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武唐第一风流纨绔 >

第286章

武唐第一风流纨绔-第286章

小说: 武唐第一风流纨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史那道真跑在带动队伍的前头,他挥舞着手中的长刀,一个劲地怒吼。责怪将士们追击不力,令身边的亲卫及军士再加快速度追击。

追击间,一名校尉快速跑近阿史那道真身边,隔着阿史那道真的一群亲卫大喊:“阿史那副帅,那是吐蕃小论的旗帜……那是吐蕃小论的旗帜。是赞婆的人马!是赞婆逃跑了!”

吐蕃军中和大唐军队中一样,都有表示领军将领身份的旗帜,战前曾负责过打探吐蕃军情,熟悉吐蕃事务的这名校尉,在接近赞婆所领溃部的过程中。终于认出了吐蕃溃兵所展的是吐蕃小论的旗,发现吐蕃溃兵中特别的旗帜后,他拼命地赶上来,向阿史那道真禀报。

开始时阿史那道真并没听清这名校尉的呼喊,在身边的亲卫传达了几遍后,他才反应过来,得到再次确认后。他不由的大喜,没想到在他面前出现的竟然是这么一条大鱼,真是天将降富贵于他也,要是将赞婆生擒,那他立下的战功不比任何人差。即使与裴行俭和贺兰敏之比也是如此,因此他再次喝令,要将士们加快追击的速度,无论花什么代价,都要生擒赞婆。

听到前面的吐蕃溃兵里面可能有赞婆,斗志已经被激励起来的唐军将士更是兴奋异常。他们不断地用马鞭抽打着身下的战马,不顾一切地狂奔起来。无数的雪花在将士们的战马下抛散开来,迷了后面跟进同伴的眼睛。一些人因为跑的太快。战马不支倒地,被掀翻在雪地上,他们起身后,没顾的上拍去身上沾着的雪渍,想尽快再上马追击吐蕃人,但摔倒过的战马无论如何都是不可能一下子恢复状态的。甚至都不能马上站起身,急的落单的唐军将士团团转。

但更多的唐军将士还是顺利地奔跑着。往吐蕃人身后追去,两队人马的距离越来越近,阿史那道真再次发出命令,让将士们分散开来,准备从几个方向包抄过去,他已经发现吐蕃人逃跑的速度慢了下来,如何会错过包抄围歼的机会。

但就在他们准备包抄围歼吐蕃残部时候,一队约两千人马的吐蕃人突然停下了逃跑的脚步,并迅速折身,往追击的唐军方向冲了过来……

“小论,唐军追上来了,你快逃吧!”伴着赞婆逃跑的米桑大声叫喊,“属下带领军士抵挡一阵,支察的人马肯定抵挡不住!”

支察是赞婆的护卫队副队长,在发现唐军的大队人马快速追上来后,他率先领着两千人马断后阻击唐军的追击,掩护赞婆逃跑。

但赞婆发现唐军好似识破了他们的计策,有一大队人马绕过支察所领的阻止人马,直接往逃跑的他们追击过来,赞婆只得快马加鞭逃跑,心里有种绝望的感觉涌上来。这部唐军的领军将领同样不是泛泛之辈,追击过程中就看穿了他们分兵阻击的逃跑策略,赞婆不知道他如何才能逃走,沮丧之下对米桑的话都反应。

见自己的父亲没有说话,只是一个劲地驱马逃跑,莽布支忍不住,代自己的父亲命令道:“米桑,前面有个山谷,等小论率部冲过这里后,你带人守住前面那个山谷出口,一定要阻止唐军的追击,等小论回到乌海,一定会领军回来救援的……”

见赞婆依然没回话,米桑只得应莽布支的命令,马上勒马减慢了行进的速度,命令自己所领的两千人马同样减速,让赞婆和莽布支率先通过前面不远处的山谷,他准备在山谷另一边的出口防守,以弓箭及军士的性命,阻挡唐军的追击。

赞婆对他有恩,曾有一次米桑因为犯了错,差点被当时的大论,也就是赞婆的父亲禄东赞处死,是赞婆在禄东赞面前求情,他才免除一死,并在随后几年内得到重用,当上岱本,成为一桂东岱的头领,他对赞婆可是感激涕零的,今日也甘愿率部断后,只当报恩,帮助赞婆逃回乌海。

