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卧龙逆天-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人虽然名不见经传,但经过岁月的考验,皆显示出了非凡的能力,无论是最初的吕蒙,还是新晋的甘宁,皆是大将之才。
诸葛亮何尝不知道,荆州这片大地上,拥有多少有才之士,光他知道的庞统、蒋琬、马良、马谡、向朗、向宠、刘巴、潘睿、李严等皆是一代名士,但这些人有个共同的点,那就是都是士族弟子,士族豪门弟子,心多向与家族,虽然有才,却对国家缺乏忠诚,而且诸葛亮要是以前去请,凭他一个县令的身份,人家根本就不会瞧得起他。
要知道这些士族弟子,他们只要愿意出仕,那个出来不来不能谋得一官半职,还需要到他诸葛亮一介县令帐下为官吗?
就好比徐庶提到的孟建,石韬,还有崔钧,这三人皆是诸葛亮好友,但这三人的心智,诸葛亮早摸得一清二楚。
首先这三人都是中原人士,而且都是世家弟子,虽然有才华,但他们却缺乏拼搏的斗志,对于他们来说,混个名士的名声,安稳回中原做官,要比寻找一个明主,伸展抱负,更适合他们志向。
也正是基于这些原因,诸葛亮从出仕以来,就从来没有想过,要找他们来帮忙,至于徐庶,首先他是寒门出身,其次徐庶才略出众,其能力也就比诸葛亮稍逊一筹而已,加上为人重信诺,有大局观,更有长远的目光,这点尤为让诸葛亮看重。
“孟建和石韬,他们志不在荆州,去也白去,何必强求?若是他们真有心的话,这几年来,就算我们不去请,他们也会来拜访我们的,可自从我出仕以来,他们就再没有登过我的家门,这不是很明显,他们怕我开口招揽,而他们又不好拒绝,所以故意避而不见吗?”诸葛亮淡然一笑,不以为意的回了徐庶一句,对于这几个所谓的朋友,他还真没怎么放在心上。
相反诸葛亮现在还真有心,去拜访一下司马徽和庞德公,希望他们二人出面,替自己引荐几个弟子,作为庞德公的弟子,诸葛亮自是明白,庞德公在荆州的分量,也知道只要他出面说句话,荆州的士子,必然会望风投奔江夏而来。
“唉,我这就是天生劳累命,活该我上了你的贼船。”这会左右军士离得较远,徐庶感叹一声,忍不住开起了诸葛亮的玩笑。
“哈哈……”诸葛亮大笑之余,道:“看你辛苦的份上,我决定过几日去趟襄阳,拜访下庞德公先生,顺便去见下水镜先生,这几年忙于政务,没有前去拜访,也该走一趟了。”
第七十八章 拜访贤士
第七十八章拜访贤士
接下来的几天,诸葛亮视察完夏口的各项事务,顺便还接见了一下新投降的苏飞,苏飞本是黄祖大将,在竟陵被甘宁俘虏,但因他与甘宁有旧,所以甘宁把他举荐给了诸葛亮,跟苏飞会面深入交谈之下,诸葛亮随后任命了苏飞为水军别部司马,居于甘宁之下。
在临去襄阳之前,新城的严峻也赶到了夏口,作为诸葛亮新任命的工曹从事,他今后的工作重心,主要还是跟建设有关的事务,不过让诸葛亮没有想到的是,严峻这番到来,还给他带来了一条建议。按严峻的意思来,就是希望从新城挖一条运河,接连汉水,为新城提供更便捷的交通,并且在汉水口接壤处,建立一座军港码头,来巩固这条运河的安全。
对于严峻的这条构想,诸葛亮思虑之下,问:“从新城挖一条运河接通汉水,需要付出多少劳力,以及财务,你有算过吗?”
