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完美男神成长记 >

第34章

完美男神成长记-第34章

小说: 完美男神成长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罗卜衮藏布决心已下,就一把将说话的那人扯到身后去,那人没觉着自己有错,但见罗卜衮藏布是真动怒了,悄没声儿站到一边。

☆、第45章 清圣宗

  “弘昊啊……”罗卜衮藏布搓了搓手,笑呵呵道:“你说的那些,咱们都没人懂,我看就依着你之前的意思办罢。”
  “不成啊,咱们说好的……”几个王公听罗卜衮藏布突然改主意,顿时就跟割他们心头肉一样,纷纷出言。
  “住口!”罗卜衮藏布低声呵斥了一句,看一个个眼珠子通红满脸不忿,对康熙与苏景拱了拱手,把人带到角落里不知说了甚么,就见那些人纷纷叹了口气,像是认了。
  等罗卜衮藏布回来,苏景就当甚么都不知道,一挑眉,笑道:“您的意思,是诸位王公出草场与幼崽,我派人去管理,得来收益再□□分成。”这个□□当然不用说都是蒙古人四,他苏景六了。
  “□□!先前不是说的……”不说说的五五分,咱们蒙古人不会算账,可也不至于把这都弄错啊!
  “成,就是□□!”罗卜衮藏布虽然肉痛的两腮的肉都在跟着哆嗦,还是一咬牙认了。他算是看出来了,这弘昊阿哥可不是甚么善茬,这是在敲打自己这些人呢。要再较劲儿,还不知道后头会弄出甚么来折腾人,万一那青储窖稍微做点手脚,那畜生养出来价钱可就大不一样,到时候他们就是来找太后做主,也抓不住人家把柄啊!
  罗卜衮藏布看了眼边上面带冷霜的老娘,心道爱新觉罗家不管男人女人,就没他娘一个好惹的!
  其余几个蒙古人嘟哝几句,到底也算是看出了点深浅,又有罗卜衮藏布的压制,最后纷纷不吭声了。康熙赐宴后带上康熙与太后的赏赐,垂头丧气的出了宫。
  他们还不能走,这只是与苏景达成口头协议,具体事宜总要手底下的人先商量。再说一个部落出多少草场,养多少畜生,将来的财货怎么分,这些他们还要回去争执理论呢,想来今年是回不去了。
  蒙古人走了,康熙却把苏景带到乾清宫去问话。
  “你那甚么青储饲料,果真能让牲畜长得更好?”
  苏景明白康熙问这话的意思,“汗玛法,此法适宜草原,民间想用,眼下是用不起来的。这青储窖,先要择地,有适宜的地形还得懂行的人才能挖出来。再有青储饲料,用苜蓿最好,苜蓿种植占地,又须深耕,使之成片生长,又需水源充足。百姓有这样的地,还是种粮最佳。不过云贵与川西贫困,又有峡谷草原,倒是可以试一试。”
  康熙摸了摸胡子,最后还是摇头,“有地也不成,百姓哪来银钱买牛买羊呢。”
  他虽自诩励精图治,民间看起来也一副太平景象,但也知道这天下还有无数全家辛苦耕作一年只能勉强填饱肚子的百姓。普通百姓可能一年都没甚么结余,只得在年尾吃些猪肉罢了。江南自古富庶,能养的起耕牛的又有多少,别说是肉牛。所以朝廷下旨民间不得擅自杀牛,宫里和权贵吃的,全是自己庄子上养出的牛肉。云贵与川西古来贫困,想让那里的百姓像蒙古人一样养牛羊,银子从哪儿来,养出来又卖给谁,千里迢迢运出来卖到京城和江南么?那得要多高的价钱!
  无论如何,看起来都不是一个好办法啊。百姓无银,吃不上肉,康熙想想,心里不好受,面色就显得不好看了。
  苏景察言观色,笑道:“汗玛法,孙儿说的不是让百姓养,而是朝廷将这些地收回来自己养,而且不是养牛羊,是养马!”
  “养马!”康熙心头一动,道:“你仔细给朕说一说。”
  “是。”苏景应下,把自己早就计划好的事情一一道来,“汗玛法,孙儿一直以为,我大清之所以要拉拢又要防备蒙古,无非在于蒙古的骑兵!”
  “说的没错。”康熙点头,叹息道:“咱们满人,说起来是在马背上长大的,也是在马背上打下的江山,但论骑射,蒙古人确实更厉害。”
  这一点,苏景也同意。在此时,骑兵,可是世上最强大的机动兵种。他们最大的优势就在于行动迅捷,来去如风,能够出其不意的突袭,也可以很快的撤走,尤其是在宽阔的草原上,优势成倍的放大。打不过你,可以骚扰你,偷袭你,实在不行,他们还能骑马很快的到达草原深处,等待死灰复燃。这也正是历朝历代以来,草原游牧民族很难灭绝的缘故。
