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日不落大中华 >

第409章

日不落大中华-第409章

小说: 日不落大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支援中华帝国境内其他地区的叛军了。
    随着中华帝国使团从巴黎北上乘坐商船进入英国伦敦,驱逐他们的是英国国王查理二世的外交大臣。
    由于在法国巴黎已经将最困难的问题协商好了,来伦敦的访问是一个程序问题,所以双方在伦敦的会谈很成功,并且又表了伦敦声明。不过这份声明里面除了双方弥漫的那种充满了友谊的热情。实质性的东西还比不上巴黎声明呢。在对法国做了简短的访问之后,中华帝国代表团就开始四周拉人缘,和一些贵族们拉关系去了。
    而在伦敦的一个秘密别墅里,英国的外交大臣和丹麦的秘使正在交谈着。“丹麦陆军集团军这样地武装配备对于正面击败中华帝国的军队你们有没有把握?丹麦陆军集团军能够应付多少的中华帝**队?你们与他们在格林兰和挪威都打过陆战,一般作战的丧失比比例是什么?对中华帝**队你们有什么评价?对现在中华帝国国内的这场战争,对于如果我们参加进入军队的话,您有什么意见和忠告没有?”
    英国外交大臣这些问题问得又急又快,听到翻译之后。丹麦秘密使者用赞扬的眼神看了这个同行一眼,他也是丹麦的外交官。丹麦密使知道英国人是真心想与中华帝国打仗的,只不过是因为中华帝国的强大和海军的无敌才让他们很是担心的。对于这个与丹麦人一样想对付强势地中华帝国同行,丹麦密使总有一分自然而然地亲近和尊敬,他说道:“中华帝国国人很强!很强!他们士兵受过最严格的锻炼军官水准也很高,而且他们的武器简直太犀利了,一个中华帝国正规部队的一个营是一千多人,能够将我们几个旅上万人全歼,太可怕了。丹麦陆军集团军虽然强大,但是除了在地理环境熟悉等条件,以及人数在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在这种极其有利的情况下都并没有单独对抗中华帝国哪怕是一个正规军并且获得胜利的把握!”丹麦密使看了一眼不断在翻白眼的那个陪同的丹麦中将那个家伙,他无可奈何的叹了一口气,说道:“总之,英国的朋友们,这场关乎世界利益分配地实力的争斗我们一定要坚持到底,这是我们的战争!现在的战事完全改变了,以前我们对战争的认知太陈旧了,现在的战场就是大炮和子弹的世界!千万不要以为单靠勇气和士兵的**就能击败敌人的名字叫机关枪的连发火枪。我们需要更多的大炮,更好的火枪和更有耐心的攻击方式。以至祈祷着我们能发明一种新式武器的出现,让我们能够压制对方的火力!主动发生战争发动进攻对于现在而言,已经成为了一种最为艰难的事情。但是在这一年里,我们丹麦的勇士们还是或乘坐船只绕过中华帝国海军封锁线远洋到美洲和非洲支援作战,或长途跋涉绕过中华帝国的封锁线进入中华帝国境内支援作战,他们将勇往直前的向中华帝国的机枪和铁丝网法起冲击,因为他们知道这些中华帝国人将他们国家的殖民地全都夺走了。我们的使命就是将他们从我们原来的殖民地驱逐出去,哪怕付出再大的牺牲!到时我将和我的集团军战士一起冲击敌人直到取得胜利!我们期待你们的到来和支援,英国的朋友们,我们的友谊在这种时辰才感到友谊的珍贵!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也都在某种程上支援了中华帝国境内反抗中华帝国的军队,你们也暗中应该做些什么了。”
    风仍然象刀子一样在北美的中华帝国魁北克省原野上面擦过,这个北美洲北方大陆上面的冬天不像南方人曾经经历过的大地上面的任何一个冬天。这里的寒风混杂着拉布拉多海的水汽让人感到这种湿冷的感觉不断深入骨髓。哪怕是在叛军中那个有顶盖的指挥部里仍然觉得脚都冻得没有了感觉。
    支援中华帝国北美地剩余叛军的西方国家人都在这里,他们这些从西方远道而来的士兵们和军官们都坚定的执行了国内的命令。在北美西方殖民者和土著组成的反抗中华帝国势力军队战士惊讶的眼光下,他们还是满足了这些远道而来的西方士兵和将领们的要求,将他们分散到了北美反抗中华帝**的部队里。这群西方来的小伙子们都按照长官的命令真心而且急切的想感受一下与中华帝**队地这场战争到底是怎么回事。
    在未来不远的日子里,虽然不知道表面上与中华帝国签订了和平条约的欧洲各国究竟的打算是哪一天与中华帝国翻脸。但是目前为止他们都知道他们面临着几十万的中华帝国大军再次铺天盖地的来到他们驻守的这片土地,要打败他们。这是中华帝国对付一支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支欧洲远征军,他们虽然不敢表露自己的国家,只能以志愿军或雇佣兵的形式来参加这场战争。但是这些西方人作为纯粹的军人而言,他们期待这样的使命,也渴望在这场规模宏大地战争中建功立业,更别说这远征军背后所意味的如果能打败中华帝**队后,自己国家能够获得多少殖民地,并且在世界上有多大的地位和兴起的希望。
    【】阅读最新最全的小说