“新城到汉水的距离,大约八十里,沿途有数条河渠,只需要疏通加宽就可以,大约需要五万劳力,用上三月时间,花费大概在五千万钱左右,虽然成本不低,但如果开通这条运河,将会给新城带来更大的收益,沿途十万顷田地,也会因为运河的灌溉,成为一片沃土,希望主公郑重考虑下官这条建议。”严峻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不然他不会这样胸有成竹。
“曼才,你这条提议,我会考虑,一个月后我会给你答复,现在我手上有一份造船图纸,你接下的着重跟造船匠师研究一下,看能不能把船只造出来。”诸葛亮点了点头,起身把案几上,他这几天熬夜画出来的后世明代战船的图纸,交到了严峻手中。
“请主公放心,下官一定不负主公所托,把船只造出来。”严峻接过图纸,欣然点头道,对于建造方面的事情,尤其跟水利有关的物品,他向来都是份外上心的。
把造船这件事情交给了严峻,诸葛亮与吕蒙、甘宁、徐庶等人关照了一声,随后领着陈楚、刘封以及三名随从,从夏口乘坐船只,前往襄阳而去。
装扮成游人士子模样的诸葛亮一行六人,穿过襄阳城,径直来到庞德公隐居的鹿门山而来。
鹿门山位于襄阳城三十里外,濒临汉水,与岘山隔江相望,山上林木茂盛,鸟语花香,烟雾环绕,仿若人间仙境。
诸葛亮早年在此求学一年,对鹿门山的山水路径自是毫不陌生,如今阔别多年,再次返回,诸葛亮心中不由有些忐忑,这几年,他一直都没有亲自来拜访过庞德公这位授业先生,虽说每年逢年过节,他都会派人送礼品上山,但庞德公却甚少回书信,偶尔回封书信,都是谈些无关紧要之事。
刚到山门的诸葛亮,正准备吩咐陈楚等人留下,他独自进门,却听到身后传来一阵话语:“庞先生约我们来山门,这可是头一回,也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何事?”
诸葛亮回头观去,见三名青年正牵马走来,但却都面相陌生,显然以前并不认识,在与诸葛亮擦身而过之际,三人都友好的朝诸葛亮点头示意。
在错身离去之时,其中一人道:“前些日子,诸葛亮领军大败孙权,占领了江夏,今天庞先生叫我们来此,只怕与这事有关。”
……
“你们在此等候,我去拜访庞先生。”诸葛亮若有所思的望着进门的三人,转头吩咐了一声,随即提着礼品,朝山门走去。
“请通禀一声,就说隆中诸葛亮前来拜访庞德公先生。”诸葛亮邹道庄门口时,先前的三人,正在门口等候,显然他们是等待庞德公的召见,这会诸葛亮上前一步,笑着对门口的童子报了下名讳。
“原来你就是诸葛亮啊,我家先生说你最近必会前来,若以嘱咐我,直接引你进去。”门童好奇看了眼诸葛亮,在他看来诸葛亮虽然长的俊逸,但装着朴素,与往来拜访的士子,似乎也没什么不同。
“什么,他就是诸葛亮?”看到诸葛亮在童子的引领下,走进庄门而去,门口的三名青年,不由都有些惊讶,虽然他们早就听说诸葛亮年轻,但在他们想来,应该不会比自己小,怎么也得有个三十出头,但刚才观看之下,对方年龄最多就二十出头。
“文祥兄,看来庞先生招我们来此的目的,真被你说中了,跟这个诸葛亮有关。”三人中个头最矮的杨颙,看了对面身穿儒服,头戴冠帽的习祯说道。
杨颙字子昭,襄阳人氏,荆州大族杨氏子弟,其族兄杨仪,乃荆襄名士,习祯字文祥,襄阳人氏,同属荆州大族,其兄弟数人,皆以才学闻名荆州。
三人当中的另外一人,正是其弟习竺,兄弟三人皆师从过庞德公,虽然未出仕,但在荆州士族之中,却也是声名鹊起。
诸葛亮走进庄院之内,刚到厅堂外,就听到庞德公的笑声:“孔明,既然来了,还不快快入内?”