  自商周时期起,华夏祖先们筚路蓝缕,一步步开拓疆域国土,农耕文明就与草原游牧文明开始激烈的碰撞。
  秦人大修直道,使草原部族不敢南下牧马,可惜秦二世而亡,草原部族得以休养生息。正在此时,匈奴又出了一个一统草原的冒顿,再接着,又来了个杀灭月氏,掌控西域的老上单于,自此匈奴成为中原农耕文明的噩梦。
  白登山之围,刘邦贿赂匈奴宠妃得以逃命,定下和亲政策,汉朝忍辱负重,吕雉被匈奴使节羞辱,依旧要送财帛过去安抚,文景两代皇帝休养生息,汉文帝甚至连个亭子都不敢修,如此才积攒下足够的资本。还得汉武帝运气上佳,匈奴连续遭灾的同时他发现了霍去病卫青等将才,这才打垮匈奴。但即便如此,汉朝也元气大伤,打到最后,汉武帝甚至不得不征收一岁婴儿的口赋!可到这时,匈奴人也只是臣服,没有被剿灭。
  十六国时期,草原胡人大兴,中原汉人被称为两脚羊,成为胡人的食物,被大肆杀戮。若非横空出现一个冉闵冉天王,以农耕为主的华夏文化几乎要被灭绝了。
  到了后来,突厥又兴起,唐朝的李世民,所谓的天可汗,当初不还有渭水之盟,到武则天时期,突厥又卷土重来,开元盛世终结于安禄山之手。及至北宋,又如何?蒙古人兴起了!朱元璋朱棣两代雄主,蒙古人死绝了吗,没有!
  满人兴起于关外,原本以渔猎为主,但满人入了关,不管历代帝王在接受汉文化的同时又如何极力防止满人被汉化。但满人来到中原,坐上这片江山,必然会融入农耕文明,逐步汉化。后世,能说满语写满文的满人都不多了罢。
  这片土地的诸夏文明,就是如此。它从来就没停止过吸收包容,它一直在自我进化,自我修补,最终迸发出任何一种文明都无法比拟的灿烂!
  所以,不管是前世汉族的灵魂还是今生中原统治者的身份,都促使苏景去寻找一个压制草原游牧民族的方法,因为游牧文化每一次兴起,都是对农耕文明的一次摧毁!他或许不是一个好人,不是一个民族主义者,但生而为华夏民族的一员,他必然会捍卫这片土地,这种文明!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会用尽方法,丢弃一切!
  两个不同文明之间的斗争,从来不容许任何温情!
  那么,游牧民族为何如此厉害,屡屡除之不绝,他们为何能一直保持着旺盛的战斗力。
  原因其实很简单,他们有草原,他们就有马,他们有好马!他们有优秀的骑兵!
  失去良马,失去骑兵的优势,以蒙古人落后的技术,落后的兵器,落后的文明,他们不值一提!
  “孙儿的意思,山西,四川,云南,贵州等地都有峡谷平原草场,这些地方其实比蒙古更适宜种植优良牧草,也更易培育优良马种。只要把这些地方用起来,要不了几年,我大清的骑兵,至少在马上,就能胜过蒙古人了!”
  听完苏景的话,康熙沉吟道:“当地多蛮人。”
  苏景知道康熙口中的蛮人,其实就是聚集在这些地方的少数民族。这时候的西南区域可不是如后世一样的旅游胜地,而是各种少数民族聚集,虽然汉人已经占据绝大多数地方,朝廷也能控制,但时不时会爆发一些小型的叛乱。少数民族的土司,终究是一个祸患,否则雍正朝何必实行改土归流呢?
  “汗玛法所虑甚是,当地土人,必是不愿我大清日益兵强马壮,但孙儿以为,这些土人,于大清而言,不过是小小祸患,实不足为虑,只要我大清驻兵尽忠职守,必然能护住马场。土人,喜欢住在山林之中,与草场有一段距离。再者……”苏景洒然一笑,自信道:“汗玛法,这些土司能世世代代在当地作威作福,其实于他们的族人深居密林,于外界全无来往有关。孙儿十四岁那年曾与手下人一起到云南,与当地土人部族打过交道。这些人常年居于山林,连日常所需的食盐都是由部族头人一起在外界换来再分发的。他们只看到自己头顶上那一片天空,生病就向部族祭祀祈福,老了自己走到山林里面等死,从未受过汗玛法圣恩沐化,半生处于饥饿贫病中,还要受头人奴隶。他们只以为自己的头人就是神,统领几个部族的土司就是万神之王,如何知道外界还有汗玛法这等圣明天子呢!”

