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时空之大中国-第1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了海参崴。如果说中国的坦克是青少年的话,那英国人的坦克,只能算还刚刚学会爬的小屁孩了,不但速度慢得出奇,每小时只能走三公里,跟人的走路速度差不多,而且防御能力极差,稍大一点口径的火炮,就算不用穿甲弹,也可以轻易地把它的履带击毁。唯一值得英国人骄傲的是,他们的坦克比中国坦克的火力强多了。中国坦克只有一门火炮,一挺机枪,人家英国人太牛了,竟然在坦克上装了两门火炮,两挺机枪。当坦克发动进攻时,不可避免地给德国守军带来了一些震憾。只是,从德国政府的宣传中,士兵们早就知道坦克已经出现在远东地区,眼前的那些大家伙,只不过是中国坦克的拙劣的复制品而已,虽然不好对付,但是也用不着太害怕了。再说了,中国坦克进攻的时候,那都是一派一大堆,几百几千辆的往前冲,你们英国人也太小气了,十公里宽的进攻正面上,竟然只摆了四十九辆坦克,稀稀拉拉的。能起多大地作用。
在飞机的帮助下,坦克起了一定的作用。七月一日一天的进攻,就突破了德国人的第一道防线。虽然付出了几万士兵伤亡的代价,可是英国人仍然欣喜若狂,这意味着,他们英国人的手中,终于有了可以用于攻城拔寨的犀利武器了。(坦克在一九一六年九月十五日出现在索姆河战场上,这里提前。)
令英国人感到惊讶地是。左翼那三十二个师地牛逼哄哄、连上帝都不放在眼里地美国大兵。猛攻了一天。竟然一点儿进展也没有。而左翼并不是德国人的防御重点,德国人只放了四个师在那里。武装到了牙齿的三十二个师的美国部队,竟然打不下四个德国师驻守的防线,让联军总司令、英国元帅蒙哥马利对美国部队的战斗力产生了严重的怀疑,也使得他地那轻松干掉德国人后,再集中全力与中国人硬拼到底的信心发生了一些动摇。没办法,蒙哥马利元帅只能不住地安慰自己。说不定美国人太久没有打仗,都不知道仗应该怎么打了,等他们经历过血与火的考验之后,应该会变好一些。
倒是右翼法军的表现,让英国人的眼镜掉了一地。在没有坦克、仅有少量飞机掩护的情况下,法国人竟然也在七月一日那天突破了德国六个师驻守的第一道防线,而且速度一点儿也不比英国人慢。难道,法国士兵是手举总统夫人的裸照、高呼总统夫人地名字发动进攻地?要换以前。蒙哥马利打死也不信。逃跑时速度比兔子还要快的法国人,竟然能够强悍到这种程度。可能跟指挥官有关吧,蒙哥马利想。这个法军指挥官贝当上将还真有一手,是一个人才。要知道,想让一群绵羊向老虎发动进攻,远比赶着它们进屠宰场要困难得多。至于左翼指挥官,美国陆军上将阿瑟,别看他平时牛皮吹得震天响,仿佛只要给他一个连的部队,他就可以横扫欧亚大陆,把中国人打得满地找牙似地。不过,看样子,阿瑟上将也只不过是一个耍嘴皮子的角色而已,碰上了中国人,说不定会自动把牙齿敲掉了上缴。
七月三日,英国人和法国人同时发动了第二波攻势,并且突破了德国的第二道防线。只是,让蒙哥马利心痛得半死的是,前天的战斗中只剩下三十六辆的坦克,在这一次的进攻中被全部击毁,看样子,德国人已经有了对付这种乌龟式坦克的办法了。要是自己能够象中国人一样,一次性出动上千辆坦克,那突破德国阵地,就跟喝水一样简单了,蒙哥马利不无羡慕地想到。正如蒙哥马利所预期的那样,左翼的美国部队再次碌碌无为,在损失了几万人之后,竟然连第一道防线还没有突破。
七月中旬,三国又发动了一次攻势。这一次,英美两国都没有收获,倒是一向不被人看好的法国人竟然势如破竹般地突破了第三道防线,打乱了德国人的部署。
