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时空之大中国-第1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员同意他提出的对德宣战的提案,可不能用对付国民的挑起仇德情绪这一招。这些个国会议员,他们只在乎能不能在这场战争中为自己、为自己幕后的利益集团争取到更多的利益,要是没有得到好处的话,他们是不会同意让美国人加入这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中去。所以,布林顿在国会进行演讲时,把重点放在描绘战争结束后美国人的美妙前景上,那就是,美国从此将真正投入到国际事务中去,在国际上拥有更大的发言权,可以廉价得到更多的原料,可以占领更多的市场,可以让国民、让议员、让各大利益集团口袋里面的钞票越来越多,可以让整个世界以后都得看美国人的脸色行事。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布林顿的努力下,一九一六年四月一日,国会通过了布林顿提出来的参战提案,并且授权布林顿在合适的时候向同盟国宣战。美国国会的决定一经公布,马上在全世界引起了轩然大波,协约国欢欣鼓舞,而同盟国的几个不重要的成员国的国民士气一下子陷入了最底谷。但是,令人奇怪的是,做为同盟国中两个最重要国家的德国和奥匈帝国,对此事却不加评论。不过,从部队调动上可以看得出来,这两个国家心里其实也是极为紧张的。那些原本呆在俄罗斯境内的精锐部队被抽调到西线去,同时在西线开始大规模加固防御工事,摆出一付固守的架势。在南线,奥匈帝国发动了一连串的攻势,把意大利人打得鬼哭狼嚎,战线一直推进到意大利境内。而在东线,德国人停止了进攻,迅速转入防御,并做好了随时撤出明斯克的准备。只是,俄罗斯人在这一段时间被打得太惨了,眼睁睁地看着德国人大摇大摆地撤军并构筑防线,竟然一点儿反击的能力也没有。尼古拉二世一直想着把呆在中俄边境的百万大军调回来,却遭到了高级将领们的反对,毕竟,中国人可一直在边境一带盯着呢。
第四十八章 秘密大运输
九一六年四月六日,美国对德国宣战。接到消息后,世马上向林杰发来了绝密电报,内容简单得半死:“时间到了。”林杰也马上回了一个,更是简单得可怜:“六月一日。”
只是,出乎林杰意料之外的是,比起原世界美国人那比乌龟还要慢上百倍的派兵速度来,这一次美国人的行动可以说得上是雷厉风行。想想也是,在原世界,美国参战的时候,协约国和同盟国刚刚打完了两场惨烈之极的战役,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双方均伤亡惨重,无力再战,战场上始终保持着一种均势,协约国甚至还占有一定的优势。因此,美国人乐得慢吞吞地派兵,好让几个大国再撕杀个一年半载的,削弱他们的实力,这样一来,战后就再也没有一个国家有能力对美国的全球霸权地位做出挑战了。而且,美国是最后一个参战的大国,他一加入战团,胜败基本上就确定了,唯一的问题只是,德国人能够支撑多久而已。美国根本就没有后顾之忧,在那些政界人物,特别是与军工企业有着紧密关系的政界大佬心里,巴不得希望战争多打上两三年,好让军工企业能够再大赚一笔。反正他们就算晚点儿参战也无所谓,在分战利品的时候,英法等国绝对不敢少分他们美国人一分钱。这是美利坚合众国的一个民族优点,那就是,不与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交战,不打没有把握地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人打的也是这个主意,就算小鬼子没有偷袭珍珠港,美国人迟早也是会参战的,不过,估计得等到德国几乎无再战之力的时候才掺和进去。
可是现在,形势却完全不一样。美国提前了整整一年参战,两大战争集团没有经受住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的折磨,德国人实力仍在。且占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经过一年多的战争。德国人国内资源缺乏、兵源稀少、后劲不足的毛病也渐渐地暴露了出来。英法俄等国一直被动挨打,但有堑壕做依托,打不死炸不烂。现在双方打地就是士气,打地就是意志,一旦协约国中地那个重要国家撑不住了,退出了战争,那么。整个战局将出现根本性的变化,就算美国人参战,说不定也起不到作用了。而可能出现变化的,毫无疑问,是协约国中的最大软肋,俄罗斯。现在已经出现了这样的苗头。由于俄罗斯的大批精锐部队被拖在中俄边境一带,使得他们在欧洲战场上兵力严重不足,去年德国的猛烈进攻。就占领了明斯克。越过了第伯河,差点儿就打到了莫斯科城下。要不是德国后勤出现了问题,而且英法等国拼老命在西线发动牵制性进攻。说不定尼古拉二世得跑到西伯利亚来指挥作战了。战场上地不断失利,使得俄罗斯国内政局出现了不稳定因素,农奴不断起义,前线部队士气低落,美国人要不再加紧一下,俄罗斯可能就要撑不住了。当然,还有一个问题。现在,除了中国外,所有的大国都加入了战争,而军事潜力巨大的中国,却偏偏意图不明,虽然看起来与美国人关系不错,可是毕竟不是同一条船上的人,按照中国人的说法,叫非我族类,其心必殊,天知道中国人在打什么主意。所以,美国人不得不尽最大的努力,争取以最快的速度结束这场战争。打败德国人后,就算中国人有什么异动,凭着美国在这场战争中积累起来的声望,他们也可以轻轻松松组织一个大国同盟,与中国人对抗。
