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清宫攻略(清穿) >

第75章

清宫攻略(清穿)-第75章

小说: 清宫攻略(清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舒窈没想到会在厨房这种地方找到康熙,毕竟从未有人敢想过让这位曾经的皇帝,如今的太上皇进厨房。

    “玄烨,你在做什么?”舒窈看着这个一袭布衣却与这满是烟火气的厨房格格不入的正背对着自己不知在做些什么的帝王,轻轻开口问道。自从到了这里,康熙就不再让舒窈唤他皇上,非要让舒窈叫他的名字,虽然一开始有些不适应,如今却也习惯了。

    正在忙着的康熙听到轻轻柔柔的声音以后,身体一僵,掩饰似的将手中的东西盖住,转过了身,微微笑着开口“窈儿怎么过来了?”

    舒窈本来有些好奇他盖的什么,如今见他转过身,却有些忍俊不禁的笑了起来,笑颜如花,毕竟舒窈从未见过这般有些狼狈的康熙。

    他依旧不显老态的脸上有着不知从何处蹭到了黑色的灰尘,衣服上也有些脏,舒窈真是从来没见过这个向来庄重肃然的男人这个样子,但是却让舒窈的心中有些感动。

    “我刚刚醒过来,随便走走,没想到会在这里看到你这个样子。”舒窈走上前去,拿出手帕帮他擦了擦脸上的黑灰,笑意盈盈的说道,又向他身后探去,想看看他在忙些什么。

    康熙忙想揽住她,但是又想起自己衣服上有些脏,这一顿,就没有及时阻止,被舒窈看到了身后——一碗黑漆漆的不明物,和有些杂乱无章的厨房。

    “这是在做什么?”舒窈有些疑问的开口问道。

    “做粥”康熙有些为难的开口,脸色有些难看,毕竟这个提笔能批奏折,上马能御驾亲征的帝王从来没想过做一碗粥会这么难,简直治国还难。古语有云“治大国如烹小鲜”但是他治的了大国,却熬不了粥。

    舒窈轻轻笑开了“饿了怎么不唤我呢?您可做不来这些事,也不用学。”舒窈与康熙两人住在这里,却没有招下人,舒窈的是喜欢这种自己动手的感觉,而康熙,大概是想过两人世界吧。

    “我不饿,我想……”康熙的声音渐渐低了下来,显然有些不好意思,毕竟他不是一个喜欢事事诉诸于口的人,况且还没有办好。

    舒窈微微一愣,眼中微动,伸手拿过一旁的抹布“还是我来吧”她是真的有些不适应这样的康熙,这样从神坛上走下来,向她缓缓靠近,但是舒窈的心却跳的更快了。

    从康熙舍弃了皇位,在江南与舒窈相遇的一刻,舒窈就发现她阻止不了她的心动了,但是心动是一回事,舒窈却还没有做好准备。她可以陪着康熙过这一生一世的恩爱夫妻,但是她不知道他们能不能一起度过无数年的时光,会不会在漫长的岁月里消磨了这份爱情,所以舒窈一直犹豫着该不该把她的秘密告诉康熙。

    可是今天,看着这个向来威仪无限,金尊玉贵的人为了她,抛下自己的原则,在这小小的厨房里忙碌时,舒窈突然觉得她应该勇敢一点,坚决一点,相信康熙能给她她想要的,甚至更多,更好,舒窈一边忙碌一边在心中想着。

    康熙想上前帮她,但是被舒窈阻止了,只能站在一旁,看着舒窈很快将他搞的一团乱的东西收拾好,眼中满是温情。

    他八岁丧父,十岁丧母,自小就被帝王权术养大,虽然皇祖母对他不是很严厉,他的童年依旧很有趣,但是他却从未感受过家庭的温暖。

    元后赫舍里氏,他对她敬重多于爱情,继后钮钴禄氏,他们之间只有利益,却没有感情,甚至他的表妹,他也是看在额娘的面子上,才屡屡宽容。后宫里那么多的女人,康熙却从未放在心上过,只有面前的这个女人,是他这一生一世都不能割舍的人。

