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朕的史官每天都在作死 >

第4章

朕的史官每天都在作死-第4章

小说: 朕的史官每天都在作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刚递了牌子,却听身后有人在唤他。回过头,只见个六品模样的小官,正从后面赶上来。
  温彦之仔细分辨了下,才想起这人是龚致远,澶陇人士,四年前乃是与温彦之同科高中,尚算交好,后分去了户部做主事,便很少碰见。
  龚致远抬手问了安,欣喜道:“温兄,很久不见了,听闻兄台迁升舍人,御前录史,恭喜恭喜。”
  温彦之忙道不敢当,户部才是日理万机云云,亦勉强寒暄了数句。
  两人一道出了宫门,龚致远往城南指了指,“温兄,难得碰见,便一同用个闲饭罢了。诸多同科都很是想念温兄,亦怀念从前启诗作赋的日子,今日恰好我等在溪花楼定了饭局,温兄便随我一同去,大家吃酒热闹一回。”
  温彦之抱拳谢过,何尝不知龚致远口中的“我等”,便是当年同科中混得不错的那一路人。如今虽都是小官,却也算身处六部、五寺要职,将来前程似锦,不可估量。
  “龚兄,”温彦之神色依旧刻板,只徐徐道:“今日温某身体不适,去了反而扰兴。龚兄与诸位同科好生玩乐,温某先告辞了。”
  说罢便再抱拳,不再言语,转身走了。
  “……哎?”
  龚致远愣愣地看着温彦之越来越远的背影,有点回不过神来。
  这还是当年那个逢酒必约、呼朋唤友的温彦之吗?怎生一个好生生的公子哥,竟变成这模样了……
  暮色四合,金乌西沉。
  齐昱迈出御书房的门槛,只觉伏案整日,头已经有些晕了。而今日结束政事尚早,已是极为难得。抬眼见霞光镶着天色,云层叠叠,亦是很久没有见过的景象。
  没做皇帝之前,兄弟们人人都想做皇帝,不惜猜忌、疑心,相互拉扯陷害,阴谋阳谋、明计暗计,一路走来鲜血白骨,亲情枯槁得像是朽木,却都直直盯着那紫宸殿上金雕玉刻的宝座。
  一世圣极荣华,万民朝拜,俯仰之间,谈笑苍生——这是他们心目中的皇帝,为此不惜千军万马,一将功成万骨枯,到最后也不知是为了对得起自己,还是为了对得起那些消散在路上的人。
  而此时此刻,出现在齐昱面前的仅仅是沉寂的重楼殿宇,高高的宫墙,和宫人陆续点上的一盏盏莹黄老旧的宫灯。
  “皇上,”周福从偏殿快步走来,轻声禀报:“誉王殿下求见。”

