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朕的史官每天都在作死 >

第6章

朕的史官每天都在作死-第6章

小说: 朕的史官每天都在作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罪臣定严加管教,叫他再不敢犯!”
  齐昱有些不明所以:“温爱卿……”
  朕……并没有对你儿子做什么。
  怎么说得跟朕会吃人似的?
  虽则这温彦之该记不该记的实录统统乱记一通,站在堂上呆头呆脑的看得人又着实恼人……
  可朕乃一国之君,也犯不上和史官过不去。
  齐昱低头,见温久龄闪着年迈的双眼,神情恳切地看着自己,目光中又包着楚楚泪花,忽然想见,温家世代忠臣,温久龄更是为邦交之事奔波了大半辈子,是朝廷的股肱,不知每年帮朝廷拉来了多少朝贡。
  这样圆滑世故、哭穷卖惨比谁都在行的温久龄,怎么会有温彦之这样呆头呆脑的儿子?
  朕都替你叹。
  此情此景,齐昱已确然无法将温彦之的种种怪异之事说出口来,只好咬咬牙,姑且宽慰道:“温爱卿多虑了,温舍人他……”
  ……该如何说他好?
  目光落到温彦之身上,只见那呆子依旧肃穆地立在屏风边上,定定地看着这边,手上还捏着那只软碳笔。
  ……似乎从站起来之后一直都在记啊,好像没他甚么事似的。
  眼前的一切,又叫齐昱忽地想起了早上延福殿里的种种来。
  一口血哽在了喉咙口。
  “……温舍人,亦是个十、分、尽、职的史官。”他听见自己这么说。
  听了这句话,温久龄的五脏六腑都安稳了,便迅速擦擦方才眼角挤出的泪花,从善如流地站了起来:“皇上如此厚赞劣子,臣实在不敢当。”
  齐昱:“……”
  这么快就不是罪臣了。
  逼着朕夸了你儿子一顿,你还不敢当?
  齐昱在心中默默给诸国国君王子敬了杯酒,辛苦他们天天都要面对这样的温大人,就好似自己天天都要面对那样的温舍人。
  某些东西,实在一脉相承。
  此时才发现,父子之血脉,果真是件玄妙的事情。
  “温爱卿,”齐昱言归正传,“自年初以来,干旱饥荒,到如今淮南水患频发、人心涣乱,朕决意着誉王为首,再行大祀方泽,以告天下,抚慰民心。”
  温久龄道:“皇上圣明,臣即刻安排一干事宜,选取时日。”
  齐昱道:“贤王已然动身前往淮南,尚还需七八日方可抵达。一切赈灾、筹措事宜,吏部、户部已派人跟随前往调动,此中利害繁多,若他们还有任何需要,你亦须帮衬各部。”
  言下之意,便是叮咛温久龄要运用所长,从中调解,平衡各方利害关系。
  温久龄一一应了。
  齐昱又细细问了附属盟约种种款项,温久龄皆对答如流,见解精辟,处理有方。
  齐昱颇为满意。
  此时外面报说三公及五部尚书至,温久龄便跪安告退,临行前再次拘着泪说了一通温彦之的不是,罪臣无能云云,逼着齐昱又咬着牙夸了温彦之一句“很有干劲”,这才舍得离去。
  齐昱冷眼瞧着堂下温久龄离去的背影,再瞧瞧那个跪坐在屏风后一直刷刷记录的温彦之,兀自维持着面上和煦的笑,可手中的玉柄软毫却捏得咯吱作响。
  刚走进殿里的林太傅和唐太保见了此景,皆是面有难色地看向周太师。
  周太师摇了摇头:自求多福。
  免了诸多虚礼,齐昱把谭庆年的折子扔给了三公,“众卿也都看过这份折子了,按谭庆年所说,是否我朝就只能在这河堤上下功夫了?”
