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生活在明朝 >

第191章

生活在明朝-第191章

小说: 生活在明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瑾好不容易想好的词,还没白活完,便听朱老太爷低喝一声,“旁人如何与我何干?你是我朱府的外孙女,便与我有干系!”

  苏瑾张着嘴僵在那里。

  朱老太爷咳嗽一声,摆手,“你出去罢。”

  苏瑾知道自打她方才替陆仲晗说话儿,老太爷就上火了。可她只能替他说好话儿,若她要顺着老太爷骂他……不若试试!

  想到这儿,她眼珠子一转,笑眯眯地站起身子,走到老太爷身边,递上茶,替他顺气儿,“外祖父,是外孙女不懂事儿,叫您跟着受累了。方才不过是怕您更生气,才故意替他们说好的话。其实我心底对那府上也极不满意!我何曾受过这样的气?那府的老太太即不满意我,不若,我,我,我……”

  苏瑾“我”了半晌,下面的话还是说不出口。

  朱老太爷倒是一副玩味,“你就怎么样?”

  苏瑾心一横,答道,“那我就与相公和离算了!”

  “真的?”朱老太爷眼睛猛然一睁,盯着苏瑾。

  看这神情,苏瑾心中登时没了底儿,原想说出这样的话,会招他斥责一通,反过来安抚自己。可是现在看来,倒象是合他心意地……正要改口。

  秦氏的声音在外面响起,“祖父,瑾儿院中的人来回话,说药熬好了。让她先回去吃了药,如何?”

  苏瑾连忙道,“对对对,外祖父,我先去吃药。饭后再来看您。”说着不等朱老太爷发话,便很快地溜了出来。

  秦氏一见她,忙拉她下了台阶,快步走到院子中间儿,才压低声音道,“你今儿出去后,祖父与二位夫人议过这事儿。当时婶娘因问了一句,陆家老太太依旧不同意怎么办。老太爷便说了你方才的话!”

  “啊?”苏瑾惊讶地张大了小嘴儿,“他还真想让我与相公和离呀?”

  秦氏挽着她的胳膊出了老太爷的院子,悄声道,“许是气急了才说的话。作不得真!”不过,她随即轻叹一声,“祖父的性子是出了名的倔强,咱家有先祖的名气,他比旁人又多几分傲骨,若那陆老太太当真对你太过。他呀,说不得真会如此行事……”

  苏瑾默然。

  秦氏也默了。直到苏瑾院子门前儿,才停了下来,宽慰她道,“都是气急了才说的话。祖父疼你,大家都瞧在眼里,怎能不替你想想日后?以我说,这事儿,你只看着罢。祖父虽有些脾气,可人情世故,道理总还是懂的。与那府的人怎么说这事儿,必也会想个妥贴的法子。”

  苏瑾苦笑,“谢大表嫂。我晓得了,这事儿我也不管了。外祖父若把我的婚事弄砸了,到时我就到他跟前哭鼻子!”

  秦氏捂嘴一笑,“以我看,这话你该到祖父面前多说说。叫他知道知道你的决心!”

  苏瑾嘿嘿地笑了几声,莫不是她到时要拿出一哭二闹三上吊的劲头儿给老太爷瞧瞧?

  秦氏安抚她两句,便自去了。

  叶妈妈和来旺媳妇儿跟着苏瑾进了正房,都劝,“大少奶奶说得也有几分道理。这事儿,表小姐不过问也好。”

  苏瑾暗叹一声,她过问又会有什么改变么?就是她不来杭州也不会改变老太爷的心意!她可以表达自己的意愿,旁人听不听,则全在旁人,她左右不了别人的行为呢。

  这老头能做最坏的打算,这是铁了心,无论如何都要办这件事儿。

  默默吃了半杯茶,烦恼摆手,“算了,这事儿我不管了。他们爱如何如何!”

222章 “故人”

  苏瑾说不管就真的不管了。反正,她不掺和,谁把她的婚事给弄黄了,谁负责!

