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门女的秀色田园+番外 作者:青青杨柳岸(潇湘vip2015-04-22完结)-第3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年轻女子似乎还说了什么,但同样听不清了。
洛三看了看天色,再看看周围,走进小巷之中。一老一少的两个乞丐蜷缩在巷子里,见到他举了破碗乞讨。他看到两个乞丐穿的虽然又破又脏的,可明显穿的厚实,而且脚上的破鞋居然也是棉的。整个德县境内的乞丐,唯有丐帮的乞丐冬天穿的厚实。他蹲下来,在地上画了丐帮的半个标志。两个乞丐眼一亮,立刻抖着手指将标志的另一半补齐。
洛三确定了这二者是丐帮成员,便给了他们一些碎银,要他们招集了同伴盯住刚刚经过这里的少爷和小姐。他还吩咐下去,要把朱家的底细查清楚,并尽快将掌握的消息传回康溪镇去。而后,他一刻不曾停留地回到康溪镇上,向青舒复命。
洛三办事,青舒放心。
洛三是个尽责的,最后不忘提醒青舒,“小姐,您觉得萧大人可信吗?”
青舒不解,“想说什么,尽管说。我听着呢!”
洛三便道,“萧大人知道小姐启程的时辰,萧大人也知道小姐会走哪条路。朱公子恰巧出现在小姐出行的路上,而且身上带了伤,又不会立刻就死,还有足够的救治时间。不仅如此,朱公子获救后不肯回县城。这些虽不能证明什么,但确实都是不能忽略的疑点。”
青舒想了想,明白洛三的意思了。若有人真要加害朱之衡,为何没有完全杀死朱之衡?犯人做案,把尸体丢进路边不容易被人发现的大坑之中有可能;把没死透的人丢进去、等着让人去救,这就讲不过去了。不杀人,犯人却要大费周章地将人连夜虏出朱府,后又带出城来,丢到到路边去,实在讲不通。
青舒突然觉得头痛,“在你看来,若一切真是萧大人安排的,那么,萧大人所图之事为何?他是官,我是民。若说他图权,我只是普通百姓而已,手中无权无势的他找错人了。若说他图财,他的家财可比我丰厚多了。”说到底,她是信任萧大人的。
洛三如玉的脸上多了一抹笑,“小姐,别忘了,您的背后是彥公子。”就是想到了彥公子,他才会对朱之衡之事起了疑心。
“他……”青舒只说了一个字,住了嘴。换成是周伯彥,可图之事可就多了。不过,她打心底里不想怀疑萧大人,于是苦了张脸,“也许只是巧合。”
洛三见了她这模样,不由笑了。“小姐不必忧心,也许是属下多心了。明日属下再跑一趟县城,定将事情查个水落石出。”小姐难得地信任着萧大人,难得地和萧家小姐成了朋友。他也希望这是个巧合,他也希望没人算计小姐。这样一来,小姐就能开开心心地继续和萧家往来了。
对上洛三带了点宠溺味道的笑容,青舒有点不好意思了,“你在笑话我吗?”自从她得知了洛三的身份,知道洛三是洛小荣的三叔后,她总觉得洛三有时候给她的感觉就像是爱护她的长辈一样。
洛三正了正色,“属下不敢。请小姐允许属下明日再去一趟县城。”
青舒点头,算是答应了。
洛三告辞,快走到门口了又折了回来。他拿出一封信来,放到桌上。他在青舒不解的视线中后退,直退到了门口,这才眼中带笑地看着青舒说道,“此信可解小姐的相思之苦。”
青舒一时没反应过来,眼露问号。
洛三却已踏出门去,还不忘大声说了三个字,“解相思”。
须臾,自书房中传出青舒恼怒的喊声,“洛护卫,罚跑三十圈儿。”
洛护卫早逃远了。
青舒手里捏着周伯彥的亲笔信,对洛三取笑她的事忿忿不平。
小娟自外头跑了进来,“小姐,怎么了?您刚才是不是说要罚洛护卫跑三十圈儿?”