只是,协约国的好日子到头了。在协助德国海军打败三国联军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德国空军终于恢复了元气,重新加入到索姆河战场上来。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德国人重新夺回了战场的制空权,而三国联军的进攻,也渐渐地变成了极端考验意志的堑壕战。
九月三日,不肯就这样善罢甘休的协约国,再次发动了猛烈的进攻。这一次,英国人出动了三十二个师,美国人出动了二十九个师,法国人出动了二十六个师。只是,仗打到九月十二日,才往前推进了两公里多,战场上留下来的协约国士兵尸体,都快把堑壕给填满了。
对于这次惨烈的战斗,林杰可是举着双手赞成的。那个威廉二世还真是一个人才,竟然想到了在索姆河地区,让协约国流尽鲜血的狠招。只是,这样一来,德国人的鲜血也绝对不会少流的。当然林杰根本就没有去考虑,既然你德国人还有如此的战斗力,在如此的劣势下竟然还跟协约国打了个有攻有守的,那我们中国人就没有必要急着加入欧洲战场了。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地方,在等着中国人的光临呢。林杰把目光投向了白令海峡,投入了阿拉斯加,这个美国人花超低价从俄罗斯人手里买来的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不应该就这样白白放着,这样的风水宝地,林杰是绝对不会错过的。
第三十章 特种兵出击(中)
九一六年七月十日,阿拉斯加。
阿拉斯加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块飞地,是美国人用一英亩两美分的价钱从俄罗斯人手中买回来的。如果单论面积的话,美国最大的州,也没有阿拉斯加的一半大。不过,这个时候的阿拉斯加可不是一个州,没有军队,没有警察,连政府机构也形同虚设,那么大一块地,总人口还不到五万人,简直是浪费。
对于这样一块宝地,林杰很久以前就盯上了。既然美国人不重视,那送给我们中国人得了,反正你们美国人是从别的国家买来的,并不是经过战争辛辛苦苦打下来的,估计也不会太心疼。林杰知道,阿拉斯加的矿藏资源丰富得很,在美国那么多州中,起码可以排名前几位。这里的金矿品质好,储藏量大,能够弄到手的话,财源滚滚啊。不过,美国可不是俄罗斯那样的超级大凯子,他买过不少土地,可是从来没有卖过,要想从美国人手中得到阿拉斯加,只有一个办法,抢。阿拉斯加是一个战略重地,只要认真经营,用不了多久,它就可以成为我们中国人在北美的桥头堡。至于林杰与穆默达成的那个由德国人占北美、中国人占南美的口头协议,林杰从来就没有打算认真执行过。德国人也不是什么好鸟,当年要不是打不过共和军,他们敲榨起大清政府来比谁都狠,八国联军侵华虽然有着深层的关系,不过表面原因还是德国那个狗屁大使。可以说,是德国人挑起了那场给中国人造成巨大损失地战争。要不是与德国有着共同的敌人,林杰也不会跟德国人走得这么近。非我族类,其心必殊,这可是我们中国祖先留下来的用鲜血总结出来的经验,林杰一直把它们记在心上。有了好处,我们中国人自己不拿,还让给你们德国人。这不是有病么?何况。现在中国攻击北美。德国人说不定会把四肢都举起来赞成,那样的话,美国就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保卫本土上,德国人的压力自然而然就减少了。
