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风云-第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凤凰璧怎么会一分为二?断箭既然能佩戴凤凰璧,那他在白马堂中的地位一定很高,难道他是白马堂的小主公?断箭和李丹显然是一对孪生兄弟,如果断箭是白马堂的小主公,那李丹真实的身份岂不和他一样?凤凰璧的另外一半是不是在李丹手上?
昭武江南烦躁不安,疑团越来越多。
李丹是魏国公李弼之子,这一点毋庸怀疑,如果按此推测下去,那李弼岂不成了白马堂的老主公?不可能,绝对不可能。虽然三百多年来断氏白马堂只是个传说,但自己却有幸和白马堂数次接触,并且双方还建立了商贸往来,对白马堂稍稍有点了解,它的势力之大,远远超过了自己的想象。白马堂的老主公即使大隐隐于市,也不至于摇身一变成了名震天下的李大将军,而且凭借李家的权势和李丹在敦煌十年的经营,他们也没必要和自己商贸往来,不过,凭李丹和断箭的长相,可以断定李家和白马堂肯定有关系,而且关系密切。断箭突然出现在大漠也可以证明这一点。还有,李丹久在边关,很难和大陈人取得联系,更难以获得对方的信任,但此次李丹和大陈人配合默契,显然和白马堂有关。白马堂和大陈的关系非同一般,当初白马堂和自己接触并建立商贸就是大陈人牵线搭桥的。李丹在西域屡屡得手,和白马堂的鼎力相助密不可分。
那么,白马堂为什么要介入大漠纷争?李丹到底是为维护大周国的利益,帮助宇文护稳定长安形势,还是为白马堂做事?如果他也是白马堂的人,那么他现在所作的一切,是想实现白马堂的什么目标?
三年前,北齐武成皇帝高湛驾崩,自己东进中土吊唁,顺便出使齐周陈三国,觐见三国国主。在江左大陈的建康栖玄寺,自己拜见了天下闻名的慧思大禅师。大禅师曾说到中土百姓饱受战火之苦,渴望华夏统一。自己就是在那个时候听说了白马堂,并在大禅师的请求下,和白马堂签订了商贸要约。当时大周对丝路的控制越来越厉害,除了粟特人,其它商贾在丝路上的收益迅速减少,白马堂显然也受到了大周国策的影响,不得不通过粟特人来保证自己的收入。今天回头看看,慧思大禅师的话别有深意,而白马堂的的目标极有可能就是华夏统一,他们突然和自己签订商贸要约,其背后的目的不仅仅是保持商贸往来,肯定还有更大的目的。
他们的目的是什么?假如李丹志向远大,意在华夏一统,那么他今天在大漠上所作的一切,不仅要分裂突厥汗国,还要乘势挑起大周内讧,如此一来,他可以帮助大陈人举兵西进,取荆襄,据巴蜀,北上关陇,如果运气好的话,大陈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然后汉人将高举北伐大旗,继先人之志,开始一统华夏的血战。
江左是汉人,慧思大禅师是汉人,李丹和断箭兄弟是汉人,刚刚重返大齐朝堂的祖珽也是汉人,准备在天山南北发动叛乱的柔然国相淳于盛也是汉人……
昭武江南感觉心跳剧烈,胸口气闷,呼吸不由自主地急促起来。
如果这些汉人放弃各自的利益,在华夏一统的前提下联手结盟,中土和大漠的局势势必要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将来……昭武江南无法预测,白马堂对她来说,非常神秘和陌生,凭着那些一鳞半爪的传闻和讯息根本无法判断白马堂的实力,另外,这些汉人隶属于不同的王国和势力,他们各自有各自的利益,各自有各自的观点,常年的分裂和战乱让他们彼此间形成了很深的仇恨和隔阂,要想齐心协力做成一件事,难于登天。