    一开始的时候,舒窈就在他心中留下的印记,但是康熙却也只是因为景仁宫能让他得片刻宁静而驻足。却没想到这份宁静,日渐让他失了心。

    他之前不明白皇父的选择,但是直到他喜欢上舒窈,才明白有些感情是不可以常理来揣度的。他的帝王,不能有爱,但是他却将他所有的喜欢都给了她,想细细的护着她,让她能有和她比肩的资格。

    景仁宫里看到她没了声息的时候,康熙真的是哀莫大于心死,他总是骗自己那只是喜欢,但其实早已经是深爱。康熙还能撑下去不过是帝王的责任压着他罢了,没了她,也只有越来越好的大清能给他安慰,繁重的工作才不至于让他想起那个淡然的女子,他的心上人。

    可是康熙毕竟是帝王,一时的伤心或许能蒙住他的眼和心,但是慢慢的他也会发现不对劲。

    一点点的蛛丝马迹抽丝剥茧,康熙发现了一个让他惊喜,却有让他震怒的真相,他喜欢的女人,或许并没有死,只是离开了皇宫。康熙连夜没有惊动任何人的去了巩华城舒窈的灵柩那里,他抱着一丝希望,让暗卫开了棺,他甚至想,如果真的是假死,他该怎么办?

    果然,灵柩中是没有尸体的,只有下葬之日,康熙亲自替她换上的皇后朝服和凤冠寂静的安置在那里,那一刻,康熙说不清他心中的滋味,有愤怒,有欣喜,也有伤心苦楚。她就这么不愿待在他的身边吗,哪怕瞒天过海,也要假死出宫。

    康熙冷静的回了宫,面上并没有什么异样,但是只有他知道他心中的痛苦。他愤怒的想把这个任性妄为的女人抓回来,但是却不知该从处着手,天下皆知昭和皇后已死,带她回来,失信天下,他又要置她于何地。康熙有些懊恼,即使这个时候了,他还是控制不住自己为她着想。

    就这样忍着内心的百种滋味,康熙依旧是勤政爱民的康熙皇帝,他也有过愤怒的时候,决心想要舍弃她,忘掉这一切,重新做回那个游戏后宫的帝王。可是夜深人静之时,他心中的思念却是丝丝缕缕的缠在心上,阻止了他的冲动。

    每年的春日,胤禛都会告假外出,康熙一开始以为他是想离开京城,纪念他的额娘,但是后来知道真相以后,康熙却明白了一切,可是他没有立刻质问胤禛。因为他知道,即使问了胤禛,知道了她的状况,他也不能去找她,如今大清发展正在紧要关头,为了百姓,他也不能任性。所以,相见争如不见。

    时间越久,康熙心中的怒气就越来越少,更多的是思念与担忧。直到朝政稳定了,他才宣布了退位,他将自己的半生付诸大清,换来了一个清明盛世,太子已经可以带着这个国家继续走下去了。他不负大清,如今也该去找那个放不下,舍不了的人了。

    为了稳固朝政,在太子的恳求下,康熙在京城又呆了一年,闲下来以后,与日俱增的是他对舒窈的思念和即将重逢的激动。

    离开皇宫的前一夜,康熙才与已经是雍亲王的胤禛说明白,看着胤禛惊讶的眼神,康熙心中有些得意,作为皇父,被儿子瞒了他这么久,他心中怎么可能没有不爽,不过这是他和舒窈的儿子,他多了许多容忍罢了。

    得知舒窈的行踪以后,康熙便离开了京城,往江南而去。在路上,他预想了许多见面以后要说的话,是斥责她任性妄为,还是抱着她诉说思念……但是在见到她的时候,一切预想都是浮云,他慢慢走向她,轻轻问道“说好的带你去看桃花,不知如今可好?”