  ☆、第4章 【死去的人竟能活过来】

  “臣弟给皇兄请安。”誉王单膝跪地,“之前向皇兄禀报淮南大水时,曾有探子听闻各地出现几首怪异的童谣,今日详细密报传来,臣弟特为皇兄呈上。”
  自古以来天灾并非最可怕的,可怕的是借天灾乱民意的人心。
  这种人一般不怀好意,不是要借风水之事蛊惑百姓掏钱,便是要借天灾*假预朝廷兴亡,抑或散布个把童谣、小曲,暗喻演说君主昏庸、臣子无能。
  早在淮南大水的密报递到齐昱桌上的时候,誉王的眼线便向齐昱禀报了水患之地出现奇怪童谣的事,现下誉王呈给齐昱的折报,便是淮南眼线对各地童谣做出的统录。
  齐昱扶起誉王,抬手接过他手上的折子,打开来两眼扫视,目光阴沉下来,嘴角却是勾起抹玩味的笑。
  他挥挥手,示意周福等内侍都退下。
  “……广田隶胥尽相争,三阡一陌不够称。河谷发水欠收成,白白只把龙王问……”齐昱慢慢念了折上的两句童谣,哂笑道:“如此双关之句,若说是孩童随口唱出,那朕的江山今后还真是人才济济。”
  誉王笑着点点头,“表面上好似借官府隶胥盘剥百姓之事,演说朝廷无所作为,实则这四句话的用字略略一拼凑,却更有文章。”
  广田隶胥,广隶为“康”。三阡一陌可看做三横一竖,是个“王”字。河谷欠收,谷欠合成个“欲”,加上末句的白王之“皇”,便是“康王欲皇”四个字。
  “康王?”齐昱又笑了一声,“淮南子民这是在告诉朕,死去的人竟能活过来,还要再跟朕抢次皇位?”
  誉王敛眉,忖度一番道:“皇兄,两年前康王逃至淮南原武,在茅庐之中*,化为灰烬,前去搜捕的策麟卫并未找到确切物证以证其死,或许此番童谣背后,真是康王侥幸逃脱,意欲东山再起也未可知。如今淮南大水人心惶惶,我们亦当有所准备,不可给他人可乘之机。”
  齐昱听着他的话,目光却是落在了那轮挂在天边的落日上,幽幽叹了口气:“你是说朕不该派贤皇兄前去。”
  誉王垂下眼,“皇兄您继位两年有余,贤哥哥明帮暗助、走动朝臣皆是为您,站在哪边,您心里尚比臣弟清楚。他与康王毕竟乃一母同胞,血浓于水,若康王如今真的在世,且密谋卷土重来,您此番……岂不是将他的亲弟弟送去让他拿住,以胁迫朝廷?”
  “小九,”齐昱向誉王笑了笑,微微眯起的眼眸中,云霞如彩锦一般,“当年他没有帮康王,如今就算康王在世,他亦不会帮康王。虽是一母同胞,他二人胸中却是两般天地,投不到一处。”
  誉王虽聪慧,可毕竟年少,齐昱如此说了,他也不甚明白。大殿上的风徐徐吹过,他禁不住咳了两声,又向齐昱告罪。
  齐昱拍拍他的肩膀,“小九,你镇日里所思过多,于身体也无益,不如权且放宽心。贤皇兄虽则是胡闹惯了,却也是极有分寸之人,朕信他,你也该信他。”
  誉王还是忍不住问:“皇兄明知九龙锦之事,亦有康王之嫌,又为何偏偏要让贤哥哥去淮南?若真让他见到康王,岂不两相为难?”
  齐昱慢慢地向前走了两步,笑道:“康王是曾号称有先皇遗诏,若九龙锦失窃是他的手笔,欲完成圣旨,那也着实说得过去。可你有没有想过,若在淮南图谋不轨的人确实是康王,那贤王一去,他必然会有所动静引他弟弟前去相会,可若那图谋不轨之人……”
  “不是康王?”誉王眼睛一亮,“您想试探敌情?想知道那躲在暗处的人究竟是谁?”
  齐昱撇撇嘴,“其实……”
  誉王很感兴趣地向前凑了凑,洗耳恭听。
  齐昱道:“其实,确实是因为无人可派,才只能派贤王去。”
  虽则贤王有功,可不学无术也着实丢人。
  誉王:“……”
  皇兄您逗我?亏我还觉得您很厉害。
  齐昱高深莫测地笑了笑,“朕只是之后想到,贤王前去能顺带试探一下敌情,也挺不错。若真是康王……”他抬手摸摸下巴,目中掠过一丝狡黠,“朕也想看看他们亲兄弟到底能不能打起来。”
  可怜的贤哥哥。
  誉王在心里默默给贤王敬了一尊佛。
  次日,寅时远远未到,皇宫以南的乾元门守卫便见官道上徐徐走来一个身着沙青色官袍的男子。
  黎明的微光中,守卫隐隐看清了男子清秀的脸,和肃穆板正的神容。
  “哟,温舍人,”守卫向那沙青色官袍的人打过招呼,便将乾元门旁的侧门略略打开,“今日上工早?”