☆、第46章 清圣宗

  作者有话要说:  “你啊……”康熙被自己这个孙子说甚么都能哄人的功力给弄得哭笑不得,心里又实在畅快,只得点了他道:“怨不得太后喜欢你。”
  苏景与康熙打趣,“乌库妈妈是喜欢孙儿生的俊。”
  “噗哧……”这话说的,连边上站着的梁九功都憋不住喷笑,康熙心情正好,倒没怪罪他。
  缓和过气氛,苏景接着说正事,“孙儿去过云南,深知这些部族下面的人生活的艰辛。这些人中,并不是个个都甘愿世代如猪狗一样生活。若我大清有意在云贵等地开设马场,不妨把这些人用起来。汗玛法,一个天天吃野草根住山洞的人,只要你能让他睡在茅屋里有一口陈米吃,他也会感恩戴德,尽心竭力效忠的。”
  康熙当然明白苏景这话的意思,此乃绝根之策啊!失去族人的拥护,所谓的土司,也不过是普通人罢了!但此计要实行可不容易。
  康熙皱眉道:“这些人不通教化,怕不等朝廷说清楚好意,就已经先被土司鼓动起来造反了!”
  你要挖土司们的根,他们肯定会联合起来反抗,到时候西南会被彻底打烂的!而拉拢西南下面的人,需要时间,才能让这些人慢慢脱离当地土司与祭祀的掌控。
  苏景当然想到这一点,他笑笑,抛出一个方法,“汗玛法,那些土司不会不满的。”
  “哦?”
  “我们用银子去买土司手下的奴隶。当地蛮荒,现在还有土司用奴隶来实行祭祀,奴隶,甚至是下等族人,在土司们有时候还不如一匹粗布,甚至是一斤盐。尤其有些不过是得了小病的奴隶,为防意外,会直接被送出来等死。我大清,可以用东西跟土司换,一个奴隶不过一二百文罢了。”这是苏景在蒙古就用过的老法子,却好用极了。
  跟蒙古人差不多,西南地区以及藏人地区,此时实行的还是农奴制度。奴隶是贵族首领们的财富,拥有的越多,财富就越多,看起来是很宝贵的。但同时奴隶对于这些上层人而言又不值一提,死了卖了,甚至丢了,他们顶多觉得恼怒。
  看上去很矛盾,其实很正常。就好像现代上流社会的人,买辆豪车,很宝贝很稀罕,真坏了,不过抱怨几句,也不会真就觉得如何心痛。
  比较起来,此时奴隶的价值,还不如那些车。土司头人们不会愿意白白放走这些人,但如果是朝廷用银子买走,他们会很高兴能把这些‘破烂’变现。
  说少数民族蒙昧蛮荒,康熙脸上有点不自在,将心上那点顾忌抛开,他摩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