但从目前的形势变化来看,最近大漠上发生的事不是李丹一个人运筹帷幄的结果,而是各方势力中的汉人联手推进的结果,这和白马堂的介入肯定有莫大的关联。
如果汉人的计策成功了,中土战火纷飞,华夏大地上千千万万的汉人为了统一大业而浴血奋战,同时间,突厥汗国东西两部也陷入了分裂大战,那么丝路将彻底瘫痪,粟特人将蒙受难以想象的损失,昭武九国不得不在葱岭以西和波斯、拜占庭争夺有限的丝路利益。
绝不能让这种情况出现。
白马堂名义上和自己进行商贸往来,实际上是在利用自己对丝路利益的需要,对突厥汗国肆意掠夺丝路利益的不满,挑起自己和室点密之间的矛盾,让自己一面联合室点密携手威逼大周国,引发大周国局势的动荡,一面又纵容和支持大漠反对势力发动叛乱,分裂突厥汗国,削弱突厥人的力量。自己这些做法反过来等于帮助了李丹和淳于盛,帮助汉人一步步走向自己的目标。
现在自己还有挽救危局的时间,还有扭转困境的机会,只要杀死断箭,不让他活着离开火焰山就行了。
天山南北的叛乱大军得到自己的钱财和物资后,还需要等一个人,那个人就是李丹。李丹曾答应过他们,叛乱如果失败,就带着他们撤进敦煌,大周国将保证他们的安全,保证他们的生存,如果他们因为当年宇文泰违背诺言杀了柔然可汗邓叔子而不信任大周国,他们可以经河西过黄河,撤到大齐国境内避难。叛军没有妥善的退路,淳于盛想说服他们发动叛乱有很大难度。
为了在得到钱财和物资后,迅速把断箭弄出火焰山,斛律雅璇出卖了断箭,让周、陈之间的谈判变得毫无意义,接着玷厥和摄图就来要人了,他们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断箭这个假冒的李丹十万火急赶到伊吾,会合淳于盛发动叛乱。
=
“王上,鸿烈公要下山了。”何林的声音传进了昭武江南的耳中。她缓缓转身,望着策马而来的断箭,心里蓦然一痛。
本来我并不想杀你,但事关我昭武九国的生存,我不得不下手了。
“告诉麴亮,杀了他,即使和突厥人翻脸,也要杀了他。”
=
第一章 惊波一起三山动 第四十五节
断箭身穿明光铠,手抱兜鍪,骑着一匹高大神骏的白色青海骢,停在了山道上。
昭武江南站在山道左侧的土坡上,神情冷峻,眼神坚毅,看到断箭抬头望向自己,只是略微点了一下头,以示告别,但目光随即就被断箭身上的武器吸引了。断箭背上除了那把凤凰刀外,还有四把战刀,一把角弓和一个装满长箭的箭壶。胸前挂着牛角号。宽大的腰带上悬挂着两把手弩。小腿护甲上绑着两把短刃。战马两侧覆以革囊,内装数个箭壶,外插战刀、战斧、手戟、短矛等各式武器。战马前腹两侧挂有三面大小不一的盾牌。
昭武江南暗自轻叹。断箭来的时候显然已经预感到了危险,做了充足准备,但他孤身一人,即使武技超凡,也无法冲破千军万马的阻杀。昭武江南收回目光,远眺河谷,昨日黄昏那惊魂一幕再度出现在脑海里,悲伤和歉疚忽然涌上心田,娇躯不由自主地轻轻战栗。
二十二年来,除了我的至亲,他是第一个接触我身体的人。他不怕恶魔的诅咒,他毫无顾及地抓住我的手,那一刻我很紧张,我觉得他很疯狂,但接下来却发生了更疯狂的事。黑暗中,当自己偎在他怀里瑟瑟发抖的时候,蓦然发现自己苦苦追寻多年的“凤凰”不过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期待,当生命和死神擦肩而过的时候,再回首却发现人生不过是充满了泪水和血腥的噩梦。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一双强有力的臂膀,一个可以给予自己安全和温暖的宽大怀抱,一颗可以庇护自己的大树。当时觉得自己和他非常亲近,心和心贴在一起,彼此间的距离和陌生在经历了那场短暂的生死患难、在双方湿漉漉的身体紧紧相拥的刹那,消失得无影无踪,甚至还曾经产生过一个荒谬的念头,觉得他就是自己在茫茫风雨中寻找了很久的那棵大树。