  再者她现在着实没什么好主意。船上写给陆仲晗的信,送到忻州,再等他回信杭州,总要再等些日子才能到。等他的信儿到了,看看情况再说。

  这事儿一放下,她真的就无心事一身轻了。

  在家休息两日,才去和朱老太爷说要出去看铺子看宅子。

  “宅子?”朱老太爷眉头一拧,瞪眼,“谁准你出去住了?还有那铺子的事儿,你爹爹即回来了,哪还须你操持?好生在家呆着!”

  苏瑾现在可理直气壮了,嘴一撇,“万一我的事儿叫外祖父给搅合黄了,我总得养活能自己不是?不对,还得养活孩子!难不成要我爹爹养我一辈子么?”

  朱老太爷气得胡子抖了几抖。盯着苏瑾看。苏瑾便也回看过去,祖孙俩大眼瞪小眼,互看了老半儿天,朱老太爷哼了一声,起身出去了。

  苏瑾嘿嘿笑了两声,领着叶妈妈和来旺媳妇儿向丁府奔去。

  这次丁府倒不冷清。二门外停着两辆马车,苏瑾招了一个婆子来问,那婆子笑道,“回陆夫人的话,是孙记的夫人和蒋记的夫人来访。”

  苏瑾到杭州,最想躲的便是这孙二夫人。不想,第二次来丁氏这里便碰上了。她忙摆手,“我不去打扰她们了。你也莫惊了夫人陪客,只悄悄的叫明月姑娘出来说话儿。”

  那婆子应声去了。不多时明月匆匆出来,见院门口半个人影儿也无,左右看了看,才轻笑一声,远处大树底下的长椅处走去,走到不远处,便略带些调笑地问道,“苏小姐怎么坐这里来了?”

  “凉快呗!”苏瑾嘻嘻一笑,站起身子。

  明月跟着一笑,走到她近前,行了礼,才问,“您今儿是无事来坐坐,还是有事儿?”

  “想去去看夫人帮留意的铺面和宅子。你不用惊动她,只找个经办的人带我们去便是。”苏瑾今儿因老太爷的关系,出府晚些,此时已半晌午,里面的人约摸要用过午饭才回,这事就不劳丁氏亲自陪她了。

  “原是这事。是我们府里一个姓柳的管家帮着看的。他是这杭州人士,人头地面街道都熟……”明月本想说叫他陪着,又想他是男子,初次见面也不熟,独自陪着不合适,便笑道,“他今儿倒是有空儿。我这就去悄悄回了夫人,今儿我也偷一回懒,借借您的光,上街逛一回。”

  苏瑾也不和她客套,忙叫她悄悄去,悄悄的回。

  叶妈妈略带些不满地道,“小姐怕她做甚?”

  苏瑾笑笑,“不过是避开免得大家尴尬罢了。”孙二夫人若比她后来,晓得她在此做客,说不得也会主动避开。

  明月去了不多时,带着一位年约三旬半的男子匆匆过来。那男子中等个头身量偏瘦,全身上下收拾得极利索,面目透着股老辣精明。苏瑾知道丁氏看人的眼光一向比较准。她与自己不同,生意上她偏爱用经过历练的人,而苏瑾大约是刚起步的关系,用的掌柜与伙计,自己提携出来的多。

  而现在有了资本要发展,她便得好好琢磨琢磨这方面的人才。

  因先前没做想好做什么,丁氏只叫人挑位置好的铺面看。来了这几日,苏瑾终于有了些眉目,选起来便有的放矢了。

  因有忻州的生意,杭州必要设总号。在当地零售也好,转运到江南各地也罢,这都是必不可少的。忻州的生意说起来,不过羊毛毯子、皮毛和羊毛线三大类。都是与衣衫沾些边儿的。

  苏瑾便选定了绸缎密集处的一座铺面。也是丁氏给找的这几间之中最大的一间。是一座三间开门的三层小楼,后面有一座小院子。中间是个天井,三面房屋合计共有十二间。

  中间儿院子不少,里面种着几颗琵琶树,此时黄澄澄的琵琶已全完成熟,整座小院儿中弥漫着一股香甜的气息。

  里里外外瞧了一圈儿,苏瑾很满意。

  明月瞧见她笑,便问,“您这是打算开绸缎铺子么?”