    听到她笑着说好的时候,康熙突然想到一句话: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

    与舒窈一起住在这乌篷船,青石板的江南庭院里,没有佣人,只有他们两个,他才知道什么是夫妻,与喜欢的人在一起,琐碎的时光也有趣味。

    他知道舒窈有秘密没有告诉他,但是那又如何呢?只要这个人在自己身边,康熙相信总有一日,她会对自己说出一切。

    即使这一生都不曾吐露,他这一生,前半生执掌朝纲,杀伐果断,后半生有喜欢的人相伴,温情安然,已然无憾。

    康熙回过神来,看到已经收拾好的舒窈笑意盈盈的看着自己,轻声问“在想什么?”

    康熙走上前握住她的手,低声道“我在想江南已经看遍了,不如带你出去走走。”

    舒窈反握住康熙的手,与他十指相扣“好,咱们有很长的时间,可以慢慢走,慢慢看。”舒窈眼中浮光流动,眼角眉梢都带着笑意。

    山高水长,时光清浅,岁月安然,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第87章 番外二

    东方既白; 白露未晞,微微深蓝的天幕上; 依稀还有几颗明明暗暗的星子。

    空气里还带着淡淡的凉意; 整个京城都处在安静之中; 只有挂着标志的各府的马车陆陆续续的向紫禁城而去。

    太和殿外的钟楼上; 蟠龙钟厚重的钟声响过三声之后,候在太和殿在文武百官陆续走进了太和殿,低垂着眉眼站在自己的位置上。

    “皇上驾到——”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躬身而立的大臣们听到通报; 各自都收敛了心思; 向上首的青年帝王行礼。

    承平帝胤礽看着下首跪着的大臣们; 面色平淡; 与当初的康熙越来越相似,低沉的声音响起“众卿平身。”

    大臣们眼观鼻鼻观心的站了起来; 各自站在自己的位置上; 这个登基不过三年的帝王身上的威仪越来越重了,有时候他们好像看到了当初的太上皇; 这也让这些大臣们行事越发谨慎了; 毕竟如果皇帝势弱; 大臣们强势一些没什么,但是皇帝强势; 大臣还没有眼色的话; 那可就是找死了。

    况且这位是正统登基; 太上皇禅位; 背后还有太上皇这座大佛; 而不是靠着他们这些大臣上位的,对他们可没有什么情分,没看到明珠和索额图两位相爷相继被皇上整治,如今也老老实实的吗?

    “众位卿家可有事启奏?”胤礽平淡的开口问道,这也是如今每次上朝的例行公事了。

    主管科举的吏部右侍郎向前一步“臣有本奏”说着,吏部右侍郎缓缓开口“皇上已经登基三年,国家清明,政局稳定,臣请开恩科,广纳贤士。”

    胤礽看了眼这个吏部右侍郎,这个是他的人,倒也不蠢,通过他的暗示就知道了该说什么,毕竟如今朝上大多都是老臣,他也想培养一批自己的心腹。胤礽心中想着,面上微微有了一丝兴趣“此事可行,只是不知要派哪几位爱卿来负责此事?”

    听到上首皇上的话,几位负责科举的大臣们都开始自荐,毕竟负责这件事,就是未来朝臣的座师,也多一份人脉。

    胤礽看着这些大臣们争来争去,微微有些出神。

    想来当初皇父也是这样,独自坐在这高高在上的龙椅上,看着下边的人为了利益争吵,而自己则置身事外。

    这种感觉和他当太子的时候不一样,他还是太子的时候,十三岁临朝听政,也是听够了这些大臣们的争吵。可是那个时候,他还算是置身于其中,感触还不那么明显,这些利益之争,让人厌烦,却又不可避免。原来皇父当初就是这样高高在上又冷眼旁观,平衡着朝臣的势力。

    当初皇父突然将皇位传给他,他其实是有些惊慌的,他不知道皇父是不是真的会把这权柄交给他,不知道这是不是对他的考验。

    可是皇父在他登基典礼的前一夜在乾清宫与他促膝长谈。他才知道皇父原来是真的要放下这些,让他接这走下去。

    他还记得皇父当初面色温和沉稳,就坐在他批阅奏折的御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