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赵匡胤传 >

第51章

赵匡胤传-第51章

小说: 赵匡胤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腔怒火,射向郭威。原来同朝为臣,你郭威得了天下,就这样把同僚往死胡洞里逼,不仅逼老的,还要逼小的,得势不饶人,这口气高行周如何能够咽得下?

他不仅不恨赵弘殷,而且从信的字里行间看到那老态龙钟的赵弘殷浓浓的舐犊之情。他把儿子打发回家,不也是这种心思吗?以死尽节,他把自己孤身一人留在潼关,不也是这种安排吗?因而他倒从信中看出赵弘殷的聪明,看透了他的心思。

寻思一番之后,他毅然地对杜二公说:

“感谢贤弟送信,内容本帅已尽知。恕我暂不作复。回去请转告赵公子,三天之后,若无动静,请他放手攻城,结果到时自晓。”

送走杜二公高行周修家书一封,当即派人送往山东老家。第二天晚上,高行周交待侍者,自己要安心静养,不要进来打扰,然后自己修饰打扮一番,伏案疾书,给赵匡胤写了一封信,把信密封之后,封皮上写着“高行周留书,赵匡胤亲拆”。一切安排已毕,随手“嗖”地拔出宝剑,口里念念有词:“郭威、郭威,篡国逆贼,我生不能食尔之肉,死定要夺尔之魂!”

他把身子转向东北,望着山东的方向,心中念着:“夫人、怀德,永别了!望你们平安康健,我于九泉之下,心也安然!”他又想起早早失散的儿子怀亮,不知生死,永难再见了,止不住流下泪来。

他猛地把眼泪一抹,自言自语道:“高行周呀高行周,你从十四岁上阵,四十年来沙场驰骋,枪挑过无数英雄,马踏过多少豪杰,英名一世,虽不能说流芳千古,但总算不虚此生。而今,自刎一死,对汉主可说尽了忠;借头与人,对朋友算是全了义;自己死,却保全了儿子,使高氏香烟有断,对祖上算是尽了孝。”想至此,他喊出声来:“高行周、高行周,一世无敌,临终忠、孝、义三全,你复来何求。嘿!”借着这一声大喝,他把剑向脖子上只一抹,一股热血喷出,刚刚写好的那封信上,溅满了血迹。——一代英雄,这就结束了他的一生。

第三天一早,侍者前来照料,一进门,看见高行周坐于案前,二日圆睁,尸体不倒,脖上架着那口宝剑,凝着血迹。

“报告副帅,高元帅他、他……”

岳元福和手下几个大将正在议事,见高行周的侍者惊慌失措地跑进来,满脸泪迹,跪在地上,语不成声,知道出了事,把手一摆,领着几个人,急趋元帅寝房,看见高行周已经自刎而死,喊了声“元帅”,已经跪下,几个人跟着一起跪了下去。

拜毕,就在高行周案前,岳元福与众将计议后事,说道:

“列位将军,如今元帅已亡,大军压境,潼关一镇之兵,难与圣朝为敌,为免生灵涂炭,我想不若归顺大周;况大汉已不存在,我等也免作无根浮萍,不知众位意下如何?”

众将一齐拱手,说道:“岳大人所说,实为识世务的英雄之见,末将等也是这个主意。

岳元福听说,当即修了降书,命大开城门,领了众将,全部卸去武械,一齐来到周营投降。

接到降书,赵匡胤不战而胜,喜出望外,令杜二公与董家兄弟守住大营。自己与郑恩、李通、周霸带了一百精壮侍从,随岳元福进城,办理交接,安抚之事。

一行人来到帅府,进入后堂,见高行周执剑在京,尸体不倒,郑恩说道:

“这驴毬入的高行周,死了还瞪着两眼,稳坐不动,还拿着元帅的架子。”

匡胤喝道:“兄弟不要胡言,高元帅当今英雄,盖世无双。若抗拒,你我岂是对手!他手刃一死,一方面尽了忠,一方面顺了民,使千万民众免除了刀枪之灾,他死的英雄!”

