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外星球的礼物 作者:[美] 詹姆斯·冈恩-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知道。”法姆斯特夫人肯定地说。
阿德里安猜想,这家书店在被官方关闭那么久以后,之所以能够东山再起、经营得以延续,秘诀之一,也许就是它完整地保留着所有的记录。
“你是不是想让我在剩书里找,马斯特先生?”她冷冷的目光从塑料眼镜后直射阿德里安,带着点挑战的味道。
“下次吧,法姆斯特夫人。”他付了钱,取了发票,拿了书,走出书店,兴奋的感觉代替了先前的烦恼,他甚至觉得自己有些颤抖,好像手里的书将会改变他的一生。
他要帮助那些有志于太空旅行的人飞出太阳系,尽管这个梦想太遥远,但他为此付出了代价——迄今他仍是个单身汉,没有建立家庭。这怪谁呢?他的问题是他爱的女人不爱他,而对他有兴趣的女人,他又觉得工作比她更有趣些。按理说,现在他并不急着回单身公寓,但手头这本书让他迫不及待地想要赶回去。
然而,他并不急着去品尝这本书带给他的快乐,他先换上舒服的线衫,从冰箱里拿了罐冰啤酒,又从食品柜里拿了包花生,然后到起居室里,在电视机前的安乐椅坐下,看看有没有新闻、科学节目和科幻连续剧。最后,他才打开了那本《来自外星球的礼物》。
第一章的标题是“他们在哪儿”。大致讨论了外星人的一些活动,比如外星人是否在很早以前就来过地球,现在是否还在研究我们。尽管如此,阿德里安还是看出了作者的“言外之意”:可以确认外星人来访过的证据已被一个地下政府组织隐匿!但尽管如此,只要平时比较关心太空消息或对此稍有认识的人应该可以发现,另外还有外星人在跟地球联系。
阿德里安完全是以一个专家的眼光在审读这一章节,文章认为,能证明外星人来过地球的证据不但少,而且就已掌握的来看都是些随机性的零星事件,外星人成了现代版的天使加魔鬼。关于他们来访及绑架地球人的传闻早已取代了过时的宗教传说。
作者在字里行间对外星人的存在与否提出了质疑。从理论上讲,所有的星体都存在于星系之中,他们中的大部分都可以孕育生命,并发展科技使它的居民进行星际旅行。很多科学家都已承认这一点。当然不能否认,有的外星人比我们存在的年代更长久,比我们聪明,科技比我们更先进。可是。就像著名的物理学家费米所问的那样,他们从哪儿来?他们为什么到现在还不显身?UFO迷们想当然地认为,他们就在这儿研究人类,绑架地球人做实验,甚至认为在世界某个偏僻角落曾有飞碟坠落,遍地都是外星人的尸体。政府将消息封锁可能是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和UFO狂热者的疯狂举动,或者出于自己本身的研究需要。
……可是《来自外星球的礼物》暗示:外星人不访问地球另有隐情,我们可能永远也不知道为什么,除非自己飞上天去问问他们。
一个问号顿时浮现在阿德里安心头:从作者所选的题目和写法来看,他好像尽量不使自己的书在成千上万的关于外星人和飞碟的书刊里引人注目,为什么呢?他惟一能想到的解释是,作者在文字背后藏了一个秘密,他希望有心人能解开它,就像在一堆玻璃中找出真正的钻石。有什么比通过写书来泄密更好呢,毕竟这世上,既会有人把它当真,也会有人对它不以为然。
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迫不及待地翻到附录,他记得就是在这儿发现那些图画的。它们可能是某种交通工具,潜水艇,一架没有机翼的飞机。令人不解的是,图稿好像根本没有将空气阻力考虑在内。图画得很粗糙,可又不像普通的草图。图中有一些空缺,像是出于某种考虑故意留在那儿,以便随时添加些什么。不过,阿德里安可以清楚地看到,推进系统是一组反应堆,船尾有它的喷口。燃料舱很小,奇怪的是,反应室也很小而且样子很古怪。
阿德星安又看了几页。在另一页附录上,他发现了引擎的设计。它由两部分组成,当它发动时,其中一个部分通过奇怪的喷嘴、穿过某种磁场得到加速度,以此获得能源。
最后一幅草图好像是解释为什么会设计这么有限的燃料舱和如此古怪的引擎的。这种容器的设计,显然可以使里面的东西永远也碰不到它的四个面。那是某种等离子体被包围在磁场中,磁场由建造在“飞船”里的永磁体维持,或者“飞船”本身就是一个磁源体。附加的设计展示了如何将太阳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简直不可思议——反物质!它和物质相合——比如,氢与反氢,湮没后会产生巨大的能量。这也许为我们飞入宇宙提供了另一条通道。
这是真的吗,应该说他对这种设想是持怀疑态度的,因为它太神奇了,就像科幻小说里作者精心设计的一样。不过高科技的东西可能就是这样,简简单单,决小故弄玄虚。好像宗教剧,它所有的假设都合情合理,这和宇宙飞船设计界总爱讨论的那些极富想像的构想,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惟一的不同是:他们是有效的设计图纸,而不仅仅是某种构想,甚至可以把它们看作业已过时了的东西,就像博物馆里的展品。再不然,也可以把它们比作早期飞行器——譬如莱特兄弟的飞机——的重新设计。
阿德里安晃了晃脑袋,他觉得自己像个UFO的狂热者,先前那些想法太不可思议了,可这就是这本书所想要表达的含义:他已经把它当作自己心灵的慰藉剂,说出了他心灵深处的愿望。尽管书里没有明示,但它的题目暗示了这些设计是从某处得来的——也许是外星人。或许它们真的是来自外星球的礼物!