  苏瑾含笑摇头,“能算一半儿的成衣铺子。”

  “成衣铺子呀,那不是我们夫人的老本行?”明月微讶了一下,笑起来,“您不和孙记抢生意,倒抢起我们夫人的生意来了。”

  苏瑾笑了,逗她,“不若你回去和丁姨说说,我们两家打隔壁如何?旁边不也一间铺子空着呢。”

  明月往左侧看了看,也笑了,“这主意不错。早先您接手铺子后,做的一些小物件儿,我们后来听曹掌柜说了,着实也想瞧瞧。若我们夫人再开铺子,那些花样子您可别藏私!”

  苏瑾自然不会藏私。而且丁氏做成衣的生意也好,做绸缎的生意也罢,她有货源优势,又有那么多年的经验。当然没大问题的。

  而她选这里,一是因染好的皮毛也当作一个产品来卖,二来,也想试试前世她见过的小皮草样式销量如何。在苏瑾看来,那些宽袖齐腰的小皮草,与现今的交领短襦款式类似,极适合少女穿着,透着股子灵动。比早先丁氏送她的小皮袄子,和姚玉莲送的那毛衣裳,都显得轻巧又别致,也更合适江南的冬天。

  二人说说笑笑,又去看最后一间铺面。

  最后一间铺面有些小,竟是位于茶庄茶行的集散地。这让苏瑾有些意外。

  那位跟随而来的柳管家大约是看出来了,因笑着上前道,“江南山多。徽州、池州、苏州乃至福建等,所有南方产的茶,皆自杭州入运河,再运往全国各地。因而茶在杭州算得上与盐、粮、绸缎、木材几项齐名地大行当。早先选铺子时,因听夫人说您许要阖家搬来,便在此处选了一间。陆夫人若不合意,可与我们说说,要何样的铺面,我们再四处瞧瞧。”

  苏瑾早先是没想过茶这一行当。实是因归宁府没此物,而且前世她也没接触过。如今突然有这么一间铺子,她倒有些跃跃欲试。

  这柳管家说的没错儿。江南几大行当,茶与丝绸可谓首当其冲。有道是傍着大树好乘凉,靠着好行当,也好挣银子。

  不过,现今是五月中旬,茶最多茶到七月,便不能再采了。不是那时没嫩茶,而是要给茶树休养生息的时间,以供来年。这生意虽可做到八月,可她现在接手,匆忙之间没有货源,铺子白白空着,确实有些可惜。

  想了想笑道,“柳管家想的周全,多谢费心。这铺子我是极动心的。不过,一时下没茶货,也没懂行的人手,买了可开不了张呢。”

  柳管家点头,“陆夫人所言极是,茶行的规矩,是只做半年。眼下确实也没甚好茶货,不过人手么,陆夫人若需要,我倒可以代为引荐几个。”

  “那我可要多谢你了。我回去好好想想,我看现下茶行已入淡季,想必这铺子当不会很快出手罢?”苏瑾虽然动心,对未涉足过的行业,还是要慎重。

  看过茶行的铺子,日头已偏过头顶。苏瑾忙拉明月找了间酒楼用饭。本是打算下午再接着看宅子,叶妈妈和来旺媳妇儿怎么都不许她再跑,“您瞧这天儿热的,大中头地,没哪个在外面逛。您还是双身子呢,可要悠着些。宅子又不急于一时,明儿再看也使得。”

  明月也劝她,莫累狠了,或中了暑气,反正日子长着呢,又非住几日便走。

  苏瑾只好听劝,遂了几人的愿。

  柳管家一听下午无须再看宅子,便也不久留,自先回府。

  用过午饭,外面街道上行人已极稀少,苏瑾看明月热得脸儿红扑扑的,颇为自责。连忙叫老吴赶车送她回去,就在二人刚出酒楼,立在路边等老吴赶车过来的时候,突见一顶小轿从不远处急急行来,轿帘是颇为醒目地粉红纱帐,自窗子里飘出来,如只粉红蝴蝶一般在正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