他说着,忽然看见案前书信上写着“赵匡胤亲拆”的书信,血溅信封,显得格外壮烈,不觉肃然起敬,躬身施了一礼,走上前去,小心翼翼地取过书信打开,示意让众将坐下,自己走过一旁阅读起来。

只见那信上写道:

汉潼关节度使高行周,尽节临亡,亲笔遗书,奉于赵公子台下:昔某与尊翁同为汉室重臣,曾结金兰之好,不意周兴汉灭,论为送旅之臣,今公子领兵至此,得周自知中兴无望,心如死灰,若刀兵相见,虽可一搏,徒增冤魂,空添孤寡,生灵涂炭,遗累万民。更有汝尊翁飞鸿:满纸血泪浸染,亟望息事平灾。舐犊之情,人心皆然,故愿借人头与君,以尽忠义之节。我无他望,唯遗怀德、怀亮二子,俱为忠勇之士,他日相遇,如能予以提携,则余感恩于泉下矣!专此布嘱,余不赘述。

这信下还附一信,匡胤看时,原来是父亲写给高行周借人头的信。两封信拿在手中,匡胤觉着有千斤般重。高行周不仅武艺超群,而且人格高尚,使他敬羡感叹。于是他把信装好,慢慢地回到案前,望着高行周双膝下跪:

“高伯伯高风亮节,堪为师表,听嘱之事匡胤没齿不忘,愿伯伯九泉下安息!”说着,泪水滴落下来。

赵匡胤站起身来,与众将说道:“高元帅在生忠直,死后神明,礼当隆重祭曲,以慰忠魂。”

岳元福遵嘱,当即准备了香案,赵匡胤带领众将,焚香下拜,匡胤颂道:

“高元帅灵魂不远,今日成全了赵某一行大功,既有功于汉朝故主,又有恩于当代黎民。赵某获恩,义当重报,今后若有升腾,必善待二位令郎。使其披蟒挂玉,有福同享,愿高元帅安息!”

众将一块高颂:“愿高无帅安息!”

只听“扑通”一声,高行周尸首倒在地上了。

祭毕,因要回京“报帐”,匡胤令手下取了高行周头颅,另刻了木香人头,与高行周安好,用棺盛殓,葬于潼关的山头之上,并立了石碑标记。

诸事安排已毕,匡胤把潼关帅印文于岳元福代掌,军政大小事务,均由岳元福管理。自己与众将回到大营。不战而胜,上下将士俱皆欢喜不尽,热烈庆祝一番,第二天就拨寨起营,顺着原路,望汴京出发了。

大军路过娘娘山,匡胤与舅舅杜二公商议,让他上山解散山寨,带了家属进京。杜二公上山后,晓喻山寨上原来留守人员:愿进京者同行;不愿进京者,发给安家费用,各奔前程。不许再聚山林,为非作歹。安排已毕,杜二公安排车辆,载了母亲与女儿杜丽蓉,自己与褚氏骑马,一齐向东京进发。

大军回到东京,赵匡胤先见过柴荣。柴荣闻信十分高兴。苗训上前恭贺说:

“怎么样?贫道说此行必克,而且时间只在两个月之内,至今不过四十天,我言之不廖吧?”

赵匡胤表示钦佩:“先生真诸葛重生也,这次先生预言又验,赵某心悦诚服!”

苗训哈哈一笑,说道:“过去的事再莫提他,且说如今……”,他用眼一直看着郑恩,感到他愣的着实可爱,于是接着说道:

“不知郑将军是否还要打断我的腿筋!”

郑恩这浑小子,记性颇好,他像欠了苗训一笔债似的,总怕人家讨帐,因而见了苗训,嘿嘿一笑,赶快走开,免得苗训提这档子事。他认为要躲过去了,正暗自庆幸,如今被苗训一提,急得他黑头上沁出了明晃晃的汗水。他“哇哇”大叫道:

“你这个妖道,我怎么知道你能掐会算?等会儿柴大哥摆宴,你罚我几大碗不就结了!”

柴荣笑道:“你输了官司,还要拿我的酒抵帐,也真亏你能说得出!”