青舒手里抓着信说道,“你记着些,等洛护卫办事回来,你便盯着他,让他完成这惩罚。”
小娟不知内里,可也照样脆声声地答应了下来。
青舒离开书房,回到自己的住所,迫不及待地打开书信看了起来。周伯彥离开的日子不短了,今日终于收到了他的来信,她自然是高兴的。
☆、No。356查明
周伯彥给青舒写信,从来不提公事内容。这次也一样。信的开头是报平安的内容,说自己一切都好。之后就是询问青舒姐弟几人的近况,问府里一切可好等等。他还言明,他写这封信的时候还没到达目的地,还要三五天才成。他告诉青舒,到了地方他才会写第二封信。青舒接到了第二封信后再给他回信,否则信无法送到他手里。
不算长,只两页的信。青舒一会儿就看完了,然后坐着发了会儿呆。直到小鱼催促她该洗漱安歇了,她才回神。
一夜无话。第二日的时候,青舒把信交给小娟,让小鱼送到青阳那边去。她敢拿给青阳看,因为周伯彥在这次的信中没写任何的肉麻话。信送走,她盘算了一下,觉得今日没什么重要的事需她亲自去过问,因而带着丫鬟去了库房,挑那上好的布料搬了三匹回来。一匹是贵气的宝蓝色暗纹锦缎,一匹是上等的墨黑的锦缎,还有一匹是墨绿色的锦缎。
三匹锦缎往炕褥子上一摆,青舒取了自己的针线笸箩过来,从笸箩里拿出剪刀来。
小娟一边将整匹的三匹锦缎一一打开着,一边好奇地问,“小姐,您这是要给众位少爷做冬衣吗?”三匹料子的颜色都是适合男子的,再加上没多久就会过年,她理所当然地以为小姐要给四位少爷做冬衣。因为去年过年,小姐就曾亲手为四位少爷缝新衣。
青舒应了一声,还从针线笸箩里拿了一张不大的纸片出来看。这上头她记着五个人的冬衣尺寸。陈乔江、青阳、青灏、洛小荣的都在这上头,是她去县城前亲手量过的。还有一个人的,她不能亲手量,可府中有他留下的衣裳在。
小娟手里抓着蓝色锦缎的一角,突然抬头,“小姐,这是彥公子喜欢的颜色。”说话间,她似乎明白了什么,嗤嗤地笑。
青舒知道小娟在想什么,一点不好意思的模样都没有,很平常地说道,“那是要给小阳做衣裳的。”她这话说的不假。青阳很崇拜周伯彥这个哥哥,周伯彥的有些喜好便成了他的喜好。周伯彥春夏秋冬四季的衣裳多为宝蓝色,而他春夏秋冬四季的衣裳里基本没有这个颜色的衣裳,他有些小失落。这不,前几天曾悄悄告诉她这个姐姐,希望能有一件和彥哥哥同色的衣裳穿。她答应了。
小娟止笑,咦了一声,倒也没说别的。
虽说府中有许五娘在,会负责主子一年四季的衣裳,短不了谁的,尤其是青阳他们几个小的。可青舒还是喜欢为弟弟亲手缝制新年的衣裳。她已经征求过四个小的的意见了。青阳、青灏和洛小荣要穿一样的,要宝蓝色的新衣。陈乔江要墨绿色的新衣。
她觉得周伯彥穿衣的颜色太单调了,因而这多取的一匹墨黑的料子是准备给周伯彥做衣裳的。她也想过其他颜色,比如月牙白,比如深紫色,想着每一样颜色的都做一件给他。只是她管着家,琐碎事不少,能安心坐下来做针线活的时间有限,怕是做不来。于是想着先可着墨黑色的来,如果时间允许她再做其他颜色的衣裳给他。
她铺开锦缎料子,比量了又比量,认真又细心地开始裁料子。一件衣裳的刚裁到一半,前头着人来报,于家的于小莉、于雅姑侄二人来送谢礼了。没有于云的名字,她自然是愿意见的,因而放下剪子去前头会客了。
于小莉和于雅不是那种能说会道的人,更不会拍人马屁。说白了,她们是属于那种很安分的人,老实不惹事。青舒不讨厌这样的人,因而陪着于小莉和于雅坐了足有两刻钟左右。这姑侄二人是得了于二夫人的吩咐来的,一是替于云道歉,二是感谢青舒对她们的一路照顾。