  唐太保道:“如今荥泽口堤坝每逢补过,都挨不过两日,若是仍旧补了决决了补,始终是个无底洞。”
  齐昱弯了弯嘴角,就不能说些朕不知道的?
  工部的张尚书禀道:“皇上,工部已派老匠随同贤王前往淮南,若时机成熟,便由老堤下凿出暗渠引流,再图改道之事。”
  齐昱问:“若时机成熟不了呢?若老堤依旧日日崩裂呢?张尚书又当如何?”
  张尚书伏身:“臣力谏,当抢修,抢凿。”
  齐昱觉得头有些疼。
  抢修,抢凿,不是不行。那若是抢修抢凿之时大堤崩坏,搭在洪水之中的匠人、工人性命,亦是很大的损失。
  林太傅道:“皇上,国库银两已陆续送往重灾之地……不足以支持抢修改道之事,臣以为,还是应当找寻更为坚实的固堤之法,先将堤坝牢牢填补,拖延时日,待国库日渐充裕,方可一举促成改道大事。”
  户部的许尚书适时在后面补充了句:“禀皇上,估计只需八年。”
  “八年?又够淮南发十几次的洪了!”齐昱拍案怒斥,“漫地大水,庄稼颗粒无收,你要淮南万万百姓靠什么养活?靠你吗,许尚书?还是林太傅在何处有百万亩良田?”
  堂下众人慌忙跪下称罪。
  一旁的屏风后,温彦之慢慢停了笔,明眸微动,好似思索着什么。
  周太师沉声道:“皇上,臣有一谏。昔年秦皇治旱,善用郑国献策修渠,关中后代乃有郑国渠,如今我朝治水,亦是同理。山外有山人外必有高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臣以为,当广纳天下奇人之见,说不定可另觅他法。”
  听了这话,坐在堂上的齐昱和跪坐在屏风后录事的温彦之,同时抬起头来。
  云霞染上天边,天色将晚。
  申时的钟敲过,大太监周福快步走进御书房,说惠荣太后请齐昱过去用膳。
  齐昱心知是母后听说了今日自己发怒之事,便想询问些个,然而水患、国库之事顶在肩头,眼下还审着温久龄送来的回鹘各部的细报,江山社稷如一把尖刀悬在头顶上,叫他实在没了胃口。
  “回了吧,”齐昱道,“让御膳房给太后送些解暑安神的汤去,替朕告个罪。”
  周福应下,便命人去了。
  温彦之到了时间下工,便从屏风后收好一干花笺软毫,收起布包,跪安告退。
  齐昱随意挥了挥手,没有在意。
  可过了一阵,余光里却瞥见,那温舍人还跪在那里。
  齐昱挑起眉看向堂下,神容略带倦意。
  可心里却是一丝异样的好奇。
  在他清淡的目光下,温彦之没有抬头。
  橘色的夕阳从他背后打来沉沉的光影,光束沾染了他乌黑的头发。他跪在那里,背脊笔直,肌肤经由照耀,白得几欲透明。
  “皇上,”清透的音色,没有任何不安与颤抖地,稳稳传来,“微臣有事启奏。”
  齐昱点头,“说。”
  “启禀皇上,微臣在殿,闻淮南水事之凶猛,欲呈拙见。”温彦之虽说“拙见”二字,身体却不见得有多谦卑,反而愈发笔挺。
  这却让齐昱奇了怪,一个内史府的七品舍人,成天尽鼓捣笔墨,如今竟要置喙水利之事。
  他不置可否地笑了。
  可温彦之的神情,仍旧肃穆。
  他双手自然地垂在两侧,并无任何笏板、提词在前,说出的话却是字字掷地有声,连句成章:“微臣以为,水利之修补,莫若改也。改天道,莫若改物造也。淮南江河之弊在于砂石,河底沉沙非人力所能为者,不如以河水自治之,以河水自攻之;洪涝之弊在于水患,水之所以为患,是谓积水淹田,将夺民生也。若使阡陌、城池足以排水,良田、河谷足以散水,则河堤稍崩,又有何惧?”

