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盛世宠后要休夫 >

第229章

盛世宠后要休夫-第229章

小说: 盛世宠后要休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忘记?不可能,本宫才不会忘记呢!不要再在本宫面前提到君千澈。”墨柒柒气愤的命令道。

    半香立刻点头:“是!”

    而门外,此时一个小宫女站在外面偷听二人的对话,然后悄悄的离开。

    不管是御景宫还是凤阳宫,都有太皇太后的眼线,君千澈都知道,甚至知道是谁,但却没有除掉,因为他知道,除掉一个之后,太皇太后还会再派第二个,永无止境,而除掉,等于打草惊蛇,自己说的话,做的事,反倒让她怀疑。

    如今把这些眼线留着,故意演戏给他们看,让他们回去禀报太皇太后,对他们倒是有利的。

    墨柒柒刚才的那番话,看似说给半香听的,其实是说给外面的眼线听的。

    早膳后,墨柒柒感觉身上的酸痛好多了,吩咐半香:“半香,你把之前给皇上选秀,各位大人府中送来的秀女画像给本宫找出来,拿过来。”

    半香一惊,担心的问:“娘娘,你又要给皇上选秀吗?上次娘娘给皇上选秀,皇上很生气的,娘娘昨晚刚被皇上宠幸,再重提选秀之事,只怕要激怒皇上。”

    墨柒柒冷哼声道:“本宫现在可没有心思去给君千澈选秀,他的事情本宫才不要管呢!”如今成了他名副其实的女人,她怎么可能再往他身边塞女人呢!她恨不得他将后宫的女人都赶出宫去,所以选秀的事情,她才不会傻的再干呢!她要那些画像,是有别的目的。

    “那娘娘要那些画像做什么?”半香不解的问,生怕娘娘再闯了什么祸。

    墨柒柒淡淡一笑道:“本宫自然有用,对了,你派个小太监去前朝等着,退朝后,让我大哥来凤阳宫一趟,说本宫有要事要与他说。”

    “是!”半香立刻下去做了。虽然不知道娘娘要画像做什么,可见娘娘要见大少爷,她心中的担心少了些,大少爷人很成熟稳重,有大少爷在,娘娘定闯不出什么大祸的。

    今天的早朝很长,君千澈在早朝上说了要攻打北明国的事,很多大臣们都反对,现在还在堂上激烈的争辩着呢!

    “皇上,北明国并没有对我们华辰国发动进攻,若是我们主动攻打北明国,是不是有所不妥?”有大臣站出来道。

    韩亦萧却冷冷一笑道:“孔大人还真是好了伤疤忘了疼,难道孔大人忘了,之前北明国伤害我华辰国边关的百姓,死了十几个百姓,这个仇,怎能不报?”

    那位孔大人却说道:“两国的边关相连,两国的百姓有些误会,发生了动手之事,有死伤很正常,不能因为死了十几个百姓,就挑起两国战争啊!要知道一旦开战,死的可就不止是十几个百姓了,会有很多将士们死在战场上的。”

    楚凌霄站出来道:“孔大人,话不能这么说,两国交兵,有将士们死伤也很正常,他们是为了保家卫国而死,是英雄,而开战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两国的将士们有死伤,而是要给北明国一些教训,让他看看我们华辰国的能力,让他们以后俯首称臣,不敢再伤害我边关的百姓,这是为百姓而战,为国家的颜面而战,不能因为怕有人死伤,就任由人欺负吧!”

    又有大臣站出来道:“丞相大人这话说的下官不赞同,如今是我们要开战,攻打北明国,在外人看来,是我们华辰国以大国之力欺负一个小国,不是我们任由北明国欺负,这会让周边的小国恐慌害怕的,会担心我们一旦打赢北明国,下一个就是他们,到时说不定边关的小国会联合在一起攻打我们华辰国,到时我们又有多少胜算呢!