这不年不节的,于二夫人没送重礼,不过送来了几样水果,每样都是一篮子。青舒一脸笑模样地收了,并亲自送于小莉和于雅出去。
于小莉和小雅回去向于二夫人复命。于二夫人听说青舒没有推辞就收了送去的几篮子水果,而且又是从头到尾脸上都带着笑,终于松了口气。她是真怕因着没脑子的于云,青舒会记恨她家老爷。秀才家的姑娘多少还是有些见识的,她觉得这样还不够,因此琢磨起了送年礼的事情来。他们的日子过的并不宽裕,可该花银子的地方她必须花,尤其在于云出门一趟就得罪了青舒的情况下。
青舒自是不知于二夫人的愁。她接连几日不曾出门,除了处理府中琐碎之事以外的时间里基本都在做针线活儿。
第四天的时候,出门探消息的洛三终于回来了。他不仅去了德县县城,还去了朱家搬到德县前的家乡,把朱家的底细摸了个透。
朱老爷本不是德县县城人,而是临县的商人。任何一个家族,即便是亲兄弟,利益面前很容易反目。朱家五代经商,在当地繁盛过、没落过,起起落落的,到了朱老爷这一代时,朱家的地位在当地不上不下的,但好在殷实富足。
众兄弟中,朱老爷是最具经商头脑的人物。可因生母出身青楼,祖父不喜欢他,因而处处限制他,不给他冒头的机会。到了他娶妻的年纪,他本人看上了当地张姓小官员家的一位小姐,有心求娶,因而求家中长辈成全。不想,偏心的祖父派了媒婆去张家,只说为朱家孙子求娶,却未点明是朱家哪个孙子。
张家也看上了朱老爷,因而先前暗示了朱老爷,要朱老爷上门提亲的。所以,张家以为朱家是为朱老爷提的亲,商量过其中细节便答应了。就这么的,朱、张两家为儿女定下亲事,说好三个月后拜堂成亲。
几天后,真相大白,可一切已成定局。退亲这种事可不是好玩儿的,因而张家只能咽下这口气,朱老爷更是血泪只能往肚里吞。三个月后,张家小姐嫁给了朱老爷的兄长,朱老爷赢不过祖父便黯然娶了一个小户人家的女儿为妻。无法调和的矛盾的种子已埋下,只待岁月催它发芽、疯涨。
朱老爷的夫人身子本就不好,再加上自家老爷在朱家的地位不高,妯娌们又常给她下绊子,她整日愁眉不展的。生下一儿(朱之成)一女(朱倩碧)后,年纪轻轻的她便去了。
这时,朱老爷的娘因没能护住儿媳,觉得对不住儿子,再加上多年来糟的罪,上吊了。前后不过五日,朱老爷是没了夫人又没了娘。
朱老爷伤心又愤怒,顶撞了祖父。结果是他们父子三人被扫地出门,而他懦弱的爹竟是一句话没说,任他们被赶了出来。
祖父知人言可畏,怕被人戳脊梁骨,因而虽然看不上朱老爷,却也没把事情做绝。他把朱老爷父子三人扫地出门时给了一百两的银子。
朱老爷负气不认错、不低头、不回头,拿了银子带着一儿一女过活。儿女尚年幼,需要有人照顾,他买了个婆子回来。可即便如此,他为了生计白日里根本不着家,婆子头上没有当家主母管着也是会生妖蛾子的。他很明白这点,很快娶了继室宁氏。
宁氏,即萧夫人的妹妹。宁氏是嫁过人的,因遇人不淑,日子过的苦闷,还受夫君虐待。宁家在他们的当地非常有地位,行事很硬实。老宁氏爱女心切,不顾人言可畏,做主让女儿和离了,而后把女儿接回宁府。
宁氏虽然没生过孩子,可毕竟是嫁过人的。因此,她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在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