第二百七十三章中北美平叛

    这两天以来,英国汤姆斯上校跟着反抗中华帝**第三十二团的那个岁数也不大的法国后裔的团长走遍了他们团战线的每一处。。360118。泡…书_。。)他本来就是个胆大包天的人,而那个法国团长吕瓦也是被火线提拔的行伍出身而对那些政治方面的事情根本不懂的家伙。他恨不得向这个英国来的人炫耀他这个亲爱的团队呢,在这两天的经历以来,汤姆斯上校发觉这个三十二团的确是一个精锐部队,毫无疑问的他也会和自己在国内的相同团队进行比较。这些反抗军士兵普遍营养不良个头消瘦,尤其是那些美洲土著人,瘦的和猴子一样。但是这个团的新兵老兵明显都经过了严格的锻炼和实战,每个团都有数十把中华帝国快枪,以至还有少量的几把中华拉栓式步枪,汤姆斯上校以至还发觉两把中华帝国新式的自动步枪。这些先进武器都是反抗军以游击队的形式杀了中华帝**队和那些武装商团的战士后获得的,还有少量的是从一些中华帝国暗中的势力手中买到的,可惜的是子弹稀缺。这些以至还没有装备在中华帝国胁从军军队中的武器的确是让汤姆斯上校心痒难耐,欧洲所有国家都无法制造出这种无缝特种钢管,更不用说里面的膛线技术。而经过了几次作战后,北美反抗军的游击部队被天上的飞艇和地面的正规军、胁从军、武警部队、武装商团部队、警察部队等加起来足有一百多万的兵力围剿,导致所有的力量薄弱的游击队都快把家底打干净了。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反抗军才聚集起来退守到这里,看到面对如此强大数量的敌人,而且他们的武器还是如此的先进,汤姆斯上校就觉得略微有点英雄气短。
    汤姆斯上校也不得不承认,反抗军他们的战斗意志也还是相当地高昂,战线才在这一带稳定下来没有多久。战壕体系还多半都是临时的,反抗军的生活条件相当艰苦,这个冬天里面战壕里面都是一尺多深的冰冷的冻成块状的烂泥。但是这些由英国人、法国人、荷兰人、德意志人、瑞典人、瑞士人、威尔士人、苏格兰人、爱尔兰人、犹太人和美洲的各种土著组建的军队官兵们都忍耐了这一切。他们坚持在第一线很长时间没有人来换防,没有大量的支援,未来发起的大作战当中他们毫无疑问还将是第一线的攻击部队。对于反抗军的战术汤姆斯上校也观察得非常仔细,这些反抗军作战往往是避开正面以侧翼部队进攻里比较重,以防御为主。
    连上增援的葡萄牙、荷兰、西班牙、法国、英国、丹麦西方六个国家“志愿军”和“雇佣军”的四万多军队,反抗军的部队一超过了十万的数量,他们大军主力放在一线正面占据了大概五六公里的一条战线上进行防御。除了五个团的预备队之外,后面还放有全体军队的一个加强旅和不少辎重勤务部队。主力部队随时准备用来梯次抵抗或者逐步投入攻击的,这种战术在面对中华帝**队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地攻击的作战中,勉强能顶住。其实这也是因为在张华汉不愿意付出死伤代价并且使用装备落后的胁从军进行主力战斗的指挥方式下,他们才能顶住的。