第二章
阿德里安把书递给法姆斯特夫人。
“你说过可以帮我找到它来历的。”
“是的,”她抬起头,目光透过镜片严肃地看着他,胖胖的脸上阴云密布,“就查这一本吗?”她看着他的脸,好像上面写着他的问题。
“好的,看在你的份上,马斯特先生。”她把首页的条形码在消磁器上一扫,然后在键盘上敲入一连串的字母。
“这本书是六个月前随一箱滞销书从一个批发商那儿廉价买来的。”
“都是宗教书?”
“我猜大部分是吧。”
“能帮我查一下作者是谁吗?”
她指着封面上的名字,说:“乔治·维特伯生。”
“我是问他的地址。当然,我知道这给你添麻烦了。”阿德里安赶紧加了一句。
法姆斯特夫人似乎想说什么,但最终未说出口,只是继续在电脑中查找着,这次她找到的是“已出版书籍”,可没有作者的地址。她又试了试数据库中的其他图书馆,甚至国立图书馆,但仍一无所获。
她笑道:“也许是孤本吧。”
阿德里安扮了个鬼脸,说:“也许比你想的还复杂。”
她看着他:“我们是在干什么勾当呀?马斯特先生,这犯法吗?”
“这么做可能很危险,”他半开玩笑地答道,“但肯定不犯法。利用写书的机会将某些人准备恪守的秘密公布于众,你不会把这称为犯法吧。”
“商业机密?在书上?”
他很不想把法姆斯特夫人扯进来,这件事看起来很蹊跷:这样的信息不该出现在这样的书里,到他手里纯属偶然。这反而激发了他对这个无名作者的必趣。
他把书翻到附录,指着一些图画说:“这些是宇宙飞船设计图。”
“你怎么知道?”
“你熟悉各种图书,而我知道宇宙飞船。”他说,“我不记得是否向你介绍过我自己,我是个宇宙飞船设计工程师,我专门研究这样的设计图。”
“不可思议,”她边说边翻了翻附录,她的表情告诉他,她对此一无所知,“我会记住你的话的。”
“找想找到作者问问他是从哪儿得到这些的。”
“我明白了,可是他为什么要把设计图用这种办法公布呢?”
“问题就在这儿,”阿德里安说,“看上去他好像希望有人发现它,并能理解它……”
“就像你,马斯特先生。”
他点点头:“而且没有人想到它会以这种方式存在,特别是那些企图对此保密的人更不会想到。”
“这样一来,暴露了这个某些人竭力想对公众隐瞒的秘密,也不会惹祸上身了。”
“我同意,法姆斯特夫人。”
“好吧,”她又转向电脑,“我可不喜欢有人遮遮掩掩的。”她敲打着键盘,“我们可以在出版商那儿碰碰运气。”
终于,出版商的名字出现在因特网上,他的名字下有两本书,全都与UFO有关,可没有一本是《来自外星球的礼物》。
未及阿德里安反应过来.法姆斯特夫人已拨通了出版商的电话。
“你好,”她打开扬声器,这样阿德里安也可以听到谈话,“是出版商乔尔·辛普森吗?”
“是的,”对方犹豫了一下,答道,“请问你是谁?”
“我有一位客户想了解你半年前出版的一本书。”
“我只出版过两本书。”辛普森说。
法姆斯特夫人对阿德里安扬了扬眉,好像是示意他在说谎,“那么那本《来自外星球的礼物》呢?”
“我想你弄错了,我从来没有出过那本书。”声音从那头悠悠地传来,“请问你是谁?”
“很抱歉,打扰了,”法姆斯特夫人说道,“也许是另一位与您名字一样的出版商吧。”她放下了话筒,“怎么样,马斯特先生?我想你是对的。”
“我真希望你没打这个电话,”阿德里安说,“我有种感觉,也许已经有人找过辛普森,威胁他不准出版此书,并报告任何向他询问此书的人。或许这本书本来就是孤本。”
“我并没有告诉他我的名字。”
“也许对方有来电显示,甚至有自动录音设备呢。”
“我没想那么多,”她说,“你把整件事说得像个阴谋。”
“我希望是我弄错了。我真不该看那么多荒唐的惊险小说。”
“不管怎样,我们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她胖胖的脸上显露出下了决心的神情。
“我们好像陷入了迷宫。”
“迷宫里也是有很多条路可以走的,”她神秘兮兮地说,“就像你说的,我是做图书生意的。让我再在电脑里查一下,我会找到作者的,至少能知道我们怎么才能找到他。”
“我们,法姆斯特夫人?”
“我说过我不喜欢有人遮遮掩掩的,也不喜欢有人做的事会威胁到别人的生命。”
“我不愿拒绝你的好意,可我真的不想让你卷进来。”
“我已经卷进来了,马斯特先生。除非拒绝我的帮助,否则咱们就一起干。不过请先告诉我:我们究竟要干吗?”
“我们要设法找出这些图稿的来历,再看看是否还有其他资料,然后我们造一艘宇宙飞船,飞到太空去。”
“那倒是值得冒一下险。我一直梦想能飞到太空去看看。”她说着转向电脑。
那天晚上,书屋被一场莫名的大火烧毁了。
第二天早上,他们临时买了票赶往凤凰城。票是阿德里安用从自动取款机里取出的现金买的,为此他不得不向售票小姐出示他们的身份证。不用说,身份证上有他们的真实姓名和照片。他本不想让法姆斯特夫人跟着去,但她却坚持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