昭武江南情难自禁,泪水悄悄润湿了眼眶。
轻轻摩挲着手里的凤凰玉璧,她仿佛感觉到了玉璧上残存的体温,感觉到断箭用强壮身体温暖自己的那份真挚情意。正是因为这份突如其来的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意让自己心神恍惚,完全疏忽了他和李丹的不同。
谨慎小心的李丹绝不会做出这些不可思议的举动,他不会不顾使臣的身份,无礼而蛮横地握住自己的手,更不会在黑暗里丢掉君臣之礼抱着自己,用身体给一位尊贵的女王取暖。这种事只有断箭做得出来,他身份卑微,常年挣扎在生死边缘,缺乏对礼仪的尊崇,习惯率性而为,桀骜不驯,而李丹出身高门,自小耳熏目染官场上的繁文缛节,尊卑贵贱已经深入他的骨髓,无论何时何地,他都会遵从礼仪,绝不会谮越一步。
如果自己蜷缩在断箭怀里的时候还能保持一丝清醒,如果自己在得救后能迅速抛弃那一份荒谬的只有神话中才能出现的浪漫情愫,如果自己能早两个时辰静下心来重新整理一下混乱的思绪,自己肯定能发现李丹的诡计,不至于会仓促答应断箭的请求,把钱财和物资调拨给天山南北的叛军,让事情失去控制,让自己陷入被动,更不会非要置断箭于死地。
这都是自己的命,一个遭到恶魔诅咒的人根本不可能掌控自己的命运,根本无法摆脱死亡的阴影。断箭抓住了自己的手,试图挑战这个可怕的诅咒,但他失败了,他被自己亲手送进了地狱。终此一生,我都要挣扎在恶魔诅咒的黑暗里,永远也找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片阳光了。
=
“王上……”断箭躬身为礼,脸含笑意,“你相信恶魔的诅咒?”
昭武江南没有说话,她的睫毛剧烈抖动,泪花在眼眶里转动,努力不让它们掉下来。
“如果我杀出了火焰山,恶魔的诅咒是不是从此离你而去?”
这句话就象利剑一般深深刺进昭武江南的心里,让她痛不欲生,泪水忍不住悄然滚落。昭武江南轻移身躯,背对断箭,凄然摇头。
“如果我活着走下天山呢?”断箭笑了起来,“如果我顺利返回敦煌呢?我要活多长时间,恶魔的诅咒才会解除?一年,两年,还是很多年?”
昭武江南慢慢走向绝壁,一言不发。
“世上没有恶魔,更没有恶魔的诅咒。”断箭大声叫道,“命运就在自己手里,只要无畏无惧,当可纵横天下。”
昭武江南霍然转身。
断箭右手握拳,狠狠捶在自己胸口上,“王上,命运在这里,心死则命死,心比天高则可胜天,人一样可以成为宇内之神。”断箭仰天而笑,“王上,我证明给你看,这世上根本没有恶魔,更没有恶魔的诅咒。”
断箭戴上兜鍪,放下护罩遮住面孔,然后双手向后,从革囊里取出两支短矛凌空接上,接着右手执矛,左手举起胸前角号,望空而吹,“呜呜……”低沉的号角声冲天而起,回荡在山峦河谷之间,传出很远很远。
“驾……”断箭怒叱一声,催马冲下,沿着蜿蜒曲折的山道飞驰而下。
急骤的马蹄声中,豪迈雄放的歌声突然响起。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
何林脸色突变,急行数步冲到绝壁边缘,俯身细看。
“王上……”何林猛然回头,急切叫道,“当年我们在江陵遇险,有一支军队突然出现,领军之人彪悍无比,挡者披靡,将我们从重围中救了出来。那人离去之时,曾高歌此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