要是张华汉真的使用正规军和武警部队的话,一旦形成优势兵力和火力的压倒性的力量,在付出一定的汉人战士的生命的代价下很快就能消灭所有北美叛军,但是张华汉有它的考虑,他要将胁从军进一步“牺牲”掉一部分,缩减一部分编制,他要为将来异族武装力量减少和国家的稳定打算。而反抗军现在的现实也决定了没有能够迂回的侧翼,这样摆兵力也许是为了加强防守的韧性。偶尔也会爆一点小规模的战斗,双方巡查队的遭遇,某一处制高点的争夺,持续不断的炮战……。
    战斗开始激烈了起来,特别是中华帝国胁从军为了他们的大规模进攻做准备前线已经开始了积极的动作,慢慢拉平了双方的战线抢占有利的出阵地形,中华帝国胁从军每天小规模的攻击行动没有间断国。叛军部队的防御战斗也没有停止过,而汤姆斯上校所在的三十二团也毫无疑问要执行这样的任务,夜间在亮堂堂的照明弹的照射下,在几十门火炮对着对面叛军三十二团一块占据了一个小高地的叛军部队狂轰一阵之后。穿着笨严峻衣的中华帝国胁从军士兵在吹号手的冲锋号声中跳出战壕拉成一道道散兵线向前冲击,白雪覆盖的战场四周都在翻浆的弹坑减缓了他们的冲击步伐,中华帝国胁从军的几挺机关枪的火舌子弹出膛那种坑坑坑的重型机关枪特有的铜音,都在拼命收割着叛军士兵的生命。就是一个标高不过二十米的小小山头,这两天夜里每天都有数百中华帝国胁从军战士和上千叛军士兵变成了尸体,但是第二天双方总能有新部队补充上来。叛军为了防御中华帝国胁从军的大举攻击果然是下了最大的决心!但是他们的十几万军队每天都在急剧的减少着。
    汤姆斯上校很是忧愁,每次当他靠在团指挥部的用木料加固了的墙壁上面听着炮弹震动地面的声音,还有各种异国口音陌生地喊杀声呼救声还有凄惨的叫声的时候。他就忍不住幻想当中华帝国胁从军大军杀来的时候那又是怎样的一种战斗场景?他不相信他会比这些法国人、荷兰人、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干得更好,他是不是不会投降,坚定抵抗到底?
    “汤姆斯上校,今天是第三天了?”汤姆斯裹着大衣正睡得香突然被一个人推醒。听着那家伙带着蹩脚的爱尔兰口音别扭的英语就知道那是团部副官,这个叛军团部副官是爱尔兰出生而祖籍是苏格兰,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到了北美洲了,所以说的话不是很着纯正。他比汤姆斯上校还要大五六岁,又是自来熟的性格。管汤姆斯叫上校阁下实在叫不出口,加上汤姆斯的性子也随和。两天下来特地陪同他地副官就间接叫他汤姆斯的叫开了。汤姆斯上校睁开了眼睛,早晨湿冷的空气混合着咖啡的香气就这样传进了他的鼻端。叛军副官笑嘻嘻地端着一壶咖啡正站在他的面前。
    汤姆斯揉揉眼睛总算清醒了过来现自己没有在国内,西方国家的人都有喝咖啡的习惯。他闻着那香味登时就精神大振。一把抢了过来笑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