所以,四月六日,布林顿刚刚宣战,四月七日,就有十万精锐部队登上了船,朝着法国各大港口驰去,同时,英法俄三国全面转入防御,静静等着美国大部队地到来。护送这十万部队地,是美国人那庞大的大西洋舰队,包括二十三艘战列舰、战列巡洋舰,二十八艘巡洋舰以及大批驱逐舰。可以说,美国人把他们大半的家当都拿了出来,做为造船能力世界第一地美国,其海军的扩编速度之快,别说英国了,就连新兴的大国中国也比不上,现在美国海军的实力已经接近英国,这么大一支舰队的加入,对德国海军的压力可想而知。更让协约国各成员国高兴得半死的是,美国舰队当中,竟然有十艘航母。
在对日作战中,中国人使用航母取得了巨大成功,极大地刺激了美国人。布林顿当场下令,把在建的一艘战列巡洋舰和三艘巡洋舰改造成航母,同时下令马上按照中国航母的样式设计建造他们自己的航母。美国人造船能力世界第一的名气不是盖的,一年多的时间里面,竟然让他们折腾出了十二艘航母来。不过,对于布林顿来说,这可是一个巨大的赌博。当时美国飞机制造的水平不高,别说舰载机了,就是陆基飞机上搭挺机枪都有些困难。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布林顿集中了美国所有的动力学专家,用了一年的时间,终于研制成功能够在他们航母上起降的舰载机。当然,比起中国人来,他们的水平差了不少。航母的吨位不错,一般都有两万吨以上,可是由于上马仓促,水平不高,每艘航母竟然只能载二十架飞机。至于舰载机么,跟中国人比起来差得就更远了,速度不错,可是载弹量只有两百五十公斤,跟中国人的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上。但是,比起欧洲各国的飞机来,却又先进了不少。
四月十四日,十万美国大军在法国西部海岸登陆,这对于协约国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剂,不过,好象德国人并不怎么反对美国人的到来。四月八日,德国向美宣战;四月九日,奥匈帝国向美宣战,战争进一步扩大。
第一章 宣战
国人出乎意料的快速派兵,打乱了林杰的计划。林到五月底,美国派往欧洲的精锐部队将达到六十万人之多,并准备配合英法等国,向德国发动一次超大规模的进攻。在美国人的牵合下,这个攻势规模之大,将是前所末有的。到时候,英美法三国在西线发动进攻,俄罗斯在东线发动进攻,意大利在南线发动进攻,同时,英法两国还将合兵围攻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首都伊斯坦布尔,以减轻俄罗斯南部的压力。更让林杰感到头痛的是,美英法三国将组建一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舰队,三个排名靠前的海军大国将尽出精锐,对德国海军进行一次大扫荡,估计参战的将有十艘航母,八十多艘战列舰、战列巡洋舰等主力军舰,还有大量的巡洋舰、驱逐舰,以及近百艘潜艇。为了对付德国人的潜艇,单单驱逐舰的数目就达两百艘左右。这支海军联合舰队的实力是德国全部的几倍,将以泰山压顶之势杀向北海和波罗的海,把德**舰全部送入海底。可以说,这是协约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协同作战。之前,协约国各成员国是面和心不和,肚子里面都有着自己的小算盘,一直无法组织起有效的协同作战,只不过在战略上互通一下声气而已,原因就在于各国之间互不信任。特别是英法两国与俄罗斯之间,一直存在着一些不可调和的矛盾,要不是双方有着共国地敌人。说不定这三个国家自己都会打得不可开交。而一向在国际上以万金油面目出现的美国人,正好弥补了这一弱点。有了美国人的居中调和,协约国的战斗力获得了较大的提高,对德国人的压力也大大地增强了。
如果按照原先的计划,慢慢地折腾俄罗斯,一块一块地割下这只北极熊身上的肉,那德奥两国所承受地压力就太大了。德国还好说一点,其国民素质决定了。德国人不打到最后一刻。决不会轻易放手。可是奥匈帝国就难说了。他跟俄罗斯一样,其国内地民族矛盾极其尖锐,战局顺利地话,一切都会被掩盖,一旦战局不利,这座火山就有可能爆发,将波及德国。整个同盟国将马上完蛋,而这是林杰所不愿意见到的结果。到时候,协约国的压力都将压在中国人身上,林杰虽然对自己一手创建的共和军很有信心,但也不会狂妄到要单挑整个世界的程度。唯一的办法就是,一开战就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务必要把北方地那只熊牢牢地拴在它该呆的地方。
因此,如何把一直呆在大西北的装甲部队神不知鬼不觉地运送到前线去。就成了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需要运输的东西太多了。东北、华北、西北三个方面军,总共需要五千辆坦克,五千辆装甲车。近两万辆军车,近万门火炮,以及大量的弹葯。还有,配属的日本雇佣军也需要三轮摩托车近两万辆。飞机也得进行大规模转场,单单东北方面军所管辖的飞机就达一千架左右,所需地航空炸弹,几乎是一个天文数字,没有强大地运输能力,根本就没有办法做到。
为了保证在五月底的时候,让所有的装备全部到位,林杰征用了全部地铁路运输能力,并把所有大型军车和大型运输机都派上了用场。林杰知道,在这个侦察手段日新月异、间谍满地跑的时代,进行一次如此规模的运输,想不引起别人的注意,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以拖延被发现的时间。
首先,金宫于四月二十日宣布,从即日起开始大规模开发朝鲜半岛和大西北地区,并将通过铁路,把所需的材料和人员运送到那两个地方去。为了掩人耳目,林杰还向美国各大财团发出邀请,希望他们参与到这两个地方的建设中来。只是,反应廖廖,并不是那些大财团不感兴趣,实在是他们心有余而力不足,台湾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