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82811-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赏析】:
这首诗应是作者离长安时的作品,主诉怨悱。首联直接说出自归。感情强烈激越,颔联则写题意“惜别”,表明他对王维的深厚情谊。颈联说明自归之故──乃是知音难遇,当道不用,此时不走,更待何时。最后一联平淡中仍寓含不满。诗中充满了对当权者的怨愤和不忍与知己分别的依依愁绪。语言平淡朴实,近于口语,不讲究对偶,顺其自然。
�
早寒有怀
五言律诗
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
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
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
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
平海夕漫漫。
【注解】:
1。“我家”句:孟浩然家在襄阳,襄阳则当襄水之曲,故云。襄水,也叫襄河,汉水在襄樊市以下一段,水流曲折,故云襄水曲。
2。“遥隔”句:指乡思遥隔云端。楚,襄阳古属楚国。
3。“迷津”句:《论语·微子》有记孔子命子路向长沮、桀溺问津,却为两人讥讽事。这里是慨叹自己彷徨失意,如同迷津的意思。津,渡口。
4。平海:指水面平阔。古时间亦称江为海。
【赏析】:
这是一首怀乡思归的抒情诗。以兴开首,借鸿雁南飞,引起客居思归之情。中间写望见孤帆远去,想到自己无法偕同的怅惘,最后写欲归不得的郁积。抒发了思乡之情。全诗情感是复杂的。诗人既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但又想求官做事,以展鸿图。这种矛盾,就构成了诗的内容。
�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五言律诗
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
秋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
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
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
长江独至今。
【注解】:
1。摇落:零落。
2。旧垒:指吴公台。
3。南朝:宋、齐、梁、陈、据地皆在南方,故名。
【赏析】:
这是一首吊古诗,观赏前朝古迹的零落,不禁感慨万端。首联是写因观南朝古迹吴公台而发感慨,即景生情。中间两联写古迹零落,游人罕至之悲凉。末联写江山依旧,人物不同,对比之中更觉得人事短暂。有人认为,最后两句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气韵。
刘长卿
(709…约790),字子房,河间(今河北河间县)人,开元进士,曾任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他长于五言律绝,自诩为“五言长城”。有《刘随州集》。他的诗多低落消沉。
�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五言律诗
刘长卿
流落征南将,
曾驱十万师。
罢归无旧业,
老去恋明时。
独立三边静,
轻生一剑知。
茫茫江汉上,
日暮欲何之。
【注解】:
1。“独立”句:意即威振三边。
2。三边:汉幽、并、凉三州。
3。江汉:泛指江水。
【赏析】:
这首诗是赠送退伍军人李中丞,赞扬他久经沙场,忠勇为国,感伤他老来流落的境遇。首联先写李氏曾是十万大军将帅,而老来流落;三、四两联写他廉洁奉公和忠心耿耿;末联写江汉茫茫,年纪老迈,将“欲何之”?全诗对久经沙场,晚沦江汉的老将,寄予无限的同情。全诗悲凉慷慨,感人至深。
�
饯别王十一南游
五言律诗
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
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
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
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
相思愁白苹?
【注解】:
1。飞鸟:比喻远行的人。
2。没何处:侧写作者仍在凝望。
3。空向人:枉向人,意思是徒增相思。
4。“落日”句:指王十一到南方后,当可看到夕照下的五湖春色。五湖,这里指太湖。
5。“谁见”两句及“落日”句:均出梁朝柳恽《江南曲》:“汀洲采白苹,落日江南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汀洲,水中可居之地,这里指江岸。白苹,一种水草,花白色,故名。
【赏析】:
这是一首写离情别绪的诗。首联写朋友远去,诗人挥手作别,落泪沾巾,依依之情跃然纸上;颔联写友人远行难以预料,眼前只有青山空对。愁思绵绵,不绝如缕;颈联写友人远去,抵达五湖,观赏春色;末联写眷怀友人徘徊汀州,愁对白苹。作者既写了别时情景,又写了别后二人会如何。全诗虽无“别离”二字,只写作别风光,然而满腔离情,完全铸入景中,达到情景交融的境地。方东树《昭昧詹言》评此诗说:“言近而意皆深。”
�
寻南溪常道士
五言律诗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
莓苔见屐痕。
白云依静渚,
芳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
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
相对亦忘言。
【注解】:
1。屐(ji1)痕:木屐踩出的脚印。
2。渚(zhu3):水中的小洲。
3。“溪花”两句:因悟禅意,故也相对忘言。禅,佛教指清寂凝定的心境。
【赏析】:
诗是写寻隐者不遇,却得到别的情趣,领悟到“禅意”之妙处。结构严密紧凑,层层扣紧主题。诗题为“寻”,一路所见的白云、芳草、松色、溪花,已使诗人悟到了禅意,即使寻到了常道士,也只能相对忘言了。全诗抒写身世之感,情真词切,悲凉感人。
�
新年作
五言律诗
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
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
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
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
从今又几年?