    皇上登基虽然三年了,国家也稳定了,可要打仗,毕竟是耗费人力和钱财的事情,而北明国的人本就善武,马背上长大,虽然国家不是很大,但兵力很强,我们华辰国真的能保证打赢这场仗吗?若是打不赢,岂不是让北明国更嚣张,说不定还会让他们长驱直入。

    就算能打赢,想必短时间内也无法结束战争,长久的战争,国力能跟上吗?万一将士们的供给有问题,会直接导致战场的胜算,也会让国内的经济迅速下滑。到时百姓一定会怨声四起,会说皇上善战,弄的国家贫穷,百姓受苦。”

    镇国公立刻站出来道:“皇上,老臣觉得江大人说的有道理,战争一旦打起来,需要很长时间,结果如何,谁都不能预料,就算是我们赢了,国力和兵力都会有损失,所以这仗不可轻易开起。”

    韩亦萧却冷哼一声道:“镇国公可是手握重兵的人,在沙场征战了一辈子,没想到老了老了,倒也怕了。”

    镇国公最讨厌的就是别人说他怕打仗,立刻气愤的站出来道:“韩将军,老夫征战沙场的时候,你还没出生呢!老夫这一生,经历过大大小小的仗几十场,何时怕过?”

    楚凌霄见状,立刻跟着韩亦萧附和道:“既然镇国公不怕,为何不同意开战。以本相看,人老了难免就会珍惜生命,毕竟辛辛苦苦征战了一辈子,好不容易有了现在的身份地位,万一上了战场,生死难料,若是不幸成了敌人的剑下亡魂,这些权力地位岂不是都无法享受了,所以镇国公怯步了,既然这样,镇国公何不早日交出兵权,做个逍遥自在的镇国公,颐养天年呢!这打仗的事情,就让这些年轻的将士们去做吧!”

    “哈哈哈——”有几位将军笑了。

    镇国公气愤道:“笑什么笑,老夫纵横沙场一辈子,怎么会怕?又怎会在乎现在的身份地位,老夫自打十八岁入朝堂就是武将,武将就是死,也要死在沙场上,怎会为了现在的一点荣华富贵,而胆怯,皇上,老臣支持你攻打北明国,老夫不但支持,还要亲自上战场,让这些年轻的后辈看看,老夫到底胆怯了没有。”

    楚凌霄和韩亦萧相视一眼,眼底拂过得意的笑。他们知道镇国公的脾气急,最怕别人激将法,所以他们是故意的。

    相对父亲的急脾气,墨承轩却很沉稳冷静,他之所以没有阻止父亲,是觉得北明国确实该打,北明国仗着自己国家的人善武,经常扰乱边关的百姓,弄的边关的百姓怨声四起,若是再不给点教训,他们会更狂妄的。

    有些大臣见镇国公中了丞相和大将军的计,立刻站出来出声道:“镇国公,你怎么能轻易同意开战呢!每次战争,都会让国家的财力损失惨重,皇上主张开战,镇国公身为三朝元老,要根据自己的经验,与皇上分析这其中的厉害关系。”

    “这——”镇国公一脸的为难。其实他一开始说反对,只是想让皇上和大臣们发生更大的分歧,而后来被楚凌霄和韩亦萧激将法一激,便同意了,其实这也在他的计划范围内。

    只是他之前的计划是,坚持反对皇上出兵,但以他对皇上的了解,皇上一定会坚持的,到时让天下百姓对皇上有怨声,而他们心中却是支持皇上出兵的,皇上一定会用韩亦萧手中的兵力,到时将韩亦萧手中的兵派去边关,而他手中的兵,到时便可悄悄转移来京都周围,趁着外患的时候,给皇上来个内忧,趁机攻打京城,拥立七贤王为帝。

    而因为攻打北明国对皇上有怨言的百姓和大臣,一定会支持七贤王的,到时他们的大计便顺利的完成了,他要亲手杀了君千澈,为自己的外孙报仇。

    虽然现在与自己的计划有些出入,但只要皇上坚持攻打北明国就行,他们便可按照计划继续进行。

    那些不主张开战的大臣们,继续劝说:“还请皇上三思,这仗绝不能开。”