山谷中积雪更厚,战马通过的速度不快,不过最终赞婆和莽布支还是带着残存的三千余人通过了山谷,往前方跑去,米桑勒停坐骑,命令手下的将士准备迎战,所有弓箭都上弦,等待追击的唐军到来。“吐蕃的勇士们,今日我们即使全部战死,也要将唐军拖住,不让他们追击小论!”米桑悲壮的命令在手下军士的头上吼响。

米桑率部留下来后,赞婆似终于醒悟过来,他在飞逃的过程中,也曾停下来,回望在山谷出口布置阵型的米桑部,长叹了一口气后,又继续狂奔。

他依然想不明白,唐军为何会出现在这里,难道裴行俭能掐会算,知道他兵败后会往这个方向逃跑,所以在这个地方安插了一队军士截杀?要真是这样,裴行俭的能力也太让人可怕了。

快速奔跑中,耳边传来的是风的呼啸声,但呼啸声中不夹杂着一些令人恐惧的响声,赞婆明白,那是唐军所用的厉害武器所发出的响声,还有喊杀声,他回头望望,但看不清什么。

赞婆知道,米桑所领的人马已经和追击的唐军交上手了,支察的人马也肯定与唐军杀在一块了,他也明白,再过一会,这两部人马近四千人将全部成为唐军的刀下鬼,或者当了俘虏。解决了两部阻止的人马后,唐军会继续追上来,赞婆清楚他要趁此机会拉开与唐军的距离,并利用对这一带地形的熟悉,将追击的唐军甩掉。这是数千将士不惜生命给他换来的时间,他一定要珍惜。

赞婆带领手下人马继续往西北方向狂奔,心里已经绝望的莽布支带着他的手下跟着飞跑。

在飞奔了近一个时辰,累毙了不少战马后,赞婆他们跑上一个山头后,终于停下来暂时休息,赞婆回头看来时的路,数里之外没有人影看到,看来他们终于暂时摆脱唐军的追击了。

李孝逸、李谨行、李多祚这三位李姓行军总管率近四万人马,先于大部队开拔,他们行进的速度也很快,比阿史那道真部早一天左右时间抵达黄河九曲,在熟悉这一带情况向导的帮助下,确认方位后,继续向西方向,往乌海方向行进。

黄河九曲离乌海还有两到三百里的路程,这一段路程与来时路相比,相对好走,他们计划用五天时间抵达乌海,在吐蕃人不备间对其发动突然袭击,给论钦陵一记狠狠的打击,甚至一战就重创论钦陵部,创造一个迹。

不过在行军过程中,三位总管之间时常起纷争,因为职务原因,无论是李孝逸和李谨行,对其他人都没有绝对的权威,有时候很难说服对方同意自己的观点。

在离开黄河九曲后的第三天,扎营后三将又为最终如何攻击吵开了。

李孝逸认为我大军攻击赞婆部,赞婆肯定会求救,得到赞婆通报的论钦陵部一定会率军驰援,我军可以寻一处吐蕃人必经之地设伏,以一场漂亮的伏击战重创吐蕃人;而年轻气盛的李多祚则倾向急袭吐蕃人的大营,李谨行也赞同这种观战,三人谁都说明不了谁,最后李孝逸只得拿出裴行俭临时赋予他的权利,威吓其他两将,李谨行和李多祚不得不止了话,但气呼呼的依然不服气。

“报……”帐外传来军士的大声报告。

他们这部人马带随带了不少简易的帐篷,大半的军士们在宿营时候有个遮身之地,但还是非常艰苦,每帐都挤了数十名军士,翻个身都能压到别人身上。

听到帐外大声的禀报,三人都停下了话,令禀报的军士进来。

进来的是一名派出去探查情况的斥候头目,这名一身雪白装束的校尉进帐对三人行礼后,大声禀报他们刚刚探查到的军情:“报告三位李总管,前方六十里地发现吐蕃人大军的行踪!”

