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强兵-第6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海水的阻力很大,但是并没有成为杨屹与艾米的麻烦。事实上,两人身上都有能量屏障,也就没跟海水接触。
不多时,前方出现了光亮。
那是一座海底火山口,光亮来自岩浆。只是,火山口被一个巨大的能量屏障笼罩着,岩浆在到达火山口之后,受到能量屏障阻挡,没有从火山口里喷出来,而是迅速冷却,然后沉了下去。
来到火山口附近,杨屹才看到,能量屏障来自火山口附近的地表之下。
也就是说,产生能量屏障的装置在地下。
此外,火山口附近全是坚固的熔岩,也就是冷却了的岩浆。显然,这座火山已经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而且一直处于喷发状态,不断的向外喷洒岩浆。笼罩火山口的能量屏障其实不是为了阻止岩浆喷出来,而是在阻止能量流失。也正是这个能量屏障的存在,所以火山口的岩浆始终没有冷却。
“是这里吗?”
“应该是这里。”艾米微微点了点头,说道,“最初的时候,那些飞船都安置在火山口附近。虽然飞船上有大型原能转换器,但是受技术限制,不可能一直工作,需要定期进行维护与检查。为了确保生态圈里的环境,所以需要利用火山的能量。简单说,就是在飞船上的大型原能转换器进行维护的时候,由火山提供能量驱动生态装置运行,确保生态圈里的环境不会迅速恶化。也正是如此,才得用能量屏障把火山口保护起来。不出所料的话,飞船就在地表下面。”
“我们从火山口进去。”
艾米先是一愣,随即才点了点头,表示明白杨屹的意思。
虽然在地面上打出一条通道不是难事,但是他们都不清楚飞船的具体位置,也就有可能破坏飞船。从火山口进去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了,至于火山里的高温,对两个拥有圣器的强者来说显然不算什么。此外,如果在地面上打洞,就会暴露行踪,至少会留下两人来过此处的痕迹。
进入火山口,艾米紧跟着杨屹。
虽然高温不是威胁,但是在火山口里面,艾米什么都看不到,而她对原能波动的感知能力明显不如杨屹。
还好,杨屹知道该朝哪个方向行进。
不多时,两人就从岩浆里钻了出来。仍然在火山内部,只不过是一个由某种特殊材料制成的巨大房间里面。
“这……”
“我们应该在飞船内部。”杨屹朝身后的那扇门指了一下,他们就是从那里进来的,只是艾米之前没有看到。“显然,制造飞船船体的材料能够承受岩浆的高温,而且飞船上有一套能量循环装置。”
艾米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什么。
他们确实在飞船内部,一艘在一万五千多年前建造,将银河系联盟的难民送到南阿尔法星系来的飞船。
当然,这也是一艘由人类在一万五千多年前,用当时最先进的技术打造的飞船。
因为在建造的时候,已经考虑到了跨恒星系统的远距离航行,所以这些飞船不但配备了功率强劲的大型原能转换器,还拥有完善的生态系统。简单的说,一艘飞船就是一个能够持续运行上万年的小型生态圈。只要飞船上的原能转换器还在工作,那么飞船上的生态圈就能正常运行。只不过,在建造这些飞船的时候,没有人知道恒星系统之间的浩瀚宇宙到底是个什么情况,比如有没有足够的原能,所以人类科学家在设计的时候就想到,必须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也就为飞船配备了能量循环系统。简单的说,就是把损耗降到最低,充分利用有限的能量。
至于制造船体的材料,特别是外壳的材料,不但极为坚固,还能耐高温,并且在温差巨大的环境下依然能够保持基本的物理特性。要不然,这些飞船也不可能在漫长的航行中保持完好。
显然,这艘飞船的设计使用寿命肯定不止一万年。
只要没有遭到破坏,也许这艘飞船上的设备还能持续运行上万年,甚至更久。其实,这足以说明,第二纪元的人类确实强大,掌握的技术也极为先进,不然不可能造出如此经久耐用的飞船。(未完待续。)
第七百九十章扑朔迷离
显然,杨屹与艾米对这艘飞船都算不上了解。
虽然在此之前,杨屹已经通过其他渠道知道了这些飞船的存在,也有所认识,但是来到这艘飞船里面,有了直观的认识之后,杨屹依然大吃一惊。很简单,这艘飞船太大了,大得让杨屹都不敢相信。
说得简单一点,这艘飞船不是埋在火山口下面,而是火山口。
也就是说,火山口在飞船顶部,飞船本身就是火山!
找到飞船的控制室,在启动了飞船的控制系统,调出了飞船的结构图之后,杨屹与艾米对这艘飞船才有了全面认识。
当然,艾米的认识也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飞船不是安置在火山口附近,而是这艘飞船本身就是火山,准确的说是这艘飞船打穿了地壳,深入到星球内部,将地壳下面的岩浆引了出来,形成了火山。更重要的是,是来自星球内部的热能维持了飞船的正常运行,而不是飞船上的原能转换器,即飞船一直在吸收与利用星球内部的能量。
显然,艾米了解的那些历史未必就是实情。
当然,在震惊之余,杨屹也觉得完全在情理之中。很简单,这是一艘供银河系联盟的文明逃命用的飞船。也就是说,这艘飞船不但需要飞越恒星系统之间的遥远距离,还必须让上面的乘客活下来。显然,没有足够巨大的尺寸,就无法安装驱动飞船的原能转换器,也无法配备能够持续运行上万年的生态系统,更不可能容纳足够多的乘客。只有足够巨大,才能带着上万、甚至数十万难民逃离银河系,并且让这些难民能够在接下来的一万年内在飞船上生息繁衍。
通过控制系统掌握了飞船的内部构造之后,杨屹与艾米在飞船里面转了一圈。
其实,大部分都是供难民居住的生活区域。
虽然在来到这里之前,这艘飞船搭乘的难民都已离开,而且在安置之前,先驱者对飞船内部进行了清理,但是难民留下的痕迹表明,这里曾经居住着数十万人,是他们在来到南阿尔法星系之前的家园。
来到位于飞船底部的动力舱,杨屹与艾米的猜测得到了证实。
在调出飞船的内部结构图,搞清楚飞船的内部构造的时候,杨屹就想到,这艘飞船的大型原能转换器早已损毁,也才需要吸收星球内部的能量,并且用这些能量来驱动飞船里面的设备,比如能量屏障发生器,以及能量循环系统。如果飞船的大型原能转换器没有损坏,根本不需要从外界获取能源。
动力舱里面空荡荡的,什么都没有!