  ☆、第7章 【听起来好谦虚】

  讶然的神色在齐昱面上一掠而过。他唇角勾起一抹探寻的笑意,微微坐直了身子。
  “河水自攻自治?这是何意?”
  温彦之顺答道:“禀皇上,《墨经》有云,‘力,形之所以奋也’,意为事物运作皆是力之作用。淮南江河泥沙沉积,皆因流水之力不足以冲散砂石。若能增大流水之力,使之足以冲散沉沙,则河床得以变低,亦可减轻河堤负压。”
  ——增大水流之力?
  此言好似一道金光,从齐昱脑海一划而过。
  增强水流之力,则是让水流更为湍急,且使河床负重增加,那么……
  “你是说筑高堤坝,缩窄河道?”齐昱忽然道。
  堂下跪着的温彦之闻言,静静伏身叩首,温温吞吞地说:“禀皇上,水利修缮之事,乃工部管辖,微臣小小内史,不敢堦越,只如周太师所言,斗胆进言,呈上愚见,望皇上三思。”
  齐昱唇角的笑意渐深,看着温彦之伏下的后背和他戴着乌纱帽的后脑勺,怪道:“既是工部管辖之事,你一个小小内史,又为何对水利之事知之甚详?”
  温彦之直起身,面无表情:“回禀皇上,此类道理,皆载于书本之中。微臣只是读书罢了。”
  齐昱:“……”
  听起来好谦虚。
  但为何总觉得他在说朕不读书?顺带,还说朕的百官都不读书。
  齐昱垂下目光看向温彦之肃穆清秀的脸容,总错觉在上面见到了温久龄的重影。
  眼睛疼。
  温彦之依旧是那副呆板模样,只躬身再伏了伏,便真的跪安了。
  望着温彦之徐徐走出御书房的背影,齐昱的双目微微眯起,直到那沙青色的身影消失在宫墙后,才慢慢收回视线。
  齐昱若有所思。
  倏尔,唤道:“周福。”
  周公公连忙上来听命。
  “替朕去趟吏部,”齐昱一边拿起下一本奏章,一边吩咐道:“将温彦之的案底,给朕拿来。”
  周福一凛,领命去了。
  日暮西沉,温彦之上内史府交了一日的实录,终于出了乾元门。路上又偶遇了鸿胪寺的几个令丞和译官,正从九府内堂译完了回鹘的礼单,结伴要去吃酒。
  虽说几人官阶都比温彦之高,可温彦之毕竟是他们上司的儿子,故这厢打了照面,也连忙过来客气招呼,笑吟吟地问他问要不要同去。正好,鸿胪寺长丞林翠忠得了重病,宫里太医给瞧了也不见好,听闻意欲致仕,此番也好从温彦之这里,探探他父亲和今上是个甚么意思。
  温彦之心知他们是为了何事,自己如今又身在御前,虽人微言轻,却是占了个敏感的位置。倘若有心人想要利用此中利害,对温家如何,便是用一件小事,也可搅得他比浑水还浑。
  况且他本来也就不想去,于是便只推说身体不适,还十分拘礼地给各位一一拜别。几个译官面色还好,毕竟与温彦之算是同龄,可令丞却是有些吃瘪,但也不敢向上司的儿子做脸色,遂也没强求。
  温彦之一路走回自己的小院,顺道在街边快收摊的菜贩子手里买了把小葱,打算回去煮个面吃便罢。
  走了两步,觉得天热应当清清火气,便又倒回来买了两根苦瓜。
  初掌宫灯的御书房里,周福将一沓案底放上了齐昱的案台。
  “如此多?”齐昱有些诧异,看着一叠几十页的案底,只觉比记忆中随便一个尚书的案底都厚。
  周福道:“皇上容禀,实则温舍人未入仕前的案底是记在鸿胪寺温大人名下的,尚需知会礼部与鸿胪寺,吏部只得明日再送来,故此处还只是温舍人入仕后的案底。”
  齐昱放下手里的笔,接过那叠纸,刚扫过第一行就皱起眉:“他竟在工部做过郎中?”
  然后往后翻去,全是温彦之在工部编篡的工具书册——什么《舟船鉴》,《绘梁鉴册》,《殿造图纸编修》……足足有三十来本,皆是图文并茂,还有温彦之为工部仓库设计的机关、模具等十来样,他甚至还改造了仓库的壁柜,将其变成可以推拉上下的,从案底中的记载来看,连先皇都是颇为称赞的。
  编篡书籍可见文采斐然,亲手改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