    “请皇上为华辰国的百姓着想。”众大臣极力阻止。

    君千澈看着这一幕,听着这一幕,一直都没有出声,眼下,大臣们都等着他做最后的决定,所以他不能再不出声,但在决定之前,他的视线却先落在了七贤王的身上,淡然一笑道:“七皇叔,对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君月痕在朝堂上一般很少发言,在别人看来,或许这个七贤王真的如清风晓月那般,不喜欢问朝政,只想过安静,安逸的生活。

    可是在君千澈看来,那是他的城府深,在为自己的将来铺路。

    因为朝堂上,不管讨论什么问题,都会有正反两面,有人同意,有人反对,而不管支持哪一方,都会让另一方不高兴,而他的不言不语不参与,反倒是笼络了所有大臣的心。

    可君千澈有时就不让他得逞,故意询问他。

    可是每次君月痕的回答都很巧妙,尽量的避开得罪任何一个大臣。

    一直安静不说话的君月痕,被君千澈点名回答,只得站出来道:“皇上,这出兵北明国之事,有利也有弊,各位大臣担心的都有道理,打,势必会影响国力,影响华辰国的繁荣。不打,北明国一次次骚扰,的确伤害了很多百姓,所以这打与不打之间,臣也不知道是该打还是不该打。”

    君千澈继续笑,淡淡道:“七皇叔这番话说的与没说无异。”不给君月痕面子,话说的很直接,他们二人,看似叔侄关系很平静,其实暗中一直在叫着劲,君月痕每次躲闪敏感话题,而君千澈却故意把他拉进来,即便知道他不能给出什么答案,也不想让他置身事外,明眼的人,还是能嗅到火药味的。

    君月痕的这个回答,早已在君千澈的意料之中。这就是君月痕,永远不会给你正面的回答,不去得罪任何大臣,而这样的人,在君千澈看来,根本就不适合做一国之君,因为他身上没有帝王的霸气。

    面对君千澈的嘲讽,君月痕依旧淡然道:“皇上,臣愚钝,还请皇上定夺。”

    “七皇叔这可不是愚钝,是太精明了。”话中别有深意。

    众大臣面面相窥,疑惑不解,感觉皇上今天有点针对七贤王。

    君月痕知道,那晚他要带柒柒走,激怒了他,所以皇上才会在朝堂上故意刁难他,但为了保持自己的形象,他没有反驳。

    君千澈也懒得再与他废话,看向众位大臣,冷冷道:“还有哪位爱卿反对朕对北明国开战,不妨都站出来,朕恕你们无罪。”

    有些大臣犹豫了下,还是站了出来,又站出了几位反对的。

    君千澈利眸扫视朝堂上的大臣们,主张开战的人屈指可数。

    君千澈见状不怒反笑了:“这就是朕的臣子,一说打仗,个个吓得魂儿都丢了一半,看来你们是享乐惯了,所以才会惧怕打仗,北明国就是看穿了你们这样的心思,才会肆无忌惮的骚扰我边关百姓。

    边关的县令,为了抵抗北明国的人对百姓的骚扰,经常带着人去对抗,光是县令,都死了三位了,他们图的是什么?就是不想看到自己的百姓受到别人的委屈,他们只是小小的父母官,却能为了百姓,不顾自己的性命。

    再看看你们,朝中重臣,拿着比他们多很多倍的俸禄,受着比他们多很多倍的敬仰,身居高位,耀武扬威,可曾想过,在那苦寒的边关,有些拿着卑微俸禄的七品小官们,为了国家的气节和颜面,拼死与外敌对抗,他们若是在天有灵,听到你们这番话,该多寒心,多伤心?

    若他们也有你们这样的想法,他们就不会死,外敌来犯,大不了要什么给什么,欺负百姓也不管不问,他们至于丧命吧!若是边关的官员都像你们这样,只怕外敌早就攻打到京都来了。”君千澈脸上的笑意早已不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