难道说,在安置这艘飞船之前,先驱者就拆除掉了飞船上的大型原能转换器?
虽然很是惊讶,但是杨屹与艾米都无法否认这种可能。
很简单,在五千年前,也就是银河系联盟的难民刚刚来到南阿尔法星系的时候,大型原能转换器是最宝贵的财富。对当时那些没有掌握先进技术,没有足够多的资源,甚至连生存之地都没的文明来说,能够持续运行,远远不断的输出能量的大型原能转换器就是一切,哪怕对三个一流顶级文明来说也是如此。显然,没有特别的原因,先驱者绝对不会把大型原能转换器留在这里,更不可能交给本来就不太信任的极境族,因此在离开前,拆掉飞船上大型原能转换器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也许,这正是极境族将三个一流顶级文明当成敌人的关键所在。
别忘了,那些先驱者就是三个一流顶级文明的缔造者,是第一批来到南阿尔法星系的幸存者。
既然三个一流顶级文明把事情做得这么绝,那么极境族为什么还要把它们当成盟友看待呢?换个角度,如果这种事情发生在人类身上,人类也会把三个一流顶级文明当成敌人,而且会以彻底消灭三个一流顶级文明为目的。
“真没想到,竟然会是这样。”
听到艾米的感叹声,杨屹朝她看了过去。
“显然,我知道的那些历史并不是实情。”艾米叹了口气,说道,“至少,我们确实亏欠了极境族。”
“不只是亏欠。”
艾米勉强笑了笑,没有反驳杨屹的话。
“当然,这不是你的错,而且跟你没有任何关系。”杨屹淡淡一笑,转而说道,“现在的问题是,极境族为什么要把母星设为禁区?在此之前,我们认为极境族是在保护飞船上的秘密,而且很有可能是来自一万多年前,由人类科学家制造的大型原能转换器。显然,根本不是如此。这些飞船上的大型原能转换器早就被拆掉了,剩下的只是一个船壳。就算还有一些设备在运行,以现在的标准来看也算不上先进,也就不是极境族保护的秘密。也许,极境族保护的秘密跟这些飞船没有关系。”
“如果不是飞船,那是什么?”
杨屹眉头紧锁,微微摇了摇头,表示他也不知道。
“要知道,除了这些飞船,这里根本就没有值得保护的东西。再说了,我们也没有发现其他异常。”艾米稍微停顿了一下,才说道,“也许,我们要找的东西不在飞船里面,而是在飞船外面。”
“什么意思?”
“你不觉得,这艘飞船很特别吗?”
杨屹很是疑惑的看着艾米,让艾米说下去。
“显然,让极境族在这里生存下来的,不是这些飞船上的原能转换器,而是来自星球内部的能量。虽然飞船本身也很重要,但是起到的只是吸收、传递与转换能量的作用,就算没有这些飞船,也能通过其他方式起到类似的作用。哪怕在四千多年前,建造一座吸收星球地热能的设施也不算什么难事。那么,为什么要把飞船留在这里,而不是建造一座这样的设施呢?很明显,这艘飞船不只是用来吸收地热能,并且用能量屏障把附近的区域保护起来,还有更重要的作用。”
“什么作用?”
“改造这颗星球。”
杨屹猛的一愣,不敢相信的看着艾米。
“飞船船体已经穿透了地壳,如果只是吸收地热能,根本不需要让船体穿透地壳,打出一条通道就行了。按照我的猜测,先驱者这么做,很有可能是想用这种方式来改造这颗星球的环境。”
杨屹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表示明白艾米的意思。
“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得到飞船外面去看看。”
“在此之前,我们得搞清楚这里到底有多少艘飞船。”
两人没再罗嗦,返回了飞船的控制中心。
虽然已经过去了几千年,但是飞船上的控制设备还能运行。仔细查找了一番,艾米从飞船的资料库里找出了一份文件。
这下,两人才发现,留在这里的飞船有数千艘之多!
更让两人震惊的是,所有留下来的飞船都深入地壳,而且都产生了一个火山口,形成了一个小型生态圈。这些火山口遍布整个风暴海洋的海底,相互之间的距离不是很远,并且通过一些地下隧道连接到一起,构成了一个巨大的网络,也是一个完整的,可以说是四通八达的生态系统。
显然,问题就在这里。
如果艾米的猜测没错,那么改造星球的环境根本用不了这么多飞船,更用不着把这些飞船形成的生态圈连接起来。以这些飞船的体量,只需要几艘、最多几十艘就能在几百年之内完成改造工作。增加飞船的数量,只是加快了改造速度。很明显,先驱者不可能为了不受重视的极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