自打拿下海参崴、攻下伯力之后,登陆阿拉加斯这事情,就摆上了中**方的议事日程。卓志军中将率十一军一路北上,沿途击溃了一些小股部队的拦截。于七月一日越过科雷马山脉,打到了阿扬卡。到达阿扬卡后,卓志军中将命令一个师南下扫荡堪察加半岛,自己带着其余部队继续北上,于七月六日攻战了尤利廷,七月八日来到白令海峡边,攻占了亚欧大陆最东面地小镇乌厄连。同日,在卓志军地请求下。一支由三艘驱逐舰、五艘护卫艘和三十多艘登陆舰组成地小型舰队。偷偷赶到乌厄连一带,做好了登陆的准备工作。
七月九日傍晚,十一军的特种大队共一百人。坐上了一艘驱逐舰,朝着百多里外的美国小镇诺姆赶去。特种大队的任务,就是侦察一下对面的情况。据军方得到的消息,中国对协约国宣战以后,为防不测,美国政府向阿拉斯加派了约一千人地部队。只是,阿拉斯加太大了,一千人的部队投进去,连个泡也没有冒一下。由于附近没有机场,而萨冰大将的太平洋舰队一直盯着美国驻夏威夷的太平洋舰队的一举一动,随时准备给美国人来个致命的一击,根本就没有办法抽出兵力替卓志军中将侦察一下,因此,只能让特种大队上了。
晚上十点钟左右,驱逐舰来到诺顿海,在离岸约一公里的地方停了下来。这是预定的登陆地点,离诺姆还有二十公里左右。据情报分析,美国防守部队地总部,很有可能就设在诺姆。毕竟,诺姆是阿拉斯加西部唯一地一个小镇,离它最近的小镇,起码也有几百公里远。
临下船之前,绰号“毛头”的特种大队大队长朱建军上校把一百号手下都叫到甲板上,开始了例行地战前动员:“兄弟们,我们很荣幸,我们将成为第一支登上美洲大陆的中**队。上头给我们的任务挺简单,侦察一下美国防御部队的兵力、部署以及武器装备情况等等,为几天后的登陆做准备。不过,好象军长有点儿小瞧我们了。据我所知,整个阿拉斯加的部队,总加起来也不过一千号人左右。美国人对这个地方并不重视,派往这里的部队战斗力也不可能太强,顶多只能起到观察哨的作用。我们这一百号人,都是千挑万选出来的陆战精英,不但个人能力出众,而且还学习了美国社会的一些习俗,英语说得比大多数美国人还要流利。用这一百号人,把一千号美国大兵全部干掉都有可能。所以,我给兄弟们加了一个任务,在完成侦察任务的同时,尽量多干掉几个美国大兵,能干几个算几个。反正美国人就算知道我们来了,在一两个月之内也无法派大部队来到阿拉斯加,对我们的登陆影响不大。兄弟们,自从增加特种兵这个兵种以来,我们就没有捞着什么好机会。那些长官们对特种兵不熟悉,也不喜欢用,仗都打了这么久,我们这一百号人竟然连个开枪的机会也没有。国家花了那么多的钱把我们培养成材,是要我们为部队,为国家做出贡献,建功立业。老天有眼,军长开恩,终于给了我们一次这样的好机会,我们不但要替自己挣脸,还得替全国的特种兵挣脸。今后特种兵是吃干饭还是喝稀粥,就全看我们的这一次行动了。兄弟们,军长费了好大的劲儿,才弄到这一百套正宗的美国陆军军装,我们不能让他老人家失望。这一次的行动,下手要狠,动作要快,别跟我讲什么人道主义,凡是对我们构成威胁的,通通干掉。当然,我们不是日本人,不能滥杀无辜,只要不跟我们中国人作对的,我们就不用去管他们了。兄弟们,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干活去吧。”
第三十一章 特种兵出击(下)
然应答声中,战士们顺着绳索鱼贯而下,登上了刚刚面放下来的十艘冲锋艇。略显冷漠的眼神,掩饰不住他们心中的热血;四十公斤重的行囊背在他们身上,仿若无物。等了这么久,终于捞到了出击的机会,而且不给则已,一给就是如此重要的任务,战士们心中的兴奋可想而知。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