兵后撤。在向巴黎的戴高乐总统汇报情况的时候,萨科齐上将这样描述,无穷无尽的重达五百公斤地炸弹从天而降,落在炮兵阵地上。每一枚都可以让一个连的炮兵失去战斗力;无论炮兵采取什么样的隐蔽措施,无论炮兵们把火炮推到那里,一直在空中巡逻地中国侦察机马上就会把情况汇报给他们地指挥部。中国人也会及时做出调整。在如此的打击下。我们的炮兵损失惨重,大批炮兵承受不了如此可怕的摧残,直接放弃阵地,当了逃兵。我们抓住了一些,并且当着众人的面,把这些逃兵处于铰刑,可是。如此残酷的作法。却起不了半点作用。到十三号的时候,大部分炮位上。除了那些孤零零地火炮外,已经找不到炮兵了。迫不得已,我只能下令把那些能够移动地重炮拉到后方去。再拖个两三天,估计我们布尔格前线就没有可以使用的火炮了。

    萨科齐上将那迫不得已地行动,虽然保住了五成左右的重炮,却把所有的步兵给出卖了。没有了协约国炮兵的抵抗,中德两国的炮击就更加猛烈了。堑壕处,整整七天,几乎见不着半个人影,眼力所及之处,到处是腾空的火焰,到处是滚滚的浓烟。前沿阵地与后方指挥部的联系完全中断,士兵们只能抱着步枪,缩在堑壕里面,一边倾听着外面那可怕的炮声,一边向上帝不断地祈祷。当十四号中国空军把注意力集中到堑壕那儿的时候,前线士兵的情况就更糟糕了。重镑航空炸弹的每一次爆炸,都可以让地面震动好几下,士兵们感觉就象呆在军舰上一样,脚底下直摇晃,都被震得发麻了。爆炸声稍沉寂的时候,法荷两国士兵都在纷纷偷传,那个倒霉的堑壕挨了一枚航空炸弹,里面的士兵连个完整的尸体都找不到了;那个更倒霉的堑壕一下子挨了两颗,等救援人员爬进去看的时候,几百号人全部无影无踪,救援人员能找到的最大肉块竟然只有十公斤重。本来也不应该会这么惨,可是,在士兵们的口中,一传十,十传百的,完全就变了样。到最后,所有的士兵一致认为,呆在堑壕里面抵抗中国人的进攻是一件十分愚蠢的事情,远比把戴高乐选上总统宝座要愚蠢得多。法兰西民族做为一个优秀的民族,有错就得改,既然指挥官不想改,那么,就让我们士兵自己改好了。

    所以,当一九一九年二月十八号,中国装甲集团军群开始进攻的时候,惊人的一幕出现了。大批法国士兵从堑壕里面钻了出来,手里高举着步枪,刺刀上挂着条白色的毛巾啊衬衫啊什么的,兴高彩烈地朝着中国部队跑了过去。有些堑壕里的部队更是直接,指挥官手里扛着一面大大的白旗走在前面,后面的士兵一个个把步枪扛在肩膀上,把机关枪和迫击炮抬起来,唱着军歌,踏着整齐的步伐,朝指定的投降地点走了过去。

    接到报告后,王保生元帅哭笑不得。壮观,实在是太壮观了。四十三万法国士兵和三万荷兰士兵一起放下了武器,涌到指定地点等待中国人的接受。布尔格郊外七公里的地方,一时站满了手无寸铁的协约国士兵,如此大规模的投降,在中国人的眼里简直是不可想象的。跟俄罗斯人打了这么久,也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场面。除非到了弹尽粮绝的程度,或者被饿得几乎迈不动步子,否则,俄罗斯人是绝不会轻易投降的。可是法国人却不一样了,他们有着悠久的投降传统,对他们来说,事不可为,就没有必要再强行去为了。前几天听一个刚刚认识的德国将军说过,有一个法国师,总共只伤亡了三百多人,可是,整个师一万多人却一齐放下了武器。当时王保生元帅就认为这是德国人在吹牛,可是现在他明白了,德国人说得一点儿也没有错。

    在前往布尔格的路上,王保生元帅也见到了法国的投降大军。法国人果然是纪律严明的一支军队啊,就算投降了,也是排着整齐的队伍,踏着方步,唱着军歌,朝着七十多公里外的柏林走去。那里,已经临时划出了几百个安置点,专门给这些俘虏准备的。王保生元帅特意下了车,仔细地欣赏了一番。果然不同凡响啊,你瞧法国士兵的脸上,丝毫见不到投降后的沮丧,反倒是兴高彩烈的,仿佛他们不是走向战俘营,而是走向一个超大型的生日派对似的。也是,对他们来说,战争已经结束了,他们再也不要去承受那无穷无尽的炮弹和炸弹了,他们可以安安心心地呆在战俘营里面,用不着害怕下一秒钟自己的生命就有可能消失在星空中。其实,大部分法国士兵心里都很清楚,战争眼看着就要结束了,法国的战败已成定局,与其还听戴高乐的话在战场上与中国人硬拼,倒不如投降算了,等几个月后战争结束,他们仍然可以毫发无伤地回去。

    只是,战俘太多也是有坏处的。进攻的中德日三**队忙着收容战俘,竟然忘记了抢先进入布尔格。等有些个部队清醒过来赶过去的时候,那个前线指挥官萨科齐上将早就逃了个无影无踪。不但如此,他还有时间把自己在布尔格刚刚找到的几个情妇一块儿带走。对他来说,此次战争并没有失败,最起码,他还俘虏了几个德国女人吧。

    一九一九年二月十九日,布尔格战役正式结束。其实,这场战役在地面进攻开始的时候就已经结束了。之所以花了一天的时间才完全占领了布尔格,主要原因仍然是一个,俘虏太多了。消息传到柏林,整个柏林马上变成了欢乐的海洋。打了四年多的仗,这回的胜利算是最大的胜利了。俘虏四十六万啊,从开战以来到现在,德**队抓到俘虏的总和,也没有这一次抓得多。王保生元帅很想知道,当消息传到戴高乐耳朵里的时候,这只一向以进了汤锅还嘴硬的高卢公鸡心里面,到底会怎么想。

第十章 布尔格之战(下)

    由林杰出面,效果就是不一样,卡尔一世非常爽快地答应了提供粮食的要求,让威廉二世生了好几天的闷气。妈的,这年头,中国人就是吃香,我们德国跟奥匈帝国有着几十年的老交情了,竟然还比不上新兴大国中国总统的一封电报。其实,威廉二世心里也明白得很,这怪不得卡尔一世。在国与国的交往中,只有利益,没有交情。卡尔一世之前之所以不肯提供粮食,是因为他们看不到胜利的曙光在那里,会在什么时候出现,如果把国内的粮食都送空了,到时候来个天灾**,他卡尔一世就算直接上吊也应付不了国民的怒火。可是现在不一样了,中国的百万大军已经来到了欧洲,而且,华南方面军也在北非那儿做好了准备,就等着时机一到,直插欧洲,同盟国的胜利指日可待,这个时候,再来十个八个的天灾**,奥匈帝国也能轻松地应付了。

    一九一九年二月七日,阴暗的柏林市第一次出现了阳光。对于德国人来说,这可能是他们一年多来心头上的第一缕阳光吧。今天,从奥匈帝国运来的第一批粮食,在数千奥军的保护下,被送进了柏林。柏林内所有的德国人都不顾寒冷地跑了出来,夹道欢迎奥匈帝国粮食的到来。那场面,比几天前迎接中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