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我本闲凉(妾本闲凉) >

第38章

我本闲凉(妾本闲凉)-第38章

小说: 我本闲凉(妾本闲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涂氏一把年纪,心肠也不坏,只觉得自己怕是无意之间戳了陆锦惜的痛处,不由有些愧疚。
  当下,她哪里还敢提说亲这茬儿?
  忙忙就把话题给揭过去了。
  “哎,这一朵虞美人好像不错啊……”
  陆锦惜顿时就乐开了怀。
  提这个还真有用!
  看来往后倒可以把薛廷之拖出来,当个挡箭牌啊!
  谁要跟她聊东家姑娘和西家小子,她就把□□脸一挂,再幽幽叹上一声:我家那庶子……
  得!
  即便不百发百中,十个里面也得吓走八个!
  至于薛廷之……
  陆锦惜琢磨着,这庶子似乎也不是没主见的,只是不知道他到底有什么目的。若是他回头要作妖,索性给他娶个老婆,叫他分家出去,再轻松不过。
  这么想着,她竟有一种打通了任督二脉的感觉。
  心里舒坦,人面上也有神采。
  与涂氏换了话题之后,走路都多了一股风致。
  两个人聊了一会儿,又看了一会儿园子,便重新上了长廊,一路去了影竹楼。
  楼不高,两层。
  楼上一层招待诸位娇客,楼下一层则留给男宾。
  戏台子搭在楼下,高出地面三尺多,已经布置妥当。
  这会儿前厅里诸位大人都还没来,下层空荡荡的。
  唐氏已安排好丫鬟们,站在侧面的楼梯上接引着,也有几个丫鬟端着点心果子等零嘴,往楼上去。
  陆锦惜与涂氏一道到了楼前,抬眼便瞧见了那高悬着“影竹”二字的牌匾,竟被震了一下。
  “好疏狂的字……”
  笔墨饱满,一气呵成,挺拔如翠竹苍苍,萧疏则似冷梅欹斜。
  那“影”字的三撇,更是连成了一画,拉了下来。飘逸中更见力度,像是长河忽然坠落九天,竟叫人觉得惊心动魄!
  “这里改建前原本不是戏楼,乃是顾家大公子藏书的地方。后来他搬到府里另个地方去住了,书也跟着搬走,这里才改成了戏楼。”
  涂氏不大懂这字好不好,只是瞧见陆锦惜在看,便说了一声。
  “这匾额也是他当年些的,没拆走,留下了。”
  “原来是大名鼎鼎的顾大公子的字……”陆锦惜这才恍然。
  其实有些意料之外,可细细一想,又在情理之中。
  非这样一手有气魄的字,哪里又能挣得来满天下的名气?
  陆锦惜不赞同以字识人,但字写得好的人,总不会太差。
  先前她从旁人处听闻的顾觉非,真真假假,似水中月、镜中花,隐在一团迷雾里,怎么都觉得不真实。
  如今看了这字,她才觉得:确是有这么个人的。
  一下就真切起来了。
  “他可是一字千金的主儿,这匾额拆下来也能卖不少的钱呢。”
  涂氏难得开了句玩笑。
  陆锦惜看得有些收不回目光,倒想找个帖子来临临。
  听了涂氏的玩笑,她也笑起来:“您还别说,这字是值得起的。”
  “我也不懂文人们的事情,你说值得起,那便值得起吧。”
  涂氏知道陆锦惜出身书香门第,看这个自有自己的一套,所以也不反驳。
  两个人在这匾额下略驻足一会儿,也没留多久,便一道入了楼。
  楼上已宾客满座。
  几位贵夫人正凑在一起说话,唐氏照旧坐在主位,一见了陆锦惜与涂氏携手上来,她连忙招呼,请她们坐下。
  为了方便看戏,戏楼里排的都是长方桌案。
  桌上放着一应的蜜饯点心果盘,人只坐在一侧,正好面对着戏台子。
  陆锦惜落座在了唐氏右手边,涂氏则在陆锦惜的右手边,周围一片也大体是同地位的贵夫人。
  其他命妇与官家小姐,则安排在楼两侧。
  只一扫,陆锦惜就看见了那头刚坐下的叶氏,还有站在不远处正在跟卫太傅夫人董氏说话的卫仙。
  卫仙当然也看见了陆锦惜,两只眼睛都在冒火。
  陆锦惜想也知道,她被早上马车的事情坑得不清,见她此番形状,不仅不怒,心里反倒发笑。
  于是,她远远朝着卫仙,便挂出了一个纯善到了极点的温柔笑容。
  那一瞬间,卫仙险些被她气了个倒仰!