他的话,引起了一阵哄堂大笑。

赵匡胤将董龙、董虎、李通、周霸对柴荣一一作了介绍,柴荣大摆宴席,为他们一行庆功,说待明日朝过圣上,再请旨领赏。

赵匡胤思念父母,略饮数杯,即告辞回家。

在赵家,杜二公和母亲、夫人、女儿见了赵弘殷夫妇,寒喧之后,就说起了赵匡胤和杜丽蓉的亲事。由老夫人作主,赵弘殷夫妇自然也欣然答应。并议定:不拘繁文缛节,当晚就与他们合卺成婚。于是张灯结彩,准备宴席,热闹非凡。

赵匡胤一进门,见家里热闹得象过节一样,及看到祖母,杜二公等均已来到,大门院落都贴着大红喜字,心里已明白了十分。他赶忙拜了父母,老人们没容他再作细节叙述,就给他和杜丽蓉草草举行了仪式,之后,大家入席欢宴。

得胜荣归,亲人相聚,又是新婚礼成,三喜临门,这酒宴吃的异常热闹。

赵匡胤原配夫人贺娘子,性本贤惠,见丈夫得胜回来,又办喜事,不仅没有醋意,反而格外地殷勤,以示支持;而杜丽蓉早把匡胤看成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喜事突来.她猝不及防,高兴得心慌意乱.脸泛桃花,显得格外温柔美貌。

杜老太及杜二公夫妇,心想事成,高兴得合不拢嘴,咱不待说了。而最为高兴的,当然就是酒宴中的主角赵匡胤。

与杜丽蓉成亲固是一喜,赵匡胤心中最为得意的,是他完成了征伐高行周这一件当初谁都不敢去办的大事,但是,他心里清楚,他父亲在这个过程中起了多么举足轻重的作用,他父亲在他的心中的形象,大大地升华了。

在赵匡胤眼里,父亲是个好父亲,只是对自己过于苛刻.严有余而亲不足,而且有时不讲道理,不听辩解,使父子之间总有一点隔膜;而今,从他给高行周的一封信中,使赵匡胤看到了父亲的内心世界,他不仅是位伟大的父亲。而且是一位伟大的英雄。关键时刻,一封书信,使高行周自刎,解决了一场残酷的战争,他对父亲的尊敬大异往常。

在赵弘殷的眼中,赵匡胤长大了,带着三千人马,义无反顾,敢去和威震四海的高行周决战,而且一路上增兵添将,将兵马扩大了几倍,他不再是惹等生非的公子哥,而是个有战略思想,能挑大梁的好汉了。他对儿子更加心爱了。

父子二人席间谈起高行周的遗言,都唏嘘不已。赵弘殷交待儿子:“我和你高伯伯都是各为其子,你和你高伯伯又是各为其主。世事就是这么微妙而又残酷。高怀德武艺超群,你要有一番作为,离个不开人手,以后要多方查访。妥善安置,以不辜你高伯伯的重托。”

“父亲放心,我一定要把他找到,要像亲兄弟一样待他。”

“好、好!”赵弘殷连连点头。

宴会已毕,新婚夫妇进入洞房。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人生两大快事,如今一齐来临,赵匡胤平生未遇,难以形容他的愉快心情。而杜丽蓉小姐久藏春闺,初试罗闱,不耐锦衾,不胜其妖羞之状。还是由久贯风月的赵匡胤引而导之,怜香惜玉,才渐入佳境。

夫妻恩爱无度,不觉曙光已露,金鸡三唱,为赶早朝,赵匡胤匆匆起床,洗漱完毕,连忙到晋王府去了。

周帝郭威驾坐早朝,文东武西,朝贺已毕,周主即宣赵匡胤见驾。赵匡胤领旨,来到金阶,俯伏在地:“万岁,臣赵匡胤奉旨剿叛,于途中招收了降将董龙、董虎、李通、周霸、杜二公,前后共收人马一万三干。兵到潼关,仗万岁洪福,逼得叛将高行周自刎,岳元福余众全部归顺,潼关之叛,已全部平息。”

高行周英武无敌,在周大祖郭成的脑海里留下了太深的烙印,赵匡胤来去一趟,仅四十余天,就平定了潼关,他听起来有点像神话,虽然知道赵匡胤不敢妄奏,但听起来怎么也不大相信,于是他问道:

“既然平息了潼关之乱,可取来那叛贼高行周的首级?”

“首级现在午门外。”

“可将高行周首级取来,待朕一看。”

只有首级才是真凭实据。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