“什么?吐蕃人?”

://。。

第三十六章大非川之战(十七)

'··]更新时间:2012112119:20:38本章字数:4697



李孝逸、李谨行、李多祚听到斥候的报告,都呆了一呆,并下意识地追问!

“是,前方发现吐蕃大军的行踪!”看到三位总管都很惊异,斥候只得再重复了一句。

“吐蕃人大军的行踪?”确认自己并没听错后,李孝逸兴奋的跳到了面前去,连声追问,“快告诉本将,吐蕃人在哪里?有多少人马?他们行往何处?”

大军行进了二十几天,日子过的苦,包括李孝逸在内的唐军诸将都渴望能尽快与吐蕃人交上手,以泄心头的郁闷,现在猝不及防之下听到吐蕃人的消息,几人都如打了针鸡血一样兴奋。

“报告李总管,吐蕃人大军在我军前方五十里处,至少有十万人以上,他们快速往这个方向而来,最迟明日午后就会与我军接触!”这名校尉将大概的情况用简洁的语言汇报了。

三位总管都姓李,让部下的将士们在禀事时候很苦恼,他们没办法在称呼上将三人区别开来,只能用一些其他手段区分,比如眼神和手势。

“太好了……”李孝逸拉着这名吴姓校尉,来到放置在帐内的地图前,勒令他将情况说的更详细一点。吴姓校尉也把他们所探到的情况再详细地讲述了一遍,包括一些细节上的东西。

李孝逸、李谨行、李多祚听了后神情很有趣。也迫不急待地把斥候打发走了。

“这是论钦陵的大军!”斥候离帐后,三人几乎异口同声地说出了自己的推断。

三人话说出后又各自愣了一会,李孝逸快人快语地说道:“两位李将军,末将觉得,论钦陵是准备率军驰援大非川的,大非川的赞婆部肯定受到我军的攻击,大帅和武副帅很可能攻击已经得手!”

李多祚点点头,认同李孝逸的说法:“末将赞同李将军的推断,一定是赞婆部受到我军的攻击,不敌之下向论钦陵求援了。论钦陵部是准备救援赞婆的!”

“末将觉得我们的计划必须改变了,不必再直指乌海,而应该在途中与论钦陵部交手!”李谨行指着地图上标示的一些山川河谷说道:“我们前方山口河谷众多,有许多可以伏击的良地,末将觉得我们应该集中全部人马,在一处适合伏击的地方设伏,突然论钦陵的大军!”

“末将赞同李总管的提议,择一良地伏击论钦陵!”李孝逸马上表示赞同李谨行的提议。“但前提是,我军的行踪万不能被吐蕃人侦知,不然就处于被动局面!”

李孝逸、李谨行、李多祚在商量一阵后,达成了三人都认可的意见,在前方寻一处好的山谷地,准备伏击论钦陵的驰援大军。我军中有大量的火器。火器及每名将士所带的弓箭在行进过程中基本没什么损失,要是能出其不意地伏击吐蕃人,必须能重创论钦陵的人马。

三人细细商量一阵后,马上召集手下的将领们布置最新的安排,同时派出更多的斥候。打探吐蕃人消息,并严防吐蕃斥候的渗透,尽量不对手侦知我军的行踪。

大非川,原吐蕃人的大营,有近半的地方依然残留着残酷战事进行后的痕迹。

这一片地区只有原吐蕃人扎营的这块地方适合军士驻守,因此裴行俭也选择了以相对保存完好的吐蕃右军营地用来安置我军将士。驻扎着我军将士的帐篷附近是基本清理完毕了。但原吐蕃中军及左军营地还没完全清理出来,因为被烧死的吐蕃人实在太多,我军将士又急需要休息,并没对吐蕃的中军及右军进行大规模的清理,只是把一些完好的营帐搬走,包括原赞婆的中军大帐。

尸体在雪域高原并不会很快腐烂,但为了预防瘟疫什么的,贺兰敏之令将士们押着吐蕃俘虏。在接下来时间内将阵亡的吐蕃人尸体全部集中起来焚毁,集中掩埋,我军阵亡的将士也将他们的尸体火化,骨灰带回,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