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强兵-第9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可能吗?”
“当然,肯定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而且部分问题还十分复杂,但是在理论上,具有很高的可行度。”
“可是……”
康盛女王压了压手,让那名长老闭上了嘴。“既然你说具有可行度,那么具体的问题是什么呢?”
“当然,首先是让行星尺寸的天体摆脱主序星的引力束缚,并且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光速。在理论上,这个问题很好解决。已现在的技术手段,我们可以在必要的时候通过输入原能的方式炸毁主序星,让引力场彻底崩溃。只要在这个时候给予行星一个向外的动能,就能让行星摆脱主序星的引力束缚,不至于在主序星坍塌的时候跌入引力场陷阱。虽然需要的能量非常巨大,但是理论上并不存在无法解决的问题,需要的只是一台足够大,或者足够多的大型原能转换器。因为原能与空间的关系,即便不考虑利用原能产生的影响,也必须提前储备足够多的原能,所以还需要一个足够大的原能储备器。所幸的是,杨屹已经为我们提供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
“什么办法?”
“圣器。”
康盛女王微微一愣,不过随即就想到,玉洪兴说的是杨屹提供的圣器。
“根据我们的研究,杨屹提供的圣器与我们所在的三维宇宙没有直接关系,即不会从周围空间获取原能。虽然我们对圣器的了解还远远不够,但是可以肯定,圣器输出的原能与周围空间无关。也就是说,只要能够有效利用圣器,就能获得足够多的原能,而杨屹显然能解决这个问题。”
“然后呢?”
“当然,为了保险起见,我们依然需要制造足够巨大的原能储存器。当然,在技术上没有什么问题,至少不存在无法解决的技术难题。比如说,我们可以通过储存原晶来解决储存密度的问题,确保在关键的时刻能够获得足够多的原能。可惜的是,我们无法用原能解决所有麻烦。”
“什么意思?”
“简单的说,就算这一切都成功了,行星在恒星系的主序星爆炸之后摆脱了引力场的束缚,还获得了一个足够大的加速度,最终能够到达光速,也会因为失去了主序星提供的光与热而导致环境彻底完蛋。也就是说,在此之后,我们需要营造一个足够良好的,至少能够让我们生存下来,而且能维持很长一段时间,至少上万年的生态环境。显然,这是一个依靠我们现在的技术手段无法解决的问题。就算在理论上,我们依然能利用原能,可是实际操作中存在很多无法解决的问题。”
“比如……”
“其实,问题依然出在原能上。简单的说,就算我们拥有圣器,也未必能够保证在逃亡期间能获得足够多的原能。”玉洪兴叹了口气,才说道,“当然,我们可以利用现在掌握的技术手段来降低原能的消耗速度。比如,在逃亡开始之后,可以在星球内部设置一个代替主序星的人造能源,而且由圣器直接驱动,从而在星球内部产生一个全封闭的生态圈,确保在没有主序星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出现适合我们生存的环境。虽然这项工程极为浩大,但是在逃亡的过程中有足够多的时间,而且为了生存,相信星球上的所有人员都会积极的参与到这项工程中来。我们也可以采取一些手段确保原能供应,比如储备足够多的原晶。问题是,我们做的研究表明,在离开了南阿尔法星系之后,圣器很可能失去价值,至少输出原能的效率会大打折扣。更重要的是,恒星系统之外的空间与恒星系统内部的空间有很大区别,而且很多不为我们所知。如果原晶也会由此失去价值,那么我们就无法获得足以让生态环境维持上万年所需的能量。”
康盛女王眉头紧锁,认真思考着玉洪兴说的这番话。
“等等……”那名长老在这个时候说道,“一万多年前,我们的先祖就能从银河系来到南阿尔法星系,他们当时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显然,这也是当初建造逃亡飞船的关键所在。”
“什么意思?”
“相对于行星级别的天体,逃亡飞船小了几个数量级。更重要的是,由人类科学家建造的逃亡飞船,其实都是一个全封闭系统,即内部能量几乎不会散发出去,因此在逃亡开始的时候加速到光速,然后保留下一次减速所需要的能量,而维持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其实并不多。其实,这也是逃亡飞船的尺寸受到限制的关键所在,即造得太大的话就无法控制能量的散发速度。很明显,在行星级别的天体上,我们现在没有任何办法弄出一个类似的全封闭系统。”
“这……”
“当然,办法不是没有,只是实施的难度很大,而且需要你们的技术支持。”
“什么办法?”
“采用传统的手段获取能量。”
康盛女王微微一愣,说道:“你是说,不依靠原能?”
玉洪兴微微点了点头,说道:“如果能够在星球内部储存足够多的氢元素,我们就能在逃亡途中依靠核聚变获取足以让生态系统维持上万年的能量。当然,如果有条件,我们甚至能够获得让星球在到达目的地之后减速所需的能量。很明显,哪怕以原能为基础的能量技术在恒星系统之外失去了价值,我们也能够依靠传统能量实现逃亡,至少能够把我们送到另外一个恒星系统。只不过,工程量肯定极为巨大,而且需要很多我们没有掌握,不过极境族已经掌握的先进技术。”
“什么技术?”