  可偏偏此地又是太师府,即便有满肚子的气,也实在找不到地方撒,必得硬生生憋回去。
  一时间,她脸色都青了。
  陆锦惜见了,心底半点负疚感都没有。
  她只当没看见,也不管卫仙心底如何恨她,便云淡风轻,收回了目光。
  身边的唐氏,正接了大丫鬟秋雨递上来的戏单。
  “夫人,先才已经按着您的吩咐,叫人把戏单递给了前厅。老爷并诸位大人已经点了几出,又说他们一会儿便来,这戏单送回来,也请夫人安排着,只管叫在座的夫人们都点了爱看的。”
  “嗯。”
  唐氏应了一声,便伸手一翻戏单。
  上头都是前厅的老爷们圈出来的戏。在寿宴这种场合,当然是大家都点的喜庆热闹的戏,一眼扫过去几乎都是,没什么不妥。
  只是……
  在眼见着就要将戏单合上的那一刹,唐氏眼皮一跳,看见了末尾被圈出来的那一行字,眉头顿时就拧了起来。
  “这一出《云阳法场》,谁点的?”
  陆锦惜一下就听见了,也跟着诧异起来。
  对戏曲她没什么研究,但是这一出《云阳法场》,听上去可不像是什么好名字。
  看唐氏这模样,怕是这戏点坏了。
  秋雨当然也是战战兢兢的,只是不是因为这戏,而是因为点戏的人。
  她战战兢兢地回道:“是、是老爷点的。”
  老爷点的?
  顾承谦?
  唐氏一下就愣了:谁能想到,点戏的居然是自家老爷!
  《云阳法场》乃是《邯郸记》里面的一出,主人公要斩头了,却迎来了转机,勉强由悲转喜,放在寿宴上算不得太大的问题。
  问题,出在《邯郸记》本身。
  这戏改自出了名的《枕中记》,讲的其实是“黄粱一梦”的故事。
  穷困潦倒的书生卢生,在路经邯郸投宿一小客店之时,遇到了仙人吕洞宾。他向吕洞宾尽述自己此生的不得志。
  于是吕洞宾给了他一个瓷枕,令他枕着入睡。
  在梦中,卢生历遍了世间的繁华,经历了自己的一生。
  考进士当官,甚至带兵打仗,三番两次被政敌陷害,甚至险些被砍头,最终才沉冤得雪,重新加官进爵,高官厚禄,位极人臣。
  五十来年后,他因纵欲得病,即便满门荣华也救不得,一命归西。
  这个时候,梦也就醒了。
  卢生睁开眼睛,才发现时间根本没过去多久,客店里的黄粱米饭都还没煮好!