【注解】:
1。“春归”句:春已归而自己尚未回去。
2。“已似”句:西汉贾谊曾为大臣所忌,贬为长沙王太傅。这里借以自喻。
3。长沙傅:指西汉贾谊。
【赏析】:
诗人曾被贬南巴尉,身处异乡,却逢新年,伤感之情,油然而生。首联写情,新岁怀乡;颔联写景寓情,感叹春归我先;颈联即景生情,身处孤境悲愁;末联借贾谊自况,抒发贬谪悲愤。全诗抒情多于写景,无限离愁,跃然纸上。沈德潜《唐诗别裁集》评此诗三、四句说:“巧句。别于盛唐正在此种。”全诗抒写身世之感,情真词切,悲凉且有感染力。
�
送僧归日本
五言律诗
钱起
上国随缘住,
来途若梦行。
浮天沧海远,
去世法舟轻。
水月通禅寂,
鱼龙听梵声。
惟怜一灯影,
万里眼中明。
【注解】:
1。上国:这里指中国。
2。水月:佛教用语,比喻一切象水中月那样虚幻。
3。惟怜:最爱。
4。灯:双关,以舟灯喻禅灯。
【赏析】:
这是赠给日本僧人的送别诗。前两句不写送归,而写来处三、四句才暗示归途邈远。后半首不明写送归,而写海上景物,这就拓宽诗境,不受内容拘泥,使较窄的题目,能有丰富的内容,成为好的诗篇。诗中多用了“随缘”、“法舟”、“禅寂”、“水月”、“梵声”等佛家术语,使全诗笼罩在梵音禅境之中,使人如沐佛光,整个诗境也优美起来。紧扣送僧的主题,寄寓颂扬的情意。
钱起
(约720…约782),字仲文,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天宝九载(750)进士,曾任尚书考功郎中,大历年间当到翰林学士,是“大历十才子”之一。有《钱考功集》。他的诗以五言为主,长于写山水。他的诗观察细腻、选景新巧、用词精致。
�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五言律诗
钱起
泉壑带茅茨,
云霞生薜帷。
竹怜新雨后,
山爱夕阳时。
闲鹭栖常早,
秋花落更迟。
家童扫萝径,
昨与故人期。
【注解】:
1。泉壑:犹山水。
2。茅茨:茅屋,此处书斋。
3。薜帷:薜荔爬满墙头,像帷幕一样。
【赏析】:
这是邀约的诗,约杨补阙前来书斋叙谈。诗前六句极力铺陈谷口美景,极写书斋景物,幽静清新。雨后新竹,生机勃发,鸟语花香、晚山夕照,余辉动人,秋花未落,仍有蓓蕾,如此境地,怎不促使杨补阙践约前来?“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也不愧为写景妙句。全诗气态悠闲,幽景美情,令人向往。
�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五言律诗
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
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
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
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
淮上对秋山。
【注解】:
1。汉江:即汉江,流经梁州。
2。流水:喻岁月如流,又暗合江汉。
3。萧疏:稀稀落落。
【赏析】:
这首诗写久别十年之后的故人,忽然在淮水重逢的喜悦之情,感慨至深。写相聚、痛饮和欢笑,写环境、形貌和心思,是诗的主体。诗的结构细密,情意曲折,重点突出。这首诗写聚带给人的悲喜之情,跌宕起伏,情重意深。由旧时之聚而后聚,至当日之再聚而再聚,人生剽忽之感充分流露在字里行间,伤感情怀溢于言表。蘅塘退士评此诗说:“一气八折,八句如一句。”
韦应物
(737…?),京兆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十五岁即在宫廷中任玄宗皇帝侍卫“三卫郎”。屡仕为滁州刺史,终苏州刺史。有《韦苏州集》。韦应物是盛唐的山水田园诗人,他作诗仿效陶潜,称为“效陶体”。他的诗写景细致,写情细腻,含蓄幽远,恬淡自然。
�
赋得暮雨送李胄
五言律诗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
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
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
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
沾襟比散丝。
【注解】:
1。楚江:长江。
2。建业:今江苏省南京市。
3。漠漠:水气密布的样子。
4。海门:长江入海处。
5。浦:水边。
6。散丝:喻密雨。
【赏析】:
这是一首咏暮雨的送别诗。虽是微雨,却下得密,以致船帆涨饱了,鸟飞缓慢了。写暮雨,没有做正面直接描写,诗人高在“山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木写之;水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采用烘云托月法。诗人摹写了暮雨中才会出现的景象,将暮雨描写得如在眼前。全诗无一“送”字,却把送别的气氛充分渲染出来。全诗一脉贯通,前后呼应,浑然一体。
�
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五言律诗
韩翃
长簟迎风早,
空城澹月华。
星河秋一雁,
砧杵夜千家。
节候看应晚,
心期卧已赊。
向来吟秀句,
不觉已鸣鸦。
【注解】:
1。簟(dian4):竹席。
2。澹:漂动。
3。空:形容秋天清虚景象。
4。砧杵(chu3):捣衣用具,古代捣衣多在秋夜。
5。心期:心所向往。
【赏析】:
这是一首酬答友人的赠诗,前半首写秋夜澄明清朗,声色俱全。颔联属对,尤其自然秀逸。颈联写更深夜阑,心期而不得入眠。末联写吟咏赠诗,不觉已鸦噪天曙,结构颇为严密。后半首写友人的心灵之交。“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清新活泼,实属佳对。这是一首颇具特色的赠答诗。
韩翃
(生卒年不详),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天宝十三载(754)中进士,其诗多酬赠之作,为“大历十才子”之一。曾在淄青及宣武节度使手下当过幕僚,最后当到中书舍人。明人辑有《韩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