“从主序星内核获取核聚变材料,并且不会导致主序星毁灭的技术。”
康盛女王微微一愣,或者说一下没有反应过来。
“如果我们掌握的情报没有错,数千年前,极境族就是依靠这项技术在极短的时间内控制了整个南部大区,成为了三个一流顶级文明之外最强大,至少是辖区最大的文明,也才引起了昆阳族的注意。”
“我们有这样的技术?”康盛女王朝旁边的长老看了过去。
“也许有吧,我也不是很清楚。不过就算真有这样的技术,也早就被淘汰了,毕竟有了原能技术之后……”
“我们需要的只是相关的技术资料。”玉洪兴勉强笑了笑,说道,“虽然通过研究,我们也能开发出类似的技术,但是需要时间。更讽刺的是,在掌握了原能之后,我们不但不再利用核能,甚至没做任何相关研究,也没有类似的技术储备。要不然,我们也不会来到这里向你们请求帮助。”
玉明辉在这个时候说道:“其实,关键就是时间,我们现在得节约时间。”
康盛女王微微点了点头,说道:“果真如此,我们会无条件的提供相关技术,帮助你们取得突破。只是,我们需要全程参与相关的行动。不管怎么样,需要离开南阿尔法星系的不止是人类联邦。”
“这是当然的,我们取得的所有成果都是人类联邦与极境族的共同财富。”
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危险时期
玉洪兴提出的设想很大胆,也具备很高的可行性,至少比在短时间内建造数十亿艘逃亡飞船更加现实,只是实施的难度也很大。不只是技术上的问题,还有一些非技术的,也无法用技术解决的问题。
将一颗行星级别的天体改造成一艘逃亡飞船,准确的说是一个完全封闭的世界,虽然在技术层面上不存在无法逾越的障碍,但是需要足够的时间,巨大的工程量还需要投入足够多的劳动力。
显然,改造工程肯定无法在逃亡开始前完成。
说得简单一点,改造之后的行星其实是超级逃亡飞船,能够搭载的乘客是逃亡飞船的上万倍。以一颗直径五千公里的行星为住,将内部完全掏空,保留厚度在二十公里左右的壳体的情况下,壳体内侧的表面积与行星表面积相当,在满足基本生存环境的前提下,最多能容纳一百亿居民。
只是,仅仅一颗行星显然远远不够。
如果只是人类联邦,大概需要一千颗这样的行星。算上极境族的话,大概需要五千颗这样的行星。要是把南阿尔法星系的其他文明全都考虑进去,至少需要十万颗这样的行星。就算某些文明对生存环境的要求不是很高,或者在逃亡期间可以降低生存要求,也至少需要五万颗这样的行星。
当然,五万颗行星不算多。
在南阿尔法星系里面,直径在五千公里左右,有足够资源的行星超过一百亿颗,而且九成以上没有常住居民。
问题是,改造五万颗行星的工程量不比建造十亿艘逃亡飞船少多少。
也就是说,如果能够在一百年之内改造五万颗行星,也就能够建造十亿艘逃亡飞船,而从成功的概率来看,十亿艘逃亡飞船肯定比五万颗行星高得多。如果只是为了保存文明的种子,那就应该建造逃亡飞船。
其实,这也是第二纪元末期,人类科学家决定建造逃亡飞船的主要原因之一。
玉洪兴提出这个方案,只是因为现在的情况与第二纪元末期不一样,至少不存在两个阵营的问题。
别忘了,在第二纪元末期,只有少数人类科学家主张逃亡,大部分人类科学家把希望放在了以中心黑洞为基础的跨恒星系统宇航技术之上。虽然主张逃亡的科学家获得了机会,但是获得的资源极为有限。更重要的是,当时没有人指望能够拯救所有人,只是希望保存文明的种子。
显然,现在的情况恰好相反。
虽然战争还没有结束,但是在极境族以人类联邦的盟友身份参战之后,持续了数百年的战争很快就会结束。杨屹的目的是拯救所有人,至少以此为根本目的,不存在其他可行的手段。至于杨屹亲自寻找的另外一种办法,因为没有占用太多资源,所以对逃亡行动产生的影响极为有限。
正是如此,玉洪兴才提出了这套方案。
只是,问题同样突出。
因为无法在逃亡开始之前完成改造工作,所以玉洪兴提出,对行星的改造工作安排在逃亡开始之后,在此之前只需要完成前期准备,比如在行星上设置为改造服务的工业体系,建造基于原能,能够在改造完成之前为行星上的所有居民提供合适的生存环境与工作环境的生态系统。
此外,还需要在部分行星上囤积改造中不可缺少,而且本星球上没有的资源。
虽然这也是一项庞大的工程,需要投入大量资源,但是跟改造行星相比,前期的这点投入就不值一提了。别说是极境族,即便是人类联邦也能在大约十年之内,在满足自身需要的五千颗行星上完成改造前的准备工作。如果是极境族,最多只需要二十年就能在五万颗行星上完成准备工作。
显然,相对于建造逃亡飞船,改造行星的前期准备工作所需要的付出少了许多。
虽然这只是前期准备,不等于后期改造,而且改造的工程量依然十分惊人,但是按照玉洪兴的方案,改造将在逃亡开始后进行,而到了那个时候,恐怕没任何人会对浩大的改造工程提出质疑。不管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本民族,或者其他文明,所有人都会全力以赴的参与改造工作。
其实,这里涉及到一个问题,即各个文明,以及各文明的众多个体对逃亡的态度。
毫无疑问,这也是最为严重的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讲,玉家否决了建造逃亡飞船的方案就与此有直接关系。
就算玉家上下,以及康盛女王等极境族的当权者对杨屹坚信不移,也未必能够说服其他人相信杨屹的预言。至于玉洪兴等科学家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