“学生诸葛亮,拜见先生。”诸葛亮走进屋内,看到主位上端坐的庞德公,虽然年过七十,却依旧红光满面,欣慰之余,忙上前见礼道。
“看到你这般出息,我这个先生,脸上也很有光啊。”庞德公大笑之余,指着旁边的另一个鹤发童颜,神采奕奕的老者道:“德操兄,看来是我输了啊。”
“见过水镜先生。”诸葛亮见司马徽也在,自是跟着上前行了一礼,这会环视之余,他赫然发现屋内,竟然还做着两个青年,显然这两人,也是庞德公请的客人。
“哈哈,好,好,好!”司马徽笑着连说了几声好字,接着才道:“孔明比拟预计的晚来了三天,只怕跟刘皇叔之死有关吧。”
诸葛亮向来知道庞德公和司马徽两人,喜欢博弈,听到二人这会所说之话,跟自己有关,遂道:“刘皇叔意外被黄祖所杀,却是出乎我的预料,为了安抚刘皇叔的下属,亮确实在江夏多待了几天。”
庞德公点了点头,道:“刘皇叔仁义之名,冠杰天下,死在黄祖手下,也确实有些可惜了。”
这会习祯、习竺、杨颙三人走了进来,分别向庞德公和司马徽行了一礼,在厅堂下首坐了下来,接下来司马徽又起身给诸葛亮介绍了大厅中的另外两人,原来这两人,一人叫尹默,字思潜,益州梓潼人氏,在襄阳游学,现拜司马徽为先生。
另一人叫向宠,字巨违,襄阳人氏,襄阳宜城大族向氏子弟,其兄向朗,字巨达,皆拜司马徽为师,学习兵法韬略。
诸葛亮自是作揖一一行礼,虽说他如今官居太守,但眼前这些士子,可都是他需要笼络的对象,他自是不能怠慢。
向宠等人纷纷还礼,先前他们还不明白,来此的目的,但见到诸葛亮之时,他们自是领会到其中含义,现今诸葛亮据雄兵,占江夏,已成气候,正是值得效力的对象,若是博得对方好感,对将来也是有好处的。
“孔明,这几位都是才俊之士,今日你来的目的,我们也已知道,现今江夏在你手中,不知你下一步有何打算呢?”庞德公这般询问,到并不是考验诸葛亮,而是另有一层深意,他想想听听诸葛亮的答案,是否与自己所想一致。
第七十九章 返回新野
第七十九章返回新野
面对庞德公的询问,诸葛亮苦笑一声,起身作揖道:“经此一战,江夏元气大损,所以亮决定休养生息以安民心,待局势有变,再做打算,如今亮来拜访先生,实是因为江夏匮乏贤能之士,所以特来请先生,为学生推荐几位贤能之士。”
原本还充满期待的习祯等人,正准备聆听诸葛亮的高见,却不料诸葛亮既没有夸耀功绩,也没有高谈阔论,反倒是一副凄苦语气的求起贤能来了,这让众人面面相觑之余,对于诸葛亮的谦虚和求贤若渴的心情,增添了几分好感。
对于诸葛亮谦虚的心态,庞德公赞赏之余,抚掌道:“孔明能有此番求贤之心,大事可成矣。”
“不错,不错,做大事者,当以任用贤能,安定民心为上,穷兵黩武,虽然能成就一时霸业,也终究难成一世霸业,孔明你年纪轻轻,获此大胜,依旧不骄不躁,甚是难得,如今曹操重心在北方,无力兼顾荆州,刘表虽然年迈,但俗话说虎死雄风在,若是以你现在的实力,与刘表拼死一斗,纵使获胜,也不过是两败俱伤的局面,到时无论是江东孙权,还是中原的曹操,都可以轻易坐收渔翁之利,所以当务之急,休养生息,收拢民心,积蓄实力,方为上策。”
司马徽也连声赞同的附和道,显然不管是庞德公,还是司马徽,对现今荆州的局势,都看得一清二楚。
起初二人都还有些担心,诸葛亮会因为年轻气盛,在攻占江夏之后,会与刘表硬抗,若是这样的话,那诸葛亮大业势必难成,而且他刚刚建立起来的大好局面,也会随之丧失。
所以诸葛亮开口的一席话,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