  此处他们从来见不到各宫嫔妃,故一向只将这三类人认得最清楚:一乃朝中要员,二乃宫中采买执事,而第三,便是皇帝跟前当差的人。
  第三类人之中,御前录史的起居舍人,又更是一种别样的存在。虽然官衔只是七品,但毕竟皇帝本人都不太敢惹,别人就更别触霉头。
  温彦之讷讷地抱拳:“劳烦劳烦,昨日落了东西在内史府,得先去取过。”说罢递出名牌登记下,才进了宫门往内史府行去。
  夜雨后的空气湿润,带着丝缕闷热,将重重殿宇染上晦暗的色泽。偶尔些许宫人挑着长灯,低头垂眸从温彦之旁边匆匆行过。
  走到六部所在的文德门前,温彦之徐徐慢下脚步,驻足站立,默然地凝视了一会儿那高高的牌匾,随后又低下头,无喜无怒地继续走过西边的崇孝门,不一会儿便到了内史府。
  府前廊子上只点着盏夜灯,尚无人在职。温彦之提了袍摆走进府内,静静在属于自己的那张桌案上点亮了烛灯,便拿着这烛灯徐徐上了二楼。
  内史府的二楼,是存放大内史册的地方,立着一排排两人高的大书柜,书墨气息甚浓。温彦之妥善地用烛灯点燃了四周的壁灯,整个二楼都明亮起来。
  他熄了烛灯放下,便径自一边沿着书柜往里走,一边查看书柜上记录史册年份的木牌。终于,他走到一架挂着“明德年间”字样的书柜前,顿了顿,随即拐弯走进了书柜之间,几番找寻,便抽出了一打装订好的纸笺。
  纸笺老旧而泛黄,上面写着记录者的名字“左堂贤”,下面一行小字,载着“明德十九年九月至十二月”。
  恰是明德皇历的最后一年的最后一季。
  温彦之轻轻翻动纸笺,一目十行,却是字字了熟于心间。当这本纸笺终于要翻完的时候,他总算找到了他想看的那个名字——
  “……十一月初七,申时,帝于宁心宫休养,奉药未几,工部尚书秦文树献古画觐见,帝见画欣喜。”
  秦文树……秦文树……
  再往后翻,却是没有了。
  寥寥数语而已。
  温彦之略颓然地向后一步,垂下了手,将这册纸笺放回了原处。
  ——两年来供职内史府,费尽心力成为起居舍人,就为看到这册实录,却没想到……此刻呈在他面前的,仅仅只有这么一句话。
  ——十一月初七,献古画,帝欣喜。
  这两年查阅无数记录,温彦之可以肯定,这便是秦家满门抄斩之前,秦文树所做的最后一件事情。
  工部见过的古画何其多,这究竟是一副甚么古画?
  明德帝为何欣喜?
  为何此后御史台便查抄秦府,说秦文树贪污?
  在他的记忆中,秦文树并不是一个贪污受贿的小人,远远不是。老秦是他的恩师,待他如亲人。
  温彦之缓缓蹲下来,双手捧着脑袋,黛眉皱起,一任思绪与回忆驰骋开去。
  ——明德十九年的十一月,工部发生了什么?
  ……
  明德十八年,温彦之在殿试中一举夺魁,被明德帝御笔点到工部作郎中。在他的头顶上,工部侍郎方知桐待人谦和有礼,一手工笔画作齐绝,尚书大人秦文树更是修浚缮葺之能人,更善提点后生。
  他三人既是良师高徒,亦是忘年挚友。
  明德十九年的事温彦之两年来已想过千遍万编,一切的一切,清晰到像要溢出色彩来。
  十月底,有内侍上报工部,说善德宫梁柱上的金漆脱落了一些,需要修葺添补。善德宫是永辉帝生前所用,乃是帝气所在,故当时在位的明德帝也下达谕令,主点了秦文树亲自绘制梁柱彩绘,并要查看内里是否蛀虫,将善德宫整个修缮一遍,由方知桐绘制图纸。
  十一月初,修缮之事流程已定,秦文树带着匠人去了善德宫,逐一排查廊柱是否蛀虫,当天却是非常早就回到了工部。
  那一天秦文树看似非常疲倦,神容忧虑,以致连正在专心绘图的方知桐后来都打趣他,说老秦这几日的脸都快垮到地上了。
  可老秦只是推说身体不适,向吏部打招呼告了半日的假,便收拾了些东西回府去了。
  ……
  温彦之目光一闪,霍然站起身来。
  老秦手上拿的东西……
  ——若他记得没有错,当时老秦走出工部的时候,手上便抱着一个长条形木匣子。
  一个一点都不起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