  原来,一切不过是一场梦。
  在吕洞宾的点化下,卢生幡然醒悟,不再汲汲营营,跟着吕洞宾,去蓬莱仙山桃花苑,当了扫花使者。
  整个戏的重心,自然是在梦中那些事上。
  官场上的尔虞我诈,一些脏污隐晦,都在戏文里,老百姓们很爱看。可在官场上,《邯郸记》几乎是从来没人点的。
  看了会膈应。
  现在,竟是老太师自己点了这一出戏。
  唐氏心里揣度,最终还是展了眉头,只道:“既是老爷点的,想必也是心里喜欢,叫人唱了就是。另点上一出《还魂》吧。”
  秋雨这才隐隐松了口气。
  唐氏又将戏单向陆锦惜那边递:“诸位夫人也都看看,有没有什么想听的,都一并点来看看。”
  听戏时间也就一个下午,在场诸位夫人都是排过各家的寿宴,很懂规矩,知道回头还要排晚宴,只掐着数略点了几出,不占太多时辰。
  涂氏给补了一出《闹学》和一出《游园》。
  陆锦惜不爱听戏,只对方才唐氏特意问过的《云阳法场》感点兴趣,所以也没点,由着戏单传到了别处去。
  待戏单在场中转了一圈,赴宴的男客们便也打前厅过来了。
  浩浩荡荡一群达官贵人,里面还有不少的贵族公子,一时引得楼上的官家小姐们注目。
  陆锦惜一眼就看见,永宁长公主竟走在最前面,身边有个人。
  远远瞧着,一身锦袍,上了年纪,头发胡须都是花白,但此刻正谈笑,倒也算是精神矍铄。
  举手投足之间,自是有一朝重臣挥洒自如的气度。
  这肯定就是今日的寿星,太师顾承谦。
  他们一路过来,彼此谈笑,又有几个对着影竹楼的牌匾赞不绝口,之后才陆陆续续入了座。
  宾客到齐,戏单妥当。
  戏台子上,戏便也终于开演。
  “当啷当啷……”
  锣鼓一响,整个戏台子上便热闹了起来。
  先演的是涂氏点的《闹学》。
  陆锦惜手里磕了几把瓜子,又拿了一块枣泥山药糕来吃,细细听着,竟然也能听懂。
  这戏班子底子很好。
  昆山腔,生旦净末丑,从上到下扮相都是一等一,更不用说那一开嗓时候婉转多变的华丽腔调。
  实在是漂亮极了。
  一出接着一出演下来,楼上的娇客们如痴如醉,楼下的达官贵人们,看到爽处,则时常推杯换盏。
  整个影竹楼里,热热闹闹。
  没一个多时辰,一出《还魂》也结束了。
  杜丽娘也死而复生,与柳梦梅续了前缘,楼上的小姑娘,个个感动得眼泪汪汪,偏偏嘴上还挂笑。
  陆锦惜这等的“老江湖”,自然镇定自若,心底没什么感觉。
  她性情素来寡淡,不容易被感动。
  听戏,也不过觉得好听罢了。
  “咔。”
  又掰了一颗瓜子。
  陆锦惜重新将目光放到了戏台上,先前一出戏的人已经退下,没一会儿便已换了新的上来。
  “咚!”
  一声鼓响。
  几个差役扮相的押着一个身穿白囚服的老生,气势汹汹走上。
  随之似号角铮鸣,苍凉之音骤出。几声锣鸣后,凄迷的曲笛声伴着三弦拨动,一时缭绕而上,竟哀婉不绝。
  台上那老生裹着头,垂着首,嗓音似山势,逶迤曲折:“排列着,飞天罗刹……”
  声音里,千回百转,顿挫里竟藏着千般万般的悲怆!
  一个“刹”字,在喉咙口,舌尖上,一遍又一遍地回响,只震得人连鸡皮疙瘩都冒了出来!
  陆锦惜一下就愣住了,竟听得毛骨悚然!
  整个热闹的影竹楼,也在此刻,齐齐一静。
  下一刻,台上便热闹了起来。
  鼓点乱飞,明锣敲动,响板跟随,竟是这几个差役,将送囚徒扮相的老生“上路”!
  这可不是那一出《云阳法场》吗?
  座中人,包括陆锦惜,都一下判断了出来,不由有些面面相觑。只是前面坐着的顾太师,半点反应都没有,还跟永宁长公主一起喝了一杯。
  众人一时都不怎么敢说话,只静悄悄地听着。
  这样与之前截然不同的气氛变化,陆锦惜当然感觉到了,心下觉得古怪,只竖起耳朵来听戏,一面听,一面瞧着下头。
  那扮作卢生的老生,绝对是戏班子里的顶梁柱,一个抬手一个转头,竟浑身都是戏。
  嗓子就更别说了,唱腔配着那笙箫唢呐,眨眼就把人给带进了情景之中。
  卢生带兵打仗,立了战功,抵御了来自番邦的入侵,更在天山勒石记功,凯旋还朝,被封为了定西侯,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同平章军国大事。
  谁料,阴险政敌,竟诟诬他里通外敌,与番邦勾结。
  皇帝立时震怒,下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